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25节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25节

作者:屏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1:20:43 来源:免费小说

  如今的大周朝还没有阿拉伯数字,哪怕是写算学题目,也全都是按照繁体字来答题,对顾成礼来说,这算是难得的一个别扭之处了。

  没等他温习多久,便见着一个身形颇丰而眼睛微微眯起的文人步入,这便是负责算学的刘直讲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晚还有一更,不过可能会很晚,可以等到明早再看~\( ̄︶ ̄)/

  第39章 二更

  刘经赋是举人出身,不过他原先家境贫寒,在没中举前曾当作账房先生,能打得一手好算盘,连带着算学都比旁人要学得好些,后来中举后,名次也不是很前,干脆放弃继续科考,而是到县学里当了县学算学直讲。

  刘直讲本是看上去就很好脾气的人,但自他进来,顾成礼发现周边的学子都忍不住挺直了腰板,脸上的神情更是紧张起来,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颇感新奇。

  刘经赋本人倒是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他在县学里教了这么些年,很难见着有学生瞧见他是谈笑自如模样,不过此次当他目光扫过顾成礼时,见这小少年目光炯炯盯着自己,眼里满是好奇之色,不禁也起了几分兴趣。

  不知等他见了这题卷,是否还能这么“生龙活虎”?

  刘经赋起了心思,也没多拖延,直接亮出自己准备的算数题,总共有五题,他将题目念出,而考生则是想要记下题目,然后再作答,他题尚未念完,便隐隐能听到有不少人低呼,刘经赋忍不住嘴角微翘,但却要虎着脸,“肃静,莫要出声!”

  然后目光扫向顾成礼,却见少年似乎已经开始作答?刘经赋眉头蹙起,心下对顾成礼生出几分不喜,他这才念完呢,少年连题都不审清就开始作答吗?

  他心里失望,这般心急,难成大器啊,顿时不再将过多的心思放在顾成礼身上。

  对顾成礼来说,刘直讲出的这些题是真的完全不用多看,便可直接列式动笔作答,五道题中最难的也不过是最后的“河上荡杯”1: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妇人曰:家有客。津吏曰:客几何?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不知客几何?

  这题目大概的意思是说,一个妇人在河边洗碗,一个河道官吏见了问她为何洗这么多碗,妇人说是自家来了客人,而两个人共吃一碗饭,三个人共喝一碗汤羹,四个人共吃一碗肉,如今洗了六十五个碗。

  以上差不多就是已知条件,而要求算出妇人家的客人数量。

  顾成礼听完这题,直接在心里设了方程,因这里面的数字都颇小,他连打草稿都省了,直接在心里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再按照如今的答题模式歇在答卷上。

  整整五道题,在顾成礼这里尚且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这还是他刻意放慢的结果,可等他写完,旁人几乎都还在埋头苦苦挣扎。

  顾成礼在犹豫着要不要提前交卷,他已经写完了,但离考试结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就这样干坐着在这里着实有些无聊,甚至因为题目太过简单,他已经核查了三遍,若再不交卷,他坐在这里也是在浪费时间。

  不等他犹豫多久,刘经赋就已经走到他身旁,神情严肃地盯着他,顾成礼抬头,正好对上他的目光。

  少年原本还犹豫,如今见到刘直讲过来,直接将手中的考卷递给他。

  刘经赋一脸不赞同,但却没有多言,而是接过少年的考卷,心里想着,少年还是太浮躁,非要跌了跟头才老老实实听话,可当他目光看到顾成礼写在考卷上的答案时,眼里露出不可置信。

  竟和他的答案一模一样。

  刘经赋敢确定少年写的答案就是与他的一样,这题目是他出的,他一开始便是知道题目是什么,根本不可能会出错,但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少年听了一遍,就能立即写出呢?

  顾成礼提前交了卷,他特地放轻了声音,不想惊扰了旁人答题,不过还是被一两人察觉,在他们复杂目光下离开。

  这次月考总共是两日,第一日考诗赋与算学,第二日则是考律令和策论,如今顾成礼提前交了卷,回到学舍时却是空无一人。

  县学里的生员几乎还在考试,顾成礼干脆去藏经阁看大周律法。

  县学的生员大多期待着日后能走上仕途为官,而为官肯定是要对大周的律法很了解,若是将来成为了一方地方官,却连律法都不懂,那又怎么去管治百姓呢?

