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799章 张岱在帝都2

明末球长 第799章 张岱在帝都2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这工作确实需要24小时都有人等候,毕竟人家的船晚上到了港口,总不能就这么堵在港口内,当然了,初步的检疫还是有的。

  霍元甲叹了口气,学分不好赚可不是说说的。

  张岱却是惊异道:“你是生员?居然要在此做工补贴家用吗。”

  在张岱看来,做这种接触贩夫走卒海上船工活计的,都是最下等的文员才做的,陈友谅不就是干这个的吗,眼前年轻人看起来体态保养的很好,一看就没怎么干过粗活,身上的穿着也讲究一些,用的是江南丝绸,心中不免高看一眼。

  “没什么钱啊,也就是给几块钱饭钱。”

  其实社会服务学分是一个很纠结的东西,长老们希望学生们可以专门把时间用在学习一门专精的学问上,并且所有的时间都要花费在刷题上面最好,起码在几年内,打造出他们需要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团队。

  不过,对于在自然科学接触不良的那部分学生,还是要仔细思量一下的。

  他们必将走上工作岗位,作为“老爷”的存在,而过去多年的走访,长老们完全明白大明管制的问题所在,就在于对底层胥吏的失控啊。

  无数案例已经说明,这些胥吏对于国家体制毫无忠诚,相反的是,每一件事想到的都是如何敛财,他们久居一地,彼此勾结联姻,任何企图挽救大明朝的政策都会变成他们敛财的手段。

  对于这部分会进入初级干部体制的年轻人,长老们基本上是花费了些心思改造他们的世界观的,重点当然是诉苦,将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区别展示出来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大家去研究一下,如何摧毁旧社会。

  当然了,在收入上,大明朝胥吏没有收入,这简直是给他们天然的借口去贪污,在这一点上,长老们肯定不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当然了,为了做好把高端人才引入工商界科研界的准备,公务员们的基本工资不会太高。

  长老们对于基层的要求很低,不出事,别闹事,慢慢把人弄去海外,形成某种类似于美国建立初期的基本自治,让成本降低下去,当然了,也不可能是美国那种这个州女人12岁就可以嫁人,那个州18岁才可以,于是恋童癖们只能辛苦的开车带着萝莉跑去中部州啪啪啪,怎么一个辛苦了得。

  作为体制内人员子女,霍元甲接受的是非常正规的教育,正在接受的是阉割版的初中水平教育,也就是抛弃了语文中的文言文等诗词,专门以训练出会书写阅读公文的办事人员为主,数学方面,会看懂账本、各种图标,未来会操作简单的计算机,至于其他的自然科学,只要知道脏的水杯要洗洗才能喝,煤气会炸,化肥不能吃就可以了。

  而什么陶冶情操的画画音乐,那是什么狗屁,如果是在21世纪的天朝,这样的治学策略足以激怒那些辛辛苦苦的学生家长,到了这里却成了认人称赞的善政。

  这里没有伟大情操,星辰大海,有个日子过就好。

  张岱却是心疼道:“那怎么行,你的师长是何人,怎么能让读书人沦落至此呢。”

  霍元甲说道:“就是老师啊。”

  “你年纪轻轻就要在此劳作,家中没有大人吗。”

  “我爹出差了,我娘忙着去做事,反正家里没人,我就在这儿复习就好。”

  张岱觉得心疼,又一个生活不幸但积极向学的孩子,他自家就有学田,历代在外为官的张家族人,在外面捞饱了,回来后都是大把的捐一笔,学田内都是族人读书,温饱可以保障,哪里需要来这里赚什么学分……

  在这里,张岱明显误会了,不过也不算误会,在大明时代,分这个术语却是属于金钱的,官府理想定价里,一两银子=10钱银子=100分银子=1000文=一贯,

  所以学分,在张岱的理解里就是某种计量单位。

  他在兜里掏了掏,一个钱包里不少的银子,说道:“这五两银子拿去用吧。”

  张岱经常听说,北方这里薄待读书人,不但停了给禀生们的银子,甚至连祭孔时候的猪肉都不发。

  霍元甲却是大惊,连连拒绝。

  张岱有些迟疑中,却见霍元甲是威胁道:“您再这样纠缠,我就要叫人了,我们是不许收钱的!”

