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 第十六章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第十六章

作者:晴川泪相思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9 19:29:10 来源:免费小说

  建文三年(1401年)四月,朱棣南出保定,盛庸扎营夹河,双方大战一天,各有损伤,有默契的撤兵明日再战。

  经过一夜的恢复,双方军士再次振作精神,冲杀声如雷贯耳。燕军在东北,盛庸军在西南,从早晨至下午,双方互有胜负。打了整整一天,两军俱已人疲马乏,将士有默契的各自坐下休息,稍微喘口气后,又战在一处。平安在阵中架起木楼,交战时登楼眺望,以强弩射击燕军,所杀颇多。期间薛禄被平安所擒,后薛禄奋力挣开绳索,夺过身边南军的佩刀,抢了一匹战马,再次回归燕军继续奋勇杀敌。

  眼看着燕军将败,忽然东北风大起,飞尘遮蔽天空,掀屋拔树,风声如雷。

  朱棣抓住时机,大喊:“天佑我等,此战必胜!”

  朱棣话音刚落,燕军诸将声音再起,一浪高过一浪,刚刚颓废的士气高涨,乘雷霆之势,向南军冲去。

  接连几次燕军将败皆受天佑,让南军将士惶惶不安,心中均在猜测朱棣才是真龙天子的可能性。南军气势受阻,盛庸大败,逃回德州,平安、吴杰只得败退真定。不久燕将李远在沛县焚毁运粮船只,盛庸军粮草匮乏,军心更加不稳。

  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

  五月,燕军出兵大名,平安和吴杰、盛庸分兵切断燕军粮饷道路,朱棣颇为担忧,派指挥武胜上书朝廷,请求停战,撤退平安等人,以此作为缓兵之计,建文帝大怒,将武胜关入诏狱。

  七月,平安从真定出兵,率万名骑兵乘虚直捣北平,在离北平城五十里之地扎营,朱棣派刘江等迅速回救,平安败退。正直这时大同守将房昭率军进入紫荆关,平安从真定供饷给他。八月,燕兵北归,平安与燕将李彬战于杨村,李彬战败。

  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燕军撤兵回返后又为朝廷所据。

  十月,朱棣退回北平,打算明年开春再战。王妃率领众人在城门口迎接,崔淼自然也在其内。这才刚刚入冬,崔淼便穿上了棉袄棉裤,外面在套上常服,看上去整整胖了一圈。即便如此小心,崔淼还是在前几日感染了风寒,不过有沈钧的调养,现下已经好的差不多。

  自从崔淼回到北平,沈钧便在北平城中购置了宅子,并买下了王贵的金铺,改成了宝清斋的分铺,而王贵也成了这个分铺的管事。崔淼嘴上不说,心底对沈钧非常感激,不说沈钧几次三番救他性命,就是沈钧的性格,崔淼也非常喜欢。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崔淼闲下来的这一年,成了他宝清斋的珠宝设计师。但凡崔淼设计的珠宝都非常受欢迎,当然沈钧也不会让崔淼吃亏,分了两成的利润给他,崔淼现在算得上日进斗金,若不是现下在打仗,收入会更多,乐的崔淼合不拢嘴。

  当然他的实验田也没停下,有了银子打底,崔淼购置了更多荒山,雇了更多的人手,能改成梯田的便改成梯田,不能的便种植果树,顺便养殖鸡鸭羊之类的牲畜。

  因为打仗,北平周边的屯田没人耕种,他也揽了下来,雇人耕种,田中所出的粮食全部充公作为粮饷,崔淼是武将,自然明白粮饷对于军队的意义,虽然只是九牛一毛,但也是一份心意。

  王妃感念崔淼忠心,赏赐一波又一波的送到伯府,就连朱高炽在闲时也会到屯田进行农事,别处的百姓人心惶惶,而北平城的百姓却衣食无忧,人人心向朱棣,对崔淼也非常感激。

  伯府门口每日都会有人送来瓜果蔬菜,有时甚至还有大半个猪,即便门房每时每刻盯着,也总有打盹的时候。崔淼只得让人在门前放了一个木箱,箱子里放着铜钱,上面写着按市价自行领取银钱。可试了几天,铜钱放进去多少,拿出来还是多少,就连小偷都没来光顾。崔淼无奈只得作罢,没想到北平城风气如此之好。

  朱棣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城中百姓连忙跪倒在地,唯有王妃和朱高炽还站立人前。

  朱棣纵马来到王妃近前,翻身下马,王妃行礼,朱棣连忙搀起,温声说道:“王妃不必多礼。这北平城劳王妃操劳了。”

  王妃温婉的说道:“王爷远征在外,家事理当交有臣妾,况且有炽儿和诸臣辅助,臣妾轻松许多。”

  朱棣在临行前,曾交代朱高炽,凡是遇到难解之事,便询问王妃意见,所以在北平真正掌事者其实是王妃。

  朱高炽躬身行礼道:“孩儿见过父王,父王万安。”

  朱棣微笑着点头,说道:“髙炽也辛苦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见状上前,行礼道:“孩儿见过母妃,母妃万安,见过兄长。”

  一家人其乐融融,朱棣老怀大慰,自然不会忘记功臣崔淼,说道:“崔淼,你的伤势如何?”