  况且,只有做到知法,才能不犯法。大周朝的朝廷一直有意识进行普法,不仅是县学考试中会进行考核,还会每月定期让人在衙门前宣读法令。

  不过县学的律令考核并非是让人将律令默下来,而是通过给出一个案列,让考生根据律令来判定审核,从而考察生员对律令的掌握如何。

  若是平时能多花点心思来看相关的律令,想要通过这项考察并不是难事。

  顾成礼觉得,这律令才是最不能拉开差距的一门科目,因凡是都是依法而判,虽然时常会因特殊情况有特殊考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几乎都是相同的答案。

  不过正因如此,就更要将相关知识吃透,总不能旁人都答出了,结果他却因书看少了而不会,那才是真得痛心疾首。

  至于策论,则不能靠临时抱佛脚地来背书了。

  策论主要考的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本是顾成礼等人平时要学的基础课,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学五经,还要读史,不过相对而言,学得不是很系统,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去找相关的文献典籍来读。

  幸而县学藏经阁里的藏本很多,顾成礼时常能从其中找到不错的资源,像是一些名家做的批注,或是当代大儒的见解,很多东西都是外头没有的,即便是在县学里,也是要花些心思才能淘出这些注本。

  顾成礼将各家的注本都看了些,综合比较后,发现哪怕是对同一本书的批注,不同的大儒他们的见解也不尽相同,故而这些言论他也只能当作是一种参考,而不能将其直接奉为真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

  顾成礼不缺理性思考精神,反而很喜欢根据这些大儒的想法进行比较思考。

  顾成礼在县学这段时间,虽时间不算长,但学的东西却很多,不过县学里倡导的是自学,直讲们除了在每月定期的日子来给生员们讲学外,大多数时候都是不露面的,如果生员们有疑问之处,是可以单独去找直讲们解惑,不过这一般也是固定日子。

  古人尊师重教,除非是极其熟稔的关系,要不上特要下拜帖然后才上门去请教,总而言之有很多的程序要走,所以顾成礼更多的时候是选择独自待在藏经阁来顿悟。

  顾成礼在藏经阁看了半天的律令,直到藏经阁里的学子逐渐多了起来,才起身离开,而这时天已渐黑,他回到学舍时,裴清泽几个已经全都回来了。

  许敬宗目光略过顾成礼一眼,收回继续放在自己手头的书上,裴清泽与赵明昌手里也是各拿着一本书,默不作声地看着,明日还有两场考试,众人都很有默契地不开口谈话。

  等到夜渐深了,顾成礼等人吹灯上床歇息时,赵明昌实在没按捺住,“顾…顾弟,你是怎么做到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算学写完的?”

  四人是睡在一个通铺上,不过是各自铺了一个席子而已,而赵明昌的床铺是在裴清泽与许敬宗之间,他一开口就见两人动作不着痕迹地顿了一下。

  赵明昌继续开口,“我今日听见了刘直讲与裴教谕的对谈,你算学的答题是全对!”

  许敬宗与裴清泽的呼吸一滞,目光忍不住抛向顾成礼,少年白净的脸庞温和受礼,看上去无害至极,竟没想到如此厉害。

  裴清泽开口问道,“你算学这般好,可是有什么诀窍?”他话问出口后便觉得不妥,若是人家当真有诀窍,他这样冒然相问也是一种失礼。

  况且即便顾成礼有诀窍又如何,难不成他还能从顾成礼这儿将这诀窍学到手吗?

  “我算学是有些小方法,与刘直讲所教的有所出入。”顾成礼沉吟开口,“只不过算学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此道……”

  裴清泽苦笑,“那想必我就是不擅长之流了。”他其他的学问明明作得很好,偏偏在算学上每次都很吃力,今日所交上去的答题,他就根本没把握能做到全对。

  顾成礼脸色稍换,“我并非此意,我这算学方法是可以教与你,不过此法学起来或许要些时日和功夫,若是你将过多的时间花在此道上,岂不是耽误了做文章?”

  时人都是将更多心思花在儒家典籍上,或是看看《孝经》此类的书籍,很少有人愿意再算学上花太多的功夫,就算如今县学和科举都要考算学,但这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将此当作一门工具而已,而不会真的花时间和精力去将它当一门学问来研究。

  顾成礼担心裴清泽在这算学上耗了太多精力,到时候却耽误了科考,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你若肯教我便是极好的一件事,我又岂会在意耗费精力?”裴清泽很高兴,他虽不擅长算学,却对《九章算术》上的题目很是感兴趣,若是能得到顾成礼的算学技巧,弄懂那些题目,那才是真正的乐事。

  见他肯教,赵明昌连忙开口,“顾弟,我也要学,你也教我一个吧!”

  “好。”顾成礼点点头,“等月考忙完,我就抽时间给你们讲解算学技巧。”

  没想到有一天他居然还会教拿毛笔写文章的人学数学,顾成礼想想都觉得此事很稀奇,心里对此事的期待高了起来。

  眼见顾成礼当真要教裴清泽与赵明昌算学,许敬宗冷哼一声,然后背过身去。

  昏暗的屋舍内,顾成礼脸上的笑容渐淡。

  作者有话要说:我二更了!

