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郑鑫国对未来更加彷徨时,这幅身体已经照着记忆中的习惯走到了一座庭院中。
此时正值天sè昏暗,华灯初上之时,郑鑫国被灯笼中耀眼的烛光一照,不由地眯了下眼。待郑鑫国恢复过来,四下打量自己站的地方时,发现这个地方有些眼熟。
庭院的正屋门口一个年轻的夫人在那等候着。郑鑫国一看到她,拍了下自己的脑袋。这座院子不正是原郑森住的地方,而那个年轻的夫人也正是郑森的结发夫人董友
见到了董友,郑鑫国原本傍徨的心情更添加了一丝苦恼。
董友是福建进士原礼部待郎董彪先侄女,比郑森年长一岁。
大明官一向是看不上武将的,从二品的总兵往往比不上七品的县令。如果照着从前,贼寇出生的郑芝龙儿子郑森根本就不可能娶到礼部待郎的侄女。但自从明末战乱纷争,武将地位大幅提升,官的董彪先为了能获得登阁入士的机会,因此想用婚姻来拉拢身为同乡,手中握有军队的郑芝龙。而刚擢升福建总兵、署都督同知的郑芝龙也为了能争取在官中有一援助,好稳固自己的地位。于是在双方利益下,崇祯十四年(1641)郑森与董友就结成了政治联姻。在这种政治联姻下,两人根本就没有多少感情可言。
当时还是个愣头青的郑森并不同意这门亲事,他不想和没有感情的女子结,对于这段政治婚姻百般抗拒。但在父亲的高压下,郑森最终只能妥协,娶其为妻。
受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思想嫁入了郑家的董友算不上貌美,当然也不丑,只能说姿sè一般。长期在董程派儒家思想熏陶长大的她,重礼节,略显古板。对于郑森对自己的冷谈,董友清楚,但在礼教下,她还是谦恭温顺地侍候着郑森。
这种婚姻造成了郑森与董友结婚多年,甚至已经有了四岁大的儿子郑经,但多年来两人还一直保持着“相敬如宾”的态度。
郑鑫国刚重生那会儿怕董友会在rì常生活中发现些蛛丝马迹,揭发出自己并不是郑森。于是在隆武帝下旨让郑森带兵打仗时,为了能躲避她,郑鑫国悻然领命。躲了大半年,想不到今天还是没有躲过。
看到董氏已经出来迎接自己了,郑鑫国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了。
董友在知道自家丈夫回来之时,已经叫下人们备好了汤水。此时看到丈夫已经走进屋,她走上前帮郑鑫国御下盔甲,谈谈地看着郑鑫国,说道:“夫君回来了!”
“嗯。”
“一路风尘,夫君应该也劳累了,快些沐浴更衣,好早些歇息吧!”
“嗯!”
听到郑鑫国同意了,董氏就让通房丫头梅竹去伺候郑鑫国,自己却是让家人们备好饭菜。
在浴室,郑鑫国见到美貌的梅竹时,半年来带兵打仗压下来的火气一下就给勾引上来。男人大多是下半生思考动物,此时也顾不得分什么郑鑫国、郑森了。直接在浴池发泄一番后,郑鑫国才在原本属于郑森的记忆中找到,好像郑森那个家伙在梅竹房间待的时间也比董氏要长。嗯,总算发现自己跟郑森那个家伙有一些共同点了。
在梅竹的伺候下,郑鑫国穿戴一番后,回到正屋时。桌上已经摆好饭菜,董氏正站在一旁侯着。郑鑫国怕越开口也容易出错,于是直接坐下,端起碗就吃。
董氏看到郑鑫国已经动筷,她这才坐下细口慢嚼。谨记食不言语礼节的她自不会开口,郑鑫国也不想说话,一顿晚饭就在沉闷中度过,让郑鑫国吃的很是难受。
饭后,郑鑫国喝着漱口茶,坐立不安。幸好,董氏已经让丫鬟带着郑经过来请安了。四岁多的小胖子正处在懵懂年纪,照着大人的吩咐,做着似模似样请安动作很是可爱喜人。
郑鑫国抱起郑经坐在自己腿上,虽然知道这个小家伙的诞生与自己没有太多关系,但本就喜欢小孩的郑鑫国,看着这小胖子的面目与自己小时候竟有几分相似,让郑鑫国很是欢喜。
郑鑫国摸着郑经的头,心情却是越来越沉重。这个家庭跟自己是没有太多感情,但既然自己已经继承了这幅身体,自然也要担负起这个责任,自己一个大男人怎么也要保护这个家。
可那个便宜父亲郑芝龙却是铁了心要投靠满清,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但自己却是知道万万不能投靠清朝,不然到最后不但富贵保不住,连命都保不住。在历史上,郑芝龙可是投靠满清后,所有钱财都被满清鞑子抢夺一空,可就这样最后满清还是没有放过他,困管了多年还是被杀。
可现在劝说不了郑芝龙,没有他的帮助,但靠自己的力量有没有能力在这个时代生存呢?
