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967章 新式教育

明末球长 第967章 新式教育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全冠清思索许久,知道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说两眼一抹黑。

  帝都新式的政治格局下,一切都太过简单透明,无法进行暗箱操作。

  全冠清发现自己来帝都后,居然什么都做不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随着预科班的人越来越多,交际的时间完全不足够。

  他开始学会帝都的计时法则,每天早上辰时就起床,自己学着洗脸刷牙不说,还有自己穿衣,跟着就要在月明星稀的时刻学着跑步,更别说,从早上起来,就开始他的学习生涯了。

  不再是一个因为考不上举人而阴沉着脸的私塾先生,不断的转圈,要求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背诵一些艰涩难懂的诗句。

  不过,这总是有时间溜号玩耍,但是现在,新班级是必须集体活动,而他们要读书读报,自己写所谓的新的体会。

  教他们的人基本上没有长老,只有最开始的时候,一个皮肤发白,微胖的长老说了几句鼓劲儿的话,让全冠清的拜年话和房中术都没有起作用。

  没错,我们的全冠清来此之前,已经在叔伯的帮助下弄明白了后庭花的作用,学习那个曾经的书童如何讨好自己,做好了自己被看中后,献出自家菊花的悲壮牺牲。

  奈何长老们大部分都是钢铁直男,事实上,哪怕真有走旱路的家伙,也不抬会正大光明的表现出来,更有可能的是借着收学徒的时候收纳正太,那全冠清就更没机会了。

  之后,给他上所谓课的,甚至有速成师范刚成年,还青涩十足的娃娃,声音都是忽高忽低。

  而他们教学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毫无微言大义,全都是什么实用性的东西。

  这些东西,可都是吏员做的啊!

  原来在大明朝,官和吏之间的分野简直不要是一个天一个地。

  当官,就得考科举,这里面虽然门道很多,但考上去的,还真没有太多不懂四书五经的,个个都是写八股的好手。

  但是这种人,往往对实际事务完全不通,任由下面的人摆布,也许他们可以粗野的直接打板子或者杀头来压制那些吏员,但本质上,大明官员就是一个被蒙住眼睛,骑在一头驴子上的可怜虫,他对驴子毫无掌控力,驴子跑进水里是他背锅,跑下悬崖是他倒霉,至于跑进土匪窝更是如此。

  这里面,基本上就是在大明立国初期,就造成的问题了。

  开国时候,大明的军队,完全是朱元璋在做主了,每一位将军他都熟悉,他们的将校和得力干将也都被注意。

  大明军队基本上不是大明的,而是朱元璋个人的私军,中下层的升迁大家都知道,这是朱元璋个人做主的,都是由他提拔的我,大部分大明军队的将领,一但想自立,下面的人很难支持,除了核心的家族以及由他任免的才会死心塌地跟着他,帝王权柄,尽在赏罚任免里面。

  但到了下一代,就无法再这样的,小皇帝长与深宫之中,不可能与军队里,与那些粗俗的汉子勾肩搭背喝酒吹牛拉交情了。

  而要把这份权柄传下去,必然要体制化,进行合理的权力分配,皇帝掌握朝廷,朝廷统管军事,民众,财政,皇帝即朝廷,朝廷即皇帝。

  政治上确实如此,谁掌握任命权,谁掌握官员。

  开国君王死后,后面的皇帝,新皇帝你可是没有提拔过他们呀(高级官员),对人家来说,岁数已经不小了,保住当前的位子是最重要的,对政务必然不求有功,老百姓吃肉还是吃糠咽菜对他有什么分别?

  但求无过,对一个新上台想做事的君王来说必然不会得心应手,皇帝会觉得他们食君禄,不进人臣之责,一群庸官,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发脾气,要仔细观察,那些是庸官,那些是想做事,他们有什么矛盾,无论如何,这是基本盘。

  没有一个群体是铁板一块,皇帝要做的便是平衡,通过政务拉拢想继续望前上的,一步步换掉那些不想做事的,事情做成了,提拔他,事情没做成罚他,你即位越久,提拔的人越多,支持你的越多。

  同样的道理,中国的郡县制下,一个县衙门的配置,几乎是皇帝朝廷一样,新来的县老爷,刚刚经过十几年的辛苦读书,终于从平民成为了人上人,正想着大大的捞一票呢。

  而下面的吏员,基本上都是当地人,精通各种欺上瞒下的事务,几乎无法撼动,杀了一个,可能需要另外提拔他的外甥上来,这可如何是好?

  而对一个吏员来说,最滋润的可能就是他们了,他们没有升迁的可能,也就没有了升迁的**,虽然朝廷不给工资,但谁靠工资生活啊。

  这到了大明末期,已经在全冠清这样的大明中坚力量心目中,形成了,吏员才学具体事务,他们这些文人只需要吟诗作对,写各种争功诿过的折子,就可以搞定官场。

  当然了,面子上,全冠清做的可谓是非常完美,哪怕那些用来练习的新生腼腆的很,也架不住他殷勤的询问。

  预科班的学生逐渐多了起来,他也开始心中有数,这基本上都是地方上不上不下的人物,真正的文人大族,不可能来这种地方。

  这也算是一种磨砺吧。

  如果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新式学问还是有些意思的,起码地球是圆的这件事,还是让他很惊讶,至于那几个明明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但为了撑面子之乎者也的家伙,就更是对此难以理解了。

  当然了,地球围着太阳转也好,围着月亮转也罢,对于全冠清来说,不得不面对和计算的,是自己的利益!

