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236章 大一统计划

始皇帝 第236章 大一统计划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237章 大一统计划(求订阅)

春申君却是沉默了。

对于不怕死的人,用着死亡威胁他,变得很是无用。

春申君说道:“你可有什么话说?”

白商说道:“天下两个大忠臣,一个是秦国的吕不韦,此人对大秦忠心耿耿,秦庄襄王去世后,主少国疑,却是忠心耿耿辅助少主,没有一丝私心,有的只是少主,只是大秦,可媲美昔日的姜太公!”

“还有一个就是君上,救楚王回国,宁可自己承受斧钺之刑。回到楚国后,不想着食邑,不想着美色,不想着权力,既不爱钱,也不爱色,更是不贪权,只是为了楚国强大而努力。”

“只可惜,君上虽然厉害,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昔日还有强大的齐国牵制秦国,可自五国伐齐之后,再也没有谁能阻止秦国一统天下了。若不是当年秦昭王杀死白起,又是犹豫不决,错过时机,秦国早就灭掉六国,一统天下!”

“当时秦国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将这一切推迟到二十年后;可在二十年后,六国还有机会吗?”

春申君叹息道:“没有机会了!”

白商说道:“合纵失败,君上罢相退到封地,那些人会放过君上吗?根本不会!等到楚王去世的时刻,君上前去奔丧的时刻,就是被诛杀的时刻!”

“昔日,吴起还能趴在楚王的尸体上,临死前带走一些贵族。君上可能刚刚进入宫门,就是被诛杀。君上,可是要成为吴起!”

春申君哑然说道:“你以为当如何?”

白商说道:“君上若是入秦,大王必然亲自迎接,礼遇君上!”

春申君冷笑着:“我可记得不久前,秦王政可是要我的脑袋!”

白商说道:“此一时,彼一时!秦王的念头,也时刻在变化。君上活着比死掉对大秦更有好处,秦王自然会留下君上。君上,可知道公子扶苏。秦王颇为疼爱扶苏,打算立扶苏为太子!”

“只可惜扶苏还缺少贤才辅助。君上正好入秦,辅助公子扶苏。若是扶苏为秦王,可礼遇楚人。君上,也不想楚人遭罪吧!”

春申君冷笑道:“我只愿当屈原,你走吧!”

说着,转过身子。

白商叹息一声,躬身行礼,随后消失而去。

朱观说道:“君上……”

春申君冷冷道:“这件事情,还是不要说了,我不是孟尝君!”

孟尝君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一切为了自己,此人见利忘义,曾经引外国兵马攻击齐国,可他却是不会。

他黄歇是楚人,这辈子是楚人,终身不愿意入秦。

投降秦人,万万不可能!

他若是入秦国,秦人会礼遇他,可还是那个春申君吗?

春申君叹息道:“我已经罢相,已经回到封地,失去权柄,想来那些人会给我一条生路吧!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死在这里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已经活够了。”

“如今死了,也不亏本!我已经老了,不想再受颠簸流离之苦,要死也是死在楚国!”

朱观叹息着,也不再劝说什么。

稍后的岁月,白商不再劝说什么,只是依旧种植甘蔗,进行榨糖。

吴越的民众,大量种植甘蔗,从北方换取布匹、陶器、木盆等,生活水平提升了很多。

春申君看在眼中,也没有说什么。

稍后,春申君开始兴修水利,建设河坝,挖掘池塘,肥沃耕地等,精力主要放在建设封地上,至于楚国的事情都是放下了。

他不已经不是楚国的令尹,很多事情不能管,也不好管了。

“可惜了!”

在咸阳城,赵政得到一些情报,微微叹息。

春申君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

按照后世某些人的观点,春申君就是阻碍大一统的罪人,是大大的坏人。

可赵政却是有淡淡的敬佩之感。

世界上总是有一群顽固不化的人,他们俗称为保守派,可正是这群保守派,这群看似愚昧的人,却是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成为一个时代的风骨。

这也是为何司马迁将伯夷叔齐列传,放在列传的第一位。

赵政问道:“可统计出数据,合纵之战,大秦损耗粟米多少,损耗铠甲多少,损耗士卒多少?”