郑鑫国为这事想的烦躁不安,投降,死。不投降,还有一线生机,大不了,自己最后也学郑森收复大元,那样还能多活几年,而且在未来还赚个民族英雄当当,也算不磨了重生这一回。
郑鑫国前世的牛脾气今世再次发作,风风火火地展开了行动。靠人不如靠己,既然那个便宜老爹不肯相信自己的见解,那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家,郑鑫国决心在这个乱世当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郑鑫国放下郑经,吩咐其早点歇息后,叫过下人,让其备好马车。郑鑫国准备连夜去拜访叔父郑鸿达。
在郑氏家族这么多人当中,跟原主人郑森最亲近的就是四叔郑鸿达,两人年纪相差不大,而且郑鸿达考上武举人,郑森则是举人。在普遍识字不多的郑家,郑森很多事情都是只能跟郑鸿达交谈,因此两人关系最为密切。现在郑鑫国想找人商量大事时,头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要找郑鸿达了。
郑鸿达成婚之后就已经跟大哥郑芝龙分家过生活了,而且在隆武之时官拜定国公,在郑家军里面也是掌控一军的实力派人物。
郑鸿达府虽然没有大哥郑芝龙的府那么豪华壮阔,但在福建也是排前几的。
郑鑫国乘着马车来到郑鸿达府门前,之前一心想着多劝说一些人,好增强实力在这个战乱生存下去。可来到郑鸿达的府前时,郑鑫国却是忐忑不安,也不知道自己之前想到的理由,现在能不能劝说的了这个叔父。
郑鑫国苦笑了一下,想想既然已经到这里还是再坚持一下吧。能多一个商量也是好的,反正最坏的结果不也是给人拒绝。
郑鑫国大步迈进郑鸿达府,府内下人们看到郑森过来,不问缘由,直接就带着他去见郑鸿达了,看的出原郑森常来这里。
郑鑫国走入中堂,只见郑鸿达泰然坐在中堂的四方出头椅上,似乎早已知道郑鑫国会过来。
郑鸿达看到郑鑫国进门后就想开口却迟迟不肯开口,一副犹犹豫豫地样子,于是自己先开口说道:“森儿,你来了。”
郑鑫国一听,忙拱手施礼道,“侄儿拜见叔父。”
“一路辛苦了,快坐下喝杯茶吧!”
“谢叔父。侄儿前来,是有件事想请教一下叔父。“
“哦,何事!”
时间紧迫,郑鑫国于是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我父亲已经下定决定准备降清了,叔父又准备怎样做?”
看着郑鑫国的样子,郑鸿达有些玩味地说道:“那侄儿又会什么做呢?”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郑鑫国将之前跟郑芝龙劝说的道理再次讲出来,说给郑鸿听。
郑鸿达听完后,良久才道:“这件事上大哥不如你看的那般透彻,大哥之前一直左右逢源,才得到今天的地位。这次他还想着故技重施,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却不知道这次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除非我们交出所有的兵马战舰,献出钱粮,不然清朝是不会放过我们郑家的。我之前也曾经屡次劝说过大哥,可惜大哥之前太过顺利,现在他自持已见,以为能照样糊弄满清,不肯听从我等意见。事到如今,我也无可奈何。”
郑鑫国听到郑鸿达这样说,心情更加糟糕。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改变这局面了吗?
“森儿,你父亲是劝说不了了,你当早做准备。”
早做准备?郑鑫国想到历史上,郑鑫国就是与郑芝龙父子决裂后,起兵抗清的,然后收复台湾成为民族英雄的。竟然上天让自己重生到他身上,自己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号,而且要做的更好。想到这,郑鑫国站起来刚毅地说道:“叔父,侄儿决心起兵反清复明,还望叔父鼎力相助。”
郑鸿达在郑鑫国的语气中,听到了他的决心,拍手叫好道,“反清复明,好!好!我们郑家出了个顶天立地之男儿。森儿放心,叔父必将全力支持你。”
“多谢叔父。”
“一家人何必谢,森儿,既然你要起兵抗清了,那么你就要早做准备。安平城小,而且在你父亲的管辖之内,在这里你怕是难有作为的。福州,泉州已经被攻陷了。厦门由你堂兄郑彩、郑联掌管,现在也不清楚他们的想法,为安全起见,不能去。不如这样,你先去我管辖之地金门,那里可以暂做你养兵之地,然后招兵买马再图他计。你看如何?”
“谢叔父指点。但叔父,一旦我父亲降清后,郑家军怕是势必分裂。到时如果只靠我们怕是势单力薄。我看现在我们要多笼络一些人才行啊!”
“恩,你说的不错。这样吧,你我分头行事,能劝说多少就劝说。”
“好的。”
郑鸿达曾长时期在金门掌控过福建水师一军,在水师的人脉比较广,于是决定他去拉拢水师的将领。而郑鑫国则是去招揽马步军的将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