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316章 强制性改革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316章 强制性改革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皇帝和一群臣子来到实验基地,马上看到了一个电报发送装置,还有一根线连接到外面。本书醉快更新百度搜索抓几书屋。我们不写小说,我们只是网络文字搬运工。-

“启禀陛下,这根线连接在50里外的城郊,在那里还有一个电报站,根据您提出的电码模式,实验已经取得成功。”王微说道。

“那给大家演示一下吧!”朱由校对王微说道。

“请陛下示下发报内容。”王微说道,朱由校想了想,说道:“询问一番郊外可有灾情。”

“电报内容:郊外可有灾情。”

王微对电报员吩咐道,电报员随即在发报机上摁了起来,随着一连串的‘滴滴答答’的声响,电报内容被发送了出去。

50里外的点报站受到电码,随即准确无误的将内容翻译了出来。接着向实验基地发送了一个电报,内容是:没有灾情,一切良好。

实验基地的电报员接到电码,随即将数字记录了下来,然后翻开电码本,按照数字将字一个个找了出来,虽然整个过程还有些生涩,但还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将电文写了下来。

当众臣看到电报员将电报内容找出来的时候,一个个都震惊了。

“五十里外,这么快?”

“神乎其技啊!”

“若是几百里远呢?”

朱由校看到这封电文,顿时知道电报真的成功发明了,顿时心情大好,哈哈笑道:“诸位爱卿,这电报即便是万里之外,发一封电文回来也仅仅只需一刻钟左右。”

这个速度实在太让人吃惊了,一群大臣纷纷惊呼起来。

这个电报真的能这么快的传递信息,那大明的对地方的掌控能力显然会大大提升。特别是对海外的掌控能力。

“王大人,不知这电报其费几何?”户部尚书郭允厚问对王微询问道。

“需铺架设铜线,其费较之修路要低出许多。”王微回答道,郭允厚一听费用比修路要低,顿时就放心了。

铺设电报网络,无非就是架设电报线。电报线主要的成本就是铜材。以及外面一层保护膜。

架设还是比较简单的,几个电线杆,一路牵过去就行。跨海的电报线也比较简单,用帆船一节一节的放入海底就行。

当然具体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完善一些细节上的技术。

电报的研发成功,意味着信息的传递将变得十分快速。这意味着朝廷可以对灾情、叛乱做出更快速的反应。

同时对于国有财团来说,商业反应速度将会更快。

可以说电报的好处多多,朝廷是肯定要把这个技术应用普及开的。当然此时技术还不是太成熟,因此朱由校决定先建设一条从京师到天津的电报线路。以这个条线路的运营来积累经验,同时开设电报培训班,用于培训技术人员和电报员。

同时各个部门成立电报科,军方、厂卫、行政、民用各自用各自的密码本,确保信息安全。

就在成功发明电报的同时,皇家科技学院的研究小组,成功的研制出了牛痘防治天花的技术。

这个技术根本没有太大的难度,在朱由校提出后几个月时间就试验成功了。经过用建奴俘虏和一些死刑犯的作为试验对象后证明,种牛痘防治天花不仅有效,而且非常安全。

朱由校随即下令太医院将这个技术向各省普及。并重点先在新政地区完全普及,从而在新政地区彻底消灭天花。

种痘这一技术在此时的中国已经比较普及了,根据后世的一些典籍记载,这种技术可能是起源于宋代。不过普及却是在明代隆庆年纪,也可能是明代隆庆年间发明的。此时种痘的方法还是用人痘,存在一定的风险,是每一个小孩都要过的一个鬼门关。

相比之下,牛痘则安全了许多。

电报和牛痘的发明,很快就登上了《大明日报》,经过报道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震撼。

对于电报的报道。《大明日报》重点渲染了镇压叛乱的作用,以震慑那些野心份子。

“何地若有叛乱,当日上报朝廷,朝廷当日即可得知。并且当日之内便可在千里之外调兵遣将,决胜于千里之外。何地发生灾情,朝廷当日亦可得知,当日之内便可调集人力物力进行救灾。”

同时当天《大明日报》的军事版还报道了毛文龙在东北地区再次扫荡了一群建奴余孽的捷报。

反正就是大秀肌肉,向全国百姓传达出朝廷兵强马壮的信息,进一步震慑那些野心家。

每个时代的人。智力都是正常的。

明末时期叛乱扎堆,主要还是明王朝一连窜的军事失败,导致很多野心家以为机会来了,从而开始上蹿下跳。

自从朱由校登基以来,先是灭了建奴,又打败了蒙古,内部叛乱也成功镇压,如今朝廷又练了新军,确实是兵强马壮,给人一种政权统治极其稳固的信号,如今那些野心家算是被震慑住了。

