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嫡长子 > 清穿之嫡长子 第77节

清穿之嫡长子 清穿之嫡长子 第77节

作者:屏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4:00:34 来源:免费小说

  彼得不仅是人生经历坎坷丰富,他的心思同样也不简单,之前当皇子的时候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反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不仅去了欧洲那边游学, 甚至为了西方强国先进的造船技术还亲自跑去当了船工,可见这人还是个有毅力、肯吃苦的。

  后来又在国内多次改革, 彼得见识过欧洲发达之处后,对沙俄如今的面貌就不大看得上, 他弄出的动静可一点都不小, 若不然也不会让康熙在看了探子的消息后而心惊沉默。关键是彼得可不满足于仅仅只是守着沙俄过日子,他还野心勃勃贪婪打量着周围的土地。

  像是先前沙俄士兵在大清北境一带滋扰生事都不过是常规操作, 不仅黑龙江一带的百姓时常会遭到骚扰,沙俄甚至还派人勾结撺掇大清外藩属民, 所以准噶尔那几个部落才时常不安分想要挑起搞事。

  但是如今大清难得态度强硬起来, 不仅派兵北上平了准噶尔之乱,还对沙俄乘胜追击, 最后还将原先让出去的西伯利亚那一大块土地都给要了回去, 这几年折腾下来, 虽然没让沙俄彻底老实起来,但是如今彼得是真的不敢再对大清起小心思。

  偏生胤祯就像是个混世魔王一样不讲道理,自己在京城里待得不顺心, 就跑到了西伯利亚守着,寒冷的西伯利亚哪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于是闲来无事就跑去沙俄境内找人谈谈心,折腾几次后,彼得感到十分心累,就起了祸水东引的想法。

  其实这想法也也不算是一时兴起,毕竟他先前可不仅是对大清北部之地惦记在心,对土耳其、黑海那一带同样有想法,前些年在强兵之后还带兵在亚速交战,抢占了不少土地。不过是后来与土耳其交锋中处于下风,这才将亚速归还了去。

  但是如今既然胤祯赖在北部不走,又让彼得心里起了想法,其实比起大清来,他更想要的是欧洲那边的土地,可惜欧洲那些国家可不好惹,不仅各个像土匪那样强悍,还十分抱团排外,对距离远些的沙俄一向看不上,这让彼得心里又委屈又气恼,先前他还拿西欧那边的国家没法子,可若是与胤祯联合起来那就形势不一样了。

  *

  弘晖捧着胤祯的书信看得津津有味,他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个十四叔文采还不错,通过几张信纸就像很多场面活灵活现地展现给他了,胤祯根本没有与彼得一起派兵去西欧那边,没有康熙的旨意他怎么可能会听从一个外国皇帝的指挥。

  但是胤祯不介意派几个亲信跟着彼得往欧洲那边走一遭,大清的商船每次都是从海上去的西洋,他还挺好奇沙俄这边的路径,便让自己的人跟着去瞧瞧热闹,但是西欧那边的王室可就不这么认为。

  如今东方面孔在西洋那边虽然少见,但有不少人却是可以时常见识到的,尤其是那些王室公爵们,先前大清的商船出海西洋,他们还购置了不少漂亮贵重的东方舶来品,甚至还举办沙龙聚会邀请了大清国的贵客,正是那些出使西洋的讲学团。

  西欧的那些王室贵族可不知道那讲学团里的成员不过是凑人数的,在他们看来这些人可了不起,不仅精通乐器书画,读过不少的书,最重要是这些人能与他们讲神秘的东方故事。自从几百年的马可波罗从东方回来后,将他的传奇经历传颂开来后,西欧人对东方的中国心里都充满好奇,所以都很乐意与讲学团亲近。

  而根据他们在讲学团那里掌控到的消息,胤祯可是大清非常有前途的王子,不仅母亲身份高贵,就连那大清皇帝都很看重这个儿子。故而胤祯派了亲信跟着彼得去了西欧,在西欧王室眼里,差不多就等同于大清帝国是对他们不太满意,想要站在沙俄那边了。

  着急上火的西欧王室顿时一筹莫展,这人就有人提议要拉拢大清的十四王子,在他们看来,肯定是沙俄许给了这十四王子重利,若不然人家先前还与沙俄兵戎相接,怎么转眼就合谋到一起了呢?

