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球长 > 第1010章 乱战江南

明末球长 第1010章 乱战江南

作者:一脸坏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8:01 来源:免费小说

  李定国在大西军内部的权位是安西将军,这个西字就说明了很受重视,虽然三十来岁的人,却很有威望说话是管用的,在张献忠偶尔互相给义子们互相掺沙子的情况下,哪怕是孙可望手下也是有他的部下的,当得知自己与后方失去联络后,李定**队上上下下很是纠结。

  长老会派人给李定国送的劝降信当然不止一封,对于李定国来说,还是很有些感激的,本次他孤军深入南明,就是因为背后不断捣乱的帝都奸商,但同时,他又觉得,那些长老们做事情非常光棍又讲道理,居然没有任何气愤的感觉。

  而且,如果依然对抗长老会,人家的兵只是去南洋打仗,又不是不回来,同时对于南方那地方,人少地多的情况也是很有了解,他在长江南岸,经常可以见到整船的移民,被鼓舞着鼓动着,前去海外寻找自己的生存机会,每个人几百亩的土地,哪怕是他手下的老兵都动心了,目前仅有维持士气的方式,就是海外之地见不到祖坟多么凄凉。

  看着这些从本土跑掉的壮丁,没有一家不是眼馋而无奈的,尤其是南明开始了自己的碎片化道路,也就是不断分化成不同的军阀,五位亲王之间彼此攻击,他们也都没有料到,大家打的是一个主意,事实上这也是长老会有意无意造成的,不断的骚扰下,他们忽然想到,也许只有躲在军营里,才能保证安全了吧。而大大小小的豪强,也开始纷纷自称什么将军,更是加大的乱源,尤其是有些人的圣旨居然是真的。

  李定国看完了长老们给他的信,又看了看那份简单的军事地图,哀叹了一声,下令对于长江上的移民船不再监视,然后准备随时放弃江阴,将主要战场放在他最熟悉的陆地战方面,同时开始联络五位亲王。

  其实李定国很清楚,无论是福王、潞王、唐王、鲁王、桂王,还是那十几家自立的头目,对于帝都军(在感情上他们无法接受中央军之类的称呼)是毫无战意可言,哪怕人家此时并无军队护从,只是一些做生意的人,却也是丝毫不敢赖账,反而是不断的封官许愿。

  他可是知道,小福王家的那个儿子,为了求着帝都方面拥立他为皇帝,洒出去不知道多少官位,哪怕是杀父之仇也不在乎,而其他的王也差不多,在他们看来,帝都没有皇帝,只要接受自己当皇帝,那就什么许诺都可以做。

  却是眼下,包括他的江阴的部队,虽然也可以凑出十万当兵吃粮的汉子,但吃的就是帝都长老卖给他们的食盐,都以装备帝都武器自豪,哪怕整个长江并无帝都的军舰,帝都旗号的运输船也受到了最大的尊重,无人敢惹。

  这仗根本没法打,即便是他强撑着要打,只怕士兵们的士气也崩溃,可以说,只要长老会真派自己的战船过来炮轰一阵,全城就很难鼓起勇气作战,这不是因为怯懦,而是实力差距太大,反抗也就是浪费时间啊。

  也绝对守不住,最终只是白白的撕破脸,落得一个兵败的下场,与其这样,他倒还不如明智一点,最重要的是,在形成了江西、直隶、扬州、安徽等集团后,大家虽然彼此明争暗斗,对于李定国这个造反派却是不约而同的抵制,当然了,这抵制也是与拉拢一起来的。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地主的逃亡使得李定国可以直接授予农民田地,可以说是不费一枪一弹,便进入到了江阴周边地区,并且很快便将这个影响力对外进行辐射,而那些带路党也给力的很,虽然没有大战,但小规模的战斗中,李定国的精锐老兵还是给这些腐朽的江南人好好上了一课,而有了稳定的地盘和税源,也就可以开始于帝都方面做生意,采购军火了。

