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1040章 夏允彝

明末球长 第1040章 夏允彝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夏允彝跟在几个似乎是同乡的人身后,他们几个人似乎在喋喋不休的说话,因为似乎是湖广话,所以有些听不懂,勉强可以听清楚一些:“二哥,这次公考,把握最大的可就是你,你进去了,可得照顾一下咱们老弟啊。”

  “那是,这公考的门道,我也摸的**不离十,与那大明朝的科举相比,要繁杂许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讲的一个实务,我报了三个补习班,里面的事情我都摸清楚啦。”

  “里面的题目其实也不难,就是时间太短了,才一个时辰,长老们何其苛责,太过急功近利,如若可以风雅一点,好似前明那样,一考就好几日,岂不是美哉啊。”

  “倒不如给你找个美俾在一边端茶递水,岂不更好。”

  “哈哈。”

  夏允彝看了看身边的儿子,却也是在心底起了自己的心思,他的仕途之心在多年的蹉跎,以及见惯了官场龌龊之后,淡薄了许多,虽然依然不认可长老会的内外政策,却也是看清楚,只有帝都才有可能统治中国的事实。

  这一点他倒是看明白了,帝都不是不想拿下江南的土地,而是更趋向于等到瓜熟蒂落,人心归附的时候,才轻轻松松拿下。

  而他在上海做生意的朋友,以及以前的佃户,都曾经说过,要求过他们,将自己在长老会治下的美好生活多做宣传,为此甚至愿意给一些小礼物,这种对比,可是**裸的诛心之战啊。

  不过,看到这些,夏允彝倒是平静了许多,他绝不认可帝都关于剃发和关于文化方面的许多政策,但在发现帝都留出来一个可以让人进入其公务员体系的渠道,而且是非常正规,虽然许多人哭号不止,但明白人也是有些的。

  历朝历代的君王,其实都非常讲究这一切,总要进行改革,符合自己的心意,比如这共和元年,他虽然不过是个举人,回去一查这典故,当真是惊出一身冷汗,那些腐儒可以昧着良心说着是乱我中华的破坏者,但这个国号起的实在是好,好的都三代之治了啊。

  而且仔细研究一下长老们的国家政策,甚至更接近于上古时代的味道,起码甲骨文的出现,也吸引了许多文化人的注意力。

  回到租住的旅馆,周围各色人等皆有,也就不打算交朋友什么的了,而是和儿子也研究了一番长老会的公务员考试。

  共和七年公务员考试的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对于各个岗位的分流招考,以及考试内容与这个世界的衔接,还有各种要求都细化到了极致,甚至考试范围也开始锁定。

  不存在什么背书,行测和申论还算是一个以考核综合能力为主的考试,这一点,在随着考试内容逐渐转向海外工作,也开始了扩散。

  这小小的公考书籍,居然成了指挥棒,也是靠近北方的读书人,或者富户之家,原本还是泥腿子的家庭,都开始要求孩子多读公务员考试的书籍。

  如果真的放开这种考试,尤其是在第三次考试以后,怕不是成千上万的人都挤进来?

  好在长老会出了主意,只有先在长老会的学校里,完成了基础学习,取得了各级毕业证的,才算是真正的基础人才。

  这就和后世,只许大学毕业生考试一样,都是门槛控制。

  过去了六年时间里,南明朝廷官府乱的一团麻,长老会这边可是没有闲着,在基本上安定了北方,锁定了几座金矿,推广了高产种子后,他们不管是在财力上还是粮食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补充,再加上饥荒真正的罪魁祸首,那些囤积居奇的商人,都已经做了肥料,虽然北方的人均口粮比不上21世纪的中国,但绝对强过21世纪的印度啊。

  更何况长老会更多的时候,更加趋向于使用以工代赈的手段,依靠着开工工程来将钱粮发送到老百姓手里,所以北方的经济恢复速度,始终是强于南方的。

  后世的解放战争,也有这样的画面,其实红军在控制的人口和经济实力方面,远不如果党,几乎是人家的几分之一了,但是红军搞掉地主,农民直接缴税给红军,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在大战最激烈的年份,在收入方面,居然超越了自己人口几倍数量的果党。

  中间地主们的功劳,必不可少。

  当然对于民生的建设,长老会的主轴还是以移风易俗为主,让人先看到好处才是根本。

  元明清时代,有一个恶政,却是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的逐渐弱势。

  在汉唐大送时代,哪怕有千般不好,却是保证了女儿也享有父母财产的继承权,哪怕分的不平均,也是有的,而且是以法律的手段作为标定。

  而到了在无数大儒欢呼下,大元侵略中国,将野蛮的草原法律带进中国来,其中,许多后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古代传统,其实是非常野蛮的。

  比如打官司要跪官员,而在我大宋乃至我大宋以前的时候,见官不必下跪,才是正确的,而皇帝面前,大臣往往可以站着或者有座位,也是人之常情,不必好像我大清时代,人人追求下跪。

  跪和打屁股是其一,还有许多恶政,也是被大元从草原上带来的野蛮政策,却是被朱元璋接收后,又延续到了后来。

  其中一个恶政就是剥夺了女性的继承权。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没有自己财产的女性,即使出嫁了,在夫家如果没有话语权,失去了对孩子的教育的话,往往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比如当年,金兵攻占我大送首都,奸臣秦桧和他老婆一起被金兵俘虏,又一起被放还。在返回大宋的路上,秦桧想把老婆甩掉,他老婆气坏了,指着他鼻子说:“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光嫁妆就值二十万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现在你当个破俘虏,竟想把我扔在半路上,快摸摸你的良心,是不是叫狗吃了!”

