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122章 试探一下

明末球长 第122章 试探一下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钱小豪只是经验不足,不是傻子,安能不知道这是有所求,而且这样简直太棒了,起码是在说,不会弄死他们两兄弟啊,不然说什么送信的事情。

  钱小豪马上说道:“这个,安大人倒是很听说过,在那些大人们跟前好像很得信用,具体的事情,卑职官卑职小,就见不到了。”

  “那就好,那就好,”方师爷听了,也是很高兴,他是实在没有得力而又敢于去帝都的人探听消息的,但是知道自己在帝都有一个“奥援”,也是蛮有利的,虽然当初是因为不看好安蓝在帝都的发展,才自愿留在山东的,不过现在看来,却也不错呢,“对了,京城之中,到底何人主事,有民间传言多多,光怪陆离,自然无人可信,但是太子是否还活着,这你知道吗。”

  “这个,”钱小豪感觉自己就是在踩高跷一样,不过马上想到了离开京城时候得到的那个小册子,上面没有什么之乎者也难懂的字词,都是很简单的字,他当然也记得,“这个我等只是听令的马前卒,比不得安大人那样的高官,自然是不认得的,不过,先帝当日出殡的时候,还是有人去看的了,满朝的大人,即使有人不肯听命新朝,也跟着去哭了一场,先帝的小皇子,小公主们都跟着去了安排好的陵寝去送行,也有不少前朝的大人,这应该就没错吧。”

  方师爷点点头,这大明朝与其他的朝廷不同,极其重视皇子的教育,作为真真假假的统治阶级的一员,方师爷还真是知道,这太子接受的专业皇帝教育可是很专业的,着实有不少大儒名宿给太子上课过,其他的皇子公主也是偶尔可以见一见的,既然这么多名字都见过太子了,那么太子确实还是在的。

  不杀太子,安定地方,还开科取士,这确实有那么一点点新朝气象,事实上,方师爷也有那么点动心了,自己的儿子还在老家读书呢,如果风向好的话,可以去帝都试试运气,总不能一代代的给人当师爷吧。

  这也是个好机会。

  “听说主政的大人是姓牛,还有姓李,好像都是河南人,不知是否会轻视江南人啊。”

  晚明完蛋的原因之一,就是党争,明末党争的大致走向,就是以江南工商大地主缙绅支持的东林党,复社对阵被污蔑上阉党的“帝党”,也就是以鲁党(就是山东,别想歪了)楚党、宣党等被打压,也没有什么大地主控制的士绅的士子群体,等到八旗抢劫兵和李自成的顺军来回在山东,河南,山西搅和一番,把这些名为“阉党”实为“帝党”的人,家园扫荡干净,失去家人和经济来源,也没有了学生可以来考科举的时候,大明官场的平衡也就彻底完蛋,东林党们“众正盈朝”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商税不收了,矿税不收了,也做到了“轻徭薄赋”,交税这种事情就让那些“泥腿子”去做吧,咱们读书人是不谈钱的。

  是啊,泥腿子考试考不过东林党,说漂亮话说不过东林党,但是打架比你强啊,人家顺军就顺顺当当的进了帝都,两个原本被轻视的举人也进了执政,当起了大员了。

  万一这两个河南人合起火来欺负回来,也不是那么难以想象的啊。

  “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安大人似乎挺得用的,那祭文就是安大人念的,不过,我没见到姓牛的和姓李的大人,是一位吴大人命我等来的。”

  “嗯,”从这不是文人的前锦衣卫口中还是问不出什么有用的玩意儿的,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帝都的秩序还算不错,虽然物价稍有升高,但囤积居奇的粮商们不断的被从外地从粮库内运出来的粮食击垮,还是维持着物价的稳定的,起码没有演变成几次八旗兵入关导致的一两银子一石小米的窘迫了。“那那位吴大人,有没有说过什么其他的事务,比如为什么让你二人来我知府衙门,然后越过了巡抚衙门,还要去给其他州府送这例题的吗。”

  钱小豪一阵错愕,似乎不明白什么意思,但马上小心说道:“这是有什么不妥的吗。”

  方师爷说道:“也无什么不妥,嗯……”考虑再三,还是不要让这官场的龌龊为这帝都来的人所知了,尤其是还是前朝的锦衣卫,鬼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虽然锦衣卫实际战斗力一般,不然的话,这大明朝是怎么亡的呢,当然了,这也就是在上层了,对不知真相的群众们来说,还是可以吓唬吓唬人的。

  钱小豪和方师爷属于麻杆打狼两头怕,都是纸老虎,如果有人敢讲明白了,说不定就会有恍然大悟,然后一起上下其手去做事的感觉,但现在是不行了,于是也就说起了钱小豪所说的帝都见闻。

  “对了,二位此行辛苦,明日我再来搅扰,带二位在济南的山山水水转转。”方师爷虽然没有得知自己真正想要的,但也打听出来不少东西,比如新朝廷很有钱,就好像毫不在意国库里那么点积蓄一样的话,估计是从陕西运来了钱了,所以才能这么花,方师爷可是知道,帝都的仓库有多空的。

  帝都的仓库空在哪?归根到底还是朝廷的财源完蛋,外加各方贪污了,不说别的,有这么一个故事,崇祯11年修宛平城时,工部、顺天府、河道御史等最初估算的工料银是三十二万两,崇祯帝让太监武俊核算,仅需十四万九千五百两;竣工后实际仅费十二万五千多两,节余两万三千多两归库收讫,结果武俊遭到了因为省钱而断人财路后,被那些同僚诬陷围攻,崇祯震怒,将其入狱革职查办……

  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崇祯皇帝做人做事有问题,另一方面来说,大明朝的贪污**,确实已经到了,**分子不是问题,不**的人才是问题的地步了,人家贪污已经是官场的习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