山东改革则依旧在持续,孔胤植上蹿下跳依旧没什么卵用。山东百姓在经过朝廷的大力宣传之下,对改革是举双手拥护与支持。孔胤植联合的那些江南士族,在这一点上帮不上他什么忙。同时山东乡绅地主、商人对新政也不支持,但同样也没阻挡不了改革的滚滚车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相比之下,那些商人则比较聪明,没有再公然唱反调。还有一部分商人对新政还持有了支持态度。

北直隶改革的成果,对于山东商人来说,那是十分熟悉的。毕竟山东就挨着北直隶,北直隶的变化那些到处跑的商人来说已经非常了解。

改革之后的北直隶,如今的商业无比繁荣,相较之前不征税的时候,繁荣了不知道多少倍。

如果山东也能进行改革,那么山东市场很快就会随着大量建项目的开工,迅速被提振起来。

在新政制度之下,商人虽然要交税,但是市场却是变大了。对于那些中小商人来说,他们是受益最大的。因为中小商人的商业税本身就不重,如果市场能够繁荣,他们就是直接的受益者。

只有那些大商人,以及一些行业的商人,他们面临着被国有资本清场出局的可能。以至于北直隶新政改革过后,很多商人已经不是人云亦云的对新政产生排斥。

而且新政施行之下,还会产生大量的机会。这将是一场市场洗牌,有些人会被出局,有些人则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孔胤植也不敢起兵造反,在随着朝廷将大批部队调入山东维稳,山东改革迅速进行,而且这是一场强制性的改革,孔胤植纯粹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丈量土地制定农业税、收取商税的活动在山东迅速展开,一些乡绅土霸还试图暴力抗法,结果官府直接呼叫军方支持,把军队开了过去,抓住那些乡绅土霸,直接把土地没收得一干二净,还要服刑个几年,把其他的乡绅土霸吓得屁滚尿流。

与此同时,这年冬天山东严打战役拉开序幕,这年头地皮流氓实在太多,已经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

北直隶严打过后,严打流程已经很完善了,经验也甚是丰富。

但凡鱼肉乡里、鸡鸣狗盗之辈,一律抓起来服刑。那些已经人神共愤的则直接拉去问斩,还能挽救一下的青少年,判刑都会轻一些,主要以改造目的为主,一般就是劳改个两三年。

那些年纪大的,已经是成年人的还乱七八糟的,直接判个十年八年,充当免费劳动力,丢到矿洞挖矿,或者派到采石场、伐木场、工地上做苦力。

此次严打,山东百姓人人拍手称快。

朝廷还对山东地区的囚犯进行了重审,顿时又翻出了一堆的冤案,于是该平反的平反,该追责的追责。

治黄、禁赌同样也在进行,朝廷设立红灯区,取缔民营妓院、青楼,并查封赌场。

一条条改革方案被迅速执行了下去,朱由校在北直隶进行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了出来了。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流程之后,只要培养出足够多的新政行政人员,在其他省份进行改革就非常迅速,并且有条不紊。

在改革持续的同时,山东公路、水利、工业区等工程也开始规划、施行。

公路要求能够贯通整个山东,省级、州县级、乡镇级、村级,各级公路或朝廷直接拨款,获地方留下一定税款进行建设。

水利则普降甘霖,不论是地主还是小农土地,朝廷水利该怎么修就怎么修,能多惠及一亩土地就多惠及一亩。

山东第一个工业区则设立在胶州湾,以造船业为主要产业。此时胶州湾的造船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已经比较庞大了。

在大量工程陆续开工建设的同时,则向农民提供种子、农具、农机、农用牲畜等方面的无息贷款。从此之后,山东农民购买生产资料,不必再问地主老财借高利贷了。

这样的政策,可以迅速提高农业生产力,将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普及下去,从而使得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到工地上打工。

新政最大的不同的就是,农民到工地上去打工,不再是服徭役,而是能拿到工钱,而且不是强制性的要去。

新的制度,避免了很多悲剧的发生。

首先是即便农村受灾,农作物歉收的时候,不可能再饿死人了。农民只需要到工地上去做事,一口饱饭总是能吃得上的。(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