赵高说道:“合纵之战只是打了三个月,东郡折损巨大,函谷关攻防战次之,共计折损五万多人,折损的铠甲,大约有一万多,损耗的罐头食物,粟米,战马等,共计十万金。”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战争只是打了三个月,时间不长,可动员的军队八十万多万,各种民夫也是百万之多,战马驮马等有十万之多,各种大小船只三万多艘,各种铠甲器械不计其数。

唯一幸运的,就是秦军防御作战为主,内线作战为主,作战半径比较短,对于后勤压力比较小。

很多民众只是行走百里服役,战役也是维持在本地作战为主,损耗比较小。

可六国合纵进攻,路上的损耗巨大,战斗当中折损的粟米、兵马、器械、辎重车等更是巨大,在很长一段时间,会陷入财政空虚当中。比起财政亏空,更为可怕的是折损了三十万大军。

赵政笑道:“这次合纵也是最后一次合纵,接下来六国再也无法组织合纵……不如提前出手,灭掉韩国,开始王天下……”

赵高点头道:“大王言之有理!”

赵政笑道:“召丞相!”

片刻之后,丞相吕不韦到来。

赵政笑道:“仲父,我打算主动出击,覆灭六国,王天下。合纵之战后,六国折损巨大,可秦国却是折损较小。我打算开启覆灭六国之路。大秦等待了二十年,寡人不打算继续等下去了!”

人生有几个二十年,他等不下去。

抓住时机,果断动手。

吕不韦问道:“大王,这是要蚕食东方三国,还是灭国为主!”

赵政说道:“灭国!”

吕不韦说道:“大王呀,灭国的时机还不到!到了现在,郑国渠刚刚修建到一半,每年大约有五十万民众修建水渠,而几年前的旱灾,还有蝗灾等,拖延了太长的时间。这是其一!”

“其二,合纵之战大秦损失很小,可粟米损耗巨大,刚刚缓过气来,小战可以打,可打仗不能大!”

“第三,一旦开启灭国之战,六国可能再次开启合纵!”

赵政说道:“仲父言之有理,只是这些问题只是小问题而已,并非不能克服。郑国渠修建一半,那就暂时停下来。我计算了一下,粟米还是充足的,足以支撑开战,打一场大的灭国之战!”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秦军退回函谷关而已,又是有什么可怕的!”

吕不韦说道:“大王,打算如何动手!”

赵政说道:“三晋本为一体,韩赵魏三国互相为表里,遇到危机的时刻,彼此相互支援。我打算打找赵国为主,同时牵制韩国,魏国等,其使其不能救援赵国。只要重创,乃是消灭赵国主力,韩魏必然灭亡!”

到了现在,秦国的战略意图已经明确了。

六国的战略意图也明确。

秦国想要各个击破,想法很好,可在执行的时刻,没有一丝实现的可能。

因为敌人不傻,不会给他各个击破的机会。

很多时刻,韩赵魏会一起进攻,一起防御,共同进退。

赵政一旦进攻赵国,就是同时与韩赵魏三国开战,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他也做好的最坏的心理打算。

吕不韦叹息道:“大王呀,现在有些冒进!”

赵政说道:“寡人知道,可大秦输得起,寡人也输得起!”

赵政说道:“可召蒙骜将军询问一二!”

片刻之后,蒙骜到来。

赵政说着战略计划,说着战略布局。

蒙骜说道:“大王,这一战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北线派兵出太行孔道,进攻邯郸;南线从东郡进攻赵国;第二步,秦军可出兵新郑,大梁等,威胁这两国,使其不能出兵救援赵国。第三步,在重创灭亡赵国之后,然后可灭韩国,魏国!”

