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20章 增加就业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20章 增加就业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京城百姓的就业率因为皇家资本的发展,很快就拉上去了。此前已经有一批在城市里混不下去,变成贫民的百姓报名开垦荒地去了。

此时京城百姓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活干,为了应对皇家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城南的人力市场迅速发展。

只要去城南人力市场,绝对能找到活干。

特别是皇家军工厂,此时迅速成为大明最大的军事装备制造商,除了需要很多工匠外,也需要很多普通工人。

军事装备制造成为朱由校在京城发展出来最大的产业,带动就业的能力非常恐怖。单是皇家军工厂,就已经为京城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并且还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要知道此时的皇家军工厂,规模还在扩大。随着接下来对边军的整编,皇家军工厂将为几十万明军提供各种军事装备。

京城原本随着招募贫民到城外屯垦荒地,以及裁撤京营发展军屯,已经把大量贫困人口都安置到了农业生产上,城内人口也随之减少了很多。

但是皇家军工厂、铸币厂等工厂的发展,使得京城人口再度增长,吸引了很多周边贫困人口前来京城谋生。

此时的京城确实是更好谋生了。

但是朱由校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杨国瑞很快就和另外几个大掌柜商议出了一个涵盖整个北直隶的建设计划,建设开支达到了一千万元左右。全部都是关于皇家资本各公司的配套设施建设。

道路、车队、船队、矿山、仓库等等设施全部都是建设,从原材料生产,到运输销售,都有涵盖。

这上千万元的投资,能够带动很多就业。

投资完成后,经营规模的扩大。都需要更多工人。

“只有保障整个北直隶百姓的就业,我们这种税收加垄断的模式,才能得以维持下去。朕也将从内帑拿出一千万元。用于基建。”朱由校决定道,此时内帑已经有一千三百多万元的款子了。

这些钱再存下去要发霉了。只有花出去。才能产生经济拉动效果。

“皇上,如果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话,全面修缮北直隶水利是个不错的项目。”杨国瑞建议道。

“为何?”朱由校有些不解的问道。

“尽管这样便宜了那些地主,但是皇上却有理由向他们征税了。到时候不说征收田赋,就说征收‘水利钱’,而且到时候按亩征收,谁也跑不了。”杨国瑞出了个让朱由校眼前一亮。

迂回想法是不错的,虽然说向那些免税的大地主收税。意味着和特权士族阶级撕破脸。但是朱由校已经决定向东林党动手了,把东林党撸下去之后,齐楚浙宣党这些马仔不支持也得支持税收改革。

只要支持,也能分到一杯羹,不支持就滚蛋。

在分化策略之下,总有官员会出卖士族阶级利益的。

“项目是不错的,不过并不是当前最好的项目。当前最好的基建项目,实际上是城市基建。”朱由校想了片刻之后说道,“我们的垄断项目,多是针对城镇百姓。既然如此。我们把银子通过雇工的方式撒下去,分给底层老百姓之后,只有城镇内的老百姓手中的钱最容易通过购买我们垄断的粮食、食盐、煤炭等东西被我们收回来。而城外的百姓。他们手上的钱则更容易被民资赚走,那样我们的资本循环圈就相当于漏水了。”

“漏水!”杨国瑞出神的思索了起来,好似突然感悟了什么,旋即双眼放光,有些兴奋的说道:“皇上,微臣懂了。这北直隶属于我们改革的区域,就像是一个水桶,我们的钱就像是水。百姓就如同一颗颗小草,我们把水平均洒在小草上。如果水从水桶里漏了。这种浇灌就无法持续。但是只要不是漏得太厉害,实际上也依旧可以维持。因为我们可以在北直隶之外获得更大的资本。”

“就是这样,而我们这种不计回报的建设活动。实际上就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财富是通过创造产生的,那些能投入更少劳动力,创造更多财富的经济活动一旦被我们大量垄断,就会产生大量的盈余财富。这些盈余的财富,将以货币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货币对财团来说并不重要,因为货币并不是财富,很多时候只是一堆废纸和金属。”朱由校心情不错,于是对杨国瑞提点道:“资产才是财团最核心的东西,所以财团产生大量盈利之后,最终的手段都是将这些财富转化为资产,这些资产可以是建设成本高昂的,也可以是发动战争,最终从敌人那里夺取的资产。”

