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416章 开战前夕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416章 开战前夕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天启十二年秋末,大明正式向蒙古宣战,发出了宣战檄文,将蒙古大骂了一通,宣战理由就是蒙古勾结建奴。

第二天各大报纸就刊登了这一新闻,成为各报纸头条新闻。

“卖报,卖报,蒙古勾结建奴残部,大明向蒙古宣战。”街头卖报的人刚一吆喝,报纸很快就被人买光了。

这几年大明没打过什么大的战争,对蒙古宣战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新闻。特别是蒙古此前不是和大明的关系有所改善么?怎么突然间打起来了?

人们买了报纸看完之后才知道,原来建奴残部跑到了西域以西的伏尔加河下游,吞并了土默特蒙古,而此前战败的蒙古,此时又与建奴残部勾结在了一起,而且拒绝了大明提出的合理要求,极力袒护建奴残部。

“打倒蒙古,大明必胜。”

“那个林丹汗太不是东西了,还想着和大明作对。”

百姓们看了报纸之后,纷纷愤慨。战争的气氛已经被调动了起来,官方在开战前自然是加大宣传的,让百姓支持这场战争。

从效果上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大部分百姓都支持攻打蒙古,认为蒙古林丹汗这样的狼子野心的家伙不收拾对大明威胁太大。

只有少部分群体认为与征讨蒙古得不偿失,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反对意见。

“蒙古依托茫茫草原,一旦势弱,则避之不战。中原之兵往往无可奈何,亦劳民伤财,无一所获。此次若征讨蒙古,亦势必如此。”

一些人在报纸上做出了预言,对此次大战全然是不看好的态度。也有一些人认为,蒙古又没有什么东西好抢的,而且战争一起,对民力损耗太大。这是一场完全没有必要的战争。

这些反对意见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认为朝廷这次对蒙宣战,将让大明劳民伤财,最终一无所获。

江南那些大财阀、大士族看到了报纸之后。纷纷大喜过望。皇帝跑去打蒙古了,估计南方各省几年之内是不可能进行改革了。

要是皇帝将精力放在改革南方各省上,那么最后的套索就会勒在他们的脖子上,而皇帝决定要征讨蒙古,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喘息之机。所以一个个都希望这次朱由校战败。来个劳民伤财、元气大伤什么的。

但对于各个部队来说,却是兴奋不已。当兵的熬了那么久,不就是盼着打仗么!现在机会来了,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对于这次战争,大明不同阶级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尽相同,总体的来说还是支持比较多。

但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这场战争已经开始了。

大明最高统帅部的调动命令已经下达到了各军区,一些部队已经开始往边境地区调动。

其中包括大批的生产兵团。

这将是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最高统帅部商定的作战计划是,从中央军抽调20个步兵师。20个骑兵师和4个炮兵师参与作战的同时,再抽调20个生产兵团投入作战。

这些部队已经开始集结,总兵力达到了七十多万人。抽调如此之多的兵力,在过去以明王朝的财力自然是难以想象的。但如今却是显得非常轻松,因为补给运输上不存在太大的消耗,火车直接就能把作战补给运输到前线。这其中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以大明如今的生产力,从事非农业劳动的工人就有上千万了,区区七十万大军还是用得起的。

这么多的大军抽调到前线,铁路修建速度就可以加快。

“此次作战的战略也比较简单。就是将铁路修进草原,让我们大明能够长期在草原上站住脚,然后形成战略性的分割,进而展开大规模的扫荡。在修建铁路的同时。我们还将派遣五个步兵师携带重机枪深入敌境展开扫荡。从而争取战场主动权,让林丹汗没那么多闲工夫来骚扰我们修建铁路。”朱由校在最高统帅部的作战会议上制定了作战战略。

“同时其他兵力,则一边修建铁路,一边对分割出来的草原地区进行持续的扫荡和清理。这个任务,就由朕亲自率领各部队完成。”

“臣以为陛下留在后方监督铁路修建更加安全,是不是……”孙承宗开口说道。刚说出这话的也就只有他了。

“太无聊了,朕是去散心的,待在后面没意思。”朱由校直接一口回绝了,最高统帅部一群参谋听了之后哭笑不得。

皇帝竟然是要去草原上散心,这也太跳了吧!

不过皇帝既然要散心,当然不能反对了。本身带领大军扫荡虽然没有留在铁路施工现场安全,但实际上也危险不到哪里去。大明对蒙古,已经是处于绝对性的力量碾压了。何况这样的扫荡未必会碰上蒙古主力。

负责找蒙古主力的是另外五个骑兵师,这五个步兵师都将全体骑马代步,装备的全是新式步枪和重机枪,相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蒙古进行扫荡。能够快速机动,同时相互之间遥相呼应。

这在过去大明对付蒙古,可不可能这么干,大军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一起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同时分出去五个师,而且还是分散行动,草原即便很大。再加上修建铁路的铁路线分割,以及划分出来的重点扫荡区,相当于是有七支部队在对蒙古进行围追堵截。这躲猫猫的难度成倍上升啊!而且一不小心就躲到蒙古草原外面去了,到时候大明的目的也达成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规模比较庞大的军事行动加建设行动,但以大明的国家财政来说还是可以支撑的。

另外确实也没有太大的风险,总体战略比较靠谱,比较的稳重。属于步步为营,再加上一些激进的战法。

撒到草原上的那五个步兵师,就属于比较激进的打法。即便失败了也不可能大败,就算是大败了,结果也能接受,因为主力并未损失,依旧是稳如泰山。

唯一的问题就是要控制战争成本。机枪虽然能够大杀四方,但子弹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如今大明的子弹生产线才刚刚组建,其生产技术还比较低,充斥着大量人工组装的环节。