  霍元甲有些脑子,知道对于这种灰色收入,长老们是何等的痛恨,有远大前程,何必如此自寻烦恼。

  张岱却是感觉对方不是不想要,而是畏惧什么,心中叹息一番,眼睛却是看见霍元甲校服上的文字,心中有些印象。

  转头出了海关,却是人潮涌动,各种招揽生意的人,当然了,都是隔着栏杆,并无上来拉扯的样子,都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住宿”“桑拿”等字。

  不过这也是不同的景致,张岱倒是兴致勃勃的上下看着,带路的人是曾经来过帝都的读书人,对此见怪不怪了。

  张岱走在前,后面跟着几个背着大包小包的仆人,打开扇子扇了扇风,所谓城市,住的都是城市居民,本质上都大同小异,张岱拿老家本地的情况对比,却也**不离十,这个时代的城市居民产出不多,大多数要么是服务业,要么是如同奴隶的匠户。

  “那是什么人。”

  张岱忽然见到一个妇女,年岁不小,胳膊间戴着个红色袖标,上面写了什么字远远的看不清,不过却是神气的很。

  林寅强吓了一跳,说道:“石公,那人可是招惹不得,我来之前跟石公说过,在这里,连吐痰都是不许的,他们非说那痰液里有什么致病之物,真是笑话了,无非是勒逼百姓的伎俩,不过那街头带那红袖标的女子,可是惹不得。”

  不用问,又一个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被朝阳区大妈狠狠扁了一顿的可怜虫。

  张岱早知道,这帝都有点法家味道,在街上吐痰都是罚款外加各种有辱斯文的刑罚,你想想,普通工人农民哪有空去街上吐痰,还不是饱食终日的读书人才有机会这样露怯?

  一传十十传百,哪怕自己有错,回了江南自然是将这件事完全放大。

  那大妈上街当真是鬼哭神嚎,理论上她们是多部门领导的城市市容整治班子成员,不过身兼多职,市容要管,占道经营要处理,甚至根据《帝都群众举报涉恐涉暴违法犯罪线索暂行奖励办法》,举报坏人也是有钱领取的,可以说是威风至极,她们许多都是本地居民,家里的男人忙碌终日,她们孙子被送去读书,每天在家当真就是无事生非了,这个时候长老们算是帮她们找到工作了。

  不过,那些店主却是热情的打招呼,张岱却是想着,这样命小民彼此监视,连些许私事都要管理,却是……

  “嗯,地上果然干净的很了。”

  他早注意到这里的地面都是白灰地面。

  后世的中国,曾经把水泥叫做洋灰,顾名思义自然是进口货,不过这东西确实很让人觉得不错,事实上中国某些地方是有土水泥的制造技术的,只不过基本上没有大规模推广,土法水泥也缺乏推广的技术标准,最关键的是,太贵了。

  在绍兴,听说到了有新鲜玩意儿,他曾经去看过,对那白灰墙面和地面印象深刻。

  这东西却仿佛不要钱一样,至少林寅强带着走的路上都是这样的道路,他怕张岱不习惯走路,解释道:“劳烦石公了,这帝都没有什么上下尊卑,一团乱麻,不许雇轿夫,这点路去火车站,也每个马车行走,却是只能劳烦步行了。”

  张岱皱了皱眉,问道:“当真连作轿夫都不成?那那些轿夫去哪里为生,还有那些大小官员,如何去衙门办公呢。”

  “这就不知道了,帝都都是造反得势的新贵,没多少老人,自然不会体恤年老之人,他们口口声声说的,是不许以人为力畜,但我自有钱,雇人给我抬轿子本就天经地义啊。”

