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667章 留发不留头

明末球长 第667章 留发不留头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不行!”

  黄道周咬咬牙,不能再这么等待了,留头不留发,这样的政策,也就是说,人人都如同蛮夷那样,留着短发,那就成什么世界了。

  必须杀一儆百,对于这种忤逆言论,最让黄道周恐惧的是,那个面白无须,已经大逆不道的剃掉了满头头发的长老,却是毫无波澜的就这么放过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种政策,对于这些长老,不是“新鲜事”!

  在帝都待了许久,黄道周也发现,底层的力工们,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吃饱喝足后,大部分人也不会随意乱跑,扰乱老爷们的眼,但是让他不能不注意到的是,当天到了帝都后,替他搬运行礼的一个力工,就是一个留着短发的人。

  当时他轻轻说了一声:“鞑子?”

  那汉子却是用纯熟的汉话说道:“俺是本地人。”

  当时在蒙古,由于所谓的体制问题,大量的蒙古人来到大明打工,最出名的自然是袁崇焕手下的蒙古人满桂,那可是妥妥的蒙奸,当然了,以当时的情况,火器发达后,纯粹的游牧民族都纷纷扑街,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从利益上来说,投靠我大清的科尔沁部族才是最大的蒙奸。

  黄道周开始在帝都串联,也是惊人的顺利,出现这种暗流的原因很简单,刚刚过完年。

  过年是大家比拼幸福的时候,平时还能装逼打脸,但一到过年,谁家置办了多少年货,换了多少新衣,那都是一目了然的。

  谁也不能说长老们对治下的公务员不好,该给的过年费,该发的东西一件不少,甚至那些还在“学习”中的恩科学员,也是按照官员的水平在发放,比起大明给的,要强了十倍。

  但是,原本的地方官员送来的冰敬,碳敬没了,而各种侵占的灰色收入也被打击了一通,这就让人不满了。

  如果是这样还能忍耐,翻阅古书,总能找到新朝初立的时候,励精图治,朝气蓬勃,严厉打击**的行为。

  大明朝最开始狠不狠,朱元璋连剥皮的招数都使出来了,可然后呢,你牛,我们惹不起,到了你孙子的时候,我们就消极怠工,不工作不做事,看你哭去吧,故意放任朱棣当了皇帝,这人自然是要投桃报李,花差花差啊。

  到了现在,大明朝的官员已经是制度性**,习惯性**了,连赈灾款,连发动劳工守卫城池的钱都要贪污!

  事件的导火索很简单。

  恩科考中的人,基本上都被安排了做底层小官,按照原本的逻辑,这些人将是新政权最忠诚的追随者,以及南方扩张的积极拥护者,很简单,只有打下南方,才能容得下他们可以去****啊。

  他们理解不了的是,在底层锻炼一番,才是未来升迁的根基。

  在所有中恩科的人中,吴更田是最穷的。

  本身他所拜的塾师就是个二把刀的老秀才,这个秀才还是常年的老童生,考官看他可怜,没几年奔头了,就赏给个秀才的头衔,而没几年,闯贼就闯来,大明朝完蛋,老秀才也一命呜呼了。

  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跟了一个败犬老师,那么扑街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吴更田三十几岁,能中了秀才,却也不是自己的能力本事,那手文章本事是可以气死座师的,托了的却是来去多次的鞑子入关,屠戮百姓,也将吴更田的竞争对手杀死不少,那次小三关,也就是考秀才的考试,刚好多出一个名额,也就便宜了吴更田了。