  胤祯是压根没想到最后自己居然还能得到一个爵位,虽然只是一个伯爵,但是却是有封地的那种,西欧几个王室商讨一番,最后划出了一块公众区域当作封地准备给胤祯。

  他派出去跟着彼得皇帝的亲信还没回来,西洋那边王室派来的人就已经带着文书过来了,对方还贴心地带了一个精通满汉语言的翻译,可见是诚意十足。

  而胤祯其实对对方口中的伯爵、封地什么的都不太感兴趣,毕竟这又不是他皇阿玛给的封赏,而且封地还远在西洋,他自己都不一定有机会去,但是对方这么主动地上门送东西行为还是讨好到了胤祯,让他不介意对上门的西洋使者和颜悦色起来。

  而等将那几个使者送走后,他就憋不住拿起笔写了好几封信送到京城,虽然他并没有多在乎西洋人给他的那块封赏,但是对着自己兄弟侄子吹嘘起来,还是让他很有成就感。

  胤祯不仅是给弘晖寄了信,还给胤禟也寄了一份信,而后者才是他真正地吹嘘对象。

  毕竟康熙的儿子当中,只有他与胤禟境遇是最相似的,明明生母是四妃之一,但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同母兄长,所以就只能看着兄长封了亲王,自己却只能憋屈地当个贝子、贝勒,如今胤祯写信回京城,未尝没有借机向康熙抱怨的意思。

  胤祯是一时兴起起了写信发牢骚的心思,心里根本没将这当回事,但弘晖与胤禟却不一样,他们二人算是如今大清对西洋了解最多的人了,自然清楚这次西洋拿来给胤祯的东西分量可不轻。

  别看只是一个伯爵,但是却是带有封地的,那就不是虚封了,将来胤祯的孩子都能继承他在海外的那块土地和土地上的子民。

  而且西欧那边的君臣观念远不如大清这般森严,伯爵在自己的领地内是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领地上的一切几乎都是由自己说的算,弘晖仔细想想,都觉得这西洋的伯爵可要比大清的王爷还要舒畅,只要经营得好,那小日子过得就可滋润了,不由对他这个十四叔都羡慕起来。

  而胤禟心里就更羡慕了,他如今管着大清远洋贸易事宜,早就将西洋话学得差不多,都能和那些洋人传教士用西洋话利索聊天了,心里更是起了想要出海去一趟西洋的想法,不过这想法他如今还不敢跟康熙说,只能打算等到他皇阿玛,咳,百年之后再做打算。

  胤禟心里感叹着胤祯的好运道,那西洋诸国的军事并非是真的不堪一击,不过是之前弘晖折腾出的□□杀伤力太大,上次他们商船上安置了一支□□队,直接将海上几个猖獗闻名的海盗打得七零八落,一时扬了他们大清的威名,这才让西洋诸国起了避让的心思,若不然西洋那帮人怎么可能舍得将土地封赏给异邦人。

  弘晖如今住在毓庆宫,等闲出不了宫,寻常人也不会去宫里来寻他,但胤禟就没那么多的顾忌了,一有事情就直奔毓庆宫而来,如今收到了胤祯的书信后,更是没忍住找上弘晖叨叨起来。

  胤禟一脸愤愤不平,真是越想越气啊,“你说说怎么就同人不同命呢……”他和西洋打了多少次交道啊,怎么就没看到有人这么上道呢,偏偏老十四不过是头一回派亲信去西洋就有这样的好事,关键是那家伙居然还不在意,一点都不上心,这更是让胤禟又酸又妒的,只能跑到弘晖这里抱怨。