  张岱习惯爱享受,所坐的八抬大轿,木料考究,冬暖夏凉,还可以存放茶水点心,当真是舒服至极。

  王公贵族之所以越来越宠爱轿子,是因为坐在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上,无车马劳顿之苦,安稳舒适,到了大明朝中期,基本上都是坐轿子而无人骑马了,这里面当然也有技术性原因,骑马需要一定的训练,也很辛苦,坐轿子却是直接舒舒服服在里面就是。

  当然了,长老们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禁止轿子,却也是正当至极,事实上,少数有良心是士大夫就反对轿子这种东西的,王安石不坐轿子,只骑驴而行,说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已经重重的打击了所谓轿子的使用了。

  当然了,坐轿子的士大夫才不管这个,人力太过便宜,使得他们可以一次驱使十几个年轻壮劳力作为奴隶,时刻跟随替换,也可以说,轿子的出现,让中国的国运直线下降,不外如是。

  仔细计算一下就可以得知,大明朝的在编文武官员,大概有八万之数,这里面除了少数剽悍的武官以外,大部分人都是坐轿子,一个轿子起码就是要耗费四个轿夫,更多的人就是八个乃至于几十个,更别提什么官员家眷富商,也都乐此不疲。

  做轿夫时间久了,那基本上人就废了,关节病都是家常便饭,别说去打仗了,正常的农活都休想做,而且,地方官往往都是免费使用苦役做轿夫,往往是年轻力壮的,而一旦被用废了,马上换人。

  也就是说,仅仅是在坐轿子这个爱好上面,大明朝就让百万级别的精壮年轻人变成了废人。

  一般儒生都是讲王安石的这种态度视而不见,从明代儒生的看法,老百姓要么是需要提防的罪犯,要么是智商愚钝需要教育的愚民,而轿夫制度,却可以大量的把人禁锢在一个废人的位子上,以达到他们一贯的愚民弱民的目的。

  帝都对此的反响自然是不满的,不能以人代畜,怎么彰显他们人上人的地位呢,不过在某位少爷强令人抬轿带自己出现,还口口声声我自己花的钱,凭什么不许坐轿子。

  后来那位少爷被套在一辆板车上,每日拉车绕城一日,哪怕其家如何闹腾,长老们也是铁了心不肯答应的。

  从海关出来,并不远就是火车站,这里更是热闹,密集的人流几乎将张岱的仆人冲散,好在早有经验,林寅强安排张岱在一家店里吃东西,他自去买票了。

  火车站这地方寸土寸金,可惜长老们只租不卖,那些渴望在这里收保护费或者吃干股的大族和江湖好汉全都吃瘪,不过能在这里留存的,基本上没多少正经饭馆,你想想看,就有几分钟开车了,你想垫吧点饭吃,结果厨子告诉你,那粉蒸肉还需要半小时才好。

  所以,在火车站的小馆子,要么是长老们入股是行吧渴,要么就是拉面、馄饨一类快捷方便的吃食,都是等着火车的人坐的。

  此时的火车已经贯通河北,但最繁忙的线路依然是天津到帝都。

  面馆儿的人不少,林寅强自然知道张岱是个什么主儿,让张岱在这里要面吃,不过是打发时间,顺便有个坐的地方,那面可吃可不吃。

  不过张岱作为一个美食家,对于穷人的饭食也是很有兴趣的,这拉面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墙面粉刷的白皙,店面里面是几块玻璃组成的隔间,可以看到里面的人正在手脚麻利的做饭,还有口大锅,里面不知道在煮着什么东西。

  交接自然是由仆人在做,张岱独霸一桌,而那仆人问道:“有什么吃的。”

  “还能有什么,不就是吃面吗。”

  一口山西话,这山西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前顺军北上,山西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没有受到大创伤,而帝都被长老们横扫,清理出来的生意圈也给了山西人极大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