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谍海诡踪 > 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不谋而合

谍海诡踪 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不谋而合

作者:沙漠之狮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1-01 15:49:08 来源:88小说

第147章 英雄不谋而合

孟景笙顿了顿,继续回忆老师川岛雄文的话语,“很抱歉,孟君。即使陷入霍乱和鼠疫,我也不希望发生战争。但日本国土狭小,资源有限……”

“先前,我对犬养毅内阁还抱有希望,但自“五一五事件”发生,主导政局的军部统治派必然发动对外扩张,而中国就是实现日本复兴的理想基地!”川??雄文面对孟景笙的惊诧,逐步道出日本政局内阁和军部两派势力斗争的内幕。

……

“人甫弟,老师的判断十分高明,犬养毅是日本政界的传奇人物,听他的演讲如霜夜听松籁,因关东军擅自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处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犬养毅提出和中国政府通过谈判解决九·一八事变,这一想法得到政坛元老西园寺公望的支持,所以,已77岁的犬养毅被推为29届首相。”

“但崇尚武力的日本青年军官,激烈反对犬养毅对中国政府和谈,认为唯有军事扩张,才是日本立国之本,日本政坛元老并不支持军国主义,他们反对军部染指政治,认为如果不抑制军部的力量,就会让日本的经济垮台,他们倾向于犬养毅提出的与中国政府和谈的建议。”

“犬养毅之所以要提出要和中国政府谈判,当然并不是以和为贵,他认为,日本一味对华动武,会让中国与苏联结盟,使日本在东亚地区陷入险境。

同时满洲国的独立,让日本与《九国公约》造成正面冲突,从而在国际上受到孤立。再加之为避免受到苏联威胁,故而他主张和谈。”

孟景笙对中日关系看得透彻,日本一个鸽派内阁上台,并不能改变侵华的野心,只是手法一个更温和,一个更残暴。

“不过,由于军部在九一八事变中取得了对东北三省的控制,不光军部十分自负,日本国民也沉醉在军部取得的绝对胜利中,因此军国主义在国内空前膨胀,军部也因此获得了民众的舆论支持。

在这种恶劣的政治环境里,犬养毅为了不激化和军部的矛盾,他表面上支持关东军的行动,不仅公开宣称九一八事变是因为中国长年漠视中日双方既定的条约才酿成的事变,还作出让满洲傀儡政权之成为一个新国家的表态。”

孟景笙话锋一转,“暗地里,犬养毅派秘使与中国政府进行秘密谈判,结果是日本承认中国政府对东北地区的宗主权,但日本在经济上要控制东北三省。犬养毅准备达成和谈共识,造成既定事实后,再迫使军部撤出东北。

然而,秘密尚在交涉中,却被军部侦破,只能中途作罢。犬养毅此举,让军部怀恨在心,再加上犬养毅为了发展经济,进行裁军,这无疑让军部与内阁之间的矛盾剑拔弩张,而犬养毅则被军部视为“日奸”。

最终导致11名海军青年将校冲入首相官邸,乱枪射杀犬养毅。凶手不仅未被严惩,还被视为民族英雄!”

“日本的政治在犬养毅被刺杀后,彻底结束了政党内阁,很快走上了由军部控制政府的军国主义道路。”

郭人甫叹了一口气,他对日本此时的国内的政局略有了解,30年代的日本,是一个充满暗杀的年代,从“三月事件”“十月事件”、“五一五事件”、到“二二六兵变”,激进狂热的中下层青年军官和民间右翼,认为内阁是一群昏庸无能、卖国求荣的政客,要求“诛戮国贼、革新国政”,企图以军事政变推翻鸽派的内阁,让鹰派的军部控制政权。

从1930年至1936年这七年间,日本发生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多位对内推行政党政治、对外促进国际协调的政治家被暗杀。而执政者的软弱和对恐怖主义的姑息纵容,助长了激进派军官和右翼分子的气焰,最终引发了“二二六兵变”。

可以说,在内阁和军部的权力制衡中,日本天皇耍了一个小花招,让明治维新后本成为吉祥物的天皇再次走向权力中枢,掌握实权!