  弘晖却只是轻笑,提醒道,“十四叔虽然平白得了这么大一块封地,恐怕却没有人手可以调到西洋去……”胤祯又不像弘晖和胤禟,还特意培养过翻译人才,手底下的亲信估计都不会说西洋话,又怎么派去打理西洋那块封地呢。

  胤禟眼睛一亮,经过弘晖这么一点拨,他顿时觉得自己有机会了,就算十四现在就安排亲信去学西洋话,那也要好几年才能上手,眼下肯定是找不到人的,那还不如让他先接手一段时间,胤禟手上有不少适合派往海外的人手,随时都能抽调出一批人来,胤禟来了兴致,立刻摩拳擦掌起来,打算就在弘晖这儿现场给胤祯写一封信来。

  而弘晖很配合,立马就让人将笔墨拿来,不仅为胤禟收拾出一片场地来,甚至还在他提笔的时候提上一两句建议,弘晖同样很看好那块封地,胤禟是个会经营的,胤祯那块领地交到胤禟手里,到时候要不了几年就能让那里大变样,完全可以将那领地发展成他们海外的大本营,将来大清出海贸易公司的人员都可以将领地当作停靠站,进去补给。

  胤禟听了弘晖的建议,眼神越发灼亮,只觉弘晖的话简直就是说到他心坎上,原本他就对这块地有很多想法,在听了弘晖的规划后,更是心痒难赖,恨不得此刻就奔到胤祯面前,让他立刻点头同意自己的提议,为此胤禟不惜在书信中许下不少利润来,答应到时候按年给对方分成。

  能让胤禟主动开口给利的人和事可不懂,弘晖看着胤禟挥笔,心里再次赞了一句自己这个十四叔果真是个有财运的,面上却没露出分毫,而是想着待会儿可以去永和宫将这个消息分享给她,德妃那里估计也收到了胤祯的书信,但是胤禟许利之事却还不知道。

  弘晖在宫里的日子也过得充实,隔三差五地就去永和宫点卯请安,时不时还被康熙喊过去伴驾,等到瓜尔佳氏进宫后,弘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除了每日读书练习书法外,他还能去看看自己的女儿。

  瓜尔佳氏进宫时,可不像弘晖当时那样只带了一个小太监,她差不多是将弘晖院子里的人手和物品都一起带来的,而这也是康熙许可的,不仅小格格被带进了毓庆宫,就连小格格的奶嬷嬷和一众伺候人员也都一个没落下。

  雍王府的世子妃带着所有家当住进毓庆宫,这动静可不小,京中众人看在眼里越发沉默,哪怕他们不想承认,但是如今的情势只怕皇上当真是选中了雍亲王了,若不然也不至于让雍亲王府的世子一家三口都住进毓庆宫,而且这明显就是长住架势,这不摆明了默认储君就是雍亲王了啊。

  虽然弘晖清楚四爷不喜宗室那些人,但是还是通过德妃,将康熙之前的隐晦意思透露给了四爷,至于他阿玛会做出何种反应来,弘晖就没再过多关注,他相信四爷肯定能将这些事情都安排妥当。

  不过弘晖在宫里的日子也并不是完全毫无烦恼的,他去前殿那边还是会时常遇到一些前朝大臣,有时甚至是遇上他那些不太省心的叔叔,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对弘晖来说都挺难缠的。

  如今弘晖的身份正敏感着,虽然前朝后宫差不多心里都清楚了康熙心底的打算,差不多是要将弘晖当作皇太孙对待,偏生还差了些名分。前朝那些大臣们可是有不少都是与弘晖发生过冲突的,如今都想要找弥补缓和的机会,而弘晖对此则是头疼不已,说实话,这个时候找到他这儿来献殷勤的,弘晖更怀疑这是对家派来搞事情的,这些人是生怕康熙心里太舒坦吗?

