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98章 失败的让步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98章 失败的让步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没过多久,朱由校又发现,东林党为了和他抗争,竟然开始消极怠工起来了,有些东林党官员开始上奏乞归,有些东林党开始敷衍政务,做事拖拖拉拉的。

好吧!

为了挽回臣工们的一点积极性,以及乐观情绪。朱由校立即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不对,是御前会议。

首辅叶向高、文渊阁大学士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礼部尚书孙慎行等等东林党人都出席了该会议。

会议中,现任皇帝朱由校对臣工们表达了亲切友好的问候,并且就贪腐官员连坐三族的问题,与东林党大臣们深入交流了政治意见。

叶向高等东林党大臣,就此问题表示了强烈的愤慨与不满。要求皇帝立即撤销厂卫的这种完全不符合人道主义的行为。

皇帝朱由校随即决定释放李三才三族,以恢复皇帝与臣工们的良好关系。

随后朱由校又就商业税问题,广泛听取东林党大臣们的意见,并虚心表示,一定努力约束税务局的不法税收行为。

实际上,这是一次充满套话、空话的御前会议。

朱由校向东林党作出了一些妥协的姿态,首先是释放了李三才的三族,尽管不能让东林党上下完全满意,毕竟李三才早就当了炮灰。但是形式上可以看做是一次胜利,因此还是聊胜于无。起码得到皇帝保证,日后不会轻易让官员连坐三族。

至于税收问题,朱由校也做出了承诺,暂时只在北直隶推广观察,如果效果不好,将不会想其他省份推广。

可惜的是,现场气氛是比较友好,可叶向高他们回去后,依旧是该干嘛干嘛,各种反对征收商业税的奏章如同雪花一般飘来。

而反对皇庄侵占有主荒地的奏章也多了起来,因为皇庄第二期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展开了。许多在城镇中混不下去的农民工,便报名成为了皇庄的佃农,参与到了水利设施修建以及土地开垦当中。

很多荒地之前确实水利设施荒废,那些地主和权贵之所以抛荒,一来是租用土地的农民破产,二来是修缮水利成本过高,或者他们局限于各种问题而无法修缮水利。可是皇庄要对这些土地进行开垦,这些土地在那些地主和权贵看来,又宝贝得不行了。

很快在北直隶就因为土地发生了暴力冲突事件,河间府一户地主在朝中略有权势,便纵奴打伤了皇家农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还有皇家农业公司的佃农同样也被打伤。然而这样的暴力冲突事件的最后的结果,自然也就是那样。

皇家农业公司这边管你有没权势,他们背后还是皇上呢!马上交来一群锦衣卫,当天晚上就把那户地主给拿了进去。一番拷打之后,那名地主交了上千两罚金才被放了出来。

结果这边锦衣卫也捅了马蜂窝,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一大波弹劾奏章抓着这次事件抨击皇帝贪得无厌、与民争利,并纵容厂卫行凶作恶。

“这昏君,大半年下来皇庄扩大到了800万亩,尤不知足。如今为了继续扩大皇庄,竟开始侵占有主土地。”

“是啊!听说这次皇庄要扩大2000万亩。这北直隶,也仅有亿亩耕地罢了。”

官员们议论纷纷,基本上都是对皇帝的这一行为进行指责。但是面对皇庄的问题,东林党内部实际上是分歧最大的。

东林党并不是结构严密的党派,尽管上下其手,但是马仔中也是有不少人才的。

皇庄侵占有主荒地之前,皇帝已经下过政令了,这些荒地谁开垦出来就是谁的,从而保障粮食生产。

其中徐光启是最支持这个政令的东林党官员,对于北方农业问题,徐光启是很有研究的。北方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大量抛荒。

土地大量抛荒,除了水利年久失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务工了。

当佃农还吃不饱肚子,甚至要欠地主一屁股债,还不如进城打工,只要有把力气,一天起码也能有一二十文钱的收入。

皇庄的新模式,首先是稳定了生产,再则吸引了劳动力重新回到农业生产。本身就是解决当前北方农业衰弱的有效措施,至于那些占着茅肯不拉屎的,有本事别让土地荒了,皇庄自然不会把他们的土地圈走。

