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 第十五章

被明朝将军掰弯以后 第十五章

作者:晴川泪相思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9 19:29:10 来源:免费小说

  建文二年(1400年),崔淼因救燕王重伤,性命垂危,王志忠束手无策,薛禄不死心上奏朱棣,恳请朱棣派人去寻沈钧,朱棣应允,沈钧于第三日清晨抵达大营。

  沈钧急忙到营帐内换了身干净的衣服,身为医者他明白清洁对于外伤感染的重要性。随即在军士的带领下,来到崔淼所在的营帐,看着躺在床上人事不省的崔淼,惨白的脸色犹如死人一般,沈钧心中大痛,大步上前,为他诊脉。

  越是诊脉,沈钧心中越是疼痛难忍,他收回手,一把揪住沈清的衣领,愤怒的说道:“你不是说会保护他么,为何他会变成如今这番模样?你可还记得当初是如何答应我的?”

  沈清也不挣扎,任由他揪着,说道:“对不起,我失言了。”

  “如今他命在旦夕,你居然还能如此平静?”沈钧难以置信。

  沈清直视着沈钧,淡淡的说道:“他生我生,他死我死。”

  沈钧震惊的看着沈钧,终是叹了口气,松开他的衣领,苦笑着说道:“你倒是会占便宜,无论生死都不肯放手。”

  沈清温柔的看着崔淼,轻声说道:“生生世世,我只要他。”

  沈钧沉默,从袖袋拿出一个瓷瓶,说道:“这颗药是我最新研制的,世上仅此一颗,虽不能起死回生,到底能保住他的命。”

  沈清抬头,平静的眼睛漾起涟漪,急声问道:“当真?”

  沈钧毫不避讳的说道:“他不仅是你心爱之人,我亦然。事关他的性命,我不会口出狂言。”

  沈钧从瓷瓶中倒出一颗药丸,捏住崔淼的下巴,轻柔的喂了下去,又给他喂了些水送服。

  沈清看着沈钧,郑重的说道:“你救他两次,我欠你两条命。”

  沈钧不死心的说道:“两条命换他成么?”

  沈清断然拒绝,说道:“不成,他生生世世只能是我的。”

  沈钧气闷,不再搭理沈清,专心给崔淼把脉。一刻钟后,沈钧长出一口气,说道:“他的脉象有力了些许,说明药物已经起效,不出意外,性命是保住了,但何时醒来,我不敢保证。”

  沈清温柔的替崔淼擦去嘴角的水渍,说道:“无碍,只要他活着,多久我都能等。”

  沈钧没有隐瞒,直言道:“虽保住了性命,但他的身体损了根本,畏热畏寒,极易生病,体力也不似从前,恐不能再带兵打仗。”

  沈清心疼的厉害,对于武将来说,不能带兵打仗,就相当于没了价值,崔淼这样要强的性子,恐怕一时难以接受。

  沈清自我安慰道:“也好,至少不用再为他担惊受怕。多谢!”

  沈钧摆摆手,说道:“你不必谢我,我做这些只是为他,若换成旁人,那药我可舍不得。不过药的事,你莫要告知旁人,我怕会为沈家招来祸端。”

  沈清郑重的说道:“你放心,你与大郎有救命之恩,我必为你保守秘密。”

  “行了,我去给他配点药,待会儿再过来。”

  崔淼的命保住了,燕军上下所有熟识的人都不由松了口气,朱棣自然也不例外,好好的夸赞了一番沈钧的医术,并有意让他随军,却被沈钧婉言拒绝。朱棣看在他救回崔淼的份上,也不与他计较。至于不能带兵打仗,在朱棣看来完全不成问题,以崔淼的才华,武将做不成就做文官,反正他这辈子有朝廷养着,注定后半辈子荣华富贵。朱棣命人为他造了一架豪华马车,由沈清带队护卫,护送崔淼回北平养病,而朱棣则率军南下。

  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大军,依旧战败,让建文帝朱允炆心中惶惶,正直朱棣再次上书,要求发落齐泰、黄子澄,朱允炆心中忐忑,只得解除了两人的职务,却依旧秘密留两人在京中,并传信要求朱棣停战。事到如今,朱棣怎么可能停战,以朱允炆依旧留齐泰两人在京中为由,继续高举靖难大旗。

  建文二年(1400年)八月,燕军撤离,围困了近两月的济南城转危为安,这也是靖难开始以来,算得上捷报的消息。朱允炆遗官赐金慰劳济南守军,又擢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加兵部尚书衔,暂理军事协助盛庸准备北伐燕军。盛庸被封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盛庸随即被命为平燕将军,任总兵官。陈晖、平安为左右副总兵,马溥、徐真为左右参将。

  九月初五,昏迷了一个月的崔淼清醒了过来,沈清大喜,激动的泣不成声,崔淼连忙安慰,说道:“阿清,我回来了。你不知道,这次我居然见到了阎王爷,他说念在我有功德在身的份上,要收我做书吏,我不肯,说你在等我,每日都在阎王爷面前唠叨。结果阎王爷恼了我,就放我回来了。”

  沈清没有说话,而是直接吻上崔淼的双唇,将自己所有的不安都在这个吻里倾述。待自己恢复平静,沈清这才将崔淼的病情如实告诉了他,没有一丝隐瞒。

  “大郎,你的身子损了根本,以后恐怕不能带兵打仗了......”