  若是康熙这老爷子当真是诚心诚意想要立皇储,早就下了一道明旨,何必想要如今这样半遮半掩地让他这个当孙子的拖家带口住进来,四爷一大家子却还在王府里待着,所以这个节骨眼上,弘晖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去戳人心肺,低调等着他阿玛上位就好。

  故而弘晖每次见到那些迎面走来的大臣,只能突然转道,但是这一招放到他那些叔伯身上可就不行了。

  原先四爷最大的对头就是一墙之隔的胤禩,但如今情况不一样了,自从前些年胤禩遭了康熙的厌弃,虽然后来重新被委以重任,但是因海东青“毙鹰之事”,康熙说出那番话后基本就绝了胤禩上位的可能,弘晖之前还将人折腾到了西伯利亚那边搞基建去了,眼下根本就不得空掺和到与他阿玛的争夺中。对于四爷上位之事,最挠心抓肺的估计是他的三皇伯诚亲王胤祉。

  同样也是四妃所出,而且还是居长,按理来说,在胤褆与胤礽相继出事后,胤祉本该是最有希望的那个,而且他自身也算是有些才学,身边拥护着不少读书人,若说他心里对那个位置没点想法那是压根不可能,先前朝中对胤祉的呼声也是相当高的,但如今在康熙做出选择后,那些声音基本上都沉寂下来了。

  这让弘晖每次见到这三皇伯的时候,对方都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而弘晖顾及着如今的康熙,觉得没必要在这最后关头还与对方争那么一口气,就任凭着胤祉阴阳怪气,看着丝毫不为所动的弘晖,胤祉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心里头更加不得劲。

  第106章 两章合一

  等进入康熙六十一年时, 宫里的气氛越发凝重,尤其是近来天气转凉,康熙染了风寒连着数日都没能去前朝, 所有人都真正意识到, 如今的皇上已经老了, 但谁也不敢在皇上面前流露出一丝轻怠。

  弘晖觉得自己在毓庆宫里过得就是富贵闲人的日子,每日除了读书写字,就是遛娃赏花,倒也乐在其中。

  这两年他都是待在宫里, 寻常时候也见不到自己庄子上的管事, 比不得以前住在王府里来得潇洒自在,但是弘晖觉得这样竟也不错, 虽然他原先计划中的好多事情都耽搁了下来,但是却陪着小格格度过了成长阶段。

  小格格在被抱进宫后, 康熙就给她赐了名, 莫雅里,是个满语名字, 弘晖特地去翻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莫雅里在满语中代表着“龙目”, 他不清楚康熙给小格格取这个名字有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但是弘晖自己却很喜欢这个名字。

  “……小心些,不用怕, 阿玛在这儿呢……”弘晖半蹲在那里, 一脸鼓励地看着莫雅里, 等着她自己走过来,而莫雅里攥紧了小肉手,却迟迟不敢迈腿, 她身后围着一圈小心翼翼的宫人,此刻满脸着急想要上前去扶住小格格,却被对面的弘晖用眼神给制止住。

  这小格格马上就要到两周岁了,还没学会自己走路,而是整日被奶嬷嬷抱在怀里,弘晖以前没养过孩子没觉得哪里不对劲,直到有一天在宫里听到小宫女念叨自己在外面的弟妹,才找到民间的孩子一般十几个月的时候就学会走路了,所以弘晖才这般抓紧训练莫雅里的腿脚力量,让她赶紧学会自己走路。