总结下来,统治者的经济建设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可以挥霍。最终挥霍出去的财富,很可能是被拿去制造统治者喜欢的面子工程,也可能是被大量消耗在了战争之中。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规模可以那么浩大?就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财团的崛起,让各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了庞大的富余劳动力可以挥霍。

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就是无视生产力水平,对劳动力透支挥霍,进而酿成大量起义。例如短命的隋朝,修运河、北伐高句丽等等活动,很多活动对民族来说确实是有利的,但是无视了可供挥霍劳动力的上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代之所以国力衰弱,就是因为这些可以挥霍的劳动力,被地主、商人、权贵大量攫取了,被这些群体挥霍在个人享受上了,继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价值观已经严重扭曲了。

朱由校要想从地主、商人、权贵手上把劳动力资源抢过来,唯一得办法就是对商品经济进行火上浇油,让商品经济更加泛滥的同时,把其他商人都排挤出市场,独享商品经济泛滥最肥美的利益,然后将利益分给底层百姓。

至于满清的手段。就直接一榔头把商品经济敲下去,通过抄家、杀戮,以及持续不断的压制。维持小农经济。

这种手段太过粗暴了,就算朱由校是皇帝。也不可能这么搞。而且满清这种方式,只能说治标不治本,会导致社会严重倒退。

如今朱由校既然已经在北直隶,逐渐垄断了粮食、食盐、煤炭这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产业,那么这时候就要把利益分下去,让老百姓能买得起这些生活必需品。

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对于穿越者来说实在太简单了,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眼界和见识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不管是修厕所还是造军火,不都是能增加就业的项目,只在于想要什么样的目标而已。只要有足够的钱撒下去,增加就业岗位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经过一番垄断经营,以及税务局的疯狂收刮,以及皇家银行的铸币利益,朱由校手上现在有的是银子。

目标也很简单,剿灭野猪皮和维持帝国稳定。

军费方面暂时是不需要加了,不过明年京营将进行扩充。军费还会持续增加。

那就从内部建设方面来增加就业岗位,搞城市基建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收拢民心。北直隶城镇内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改善了,那自然会对皇帝歌颂一番。再则这个钱撒下去,也正好解决了北直隶底层老百姓购买力不足的问题。

很快朱由校就亲自选定了数个城镇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公共厕所、公共澡堂、城市排水系统,以及成立新的城市卫生清理部门。

首先开始建设的就是京城,公共厕所可以极大地方便民众,公共澡堂也可以让民众有个方便洗热水澡的地方。城市排水系统的清理、修建,可以避免城市积水。环卫部门更是极为重要,城市脏兮兮的想什么样,说不定还闹鼠疫。

这些城市基建活动。此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这可是上千万两的资金。

但是这些基建活动。和朝中官员屁点的关系都没有。他们想要伸手卡钱也没办法,这些项目全是皇家资本主持施工。为了这些城市基建。皇家银行又控股成立了一家‘皇家基建公司’。

皇家基建公司迅速成立,随即开始大肆招工。

用工成本还是很低的,一天三十文的工钱,一个月也才900文钱而已,类似于后世一个月900块的工资。但是在这个以填报肚子为目标的时代,这样的工钱标准却是对普通民众有极大的吸引力。

主要是这年头的粮食太贵了,北方粮食1.5两白银一石,相当于是900文钱,一斤(500克)粮食4.5文钱左右。

明末的粮价、肉价,1文钱和后世1块钱人民币的购买力比较近似,不过北方农业出了问题,一文钱的购买力不如后世一块钱,南方一文钱的购买力比后世一块钱要高一些。

一般情况下,这些劳动力一个月只有1两银子的工钱,也就是600文。

明末北方城镇底层百姓,相遇时后世社会一个月在城市只拿600块钱工资,劳动强度还比较高。后世建筑工人的工资是明末工人的十倍。

明末的这些底层农民工,教育、医疗什么的也不要想了,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住房更是恶劣,如果一个男性劳动力的妻子也会出去做活补贴家用,还有能力租个还能住的小房子。如果拖家带口很多孩子要养,那就只能主进贫民窟了。

这些进入城市打工的破产农民,他们是回不去农村的,因为他们在农村已经没有了土地和房屋。在城市混不下去的时候,贫民窟是他们唯一的退路。

一天30文的工期,真心不算高。但却让北直隶的底层百姓欣喜不已,工钱涨了三分之一,没什么比这个更让他们高兴的了。(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