在这位老将军的战略布局当中,秦军将当连续攻击赵国,攻击赵国六年之久,直到灭亡赵国。

灭亡赵国之后,再灭韩国,再灭魏国,在灭楚国,再灭燕国,最后灭亡齐国,一步接着一步,在这个作战过程当中,要步步推进。

时间跨度为十五年,灭赵国花费六年时间,灭韩国半年,灭魏国一年,灭楚国四年,灭燕国一年,灭齐国一年。

在作战过程当中,灭赵国是最为困难,也是最为消耗时间的一步。

只因为经历五年多的修养,赵国粟米储备在增加,军队数量在增加,府库在增加,赵军的战斗力有不逊色于秦军,赵军又是内线作战,后勤补给容易;可秦军却是远道而来,粮食运输压力大,后勤补给困难,还是攻城战为主。

这对秦军考验极大。

秦军就是利用丰厚的国力,不断与赵国打消耗战,让其春天不能收获,秋天不能收割,直到最后赵国国力耗尽。

赵政看着计划很是满意。

他现在十八岁了,十五年后也只是三十三岁。

三十三岁,完成大一统也是不错。

稍后,又是召唤来卫缭,询问其灭六国的计划。

卫缭沉默片刻后,也是给出了计划,也是灭赵,灭韩,灭魏,灭楚,灭燕,最后灭齐,计划上大体与蒙骜的计划类似。

只是他估算为十年。

接下来,又是在仿佛的讨论当中,大致的计划确定了。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接下来,未来五年,乃至是十年内,秦军不再进攻其他国家,而是专门打赵国,直接吧赵国消灭,再灭其他国家。

赵政看着,感觉不够。

又是让卫缭制定一些比较坏的计划。

比如,齐国出兵救援赵国,楚国出兵救援赵国,还有秦军打败仗,还有六国再次组织合纵等等,也要制定限定的预案。

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时刻再好的计划,也会在具体的执行当中,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各种破绽不足。

需要多做几个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做到最坏的局面出现,依旧可以从容应对,应对各种危险,还有诸多的问题。

一个月后,卫缭制定出五个预案。

看着这些书册,赵政仔细的翻阅着,最后点头道:“可!”

卫缭也是松了一口气。

赵政也很是满意。

灭六国的核心,在于灭赵国。

只要灭掉赵国,统一大业就是完成了一半。

剩下的就是稳扎稳打,不冒进,就可以成功了。

灭赵国是大一统的第一步,也是最难走得一步。

长平之战后,秦国可以速战速决,在魏军和楚军达到邯郸前,提前灭掉赵国,可惜被秦国耽误了;

到了现在,秦国无法速战速决灭掉赵国,只能是用持久战,消耗战,疲劳战等,花费五年时间耗的赵国精疲力尽。

然后,在第六年决战,灭掉赵国。

可能这样的模式,不够恢弘巨大,不够气壮山河,可却能减少变数意外,增加成功的概率。

这是大致的攻赵计划。

在具体执行当中,根据时机的变化,随时发生着改变。

卫缭说道:“只是大王,这样频繁的战争,损耗的栗米众多,秦国可能支撑不住!”

赵政点头道:“故而,要实行精兵战略。过去的时刻,秦军号称是百万之师,可剔除各种民夫,各种弱旅,能战斗的军队又是有多少?”

“最好借助这几年时间,将六万宫卫军训练完成,有了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就会顺利很多……灭六国重要,可更是被防备别六国拖死!”

卫缭说道:“臣知之!”

赵政点头道:“伱做事,我放心!”

又是交谈片刻后,卫缭离去。

赵政却看着地图,又是翻阅着计划,在沉默思索着。

心中忐忑,惶恐,不安,可随后又是平静下来。

……

pS:大一统的节奏会赶快,毕竟这是小说,不是历史,不可能照搬历史的套路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