  弘晖知道如今富贵人家的孩子都是娇养着,他之前就听闻有些人家的少爷十几岁了都还未断奶,只当是个笑话,可如今看着宫人们对小格格的溺爱程度,若是他不插手干预的话,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莫雅里长相可爱,肉嘟嘟的脸蛋白皙水润,性子也聪明机灵,是个讨喜的孩子,而此时她已经被弘晖拎出来有半个多小时了,就那么站在那里,莫雅里不迈开腿,弘晖就不主动去抱她,甚至还不让宫人们去哄她,非常淡定地和小孩子干耗着,而伺候莫雅里的宫人却早就憋不出了,已经悄悄让人去找世子妃。

  莫雅里抬眼盯着阿玛看了又看,弘晖跟她离得不远,只有半丈的距离,她不明白为何平时疼爱自己的阿玛此刻不抱自己,而让自己孤零零站着,和弘晖对视了好些次,见弘晖半点都不为所动,而是鼓励地看着她。

  弘晖觉得以莫雅里的机灵劲,是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开口,鼓励着小格格自己迈开腿走过来。

  “世子,小格格年龄还小呢,让人慢慢教便是……”瓜尔佳氏匆匆赶来,就看到弘晖与小格格两人对峙,她脸上出了薄汗,可见是一路急忙赶来的,想要阻止弘晖训练小格格。

  弘晖转头看了她一脸,脸上神情淡淡,但还是解释了一句,“民间的孩子这么大岁数已经能走得很利索了……”

  瓜尔佳氏不以为意,“那些孩子怎么能莫雅里比呢,小格格毕竟是天家血脉,养得尊贵些也没妨碍……”她的话音在瞧见弘晖不太对劲的脸色时渐渐没了,发现弘晖此刻不太妙的心情,瓜尔佳氏心里有些懊恼,她看了看小格格不知道要怎么开口。

  弘晖看了一眼瓜尔佳氏身边跑去通风报信的宫人,没有发话,他也没怪这些人,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疼爱小格格想要为她好,可惜这种自以为是的好只会害了莫雅里。不管是身份尊贵还是贫贱,身体构造都是一样的,小格格被养得太娇气对她自己并不是好事,反而会让腿脚肌肉得不到锻炼生长,身子如何能强健起来。

  瓜尔佳氏不吭声了,弘晖继续耐心地盯着小格格,再次开口鼓励起来,不知道是不是瓜尔佳氏的到来刺激到了莫雅里,这次在弘晖开口时,她终于颤颤巍巍抬起了脚,然后摇摇晃晃向弘晖冲来。

  弘晖早就做好了准备,在小格格迈开腿脚时就将双臂展开,等莫雅里冲进自己怀抱时,他一把抱住了女儿,安抚地摸了摸她脑袋上的软毛。

  莫雅里的胆子其实并不小,她方才冲过来时速度很快,一路踉踉跄跄,这是在赌弘晖会接住她,而事实弘晖的确不会让自己女儿摔倒,他半蹲在那里将小小的人儿搂在怀里,眼里都是笑意,转头看向瓜尔佳氏时,“你看,莫雅里可以做到的。”而他的脖颈还被莫雅里用肉肉的手臂圈紧抱住。

  瓜尔佳氏呐呐不言,她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又做错了,明明不清楚自己哪一步做得不对,但好像就是不对,或许刚刚她就不该听了宫人的话就赶过来。

  弘晖单手将莫雅里抱起,另一只手则是小心护在她身后,觉得今天对女儿训练的时间差不多够了,小孩子精力有限,也该带她下去歇一会儿,便看向一旁的瓜尔佳氏,“回去用膳吧?”

