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拆迁队长 > 第32章

拆迁队长 第32章

作者:简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04:41:56 来源:免费小说

  母后啊,朕的嫡母、恩人、师父, 朕一生转折, 由她而来。

  母后出身姑苏蓝氏, 虽不是五性七家顶级阀门, 但也是赫赫有名的大族。被太/祖礼聘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太宗为太子妃。而后太宗登基, 成了皇后。

  母后之德行, 天下仰望。侍奉夫君、教养皇嗣、和睦妃嫔, 重新制定宫规,宫女服役到年限出宫, 本朝再无白头宫女之哀叹。拨内府与汤沐邑为宫人养老, 令后宫不再滋生怨气。

  总是这么由近及远, 由小及大, 照拂了内宫妃嫔、宫人,又泽被京畿百姓, 乃至天下万民。母后召集皇室、宗室、勋贵大臣夫人,合力办了慈幼所和吾老院, 重新启用前朝废弃的义仓、赈济所、病园,天下鳏寡孤独,何人不受母后慈恩。

  以至于朕, 也是如此。

  父皇晚年,诸位兄弟夺嫡乱斗。年长的兄长们各据山头,年幼的弟弟们摇旗呐喊,虽父皇和母后一力弹压,可终究没有皇子有能压下所有人的威望。以至刀兵相向,气坏父皇。

  有鉴于此,朕这等老实安分的皇子,才脱颖而出,入了父皇的眼。朕现在还清楚记得父皇的话。

  “选个年幼些的,由你教导,也知你的恩。”朕知道,父皇对母后一片深情。

  “陛下,国家大事怎能因私情耽误。按考校结果来,国赖长君,我信陛下能择出孝顺、贤明的储君。但若是有万一,我也好早日追随陛下。”

  真当时站在阶下默默发誓,若自己能成为储君,一定会好好孝顺母后。母后是那样宽和的人,即便是诸位斗败的皇兄、庶母们,都不会说她的坏话。

  “胡说,朕要你长命百岁。”当初父皇还幽幽叹息,哀叹:“若是大郎还在就好了。”

  最终在母后的坚持下,选定了朕。朕一直在想,母后是这么贤明仁慈,那让父皇和母后心心念念几十年的太子兄长,又该是怎样的聪慧英明?

  当时,父皇已经疾病缠身,只能抽空指点。是母后手把手教朕辨识世家、朝臣,教导朝政要务。朕的生母不过一介美人,一跃成为贵妃。父皇本不过属意晋封婕妤,仍旧是母后一力举荐,为朕撑腰做脸,才有如此荣耀。

  母妃出身庶族,却不比任何望族闺女见识浅,总叮嘱真要记得母后的恩德,多加孝顺。

  以往的日子多么欢快啊,可上天为何不给朕多一点时间。朕还有好多国政没有实施,还有好多政令没有推行,还有母后、母妃的恩情没有报答,只留下,只留下……

  “母后……”皇帝吃力的呼喊,蓝生一把拉住皇帝的手,这是她的养子,她即将要送走他了。

  “母后在,皇帝想说什么?”

  “太子~”皇帝挥手,让太子上前来,拉住太子稚嫩的小手交托在蓝生手中。“大郎托付给母后了。”

  皇帝点头,侍立在从床头哭泣的大太监上前一步宣诏,留下遗旨,由皇太后摄政,四大臣辅政,是有许多交托后事之言。

  “皇帝放心,母后会为太子保驾护航的。”蓝生点头。可能真是上天不佑大兴,先帝去了之后,选择储君的时候明明选择了十几岁的少年人。结果当时身体健康的皇帝,坐上龙椅之后很快熬坏了身子,如今太子才五岁,离亲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蓝生不怕,先帝晚年是她辅佐朝政,当今继位也是她从旁协助,刚刚从朝政上退下几年,重新接手,不废多大功夫。

  皇帝点头,他还有许多话要说,可只能节约力气,捡最要紧的说。“母妃,你要保重。”

  贵太妃闻言,泪如雨下。虽碍于礼制她未能封太后,可太后和皇帝对她的好,并不因分位有所减弱。

  “皇后,你秉性温柔,不擅外务,日后听母后的话。”

  “是,臣妾知道,臣妾遵旨。”皇后二十出头的年纪,哭成一个泪人儿。

  皇帝看着皇后泪流满面,心中想起当初立后的场景,他原本属意蓝家的,可母后推了。

  “皇帝啊,你知道该如何册立皇后吗?一看家世,二看本人,家世比本人重要。家世要好,可不能再出自五姓七家,前朝后族都在这几家之中。你父皇教导过你,从太/祖立国以来,皇室就致力于削弱世家,集中皇权。这样的削弱悄无声息、细水长流,要你继续下去。所以本宫做了皇后,王氏只能是淑妃。家世恰到好处,还要考虑平衡,皇后不能连续出自同一族,后族膨胀,易生外戚之祸。至于本人,能送到哀家跟前的人选,都是德才兼备的淑女。”

  是啊,母后考虑的,是国家、是天下大势,从没以一个后宫妇人的身份考虑问题。世间太多嫡母为庶子聘娶娘家侄女的先例,就是为了拿捏庶子。可母后不是这样的人,皇帝因此选择了如今的皇后。出身庶族,立场天然站在世家对面,为人温柔贤惠,可惜少了一点儿决断。

  这在当时是最恰当的选择,可谁能料到上天只给自己这么点儿时间呢?