  这利益有大有小,但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预科班将进行三年的教学,事实上,半年后就会开始第一次考试,一旦有人通过,就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后,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但是正如老爹得到的消息,在帝都,任何四书五经,经学学问全都不被看中,这很显然难以被接受的。

  如果是在前明,早就已经是天下大乱,街上满是秀才们不满的举着孔子牌位搞破靴阵了。

  当然了,在新时代,新帝都,你如果是无业的话,靓仔,有几个选择,给你找个工作,去辽东活动越南开荒吧。

  乞丐或者黑帮这样的份子,绝不可能在帝都生存,当然了,长老会有海量的资源,可以让任何一个寻求工作的人得到足以养活妻儿的工作。

  五年的种树种田,终于让长老会做到了一件之前两千年统治者基本上做不到的一件事:长老们在办公室里发布的文件,在若干小时内,就可以被传递到居委会大妈的手中,然后她们就到处嚷嚷,皇权下乡成为了可以的事实!

  这看似是传递一份儿信息,但却是必须斩断层层叠叠的关系网,权力网络,使得底层没有了拿不下的山头,才能真正做到如此!

  打个比方,长老会发布了一份儿春节期间,关于保物件,稳民心的政策的文件,下发当地,要求从辽东或者山东等粮食基地调集物资打压囤积居奇现象。

  而某地的吏员,却是个家里开着粮油米面菜肉铺子的大亨,当然了,名义上是他表妹家的外甥开的,但那是他的私生子的,他会希望政府这个命令成功吗。

  越是到后世,官员们就发现,出卖国家,与自己的利益毫无牵绊,这一点,与很早时候,国家失败就粉身碎骨的不同,儒生以及代表的官僚们,他们与这个国家的命运毫无关联,而最可怕的是,也毫无制衡!

  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是一个人自己开一家工厂,那么肯定是事实操心,仔仔细细的处理从生产产品,营销销售,工人打架的所有问题,生怕出篓子。

  而对于一个空降的职业经理人来,这家公司的命运和他有什么关系?按照百分比计算的利润,如果想办法让工厂倒闭,那么是多大的好处?直接来个管理层收购啊。

  这就是休戚与共,上下同心者胜的道理了。

  对于全冠清来说,让自己学习吏员们的东西,几乎是一种侮辱了,但是他不得不面对这么一种情况,他进入的是一个要由吏入官的体制,从小兵干起,没有一步登天!

  几次三番想巴结一番,也找不到机会,而时机太晚。

  只能慢慢熬日子了吗。

  当然了,全冠清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

  这种积累千年,不显山不露水,但好处全都捞到大家族,对于后代类似的教育是全面的如何口蜜腹剑的讨好人,以及事后如何把人出卖,都是有一套的。

  比起其他人,全冠清有着天大的优势,能来参加预科班的,基本上没有知名官绅的后代,连个举人之家的子弟也没有,但也自然不可能有赤贫之家的孩子。

  而全冠清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可惜这里实在是太不自由,限制也太高。

  原本他带了大笔银子,准备贿赂长老,老师和同学,即使不给钱,一些小恩小惠也可以收买。

  但是现在,吃饭是去吃食堂。

  当然了,长老们也懒得设立门禁,你随时可以走出门,跑去外面吃那些饭馆的饭菜,目前帝都最流行的,就是几家御厨做的仿膳饭庄,这噱头可是十足。

  但是时间上就卡死你了,一般来说,私塾的先生是这样的,早上晨读,午后习字,还有一些讲经,基本上自学时间很足够。

  而在预科班,并没有硬性规定你一定要学到很晚,但是早上跑步后,就开始打饭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好菜,就是一些咸菜稀饭,油条豆浆,却已经是非常受欢迎。

  吃完早饭,就开始讲课,上午一般是非常快节奏的四节课程,由于预科班学生随来随学,因此课程也是循环讲解,事实上,这里算是师范生的一个试炼地了。

  讲完课,也就到了吃饭的地方,这个时候,跑出去吃饭,来往时间,加上点餐等菜吃完了回来,估计也是半个下午了。

  而对大部分人来说,1点以后,大会议室却是会放电影的。

  电影,全冠清自然早就听说了,原本不过是类似于戏班子的东西,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是新鲜事物。

  能参加预科班的,有一个算一个,没有多少死读书的书生,大部分都是趁着明末乱世发了一笔横财的人物,毕竟,能在明末这种乱世生存下来的,即使不去吃人,也要有不被人吃的本事!

  以萧峰为首的老生对预科班的管理还是到位的,下午一般是放映三部电影,一部科教片,重点学习的是一种实用性技术,一部地理风景片介绍,还有一部电影,也算是寓教于乐的活动了。

  到了晚上,自由活动时间,却是更加麻烦,基本上没人愿意出去吃,在食堂吃饭,是在没办法请客啊。

  标准化食堂每次午饭晚饭都至少会准备十类大菜,荤素搭配,价钱不贵,但没有酒精,如果在这里情人吃一顿饭,怎么也不可能拉到多少交情。

  可以说,即使是再不努力的人,一旦进入预科班,即使还没有正式开课,也已经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刻骨铭心,最有可能改写他们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真正看透真相,拨弄自己命运的琴弦,给命运的齿轮上油的人,在这个班上往往出现了不少人物,当然了,有的人手脚敏捷,对于利益的改变异常敏感,在预科班后没有按部就班的过日子,还捞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代步先进生产力的那一波人。

  当然了,大部分人,还是老老实实听安排,原因无他,没有时间思考。

  没有空闲时间,就没有办法胡思乱想。

  陈胜吴广起义,按照秦国当时法律,不过是发钱而已,但大雨之下,待在营帐里的人可不这么想,胡思乱想的他们,开始闹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