  不过,吴更田的境况并没有什么改变,大明朝的乱象,对一个又穷又没学问的老秀才兵没有多少帮助,甚至在家庭中,也无法让他挺起腰杆做人。

  吴更田的老丈人是个商人,对于这个女婿由原本的希冀也变成了鄙夷,不时的要求他干脆就给自家打下手就是了。

  没奈何需要老丈人的资助,吴更田只好硬着头皮来做,好在老丈人的生意不少,其中一项也勉强可以说服自己。

  那就是抄书,老丈人治下也有一些**生意,这可是利润率最高的好东西啊。

  到了新朝开启恩科的时候,吴更田跃跃欲试,想去试试看,不过老丈人本着一个商人的谨小慎微,还是阻拦了这种行为,甚至说出了,你敢去就别回来的话语。

  商人也许贪婪,但太贪婪的商人很多时候活不久,反而是胆子小的,也许发不了财,但是长久一些。

  吴更田还是去了,路费都是自筹,甚至住不起宽大的房子,好在长老们安排的通铺,不过伙食自理,吴更田是结结实实吃了好多天的干饼子过下来的。

  生活是如此薄待,对于一个姓吴的人来说,甚至是起名字都不好起,无论是叫顺利,叫富贵,都是没有的意思啊。

  好在,好像转运了。

  转运的原因很简单,吴更田发现,考试内容是如此的配合自己,几年屈辱的抄书生涯,反而让他更能适应新式科举,甚至是那申论,也可以毫不费力,侃侃而谈了。

  歪打正着也不是瞎说的,申论的性质更接近于那些贴近基层的人的思维,毕竟这个考试的立意更接近于实际操作。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虽然有带路党,复社这样操控科举的嫌疑人,但面子上还是维持的不错,起码吴更田考试成绩不行,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哪怕是通过了恩科,吴更田的名次也说不上高,大概其也就是中档一下的位置,以百分制也就是刚集合,不过也足以让他被安排了一个不错的位置,分检处。

  分检处的工作是繁琐的,而且每天被各种长老盯得很紧,其实就是各种出版物的刊号申请工作,自然成了被书商们追捧的人物,尤其是最近长老们每过一个月就会对外招标一批漫画书的版权。

  这些漫画书属于海量的存在,也分几个档次,有各种寓教于乐,幽默诙谐讲述做人道理的……也有纯粹打斗搞笑的七龙珠之类的热血漫,至于三大民工漫因为太过复杂,还难以营销,还是培育市场为主。

  当然了,那些很有爱的“特别版”漫画,自然是由一些隐秘渠道发售,这就不足以让吴更田来掌控了。

  吴更田算是一个过渡性人物,只要他每日看看那些书商的神情,在七个工作日以内发回结果,至于那些书商自己脑洞大开,联络大把书生开垦漫画这块处女地,那些东西的审核自然就需要慢慢寻找合适的制度了,当然了,吴更田现在还轮不到这样的活计,他主要是审核公考书籍就足够的被拍马屁到每日舒服无边了。

  当然了,不如人意的事情也不少,虽然个人生活条件提升了一个等级,起码每日的酒肉还是可以保障的,但是岳父一家可是抖了起来。

  口口声声贤婿果然如何如何,满足不了岳父一家,各种好处总是要的,但是如何在这个新设的局子里寻找贪污的方式,也很考验人,这里可是每日都有长老出出入入,要求办理长老想出的书啊。

  无论是各行各业都有想要出人头地的,长老们索求的名望,简直就和呼吸一样正常。

  吴更田的一位“同僚”,就是因为被同乡蛊惑,认为贪污本身就是长老默许,同朝为官,怎么会真的动手,实在不行了,还可以聚众闹事,长老还能把乡里乡亲几百口都抓起来吗。

  结果,吴更田亲眼见到了什么是一位长老偶尔嘀咕的,人民民主专政铁拳的厉害,那个小官家里晃晃悠悠弄来了几百个各种人物,原以为这么多人,如果是以前,大明朝官府自然是无法动作,法不责众啊,只能任由其**,而无法下手。

  但前后只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可能不到十分钟,在那个年轻的不像样的后生,一身作训服,敬礼道:“报告首长,我队完成清除逮捕工作,请指示。”