  崔淼听后有一瞬的怔忪,玩笑的说道:“这不是更好,我现在有了光明正大偷懒的理由,以后恐怕真的要阿清来养我了。”

  两人相识二十几年,沈清又怎会看不出崔淼隐藏在背后的黯然,他将崔淼抱紧,心疼的说道:“大郎,若是心里难受,便哭出来,莫要压在心里。”

  崔淼苦笑着说道:“阿清,我这身子以后当真如小娘一般弱不禁风,想想是有点懊丧。不过好歹能活着,我也知足了。”

  崔淼清醒后,王妃、朱高炽,守城的诸将都来探访了,不过因为其身体虚弱,沈清又再次上了战场,吴华便直接向朱高炽告了假,闭门谢客,专心为崔淼调养身子。

  王府那边各种补品,补药,如流水般的送进伯府,相熟的街坊也不时的送些蔬菜瓜果,一开始崔淼不收,他们便在清晨放在伯府大门前,后来崔淼直接让门房的人看着,有人来送便给钱。

  就这样,崔淼过了近一个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唯一的活动便是逗弄吴华两岁的儿子。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建文帝将李景隆召回南京,但却并未治罪。李景隆前后丧师数十万,使得攻守形势逆转,朝廷再也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征讨。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纷纷上疏,认为李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应予诛杀。

  御书房内,黄子澄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说道:“大势已去了,我举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请皇上赐微臣死罪!”

  一旁的齐泰恨的牙痒痒,若不是在御驾之前,他生吃了黄子澄的心都有。

  朱允炆连忙宽慰道:“黄爱卿快快平身,胜败乃兵家常事,怎能怪罪与你?况且李景隆虽是你举荐,到底是朕任命,若要怪罪,朕是首当其冲。”

  黄子澄闻言愧疚更甚,说道:“微臣谢皇上。不过几十万大军折在李景隆手上,恐他有不臣之心,当杀,皇上千万莫要心软。”

  齐泰应声说道:“皇上,微臣附议,曹国公实在是留不得!”

  朱允炆摆摆手,说道:“两位爱卿,李景隆乃是开国功臣之子,若因些许小错,便轻易发落,难免会让众臣寒心,还是免去他职务,在府中面壁思过吧。”

  损失几十万大军,在朱允炆口中成了些许小错,不仅齐泰无语,就连向来不靠谱的黄子澄也不由皱紧了眉。可朱允炆终究是皇帝,他固执己见,别人说破嘴皮子也没用。李景隆最后虽被免除了军职,到底还保留了曹国公的爵位。

  十二月,燕兵袭击沧州,破擒徐凯,掠其辎重,进逼济宁。吴杰、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驻扎德州,徐凯屯于沧州,互为掎角。朱棣攻打东昌,盛庸背城列阵。朱棣率军冲击南军左翼,后又冲其中坚,结果被盛庸重重包围。因战前崔淼传信而来,若是朱棣遇险,张玉、朱能率部相救时定要在一处。朱棣与两人会合,乘机突围而出。原本应当战死的张玉只是受了伤,并无性命之忧。众人皆震惊崔淼的神机妙算,对其赞不绝口,而张玉之子张辅,也因此与崔淼成了好友。

  张玉受伤,燕军也伤亡不少,朱棣领军退至馆陶。盛庸传令命吴杰、平安从真定拦截燕军归路。次年正月,吴杰、平安在深州之战失利,燕军才得以返回。在这次战役中,燕军精锐几乎丧失殆尽,盛庸军声威大振,这是靖难一役南军第一次大捷,朱允炆老怀大慰,为此祭庙告捷。

  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率领的南军扎营夹河。朱棣率一队轻骑来探,掠阵而过。盛庸派遣千名骑兵追击,被前来支援的燕兵击退。两军交战,南军持盾而进,朱棣命步兵先攻,骑兵则乘机迅速推进。盛庸率南军诸将力战,将燕军大将谭渊斩于刀下。朱能、沈清等燕军诸将率部殊死战斗,朱棣率劲骑穿越阵地与朱能会合,将盛庸的几员部将皆尽斩于马下。

  ※※※※※※※※※※※※※※※※※※※※

  文中史实皆参照明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