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97章 躁动的大明底层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97章 躁动的大明底层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朱由校每天处理的政务,只处理那些重要的东西。剩下的奏章,基本上是看都不看的。这天同样也是如此,一大叠的奏章,朱由校处理了三十分之一都不到,便已经宣布完工了。

张嫣和良妃都有些难以置信,伸手将那堆奏章抱到身前翻阅起来。

结果让她们吃惊的是,这些奏章竟然基本上都是上奏反对税务局征税,或者上奏反应皇庄占人土地的,又或者是上奏反对厂卫的三族连坐制。

看着这一叠叠高高的奏章,翻来覆去全是这些东西。不明缘由的,还以为要天下大乱了呢!

张嫣和王清芷粗略的看了一番这些奏章,都很是担忧。她们毕竟没什么经验,自然不太清楚其中的核心问题。

“皇上,大臣们如今都在反对征收商税,以及皇庄侵占有主之地,这样下去恐怕不是个办法。”张嫣想了想对朱由校建议道,“不如和大臣们多商量商量。”

“宝珠,你看朕像不讲理的人吗?”朱由校认真的问道,张嫣随即摇了摇头,皇帝性格随和,做事还是很讲道理的。

“那不就对了,若真是祸国殃民的事情,朕不可能去做。这商税是必须得收得,还有那些土地都是荒地。那些地主、权贵平日里不去管,等皇庄要开荒的时候就跳出来了。”朱由校解释了一番,接着又以商税为例子,给张嫣和王清芷介绍了一番大明的财政问题和阶级对立问题。

明末的阶级矛盾,已经是非常严重了。

一个社会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例如一个富人有大房子住,穷人也想住大房子,于是就会努力拼搏,让自己成为富人,这就是矛盾产生的动力。

适当的矛盾,对社会发展来说,还是有益处的。

然而当矛盾发展到极其严重的时候,穷人已经看不到希望,被逼的连饭都吃不饱,命都活不了的时候,就会开始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于是就革命了、造反了。大喊一声: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然后揭竿而起。

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了严重的阶级矛盾,大明的底层百姓此时已经开始躁动了。

大概三十年前,大明的农村自然经济还是不错的。农民在农村可以自给自足、繁衍生息,日子虽然清贫,却也稳定、健康。

大约在1604~1624这二十年间,大明的商品经济愈加泛滥,农村自然经济遭到冲击,农村经济链条被冲垮,农民只能被迫改变生产模式,向城镇出售农产品,以换取生活必需品。这也催生出了之前二十年大明的盛况,物价十分低廉,经济极为繁盛。然而这样现象的背后,是转型后的农民遭到商人的剥削,依旧赚不到钱,从而导致大量农民破产。

破产农民被迫进入城镇,类似后世的农民工。在城镇内,这些农民工(流民)的居住、饮食、劳动强度等方面都无法得到保障。不仅很难稳定,而且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更恐怖的是,这年头的农民工可不像后世的农民工,后世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混不下去了,还能回到农村,毕竟后世的土地是不可买卖的,虽然少一点,但足以不让人饿死。

可是这年头不一样,在城镇混不下去的农民工,他们是回不去农村的。他们只能像后世的印度、南美的贫民一样,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个贫民窟。

商品经济对农村自然经济产生冲击,为什么会产生那么恐怖的后果?

例如一户佃农,租用十亩土地。那么这十亩土地,不仅用来上缴佃租,以及家庭所需的粮食,还会种上一亩棉花,然后男耕女织。家庭主妇靠纺织土布,不仅可以为家庭提供布匹,而且还能增加一笔收入。

可是商品经济一发展,松江等府的纺织厂所生产的布匹冲击农村,家庭主妇的土布就卖不出去了,或者是不值钱了。

同时过去农村,农民需要的商品,普遍是在农村内部进行简单分工生产、交易,钱是在农村自然经济圈内流通的。可是大量商品冲击之下,钱就流向城镇了。等农村自然经济圈内没钱了,这个时候农民要想继续获得生活必需品,就必须向城镇出售农产品,而不是再继续过之前那种自给自足的日子。

如果不改变生产模式,可能会吃不起盐、穿不起衣服,买不起祭祀用的酒,买不起砂糖等等日用品。

渐渐的,农产品都商品化了,商品化的农产品,往往品种单一,从而进行产业分工,农民被剥削得就很严重了。就如后世的农民,很多水果在产地卖不出1斤1块钱的价格,可运到大城市,价格直接飚到5块以上。何况是这个年代,交通条件更差得多,农民被剥削得就更厉害了。而且农产品容易滞销,一旦农产品滞销,农民就会破产一大片。

万历年间物价那么低,主要是因为农村普遍没钱,对货币有较大需求,相互竞争之下,农产品更是卖不出好价钱。然而在竞争中,农民大量破产,破产农民进入城镇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农业生产规模开始缩小,进而物价开始不断上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如果增加农业税的征收,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在收税方面自然只能考虑商业税了。

面对这些破产农民,基本上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走满清的路线,把遏制商品经济当成基本国策,在慈禧时期都在贯彻这种政策。另一种就是用市场方式进行解决,参与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当中,并进行引导。

朱由校如今走的就是第二种路线,先发展皇家资本,从商品经济中赚到钱,从而提高工人待遇、稳定农民的生产,核心就是——增加就业。

“商业税的征收不能操之过急,如今征收规模也就是北直隶地区,可以暂缓扩张,防止商人抱团反弹。”朱由校见反对征收商业税的奏章确实有点多,于是不得不考虑暂时收敛一番了。

别以为那些商人不会抱团。

这年头官员、士子,他们的笔杆、喉舌控制着舆论,只要他们全体嚎上两嗓子,就算是远在广州、海南的商人,都会担心皇帝会不会把商业税收到他们头上。

所以这个时候,朱由校不能表现得太心急,甚至要表现得适可而止,让其他商人以为,只在北直隶征收商业税,以及在北直隶发展垄断商业,从而对各省商人进行分化。这几天书评区出现了一些严重拉低他人智商的帖子,思想大多停留在不是打就是杀,十分极端的那种小学生层次。你跟他解释高级一点的玩意,听不懂不说,有些就算听懂了也要用歪理争论不休,试图通过贬低他人来衬托自己的英明伟岸。好吧!作者实在没功夫陪这些小学生装b,也没有义务去拯救他们的品德,有这时间作者还不如多写两章回馈正常读者,所以听不懂拉倒。过激的帖子,作者会直接删除。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