  明早还要七点早起,睡了睡了~

  1是选自《九章算术》

  第40章

  顾成礼平日便爱在藏经阁看书,对于律令更是涉及颇多。

  他为了更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可没少研究这大周的律法,心里想着,只有知法才能做到尽量不犯法。封建王朝可没有太多的人性可言,若是他以前世的观念来生活,保不齐哪天入了狱却还不知自己是犯了什么事。

  他平日里律法看得多了,如今月考碰上这些律令也就不觉得有何难的,相比之下,倒是这次的策论题要玄乎些。

  策论题主要是考四书五经,一般是会从中抽出一两句话来,然后考生则是根据这抽出的话来写文章,顾成礼觉得这和前世的材料作文有点相似。

  不过一定要摸清题意,若是方向写偏了,那便是锦绣文章也是白搭,所以考生一般都要熟读四书五经,知道这被摘取出来的句子是出自哪篇,如此才能知道出题人的意图,才好摸准方向方向作答。

  但并不是背熟了四书五经就一定管用,考官有时候也会弄点“惊喜”,从其他的儒家经典里翻出一些句子,这时考生的阅读量就很重要了,若是见都没见过,又如何知道能知道它是讲什么的,更别提想写出对考官口味的文章来。

  这次月考的策论就有点别出心裁,顾成礼看着上面的两句话。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顾成礼凝神细思,这句话是出自《左传》,准确地说是《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原意是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奢侈是恶念中的大恶。1看上去仿佛是劝导人们要节俭,很符合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可下面还接了一句。

  “俭,美德也,君子节于货财,世人则假俭以饰其吝。”2节俭是美德,品德高尚的人在财务方面克勤克俭,但普通人却假借节俭的名义去掩饰他们的吝啬。

  这两句话放一起,明面上瞧着似乎有相同之处,仔细一想,竟有讽刺之意,顾成礼细细思索,后面两句虽看上去冷峻嘲讽,但却与荀子的“性恶论”相通,实质也是在启迪世人要去伪存真、抱诚守真。

  这般一想,两者都是劝人向善了,与以往月考出题并无甚太大区别,不过是选的句子有些新意罢了。

  顾成礼心里有了想法,稍作酝酿,便提笔开始做文章。

  ……

  等策论题写完,此次月考便算是结束了,县学里的气氛肉眼可见的热闹起来,不仅公厨里呼朋引伴之人多了起来,就连县学各处的凉亭中都总能见到士子文人在那里下棋对弈,或是切磋琴技。

  琴、棋、书、画这四门,县学里都有教,不仅如此,还会有射和御,不过都讲得不精细,顶多算是皮毛,顾成礼学了这么长时间,勉强也算是多了一些鉴赏能力,要是真想好生提高这些方面的才能,只能靠自己来练习。

  不过科考并不考这些,县学肯教授学生此类,也不过是想熏陶一下情操,多培养一些文人雅士的爱好,顾成礼觉得,学习这些技能,倒更像是多了一些外交的手段。

  如今文人墨士举办文会,相互切磋时,时常便是以棋会友,或是作诗,或是作画,出去踏春则会御马,进山狩猎则要看骑射,总而言之,县学教的这些都会用的上。

  不过前提是能走上科考之路,否则这些技能也就没了用武之地,总不能回家种地了还要弹琴作诗,只会被人家说是故作风雅。

  不过顾成礼没将太多的心思放在这些技能上,他还忙着赚钱呢,虽然顾家如今有了四十两银子,但他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必须得多点进项才行。

  先前答应了萃文书肆那王管事写话本子,如今得了空,他便可以准备一下上手了。

  学舍里不见许敬宗的身影,赵明昌与裴清泽倒是都在,顾成礼见他倆都待在学舍里,便不打算在这里写,免得生出事端。

  赵明昌盯着裴清泽,只见他不知从何处掏出了一个瓷瓶,拔开木塞,倒出绿莹莹的粉末在牙刷上,不禁面色古怪,“你是从哪儿得的这粉?可是牙粉?”

  先前顾成礼还有一根备用牙刷,就给了裴清泽,赵明昌也想要,可惜没了,后来见裴清泽在顾成礼那里预订了牙刷牙膏等物,他也跟着去定了,只可惜,上次顾成礼月旬归家并没有给他们带这些,当时赵明昌忙着月考之事呢,也就没放在心上。

  明明顾成礼没带牙刷牙膏,那裴清泽手里的这些又是哪来的?

  裴清泽淡淡瞟了他一眼,施施然道,“这是我从县里药铺买来的。”

  药铺!?赵明昌瞠目结舌,药铺里还可以买到这些吗?

  “药铺里自然是买不到牙刷,但是却是有牙粉的。”裴清泽说道,其实这还是顾成礼告诉他的,要不让他还真没留意到原来药铺里竟有这牙粉。

  不过这也并不足以为奇,《礼记》曾记载“鸡初鸣,咸盥漱”,古人为了保持口腔的洁净,都会想法子来清洗唇齿,方法也有各种各样的,比如用细盐,或是柳条,裴清泽以前并不知道药铺里有牙粉卖,一直用的就是柳条。

  将柳枝咬碎,就会形成一个小梳,可以细细梳洗着齿间。

  若是他先前就知道药铺里有牙粉,也是不会用的,而是继续用柳条。

  赵明昌不懂,问道,“为何?”

  裴清泽面色古怪,“那郎中竟是让人以手揩齿。”

  “噗嗤。”赵明昌没忍住,笑出声来,“哈哈哈,怪不得你宁愿用柳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