  剩下的事情已经没有人注意了,吴更田也是事后才知道,凡是闹事的人,都已经不知道去向,就是不知道是送去澳洲还是更远的地方了。

  因此,吴更田现在的情况,既是满意也是不满意的。

  不满的是他的家人,他可是京官啊,但是连了多少代的亲戚找上门,连个好吃好喝都招待不了,给安排个好工作也安排不了。

  最后,都是指指点点骂着走的,什么忘恩负义,当了大官忘本等话语。

  吴更田也希望可以把亲戚们伺候好了,笑着走了,如果可以的话,他也希望将全天下的有钱人都杀死,财富夺取到自己手中,那时候,分给亲戚一点算什么?

  可是他只是个小官啊。

  帝都居,大不易。

  吴更田的日子并不好,主要是定位问题。

  古代时候,上位者的幸福生活,都是底层屁民们的血泪堆出来的,比如王子与公主的城堡,到底需要多少农夫的供养,而宝玉黛玉的优越生活背后,却是无数人的不幸福。

  如果是一个后世的人进行比较的话,一个不到四十的男人,娶了一个老婆,老家的岳父经常可以送一些新鲜吃食过来帮补,可以在帝都养得起一套一百平米的四居室,虽然要月供不少,但可以吃的很滋润,本身也是体制内未来的新星,这已经是非常爽的了吧。

  但是,这个时代讲究的是仆役成群,家宅连片,也就是说,在价值观上,要求有仆人伺候,有丫鬟,有……反正都要有。

  这就是价值观的巨大冲突了。

  上位者的烦恼从来与下位者的不同,如若可以相通,那必然是圣贤一般。

  吴更田以前烦恼于被岳父歧视,现在烦恼于被家里所有人埋怨官太小,怎么当这个官儿还不能为家里争取利益,你看看那个谁家的小谁,当年在县城接了舅舅的官儿做后,后一口气就置办了百八十亩水浇田。

  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婆的弟弟来了帝都,非要给吴更田做跟班,要么就是一个管事儿的,得管人,管钱。

  吴更田如果有这种能力,就过了。

  不过,小舅子还是得应付,于是吴更田就想了办法,介绍小舅子在帝都先住下。

  这一下,就坏事了。

  一开始,小舅子只是借着他的名头混吃混喝,人家看在还得仰仗吴更田进行申请,也就带着他吃一顿。

  但是就跟薅羊毛不能指着一只羊薅一样,时间久了,人家也就不高兴了。

  模仿了许多后世的经验,有一条就是,各项申请尤其是企业申请这一块,一旦没有成法,就会成为权力寻租的由头,于是规矩也很简单,那些书商可以得到一份回执,衙门会在七天内进行批复,哪怕不同意,也必然会有一个正当理由,也就彻底断绝了,我要研究研究,其实就是要烟酒的意思啊。

  没有合适的理由,不可以拒绝的。

  当然了,小舅子坑起姐夫来,那都是一套套的,没完没了的。

  其实也简单,新学期开始后,一年后就又要开始进行一次科举,这次科举可不简单。

  遵从宋制,但又模仿后世,先在各地进行一次贡生考试,之后再进京进行复试,比起几年前那种架子,这次的要求就高得多,给予留下的时间也多的多。

  一句话,前一次恩科是安稳人心,勉强招纳一群人,而下面,就是各个单位真的需要纳新了。

  因此,各种表格制作,经济运行原理,乃至于新兴农业,工业运作的初级知识,也都开始朝外释放出来。

  可以说,刨开管理型岗位,许多岗位已经与后世的差不多了。

  这次算是一次国家公考外加北方几省省考的结合体,一次性释放出来大概三千个岗位,招收人数在五千以上。

  这就撩动人心了啊。

  当然了,这种岗位不是后世那种几百人去报名那个岗位的报名方式,如果真这么来就乱了,而是按照单位体系来计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