这个裕仁天皇,可谓是玩宫斗的老手!

“犬相被刺之后之后,日本有三年的平静期,因青年军官对新任陆相荒木贞夫寄予厚望。不过,荒木下台后,很快又发生了相泽三郎事件,这起事件是由“皇道派”与“统制派”的冲突所引发。”

孟景笙回忆在东京留学时政局的血雨腥风,还记忆犹新。

“皇道派的主要力量并不是中坚幕僚,而是青年军官。中坚幕僚是日本陆军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军衔较高,年郭较大,却并不直接带兵,如永田铁山和东条英机。

而青年军官则是直接带兵的下级军官,年郭较轻,虽没读过陆军大学,却得到荒木贞夫的笼络,荒木告诉这些青年军官:日本现状之所以如此糟糕,是受了西方堕落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毒害。日本必须回归历史悠久的“核心价值”,才能拯救自己,必须要用“大和魂”才能打开国运。

他强调,日本是神国,是皇国,承担着神赋予的“伟大使命”。日本人作为最优秀的民族,有责任主宰东亚,成为世界强权。日军更有责任将皇国精神传播到七大洲和四大洋,让各国人民都沐浴在天皇的“仁德”之下,同样享受日本人民的“幸福生活”。

日军是天皇的亲兵,所以被称为“皇军”,宣扬皇道,便是皇军的最高职责。皇军的每颗子弹和每把刺刀都承载着皇道,谁要是反对皇道,就会被子弹和刺刀刺穿。

正因荒木贞夫一口一个“皇道”、“皇国”,以他为核心形成的派别,便被称为皇道派。”

郭人甫闻言,这个荒木贞夫不就是对青年军官洗脑吗?

“由于青年军官多来自农村,而荒木贞夫在担任陆相期间,主动出让部分军费预算以支援农村,这便为他赢得青年军官彻底的支持。荒木贞夫利用“皇道”煽动他们,这就鼓励了青年军官漠视军规和军郭。”

郭人甫剑眉冷蹙,日本军国主义的上台,势必造成世界的灾难!

“最后的元老西园寺公望也曾被列入暗杀名单,但后来叛军考虑重新组阁时可能会用到他,又将他从暗杀名单中移除。杀死这些重臣后,叛军占据日本军事和政治中心永田町一带达4天之久,但因计划不够周密,未能成功。”

孟景笙侃侃而谈,时而愤怒,时而叹息,他白净的面容因激昂而脸色涨红。

“人甫,你可听到消息,就在昨天凌晨,日本国人还在睡梦中,又发生了一起政治血案!唉,此兵变,日本重臣集团将被彻底击垮,日本军部野心勃勃,一定会向中国全面开战!”孟景叹忧虑道。

“日本陆军把自己大肆吹嘘为皇国的中流砥柱,事实上,正是陆军……最终把日本拖入了灾难。”郭人甫沉郁地说道。

他俯身拾起江边的一块碎石,高举用力掷向奔涌的黄浦江,“咚”的一声,石块溅起一波水浪,沉向江底。

孟景笙震惊地看着扔了至少百余米的石块,如此远的投掷距离,他不由得对行伍出身的郭人甫生起一股敬意。

“人甫弟,你投掷得这么远,真是了得!”

“兄长,弟是接受过军事训练之人,投掷手榴弹是陆军训练中最基本的训练科目。我们的最低要求距离是五十米,要谈及优秀的话,投掷的距离至少还得再加20米才可。我目测此次距离,大约一百二三十米。”郭人甫淡定地答。

“愚兄要投,大概不够及格线喽!”孟景笙摇头苦笑。

“兄长不在行伍,臂力自然不如军人,军人在军队中都要接受艰苦且严格的军事训练,方能长进!不过,要在实战中尽可能远地投掷手榴弹,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技巧,还需精准度够。

军队中,为了训练士兵投掷时的准确度,会在指定距离放置一个竹篮,让士兵将练习物扔到篮内。这样既可以训练扔手雷的远度,同时又可以提高精准度。”郭人甫解释道。

“人甫弟,愚兄一直思索报国之策,只因体检不合格,报考黄埔军校未被录取,也与从戎梦失之交臂!但愚兄有一盘算,如我们这些民间人士能在军政部的指导下,成立一支编外谍报组织,以我们的铺面为隐藏的据点,借助一些社会人脉,搜集日本军事情报,为我军助力,你看如何?”孟景笙郑重地提议道。

郭人甫闻言大喜,他内敛的眸光蓄着星芒,孟景笙的提议正与他想挖掘奇才、密训精锐、组建谍报队伍的想法不谋而合!