  李定国顺便还将军中的一些老弱裁撤掉,包括陕西老弟兄以及左梦庚家的人,让其归农干活,在心底并不看好自己的目前面临的情况,而他现在的情况是,敌人很弱,很菜,但就是那么讨厌的多。

  在这段时间,那个让他恨的牙痒痒的北方工业公司各路的业务员,在江南各州府疯狂活动,以刚好把你兜里的钱抢走的价格,兜售各类武器,从锋利的刀剑,到那些可怕的火器,只要肯给钱,帝都方面可以轻松的调配过来。

  而武装起来的地主们,虽然那些家丁依然很菜很面,但却也是武装起来的家丁,而小股部队的小冲突很快就让李定国目瞪口呆,虽然依靠着精锐的士兵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再来几百次,他就可以变成光杆司令了。

  发生第一次冲突的原因很简单,虽然江阴的粮食不缺,食盐等物资充足,但是缺乏营养的他们对于副食品的需求是渴望的,而这次的冲突起因很简单,占据江阴的李定**,此时还有三万余,环顾四周皆是敌人的情况下,他们的粮秣倒也可以保持一段时间,虽然想尽办法,也不能满足这些士兵吃饱饭之外吃点下饭的菜的**,于是在各地进行采买,从一开始就是在军纪的刀尖上跳舞的过程。

  江南可没什么菜篮子工程,标准化养鸡场,菜场。

  原本在朱元璋的规划中,一个农民大概可以种植十几亩的水浇地,然后搭配几亩虽然不是很肥沃,但是可以种菜的地,这些地里的菜,往往满足自身之外,还可以卖给城市里的人,补贴家用。

  但是朱元璋死后,这套制度立刻瓦解,对于儒生来说,凡是不允许他们贪污**的皇帝,都是暴君。

  朱元璋是彻彻底底的农民子弟,打下天下后,所做所为都对得起农民子弟这个头衔。在朱元璋的治理下,社会生产力不仅得到了恢复,还得到了极大发展,朱元璋亲自下令要进行全国大移民,要让土地和人员的分配更合理,而且政府大力扶持农民开荒,开出来的土地都是自己的,政府还送耕牛等开荒器械,今天长老会的所谓宅地法,不过是因循旧制而已,作为农民的儿子,朱元璋深深的明白,一个农民要是能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那该有多么幸福。

  这对于政权的稳定也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人亡政息,是非常正常的,对全国有利,对老百姓有利,不一定对掌权权力的儒生有利。

  朱元璋临死前,进行过的土地和人口普查,普查的结果是明朝的耕地总数为800余万顷,以他的手腕,这个数字应该不会错漏太多。

  朱元璋死后,他的宝贝孙子朱允炆只做了四年皇帝,就被他的叔叔朱棣赶下台了,可令朱元璋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朱棣上台后,也进行了一次全国土地普查,这次明朝的土地,从账面上看竟然只有700万顷了!土地,在当时的情况不能荒废更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减少,那这100万顷消失的良田,自然是被那些贵族土豪吞并了,土地少了就意味着明朝的税收也会跟着变少。

  一个朝代越是发展,寄生在这个国家身上的害虫越是多,明朝有个规定,地方乡绅和考中科举的读书人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原本是打着少许人才有的权力,但有了规矩,自然就会有钻漏子的人,那些地方高官、豪强,为了钻空子开始大量的兼并土地,还有人数越来越多的皇族子弟也加入了侵占大军,疯狂的把利益据为己有,腐蚀帝国的根基,到了明朝中期,也就是正德年间,明朝耕地账面上的数字只剩380万顷了,连朱元璋时期的一半都没有了。