  这就是牛气硬气所在,也是好处所在,哪怕穷人能够继承的家财不多,但起码有一些,母亲可以用这些钱教育自己的子女,提升国民的素质,总比这些钱被花掉来的好啊。

  移风易俗从来都是极其艰难的。

  长老会建立起有效的控制,督促帮助流民们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农业生产,准备移民海外,我大明之前的年份,之所以到处都闹饥荒,虽说有一定的天灾原因,可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时势不稳,官府对于老百姓盘剥实在是太过厉害了,使得老百姓宁可逃荒要饭,也不愿种地,这才使得各地粮食产量大幅下滑,耕地大批被撂荒,其实人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一旦长老会控制了局面之后,便可以还给老百姓一个比较安稳的局面,再加上长老会拥有着强大的科技实力,以及海量的黄金作为政府启动资金,长老们虽然吃不起苦,但还算踏实做事,老百姓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很愿意听话干活的,虽然普通老百姓想转化为产业工人极其艰难。

  但是,一个好处是,尊重知识的传统下,对于基层工人和老百姓的扫盲工作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哪怕是最忙碌的时刻,每天只学三个字,一年后,也足够读书读报,不当睁眼瞎,可以独自进城做事找工作了。

  可是一旦秩序被重新建立起来之后,在长老会强大的武力保护之下,这些老百姓还是爆发出了极大的恢复生产、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迅速的便将长老会各种规划完善起来,农业发展到了一定平静,但是小农场化趋势下,养殖场,菜农开始普及起来。

  当然这些工作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工匠们分批被挑选出来,开始进行了二次分流,很多非常聪明的工匠,靠着他们的手艺生产东西,还可以理解现代化机器是如何改变生产活动,一边进入长老会的工厂工作,换取生活费,另一方面,其中的聪明人,也逐渐学会了现代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很快就有些人,开始了单干!

  所以某种程度上,长老会周围,形成了一小批的工厂群,虽然技术和工具都采购自长老会,但是卖扑克牌的都可以变成世界大厂,这些小工厂在未来,未必不能称之为栋梁。

  北方的河北、山西、东北和山东河南一带的矿产也很是丰富,煤钢复合体可不是瞎说的,在长老会到了之后,大部分都被没收归于了长老会名下,成了中国矿业公司的财产,这些矿冶业也被逐步恢复起来,原来的矿工们也都找到了吃饭的门路,又解决了一些劳动力的问题。

  当然还有许多手工艺者,以前被官府盘剥的没办法成了流民,现如今有了长老会给他们提供生存保障之后,虽然无法转化为工厂制度,但他们也开始恢复了生产,靠着自己的手艺,来赚取生活物资,这种家庭作坊式的小型手工艺作坊,比如刺绣、竹编、木器、银器等等产业,也在生活逐渐安定后,开始雨后春笋一般的恢复了起来,眼下虽然还见不到多少成效,不过哪怕是后世,即使机器大流行,许多手工艺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春天和未来,迟早有一天,这些小手工作坊会大幅度的发展起来,今后为长老会的财政提供另一个坚实的保障。

  而这些事情,长老们往往都已经不用再亲自去打理了,现在可是不像以前,他们严重缺乏人手,在经过了六七年的深耕后,第一批入学的孩子,这可是长老们亲自教育出来的,已经基本上可以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了,这些孩子虽然底子比不上后世的高中毕业生,但现代化思想已经是最浓郁的了。

  所以长老们有什么想法,只要点拨一下他们,这些人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便知道该怎么做,便会照他的吩咐,安排下去,并且大力的推行。

  长老们虽然以工科为主,很难有管理学全才,可是许多见识却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可比的,每每提出一些想法,总是让手下的孩子们敬佩的五体投地,当领导的有时候不见得你非要什么都会,但是只要你知道事情该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不敢糊弄你,眼下内部的官吏们还打着统一天下后做开国功臣,心气也足,做事也踏实肯干,办事效率自然不是已经到了迟暮之年,整个官吏系统都彻底糜烂的我大明要高出了太多了。

  当然了,这次公务员考试也开始了改革,基本上就要成为最后一届,针对大明士人的公务员考试,不然的话,新考生就得要通过一个文化等级考试,有了基本的数学、识字和通识能力,才能报考了。

  对帝都来说,北方虽然滞留了不少秀才,但很多也是开始认命,而按照这次的布告,下一届公务员考试,将区分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的区别。

  在未来,你想报考中央公务员,就需要有地方公务员的或者某个实际工作的经验履历,再也不能让一群不经世事的家伙就这么进入政府了。

  夏允彝倒是心动了那么一小会,但很快就被冲淡了这想法,这新改的公务员考试,按照科目应考,所谓中央公务员,基本上都是极其低级的庶务工作,只有几个所谓,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但也只是招收文员一般的人物。

  其实所谓科举,除了状元一般的人物,基本上给个七品官就不错了,不过这种直接规划了岗位给你,让你分别报名的情况,还是非常罕见的。

  他看了看,却是没有家乡的岗位,不过河北本地的职位是不少的。

  不过,他对此没多少兴趣,看起来,这新朝廷的规矩,确实是改变了,提前了解新规矩,逢迎而跟随,才能保障家族最大的利益不是。

  很快,夏允彝就听说了,似乎有什么事情,闹的沸沸扬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