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贵问,“黄大人的意思是想叫我帮她物色个人家?”
黄维翰想说什么又没说什么,看看于福梅,点点头,叹了口气。
柳大贵不明白于福梅他们为啥要那么一门儿心思的要跟朝廷对着干,在柳大贵看来,这老祖宗的君君臣臣的规矩那是万万不能坏的。可是,于福梅他们那些人又是为人很好,弄得柳大贵一时不知是朝廷不对,还是于福梅不对。
有回他跟沈燕承一起去巴彦送酒,路上,沈燕承不断地说于福梅是怎样怎样的坚定,怎样怎样的胸怀革命理想,柳大贵嘴上没说啥,心里却说,一个女人,不想着怎么好好过日子,老折腾啥呀?
这一转眼就到了民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都对这呼兰小城没啥太大的影响,只是于福梅离开了呼兰,去卜魁去做省议员了。临走之前,她来找过柳大贵,送了个荷包给他。
柳大贵派沈燕承送于福梅去了卜魁,几天以后,沈燕承回来了说于福梅已经上任了。
柳大贵的烧锅依然红红火火,同时,他还在巴彦和下坎置了一百多晌地。有了这些地,他烧锅所需要的高粱和苞米开始稳定起来了,再加上赵鲁大的两个收购点儿,张记烧锅越发的产量大起来。
最让柳大贵感觉到有意思的就是金凤儿教两个女儿读书,这柳运惠读的都是些她哥哥们的书,一读就能记住,很省心。只是这柳运贤则不同,她小,金凤儿开始教她念《千家诗》,无需课本,只是他念一句,柳运贤跟着念一句。古诗那顿挫谐和、琅琅上口的音韵,对于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来说,却是一种轻易就能掌握、新鲜无比的语言游戏。她的兴致越发浓厚,早晚缠着金凤儿,甚至半夜醒来仍不忘念诗,常常念困倦了便在余兴中睡去。对此,金凤儿欣喜异常、乐此不疲。大声“喊诗”是小女孩故意引起全家人注意的一种手段。大人愈是制止她的高声喊叫,她便越发得意,柳大贵吓唬要揍她,柳运贤并不理会,只是金凤儿怕她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学念新诗时,如果开头一句不是很响亮、顺口,她便说“不学这个”,金凤儿便赶忙换一首。
两个大的男孩子性格却是迥异,柳运启性格开朗,容易联合人,俨然是学校里和附近邻居孩子们的头儿,而柳运来却是性格很静,整天除了jiuji看书就是到后园子或者郊外去采集植物动物标本,还口口声声要当什么生物学家。柳大贵也不管他俩喜欢什么,他就一个原则,只要不打架,一切都好办。要是谁在外面惹事,那绝对不客气。
柳大贵又新盖了一些房子,现在他家的房子在呼兰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因为生意和盖房子很忙,柳大贵那阵子很累,于是就睡到苏燕儿房里,好久也不到金凤儿房里睡。闹得金凤儿有一阵子好不高兴,后来,柳运贤渐渐大了,再加上苏燕儿总赶柳大贵去金凤儿房里,这事儿才没慢慢悄无声息了。
柳运启、柳运来的书念得很好,不久,柳运惠和柳运贤也上了小学堂,因为苏燕儿的坚持,她俩也没有缠足,虽然邻居对柳大贵家女儿不缠足有些微词,但是,时间长了也说不出啥来。
金凤儿现在的英语说的很麻溜,她平时在家整天跟几个孩子滴里嘟噜的,听得柳大贵和苏燕儿大眼儿瞪小眼儿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叽叽喳喳说些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