  瓜尔佳氏看了一眼天色,发现此刻时辰不早了,马上就要到用膳的点,心里有些颤动,其实这两年弘晖去的院子里次数不多,而瓜尔佳氏一直想要再生个小阿哥却不得机会,如今弘晖要和她一起用膳,那等到夜里很有可能就要歇在她屋里了。

  瓜尔佳氏心里有了想法,递了一个眼色给身边近身伺候的宫人,脸上温婉地跟着弘晖一起往自个儿院子里走去。

  瓜尔佳氏想要一个小阿哥的心思急切,本来她的家世不过中上,后来被指婚给亲王世子后,她以前的手帕交都忍不住羡慕起她的运道,后来弘晖阿哥住进了毓庆宫,就连她阿玛额娘都在家中感叹着没想到自家竟然有这样的造化,可殊不知瓜尔佳氏心里的压力着实很大。

  世子的确没有什么侍妾,她不用担心被旁的女人给压了下去,但是正因如此,她要面临来自上面的压力就更大了,如今弘晖才莫雅里这么一个女儿,不管是四爷和福晋,还是宫里的皇上,都等着弘晖院里能再添新丁,但是弘晖本人对男女之事不热衷,他们就将目光投向了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不想也不愿做出主动给弘晖纳妾的事情,眼下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再生出一个小阿哥来。

  弘晖浑然不知在短短的片刻之间,身旁的瓜尔佳氏心底已经出现了诸多想法,这几年他与瓜尔佳氏虽算不上如胶似漆,但也还算相敬如宾,他以前没对爱情有过太多猜想,如今这样子就已经觉得不错,见瓜尔佳氏一路沉默没开口,便主动提道,“这几日辛苦你了……”

  如今不仅是康熙那里染了风寒,永和宫的德妃这两日同样身体不适,而弘晖做孙子的不便前去伺候,多是瓜尔佳氏过去以尽孝道,虽然伺候人的事情多是瓜尔佳氏看着宫人在做,但弘晖清楚,这与人交往应酬才是最劳神费心。

  瓜尔佳氏一脸柔顺,“能伺候娘娘,本就是妾身福分,哪算是辛苦。”

  看着这般“贤淑恭敬”的媳妇,弘晖眼神复杂,嘴唇微动,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心底叹了一口气,才道,“这几日还是要打起精神来,若是有变故……”

  瓜尔佳氏心中一惊,没忍住抬起头来与弘晖对视,却见弘晖一脸凝重,见着她望过来,沉缓点头,“据太医那边的消息,皇玛法的病情不容乐观,若是……”

  瓜尔佳氏只觉得胸口砰砰直跳,若是,若是什么?她心里当然明白,若是皇上好不了了,那四爷当了这紫禁城的主人,她才能真正成为毓庆宫的女主人,而不像如今名不正言不顺地住着。

  如今不仅是弘晖做了这样的打算,京里各家都听到了些消息,他们虽然不能直接从太医那里得到消息,但是皇上连着数日辍朝就足以见到事情不一般,京中不少人家已经急着操办起儿女婚事,毕竟真等宫里丧钟敲响那就一年不能办喜事了。

  弘晖白日念叨着,等到了夜里就觉得睡得不安稳,意识混沌当中似乎还听到了脚步嘈杂声,瞬间清醒起来,一把掀开帘子,透过门窗确实看到外面的灯火闪烁,而身旁的瓜尔佳氏也被他惊醒,警惕地盯着窗杦。

  不是弘晖的错觉,外面确实人影晃动,他起身披了一件长衫,很快宫人就进来通报,乾清宫那边果然出事了。

  ……

  ……

  弘晖守在乾清宫里,此时宫门已经落锁,四爷不知能不能进来,而他已经让人将乾清宫的所有太监宫女都看守住,但这并不能保证消息不会泄露出去。

  康熙薨逝了,弘晖心头乱糟糟的,其实这个事情他早几天就已经猜到了,毕竟时间越来越接近了,而康熙这两年的身子骨也不如以前硬朗,但是真等这一天到来时,他还是觉得不太真实,此刻他心里不知是松了一口气,还是觉得有些难过,就只能等四爷来了后一切尘埃落定。

  弘晖此刻守在乾清宫,哪里也去不了,但大脑却格外冷静起来,仔细分析着眼下的情况,夜里是梁九功给他传的消息,在康熙病逝前的那几年,众人基本上默认了四爷是下任继承者,而且四爷的几个强有力的对手如今也没了,所以这次他阿玛上位应该会顺当很多吧。

