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24节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24节

作者:屏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1:20:43 来源:免费小说

  顾成礼转身,从桌上拿起书箱,在里面翻了一下,身子一顿,不动声色地把书箱放回原处。

  他看向张氏,“娘,天色不早,孩儿想先歇下了。”

  “诶,好,好,是要歇了。”张氏手忙脚乱地把怀里的几件秋衣放在顾成礼床头,然后匆匆扶着木门出去,生怕会扰了顾成礼歇息。

  等她的身影转过墙角不见,顾成礼走到书桌旁,手往桌底摸去,果然拽出了一个人来。

  “哎呀,五哥你弄疼我了!”七丫捏着嗓子叫了起来。

  顾成礼冷眼看着她,“你再大点声让母亲听见,正好让她领着你一块回去。”

  七丫立刻不敢吱声,双手捂住嘴,两眼警惕地看着门外。

  “东西呢,还不快拿出来?”顾成礼对她伸出手,示意她交出来。

  “什么东西?!我可没拿!”七丫连忙往后蹦了几步,两手捂住自己的兜儿,明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顾成礼径直对她伸着手,两人对峙一会儿,七丫不甘不愿地将塞进兜里的东西掏了出来。

  一根木钗和三根红头绳,还有一个雕工精致的乌木镯子。

  顾成礼拣起来木钗和木镯,这两样分别是给张氏和赵氏买的,而三根红头绳则是为几个姐妹买的,都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却胜在精巧。

  顾成礼开口,“三根头绳,记得跟五丫姐和六丫一起分。”

  七丫不服气,“六丫凭什么也有!”

  六丫是小赵氏与顾小叔的女儿,比七丫大半岁,七丫不高兴,凭什么她五哥买的头绳还要分六丫一根,她两根都想要。

  “凭她姓顾。”顾成礼说完这句,也不管她是否乐意,把她拉出门,然后拴上门栓。

  他心里打定主意,明日离家前,一定要把七丫的教养问题好生与赵氏说说,务必要赶紧将她板正过来。

  翌日一早,顾家众人就起来忙活,顾成礼用完早膳后,便与顾三郎一道出门。

  李秀才住在寿春镇,他们要坐着许老汉的牛车过去。

  看到顾成礼与顾三郎这对兄弟同时出门,不少村里人都心里嘀咕,拐弯抹角地找顾家人打听,而顾家众人此次各个嘴巴牢固。

  赵氏可是叮嘱过他们的,如今三郎的事情还没定下来,若是大大咧咧传出去,被人家笑话一番倒不要紧,万一坏了三郎的事,赵氏肯定不会饶了他们。

  顾成礼与顾三郎二人乘着许老汉的牛车,等到了李秀才家时,李玉溪早已准备妥当,三人乘着李家的马车去了同安县齐家。

  齐家虽是商户,但家资颇丰,家中的屋宅丝毫不比李家差,甚至更显得富丽堂皇些。

  顾成礼与李玉溪此次来虽是为了两件事,但相比之下,顾三郎的事倒好办多了,李玉溪领着他们去见了齐氏的娘家婶子,不过两三句话,对方便应下了。

  等顾三郎出来时,仍有种不可思议之感。

  “三哥日后当差时还要多上心些。”顾成礼开口,“有汪捕头出面,应不会有人寻你麻烦,但也不要让人抓了错去……”

  汪捕快正是齐氏娘家婶子的弟弟。

  顾三郎一脸慎重,“五郎,你放心,我定会好好当差的!”

  顾成礼还要赶回县学,最后将顾三郎托付给了李玉溪,让他跟着李家马车回去,顺便还将那五十两银子给带回去。

  这番回来不仅给三郎谋了一个差事,还让顾家多出了五十两银子以备后患,顾成礼原本挂念着顾家的心思可以暂且放一放了,背着行李,重新回到县学。

  而此次回县学要面临的第一件事便是每月一度的月考。

  ……

  顾成礼是癝生,每月都是可以领银米,但若此次月考考得太差,是会被取消癝生资格的,而那些没有癝生资格的附学生,他们虽不用为癝生名额发愁,却同样是有着不小压力,若是连续三次月考都很差,会被县学直接“退学”。

  所以如今的县学,几乎是人人都有紧迫感,除了几位直讲教谕外,几乎是见不到其他人在外面闲逛,县学生们大多数是去了藏经阁,要么便是在学堂里温习。

  顾成礼在之前很是喜欢去藏经阁,但眼下每日去的人多了,他反而不愿意再去,而是待在学舍里温习。

  “你……心里有把握吗?”裴清泽脸上挂着忧虑,忍不住看向顾成礼,“明日便是月考之日,也不见你着急。”

  “为何要着急?”顾成礼稳定地拿起书,继续翻看着,心态极好。

  裴清泽质疑道,“难不成你心里很有把握,我记得你的诗便有些欠缺,虽然现在是要比之前强些,但此次可是要同那些师兄们一起比试……”

  顾成礼放下书,颇感无奈,“即便你心里着急,也是于事无补,还不如多看些书,这样也能多学点。”

  他说这话是发自内心的,前世他也参加过各种大大小小考试了,但并不是每次遇到题目都会写,可凭借他这遇事不慌的心态,倒是稳住了好多次。

  裴清泽叹口气,无奈地坐下来,“我就是做不到你这样啊,一想到与师兄们相比,我们少看了那么多的书……”

  “那你就去看书……”

  “此刻看书还有什么用?明日就要考了!”

