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江山 > 第2675章 2857章:为臣贵义不贵身

逍遥江山 第2675章 2857章:为臣贵义不贵身

作者:一景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10:13:57 来源:闪舞小说

开头的第一联要破题,第二联要承题,第三联要起股,第四、五联要作中股,第六、七联要作后股,尾联要束股,也就是说本题是先「士」、「先」、「器识」、「后」、「文艺」,否则就不合规矩,当年参加这次考试的一共有一百二十个人,能写完的不过十个人,而中秀才的一个也没有,王振当年虽没中秀才,但那篇文章还是写得颇有些见地,在当时的士林之中颇有些影响力,王振后来能得到教官全赖这次考试,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得宣宗赏识,一次大着胆子将那篇科举文章给宣宗看了,不曾想宣宗看完大加赞扬,还说若他是当年的考官,定会录取了他,由此可见王振胸中的见识并不少了,除了见识不凡外,王振还写得一手好书法,他书法取自宋四家的蔡襄,又融合了苏轼的丰腴跌宕特点,使得整个书法颇有文人味儿,早前为了取信宣宗,他在赵孟頫上又花了几年功夫,一番下来,其书法虽说不上大家,但比起外面那帮文人墨客的字儿要好了不少,这两年掌权后,骨子里文人气息越发浓厚,素来信奉字是文人的脸为信条的王振,练习书法越发舍得下功夫。

每日一三五是批练书法,二四六则是批阅,旁人打扰不得,宫中的太监熟悉了王公公办公的规律,大多将事情压制在二四六来报。

今日是腊八,对这个日子,王振记得并不多,只记得这个日子是从遥远的天竺传来的,说是西天的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

而在本朝,这种说法又是花样繁多,比如晋朝的说法,则是说那会儿,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而到了宋代,百姓的说法则是与大英雄岳飞有关了,说是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大家饭”,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而到了本朝说法又是一变,鉴于本朝太祖皇帝生平太过富有传奇,读书人则说是与太祖皇帝有关,说是当年太祖皇帝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太祖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太祖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太祖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太祖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这当然是一些阿谀奉承的读书人讨好太祖所用,但

不管效果如何,腊八在国朝算是一等一的大节日。

这样的节日,按照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发出妙响,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也就说这一天是要煮腊八粥的,对于粥,王振着实没有什么好感,早年落魄的时候,吃得最多的便是粥,对粥他天生有一股抵触之感,但本朝的官儿却对此格外的看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倒不是说百官领悟了释迦摩尼的佛家精髓,而是过了腊八再过二十几天就是除夕了,在接下来的二十几天里,京城的大小衙门便会陆续关门大吉了,上了一年的早朝的官儿则可以名正言顺的休假,享受着作为官家人的清净,到来年的十五之后,才会重新回衙开印。这个日子前前后后算上差不多有一个多月,非但可以在家心无杂物的享受天伦之乐,还可以领取足月的俸禄,当然了,这是小官而言,京城的大官尤其是那些握着实权的大官,过年这个长假从中捞取的油水可就吓人了,正是有种种的好处,百官对过年才会越来越重视,而腊八则是这好日的开始,其重视程度不亚于过年。

据他所知,在这一日京城的不少官儿已向吏部告了假,躲在家里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并举家欢庆。

比起京城的热闹,紫禁城里就显得冷清了许多,毕竟是天家居住的地方,任何的欢喜都带有皇家气度,即便是他这个当今最有权势的司礼监太监也不例外,当然了,皇家也不是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身为大明的天子,对这个百官期待的日子还是有些所表示的,除了让御膳房熬制上品的八宝粥让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儿品尝一碗体现天家的恩宠外,还需写上两篇好诗词昭告天下,以此告知天下百姓,在这个重要的日子,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比普天同庆。

这样的事,小皇帝自是不会亲自动手,有的是人帮忙,搁在往年翰林院那帮文章圣手早就代劳了,可今年小皇帝也不知吹了什么风,竟撇过了翰林院将这事儿交给了自己,意外之余更多的欣喜,这足以说明小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与依赖远远大过外面的那帮读书人,其二,他知道翰林院那帮天之骄子不知多少人私底下希望借此机会展露一下,就是内阁,六部、两京衙门的官儿那个不是跃跃欲试,好借这次机会让天下人见识见识自己的锦绣文章好以此作为阶梯爬上权利的巅峰。所以这无疑是一个带着利的好事,但凡有利可图,有的是人来干。

搁在往年他不外乎把这事儿交个下面的人干,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这样的好事有的是人抢着来干,但今年他不决定这么干了,每次听着那些吹捧的话儿,他知道这些人面上说着恭维的话儿,可骨子里还是瞧不起他,这帮读书人读的是圣人道理,自命道德文章了得,想要让他们屈服,打压他们单靠权势并不够,只有才道德文章上让他们看出你的真才实学,才能让他们屈服,才能吸引更多的读书人来。

基于这一点,这几日他你日日思索,倒也酝酿一首好诗,有意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展示展示。

当然了,好的诗词得有一手的好字才行,这一点上他可就比自己的诗词自信多了,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这几年他融入了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赵孟頫的轻盈舒畅,如今他的书法造诣不亚于内阁的那帮大臣,好的东西自然不能掖着藏着,否则如何彰显王公公的与众不同。

身旁的小太监头一次当值,还不知王公公书法上的造诣,此时见王公公手中的一支妙笔横撇竖捺彰显大家风范,一笔一划都十分的讲究,整个书卷落在他的面前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忍不住赞了声好。

王振仿佛没听见一般,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的宣纸,将自己酝酿了多日的诗词一笔一划的写到了纸张上,生怕一不小心分神,便让自己的诗词减了几分颜色,外面的那帮文官本事不大,一双眼睛却毒辣得很,稍有不妥之处便引来一阵非议,这是他头一砸先世人展露才情,可不想被人嘲笑一番。

笔在手中翻转,书写的速度忽快忽慢,如此约莫半柱香的功夫,才听得王振重重吐了口气,搁下了手中的湖笔,望着面前的宣纸喃喃念叨了起来: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好,好!”王振话音刚落,就听得门前传来几声叫好之声:“诗写得好,字儿也不错,公公这诗词歌赋的水准是日日见涨啊——?”

王振淡淡一笑,并没有因听了这几句好话便抬起了头来,而是将那副字审视一遍,才开口问道:“你到是给咱家说说看,咱家这诗,这字好在哪儿?”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王振的心腹曹吉祥,身旁跟着的几个也都是平日司礼监的常客,王文、王朗等人。

听了这话儿曹吉祥倒也不推让,从门前走了上前,将王振的字儿看了一遍,伸手指着那字儿道:“奴婢先说这字儿,奴婢可听说这蔡大人别的本事没有,这一手字儿却写得出神入化,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喜欢逍遥江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逍遥江山武侠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