所以这场战争。也不是能够无限使用机枪的。

一旦子弹消耗没有把好关,那就是花钱如流水了。因此大明在应对这场战争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

最高统帅部随即按照这个战略,进行兵力调动和调整。

而在铁路修建方面,则是直接从草原上的明统区修到后世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然后将蒙古风格成东西两块,接着先把铁路东部地区扫荡干净,再调转兵锋扫荡铁路西部的草原。

基本上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把铁路修建起来。

毕竟这次是军事化行动,每个士兵都是劳动力,铁路铺设速度将会非常快速。修建这条干线的同时,还将同时修一条铁路到东部地区,然后连接到东北的铁路。如此一来天启十三年扫荡的铁路干线东部地区又被分割成了南北两块,明军到时候先扫荡南边那一块,然后再扫荡北边那一块。

整个天气十三年的作战任务。就是将漠北蒙古的东部草原地区扫荡清楚,同时占领下来纳入大明的统治范围。

在修建铁路的同时,再沿着铁路线筑城、筑堡,这些城池和堡垒一旦筑好,蒙古人就只能一脸懵逼了。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攻城的能力,大明要长期留在草原,他们根本赶不走。

这个冬季,军工厂开始加班加点的生产作战物资,京城的军工厂如今已经在天津、山东等省份开设了分厂,军火产能大大提升。

这样的产能提升。加快了大明的军事装备更新速度。其中提升比较快的还是子弹产能。

为了提高工厂的效率,朱由校也提出了流水线的概念。

流水线就是在工业生产并行的基础上,用蒸汽机驱动传送带,将需要组装的零部件直接送到工人面前。

这样一来。工人就节省了自己搬运材料的时间,生产效率将快速提升。

流水线生产在蒸汽机出现之前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什么靠谱的动力来带动流水线的运转。

如今有了蒸汽机,倒是可以实现这一点了。

机械制造厂方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制造这样的生产线设备,大明毕竟才刚开始工业革命几年的时间,而军事技术进步却又飞快。子弹制造能力是当前第二代新军模式的最大短板。

子弹产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如果流水线设备能出现,同时将蒸汽机大量应用在子弹生产环节,那么子弹生产能力就将有巨大的提升。有足够的子弹产能,日后作战也就不用担心子弹不够用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蒙古人却对危险的临近毫无察觉,还以为自己的躲猫猫能够躲得很成功。

对于冬季过后即将到来的战争,蒙古人也还是有所准备的,打算在冬季过后根据明军的动向进行转移。

冬季随之来临了,到处也纷纷开始降雪。这个冬季是不可能发生什么战争的,所以边境上还显得比较风平浪静。

但是在边境的火车站,作战物资储备仓库依旧在不断的修建,不断有火车拉着大量的物资开到这里。

有军粮,有药品,有子弹。

还有大批的枕木、钢轨、砂石、水泥、炸药,此前修建的这条双规铁路,马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双轨铁路的火车调动比较方便,火车上路之后没有火车从对面驶来,不需要停车等待调整调度。

除非是前面的火车发生了故障停车,才会影响后面的火车。发生故障后,只需要给后面的火车传达信号,把后面的火车拦下来就不会发生火车追尾事故。

蒙古人的探子很快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只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而且进一步刺探情报比较困难,不太清楚明国人在搞什么,他们对生产力的理解,显然还不是很到位,不明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出现碾压的结果。

到了年底,各部门则忙着做财政统计,一方面看这一年花掉了多少钱,明年要花多少钱。

户部在年底也将数据统计了上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大明在天启十二年,财政总收入达到了9亿,财政收入呈现出了又一次的大量增长。这和经济调控政策,却又不太相符。

“陛下,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海外收入出现大幅度增加。首先是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贸易规模出现持续的上升,同时在朝鲜、日本、中南半岛以及印度等地的商品出口同样出现大规模上涨。在内部又因为对南方的商品销售规模上升,导致工厂盈利上升和贸易利润的增长。”户部尚书蒋德璟将情况说明了一番。

原来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增长,还是国企红利上缴规模的上升导致的,这是增长主力因素。

尽管在新政地区进行了银根紧缩政策,不再对民资发放大量贷款,导致民资企业发展速度放缓。但是大明的工厂建设规模却是没有下降,国企还是在大量的建设工厂,商品产能的增长让可以出口的商品大规模增加,商品出口量自然也就有了大量增长。

于是对外掠夺能力就大大增强了,特别是对印战争过后,印度其庞大的市场向大明敞开大门。

内部财政税收并没有因为银根紧缩而下降,只是放缓了增长速度。而外部贸易却是不受这个因素干扰的,外部市场的扩大,导致大明的商业掠夺规模增加,大量贵金属被掠夺了回来。

国企因为海外贸易而赚得盆满钵满,在民资被排除在远洋贸易的门槛之外的背景下,远洋贸易的巨大利益只有国有资本享有大部分,民资只是间接地参与其中,例如生产出口商品等等。

国有企业的红利上缴,就达到了将近3.5亿元。

限制金权的政策,此时已经收获了丰厚的果实,而且日后国企的规模还将继续增长,此时大量的投资正在展开。

有了9亿的财政收入,而且明年对外贸易规模随着印度市场的打开,还将出现继续增长的局面。这让朱由校对蒙发动战争的底气更加充足了,而且战争一旦爆发,银行那边还有大量的资金可以动用。

大明可不是日后的西方国家,银行还是私人的。

后世的西方国家每次发生战争,都会陷入战争财政陷阱,欠下银行一屁股债。而大明的银行是国有的,虽然这个钱也要还,但是银行不可能利用金权到处挑动战争,并且怂恿政府增加没必要的军费开支。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