“当今天子开辟的新皇庄,皆是开垦荒地而来。这两千八百万亩耕地一旦开垦出来,每年所产粮食最少增加三千万石,北方百姓不愁无粮,京师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漕米,此等利国利民之事,怎就成了天子与民争利了?”徐光启看不下去,在一次散朝的时候,十分不忿的出口驳斥一些东林党官员的言论。

结果当场吵了起来,一些东林党官员纷纷大骂徐光启是皇帝敛财的走狗帮凶,被围攻之下,徐光启愤然佛袖而去。

但不论朝堂之上如何闹,朱由校独家控股的皇家农业公司,丝毫不受任何影响的开始执行第二期建设目标。

第二期建设目标完工之后,2800万亩土地每年生产万石粮食实际上问题不大,毕竟秋收、夏收两季,就算夏收过后,只是种些玉米、大豆,都没太大的问题,何况一些土地还能拿出来种番薯。这样的产量,还是估算了受灾的因素后得出的。如果风调雨顺,那可不不止这些产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就算是夏收过后的土地,时间太紧迫没办法种植一些粮食作物,起码也能种草,可以喂养牲畜,发展副业大有可为。

重点是这些粮食能不能卖出去,农民除了粮食还需要纺织品等生活用品,单一的生产粮食,同时农民向银行借贷,意味着必须能够卖出这些商品粮,才能不至于沦为破产。过去大明各省农民的破产,天灾实际上只占一部分,价格的波动、农产品的滞销往往更加恐怖。

皇庄的粮食在销售上并没有任何问题,济民粮行与农户会签下生产订单,粮食还未收货的时候,就会开价定下。这种订单制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此时济民粮行开出的收购价是每石1银元,相当于0.83两,收购价上对于皇庄佃农来说是极为优惠的。佃农只要正常生产,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一家人一年下来,不仅能留下口粮,还有30元左右的收入。就算是两年的生产中有一年受灾,这些佃农依旧能有足够财力支撑过去。

朱由校此时依旧在继续完善以皇庄为单位的农村经济结构,至于什么官员反对、商人抱团什么的,显然这次朱由校并未成功的消除负面舆论。

但是这次的失败,也让朱由校彻底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既然无法妥协,那就只能进行暴力摧残了。

后宫干政的问题,很多读者甚是纠结,在书评区咬着不放。那我就想问一下:后宫干政又能怎么样呢?会对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吗?好吧!就算造成所谓严重后果,那起码也是主角挂掉之后了,洪水滔天又与他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这世界本来就是分分合合、起起落落、聚聚散散。能有永恒的帝国吗?显然是没有的,但却有相对永恒的文明,主角的目标并不是创建一个永恒的帝国,而是一个更加辉煌的华夏文明。

皇后、皇妃作为皇帝的女人,本身就是最亲密无间的利益共同体,会如同文官那样疯狂挖国家墙角?

而且所谓后宫干政,实际上和文官掌权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掌控舆论的文官因为失势,就会从人格上攻击掌权的宫内人员,因为宫内不是皇帝的女人就是皇帝的太监,在文官看来都是‘没人权’的,让他们可以大肆攻击,所以才三人成虎,夸大了问题而已。实际上后宫干政乱国家的几率,比文官乱国的风险还要低。

本质上国家兴亡,依旧是掌权者的素质、眼界、手段,以及什么样的利益结构为主,和所谓后宫干政不干政真心无关。

作者在书评区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偏偏还有人咬着不放,作者真的没有义务去拯救他们的智商。有些时候作者不回答书评区的一些问题,甚至是删帖,只是想给这些人留点脸面,大家不要闹的不愉快。之前也碰上一个奇葩,因为发的书评极为脑残,还一副要和作者对质的模样,作者当时只感觉极为蛋疼,面对其各种奇葩言论,拯救他又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不和这种奇葩辩论三百回合,又误导不知情况的读者。于是作者就删帖了,删帖过后这奇葩投了一张评价票,真是恶心得不行。

我只想拜托各位一些读者,一些事情不要上纲上线。作者起码研究过一些传统国术,对事物的看法、人生的感悟还是比较成熟的,什么帖子会拉低别人智商,作者起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所以被删帖的读者,麻烦不要闹了,大家默契的给对方留点情面岂不是很好?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