  但是弘晖也不确定,谁知道这个时候会不会哪个叔伯突然想不开搞个兵变宫变的,还是要提防谨慎。

  这一夜紫禁城并不安稳,本来康熙病重的消息在宫中就是大事,各宫都有暗中之人在盯着,而梁九功派人去毓庆宫的动静不算小,等到后半夜京中朝臣家中也陆续受到消息,要变天了。

  朝官们去朝会时一般寅时就要在午门外候着,但这几日皇上病重,朝会已经停了数日,连带着朝臣们都能在早间多眯一会儿,然而这日丑时,夜里星子还泛着寒光,不少朝官们就开始起夜洗漱。

  其实他们夜里收到消息时,不少人就半宿没睡,不过是在榻上等天明罢了,虽然宫里还没将皇上驾崩的消息正式传出来,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提前做起准备。

  按理说皇上驾崩后,新皇肯定要立马安排登基,但随也不敢保证这期间就不会出现变故,在这节骨眼上,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其实都极容易生乱子,朝臣们此刻心神不宁,却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准备应付接下来的诸多事宜。

  *

  弘晖在乾清宫侯了半宿,等到宫门一开,四爷就入了宫,没过多长时间,其他的皇子王爷也都陆续进宫,而这个时候四爷便让守了一夜的弘晖先下去歇息,弘晖感到非常疲倦,他不仅是一夜没睡,还细细思索着第二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又要提防有人趁机生事,整个人的弦都是紧绷着的,直到看到四爷那一刻才敢稍微放松些,但是此刻却没有丝毫困意。

  他知道这个时刻自己给不了四爷什么帮助,便老老实实回了毓庆宫,尽量做到不拖后腿。

  在原定的轨迹里,没有他的助攻,四爷同样能坐上那个位置,所以弘晖心里对他阿玛这次上位还是有信心的。其实这个时候,除了那些叔伯进行宫变,要不然基本上没了可能,毕竟他住进毓庆宫就已经显露了康熙生前所选的人了。

  而这些皇子王爷们确实都是有些私兵的,但是人数都不会太多,约莫数百上千的样子,弘晖分析了一下,京中主要的兵力在于五城司马,这是平日负责京中治安的衙署,里面差不多有两三万人,而如今的五城司马是掌握在隆科多的手中,隆科多与四爷的关系还算和谐,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

  剩下一支比较重要的兵力就是宫里的御林军了,这些人以前都只听信于康熙,弘晖也不清楚他阿玛与那些叔伯有没有在里面安插人手,但想着要在康熙眼皮底下安插暗桩可不是容易的事,他还是组织起毓庆宫的人手,让宫女太监都汇集到一起来守着,毓庆宫各处的门扣全部下锁,这样就不怕有歹人趁机摸进来。

  弘晖不仅考虑到毓庆宫里的人身安全问题,甚至还操心起来饮食,等天明时文武朝臣就要入宫,还有宗室一大帮人,再加上他那十来个叔伯,宫里更是乱糟糟一片,御膳房那边不一定能顾得上他们,他们毓庆宫这边最好能自己解决掉用膳事宜。

  弘晖略作沉吟,看向身边的陈福,“咱们宫里可有储备米粮?”

  陈福福了福身子,“都是有的,只不过……”他迟疑地看了一圈此刻围在一起的宫人,“小厨房里的米粮只够几位主子吃上数日。”若是再加上宫人的话,估计连一日都不够。

  弘晖点头,倒是能理解,宫人们平时用膳都是御膳房那边供给,这小厨房不可能一下子储存起来那么多食物,不过既然能有一些便足够了,只不过是用来以防万一的,弘晖看向瓜尔佳氏与小格格,“世子妃不若带着莫雅里先去玛嬷宫里避一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