  土地自然不可能真的消失,只不过是被侵占了而已。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朝的赋税来源越来越少,而然为了维持帝国的运转,朝廷只能加征农民的赋税,而那些豪强却不用出一毛钱,全部的担子都压在了农民身上,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土地大量被吞并的现象,一直持续到万历年间,此时的张居正力排众议,进行了清丈土地运动,对全国的土地进行重新清查,最后得出的数字是890万顷,虽然其中还是有不少水分,肯定还有一部分土地没有清查出来,取得这样的成果,张居正已经很满意了。但是在张居正去世后,朝廷里之前被张居正打压的势力开始反扑,废除了张居正的所有新政,结果明朝耕地账面上的数字迅速下滑到了400万。

  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陷入了恶性循环,不断失血的财政,只能把税务要求压在农民身上,而农民支撑不住,逃亡造反,使得更加严重,而越来越被削弱的国家机器,也进一步无法阻止土地被疯狂侵占。

  此时,江阴的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虽然他们不敢与李定国对抗,但是对于各种副食品的买卖,却也是混乱的,而到了周边州府,就更是拿钱也买不到东西的。

  李定国的军纪没问题,但带着钱的士兵,到了一处地主的庄子,却是根本买不到菜和鸡蛋,痒痒然的,但过了一会,发现另外一伙人得意洋洋的拉着车离开,却是满满当当的,这些西北汉子可没有会吃亏的,直接动手,杀了几十个嘴巴上利索,但手上很不利索的家丁,双方顿时便闹得是不可开交了起来。

  李定国得知消息后登时大怒,立即训斥了这些士兵,但听到了具体发生了什么之后,也是叹息一声。

  拉拢当地豪绅重要,但是不能寒了自己人的心,弄成外人比自己人还高贵,最后自己人寒心,外人更加嚣张跋扈,如同旧时空某办造成的问题那样。

  此事发生之后,李定**是无不破口大骂,他们打下这城后,没杀没抢,可以说比朝廷的兵强吧,这些东西明明是花钱去买,让自己用来和官军打仗的,要知道,比起经过一个地方,就可以让当地的经济下挫的大明官军,他们的军纪已经是好到不可思议了。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之举,而李定国本人却对此事似乎束手无策,周边的敌情太过复杂,时而四面皆敌,时而四面皆友,一些人甚至于同时向十几家输诚表示支持某人当皇帝,李定国知道,在这种乱战的时刻,先出手未必是好选择,特别是北方工业目前活动越来越频繁了。

  幸好李定国为了顾全大局,召集部将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诸将晓以利害,总算是劝服了这些手下军将们,令其弹压住各自麾下的兵将,这才没有在当地闹出大乱子来。

  随着一旦开打,怎么停住的了,偏巧江阴附近,还都是野心勃勃的家伙,长老会几年不动手,确实让一些原本胆小的野心家成长起来,同时来自帝都的大规模武器销售,固然掏空了他们的财富,但也让一群乌合之众看起来好像几分正规军。

  江阴的富庶,倒是大半建立在锡澄运河的繁荣上面。

  锡澄运河是一条连通无锡和江阴之间的运河,理论上,也是从太湖到长江的口岸,不知道多少人以此发财,要知道,那可是太湖,是这个时代最精华的土地!

  李定国虽然采取了开明政策,对于太湖出运河的商船并不为难,但是任谁看着这里,都是眼红的很,只需要在这里收税,就足以养活众人,更别说长老们带来的廉价食盐,也使得大家轻松的很。

  江阴以西是常州府,以南是无锡,以东是常熟,而分别是唐王、潞王和鲁王的小弟,而在各府之间,也各有兵马拉着不知道谁给的圣旨,支持谁当皇帝。

  目前没有大打起来,主要还是没有分清楚主次,鬼知道自己动手打人,会不会下一刻被人包围老家,比起被后世军事小白嘲讽的日本战国的“村长”战争,这个时代的地主们,也高明不了多少。

  李定国占领江阴之后,算是第一次遭遇到了明军顽强的抵抗,哦不,不能说顽强,而是耍赖式的试探与无赖式的赖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