  “你不看岂不是更没用?无论如何,每看到一点都算是学到一点,又何必纠结于明日考核内容是否看到?”顾成礼认真说道,“咱们在县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科考,而不仅仅是月考。”

  在顾成礼看来,裴清泽功课学得很扎实,想要过明日的月考并不难,既然如此,还不如宽松些,何必太纠结于名次。

  裴清泽知道顾成礼说得在理,但是他却做不到,他无法忽视明日的月考,此刻也无法静心下来看书,可望着一脸沉静的顾成礼,又觉得更加气馁,干脆拿起了几本书准备出门。

  “我也去藏经阁。”裴清泽丢下这句话,便走出了学舍。

  顾成礼拿着书,半晌叹了口气,这样一来学舍里就剩下他一人了。

  他没再多想,而是低下头,继续去看手里的那本书。

  他并非是对明日考核有十足把握,但只要尽了全力,便没什么可遗憾。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得有点少qaq明天加更~

  第38章

  其实不仅是裴清泽对这月考焦虑,这县学里的其他学生同样如此。

  他们作为秀才,每年都是要参加岁考、科考的,根据这岁考、科考的成绩来他们划成几个等级,其中一等、二等为上,三四等为中,而末等的则面临着巨大压力。

  不仅是因为功课不好会考不中举人,甚至连想谋个差事糊口都困难。

  像顾成礼之前的老师李秀才,也是每年都参加科考、岁考的,而且成绩一向不错。

  这县学的月考虽比不得岁考、科考,但两者之间相差并不大,除非是在短期内有很大的突破,若不然月考几乎就已经是定局了。

  翌日,顾成礼比平时要早起了半个时辰,等收拾妥当后,便背着装好了笔墨砚的书袋出门。

  等走到外面,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算是出门较晚的,若是往常,从学舍这里去往学堂的路上不见几个人影,可这一日却能看到不少县学生穿着儒袍行色匆匆。

  儒袍是县学生的统一服饰,若是来听直讲、教谕们讲学,一般都会穿这身衣裳,如今顾成礼身上穿着的也是这儒袍。

  他见如今众人都赶着去学堂,也不敢在路上耽搁太多时间,等在公厨吃完早膳后,就跟着大流一起涌向学堂那边。

  同安县县学的学堂俱是以白墙黛瓦,且学堂内很是宽敞,每间学堂里都摆放好了席子与案桌,生员只需带上笔墨砚台就可以来考试。而县学里的生员并不全是同年,所以这学堂位置也并不是随便坐的,而是根据直讲们平时讲学的学堂。

  顾成礼平时要学的课程颇多,有礼、乐、律、射、御、书、算等,但是月考时却并不是全都要考察,而是从中挑出几样,像诗赋、律令、算学、策论则是必考项,至于书虽说没有单独拎出来考察,却是镶嵌到前面要考的每一门中。

  这次月考,诗赋是被安排在第一场,顾成礼背着书袋前往梅直讲平时授课的地方,发现学堂里已经坐下了不少人,他目光扫向落座较少的地方,却看到王墨章坐在那里,而在他一旁坐着的则是许敬宗。

  似乎是察觉到了顾成礼的目光,王墨章抬头对上顾成礼的视线,嘴角一扯,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来,一旁的许敬宗跟着抬起头,看到顾成礼后,目光闪躲起来。

  自从公厨坐席那次后,许敬宗在学舍里就不常说话,更不会与顾成礼说话,原本他们之间勉强还是能聊几句的,但公厨之事后,再见便如陌人,甚至比之更恶劣些。

  顾成礼脸色不变,直接走了过去,找了一个尚且无人的位置落座,丝毫没受到王墨章脸色的影响,今日是月考之日,不仅对顾成礼这些新入学的附学生而言很重要,对王墨章也是同样如此,尤其是他如今的成绩中举有望。

  顾成礼相信这王墨章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不敢在此时乱来,故而丝毫不怕坐在他俩前面会有什么花招。

  果真如他想得那般,自顾成礼坐下后,王墨章虽脸色难看目光不善地盯着他背影,却一直按捺不动,等梅直讲进来时,就更是将那些小心思收敛起来。

  顾成礼进来得算晚,等他落座后没过多久,学堂里差不多就已经坐满了,等梅直讲再进来,顿时是一片肃静,无人再开口。

  这次月考主要考四门,而诗赋作为开头第一场,却是顾成礼最不擅长的一场,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研读前人的佳作,不断地吟诵,已经掌握了一些韵律感,甚至还写出了让梅直讲称赞的诗作,这和他以前的水平相比,可谓是进步显著,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这门课就可以无忧了。

  他只是和之前的自己相比进步不小,但与旁人相比,尤其是与那些本就擅长写诗之人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不过顾成礼心态很好,他不断给自己打气,等这“最难”的一场考完,后面的就全都不怕了!