残酷的军事战争中,没有隐秘战线的加持,即使军队再强大,那也是蒙着眼的瞎子,捂着耳的聋子!

一谍弄乾坤,谍的妙用,甚至在军事弱势的一方,可以凭借掌握的军事情报,扭败为胜,改变战局!

他孔武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住孟景笙的手,“兄长,你这想法绝妙,人甫亦有此意!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好,好!人甫弟,我现在带你去看看我的中药堂,里面别有洞天,在后堂挖个地下室,向英国买几部谍报用的设备,再招募几名有识青年,资金方面目前药堂生意可以支持,这支队伍就可以拉起来了!”孟景笙跃跃欲试。

“兄长,你的谍报人员准备怎么招募?培训方面,又准备怎么设计科目?聘请谁来作为情报、电讯和战术教官?再有,如果做大,这支忠勇队伍进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视野,是否接受军委会调查统计局收编?”郭人甫慎重地问。

“愚兄尚未思虑长远,目前局势紧张,走一步观一步,若能正规发展,成为军委会监管的谍报队伍,愚兄愿意接受!为国效力,不分个人和国家,民族兴亡,匹夫有责!”

郭人甫钦佩地点头,他慷慨陈词道,“今后这支特殊的谍报网,我们兄弟二人合力,小弟会在战术指导和军事训练中倾囊相授!”

孟景笙连连颌首,他高兴道,“人甫弟,你以后就是这支队伍的队长,我给你跑跑后勤,做你的财政顾问!”

“兄长当为负责人,弟做军事教官便可。”郭人甫谦让道。

“唉,愚兄虽习政治学,深谙政治之道,但开展情报工作,这是军事范畴,愚兄是外行!让外行指挥内行,这不是乱套吗?况愚兄观人甫弟思虑缜密,行动沉稳,有大将风范,可以当得我这支草台班子的头脑!”孟景笙对郭人甫推崇备至。

郭人甫见孟景笙话已至此,便不再推辞,他允诺道,“兄长既然如此信任人甫,弟当竭尽所诚,与兄长做好这份事业!尽力为我们的军队搜集军报,当好耳目!”

此时,汽笛声响起,一群穿清一色黑色学生服、留着短平头的青年,提着藤条箱,夹杂在在穿着和服的日本侨民中,快步下船。

郭人甫英朗的脸紧绷着唇线,一言不发,他深邃锐利的视线掠过攒动的人头,落在风平浪静的黄浦江。

江面上被各国的邮轮和货船包围,鳞次栉比,整齐地一一停靠在忙碌的码头,码头上的苦力,汗湿的蓝布褂又被江风吹干,他们颤颤微微地挑着箩筐走在狭窄的船板。

码头千米外,便是繁华的沪上街面,有丝毫不逊于后世的摩天大楼和新潮女郎,郭人甫感慨,这沪上不愧为此时远东最大的经济商业中心,各国的物质在这里周转,然后经发达的水陆两运远销世界各地。

只叹战争即将给它致命一击,在炮火的猛攻下,这里将化为一片焦土!

郭人甫炙热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孟景笙拍了拍他伟岸的肩。

“走,人甫弟,我们现在去保昇号。”孟景笙信心抖增,步伐加快了许多。

郭人甫微笑地点头,他甩开大步,随孟景笙离开黄浦江边,去往孟家中药堂。

脚下矫健的郭人甫,孟景笙迈大步子跟着。毕竟受过几年严格的空军军事训练,论体力和速度,还是超越寻常平头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