  崔淼连忙躬身答道:“多谢王爷挂心,标下的伤已经痊愈。”

  朱棣点点头,接着问道:“近来身体如何?”

  “回王爷,王妃赏赐标下诸多补药,身体调养的不错。”

  王妃插话道:“前些天崔卿又染风寒,这才刚好,本不打算让他前来,他说王爷凯旋,怎能不来。怀安伯之忠心,日月可鉴。”

  崔淼慌忙说道:“王妃过誉,标下惶恐。”

  朱棣将其搀起,温声说道:“崔卿之忠心,本王心中了然,若身体不适,便好好在家调养,所需任何药材,只管知会一声。”

  崔淼感激的说道:“能得王爷倾心相待,标下定当万死不辞!”

  朱棣颔首,看向众人,扬声说道:“诸位乡亲快快平身。”

  朱棣回了王府,沈清则直接跟着崔淼回了伯府,可怜的侯府众人又是白白等待。不过历经几次,也成了习惯,侯府管家有事直接到伯府请示,一准能见到他们家主子。

  年长日久,和崔淼亲近的人,都察觉了两人的关系,不过只是惊讶,并无芥蒂,甚至非常钦佩两人能有在一起的魄力。众人心知肚明,却讳莫如深,算是对两人的维护和支持。

  回到伯府,崔淼这才仔细打量沈清,问道:“阿清,在外征战近一年,可有受伤?”

  沈清如实说道:“都是些小伤,且已经痊愈。”

  崔淼关切的说道:“伤哪里了,给我看看。”

  沈清抱住崔淼,喟叹一声,说道:“待会儿沐浴的时候再看,大郎先让我抱抱。一年未见,实在想的厉害。”

  崔淼回抱着沈清,温柔的说道:“阿清都四十的人了,怎的还像个孩子一般。”

  沈清轻声说道:“无法,就是想念大郎的怀抱。”

  崔淼眼底的笑意更浓,玩笑的说道:“幸好你的手臂够长,不然以我现在的身形,你都环不过来。”

  沈清心下一痛,环住崔淼的手臂更紧了一些。

  崔淼一怔,随即无奈的说道:“本想开个玩笑,没想到适得其反。阿清,不许胡思乱想,我很好,不论是补药还是补品,我都按时吃,早晚会把损了的身子补回来。”

  沈清闷闷的应了一声,心里的疼半点都未减少。

  傍晚,崔淼和沈清一起前往饭厅。以前沈清回来都是和崔淼单独用饭,今日却在崔淼的安排下,众人围坐在一起,沈清算是正式和吴华的妻子王兰见了面。

  王兰是王贵的女儿,自从见过吴华便心生爱慕,后来接触下,吴华也对其有了好感,最后在崔淼的主持下完了婚。在成婚前,吴华便将崔淼和沈清的事告知与她,并言明若是她无法接受,两人便不再往来,所以王兰早就清楚崔淼和沈清的关系。

  桌上,崔淼看着王兰,温声说道:“弟媳,阿清你之前就见过,今日我正式让你们见面,意味着我们以后便是一家人。”

  王兰是个贤惠识大体的人,在吴华的影响下,对崔淼更是爱戴,微微福身,说道:“阿兰见过侯爷。”

  沈清眼神微暖,淡淡的说道:“不必多礼,坐吧。”

  崔淼无奈的解释道:“阿清向来少言寡语,弟媳莫要介意。”

  王兰连忙摆手,笑着说道:“兄长多虑,都是一家人,阿兰怎会介意。”

  吴华的儿子崔晗今年刚满三岁,看着沈清,奶声奶气的说道:“伯伯好,我叫崔晗,您可以叫我晗儿。”

  崔晗还未出世,吴华便和王兰商量好了名字,若是男孩,就让他随崔淼的姓崔。崔晗一降生,就被吴华写到了崔家的族谱上,写明崔淼才是他的父亲,而另一位父亲正是沈清。只是崔晗尚小,现在仍交给王兰照看。崔淼得知此事后,心下安慰,也真心将崔晗当做自己儿子疼爱。

  沈清朝着崔晗招招手,崔晗看了看爹娘,见两人应允,便走了过去。沈清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交于崔晗手上,说道:“晗儿收好,这是伯伯给的见面礼。”

  其实在崔晗出生之后,沈清没少送东西,只是如今身份不同,送出的东西意义也不同。

  崔晗将玉佩收起,躬身说道:“晗儿谢谢伯伯。”

  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了顿团圆饭,饭后两人便径直回了卧房。

  近一年未见,一个简单的吻,便勾起了两人的**。

  崔淼喘息着说道:“阿清,你来吧,我躺着便好。”

  “好。”

  “阿清,你......”

  “大郎,我想要,你躺着便好。”

  崔淼翻身将沈清压到身下,无奈的说道:“阿清,我还没那么虚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