  这种方法许是效果不错,等见到梅直讲出题后,顾成礼哪怕没什么思路,依旧能稳住满满思索,而非是急得满头大汗。

  其实如今诗赋在科考中所占比例已经不是很大了,毕竟科考是要选出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重视的是学子对时事的掌握,所以考官们更重视学生们的写文章能力,而非是作诗水平。诗赋更属于文学创作,有不少诗人写出的诗放荡不羁、潇洒自如,但却并不是做官的料子。

  但是顾成礼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在这诗赋上,毕竟如今的文人都会作诗,若是这成了他短板,终究有些不美。

  想要写一首好诗,往往要从韵律、对仗、意象来入手,韵律要美,对仗要工整,意象往往都是用来表志向、明心意的,而对顾成礼来说,这些都是难搞之处,要想把诗写得同时兼顾美感和工整,又要表达自己的心迹,着实有些为难他。

  梅直讲这次的题目是一副画作,顾成礼一见此画便忍不住心神一震。

  梅直讲拿出的画作对顾成礼来说并不陌生,不是因为他去过此地,而是拜他以前看过的影视作品、文学小说,边塞算是一个常见的景观,看到边塞的一瞬间,他便能脑补出很多的故事来,但对其他考生却并非如此。

  在场的学子除了其中的少数以外,只怕很少有人去留意过边关塞外的风景。大周朝重文轻武,文人对那些武将更是本能的有些排斥,更何况这县学里的学子们几乎都是一心读“孔孟”圣贤书,想着能早日榜上有名,愿意抽出时间留心塞外边关的都是极少数。

  而这幅边塞画却并非是画得很详实,水墨丹青不过是简单地勾勒出几处军寨,还有几笔境外边关,余下皆是留白,单从画中很能看出现实的边塞究竟是何种样貌。

  但好在顾成礼有着前世丰富的经验,见识过数千年的中外文化的传承,勉强也是能进行一场降维打击,他打算从意境入手,在看到边塞图时,他脑海里顿时出现了各种意境,比如大漠孤月、长烟落日、黄沙雨雪还有思妇和远征人。

  意境讲究氛围,若是有了能将这些意境的氛围突出,哪怕只是简单字眼,也能给人一种震撼直观的感受。

  顾成礼心里有了想法,下笔的动作快了起来,先是在纸上打了草稿,然后再慢慢细细修改着,一时忙着写诗,头也不曾抬起过,也未曾留意过此刻旁人的模样。

  王墨章坐在顾成礼身后,在看到题目的瞬间就忍不住焦虑,他对塞外边关是一点也不曾了解过,面前能想到的都是一些血腥杀戮画面,顿时脸色难看。

  若真竟这种杀戮写到诗作上,不用想也知肯定不会受到梅直讲的欣赏,他倒是想着看能不能将杀戮转变一下,突出大周军队的神武勇猛,心里勉强也是有点一点点的方向,然后还不等下笔写下,就见坐在前排的顾成礼提笔如有神,竟早已伏案疾书,顿时心下一片冰凉。

  他忍不住想起之前顾成礼作的诗作,竟还得了梅直讲的夸赞,莫不是这次还要压他一头?

  王墨章原本想要握笔,顿时停了下来,原本觉得脑海中尚可的诗作,此时看来似乎也不甚满意,可他想不出其他的了,前面的顾成礼还在挥笔不停,王墨章陷入焦虑当中。

  ……

  顾成礼觉得此次自己运气不错,难得将诗写得自己满意,心情不由轻快起来,等将自己作的诗作交给了梅直讲后,收拾一番,便准备筹备参加下一场考试。

  第二场要考的是算学,顾成礼是进入县学后才开始接触算学,之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都不曾考过,而先前裴清泽对此次月考很是担忧,怕的就是这算学考试。

  在前朝时,算学并不太受重视,但随着新朝建立,起初众人也没怎么在意过,而是将全部心神放在孔孟之道上,但后来人们发现,会算学的人处理户部事宜效率要快得多,不仅是快,出错率也低很多,而地方府、县同样也有许多琐务要处理,若是会算学,处理起来要轻松得多。

  故而便将算学纳入到科考中,并且以《九章算术》为课本来讲学。

  裴清泽的功课学问做得不错,要不然也不会在院试里拿第二,但偏生他好像有些偏科,再加上如今接触算学时间也不久,每次遇上算学便头疼不已。

  不过对顾成礼来说,算学简直就是送给他的加分项,上面的题目挺多就是初高中数学水平,准备说应是初中水平,唯独割圆术要涉及到高中数学,但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点难度都没有。

  等顾成礼进了算学考试的学堂后,负责此项的直讲还没过来,而不少学子仍抱着《九章算术》在啃,顾成礼原本觉得自己在此时胜券在握,但瞧着周边人的努力模样,还是忍不住跟着掏出书来温习。

  不过旁人是在研究题目要如何写出,对顾成礼来说,他要研究的是如何将这些文绉绉的题目翻译成大白话,然后再将脑海中的那些公式和阿拉伯数字转化成文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