  从回忆中清醒过来,皇帝早已泪流。蓝生轻轻给他擦脸,温声道:“皇帝,别怕,母后在呢。”

  皇帝微微一笑,紧紧握着蓝生和太子的手,闭目而逝。

  震天的哭声响了起来,除了蓝生和贵太妃以外,殿中跪倒一片。

  历经四代,辅佐三朝,蓝生拉着小皇帝的手,送他上皇帝宝座。龙椅左侧是她的位置,她是太/祖亲册的太子妃、太宗的皇后、高宗的嫡母,祖宗家法钦定的主母。在皇帝幼年时,理所应当代他处理事务。无需像历史上掌权的太后们那样,她的存在理所当然,无需那一道帘。

  帘仍旧是限制,是男女大妨的限制,是后宫前朝的区别。蓝生想让这个时空的人们看看,一个皇后的典范是什么样子。

  在近五十年的时间内,国家的朝政是蓝生的意志。

  “承前启后,开明之治”,蓝生的英名和贤名,清楚得印刻在史书上,成为后世女人追逐的目标,男人推崇的典范。

  ————————

  不必查询分数,蓝生你能感觉到自己灵魂的凝实。看,扮演一个角色,总要在框架内,限制外。

  蓝生自觉进步,并不在混沌空间停留,随手划开一道光幕,跳了进去。

  跳下来才隐隐后悔,原来灵魂是不分男女的吗?她居然可以扮演男人?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蠢作者已经飞到大甘肃的土地上了,可以去微博围观哟!微博:晋江简梨是也!

  第52章 一家之主1(倒v)

  余蓝实乃贫家子弟, 因出生前有游方道士路过,得了余家父母凉水干粮,便道:“此子他日定光耀门楣。”游方道士一句奉承话,余家信以为真,请道长为腹中孩儿取了姓名——余蓝实。

  余蓝实出生之后,果然是个儿子, 余家人觉得道长果然有神通, 可不是男儿能光耀门楣吗?农家想要在和平年代打破阶级束缚, 只能想到科举, 于是举家供余蓝实读书。余家这样的农家老实人太不了解游方道士了, 就算是个女儿, 他也能编出一套词来。女儿就不能嫁入高门了吗?女儿有出息巴拉娘家的也常见啊!本朝常有民间采买宫女的, 一朝飞上枝头也不是没有。

  余家人不知道,只专专心心供余蓝实读书。读书在这个年代是上层阶级的特权, 为了供余蓝实, 余家从富农变成了贫农, 若余蓝实再不高中, 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蓝生看到这里,觉得很合适, 即便性别错位了一下,逆袭这种事情她拿手。

  当然不仅仅是这样, 余蓝实从小背负着家人的希望,一心向学,终于考取举人!举人, 这是阶级的分界线,从来只通说过穷秀才的,何时听说过穷举人?举人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虽然不能和进士相比,但已经是光耀门楣!

  余蓝实虽生在农家,可从没干过农活儿,长得白净俊秀,一身学士长衫更添斯文风度。非常顺理成章的被府城通判大人看中,愿许以爱女。

  余蓝实在老家早已娶妻,育有一个女儿。余蓝实在会馆里焦躁的翻身,连着几天睡不着,若是等她考上进士这等事情才来就好了,接受了,有能力处理家里的事情。不接受,也能躲开青眼有加的大人,不至于妨碍前程。可惜只是个举人,上不来下不去,压力大得天天掉头发。

  余蓝实求神拜佛的祈祷,谁能帮我度过难关?我不求高官厚禄,只盼家族兴盛,不求儿孙绕膝,只盼奉养长辈尽孝。

  所以,蓝生来了。

  若是旁人知了,定骂余蓝实胆小懦弱,这么点儿小事就损伤灵魂逃避。可他只是个普通书生啊,到如今短短二十年的人生,小时候听父母的,长大了听师长的,什么时候自己做主过。家里的妻子是父母做主娶的,还有孩子,要抛妻弃子,良心不安。要拒绝府城的大人……不,不,不,那可是大人物,一句话就能让他的前程化为泡影。

  没有打破规则的能力,自然只能被限制在方寸之间。局外人站得高看得远,只觉得懦弱到可笑,说不定余蓝实自己能熬过来,十年二十年后回头再看,也觉当年的自己青涩极了。

  可惜啊,他没能熬过来,蓝生来了。

  余蓝实的一生,恰如那味中药蓝实,味辛,苦寒,无毒。他做坏人心有不安,做好人有心有不甘。

  蓝生在会馆的床上醒来,瞧着朦胧的天色,出去洗漱。

  同乡的举子姚修见了,笑问:“余兄早啊,可舒服些没有?”余蓝实这几日对外宣称病了。

  “好了,多谢关心。”蓝生来了,问题就不是问题,她有一力降十会的能力。

  此时交通不便,抱团求生是常态,会馆是最常见的抱团形态。在府城,来自同一州、县的人可称同乡。商人们出资建了会馆,抱团经商,不容易被外地人所欺。可便宜或免费给同乡赶考学子居住,同乡若是高中,他们也跟着沾光。若是到了大比之年,在京城显贵之地一个府的人便要称同乡,甚至南方人、北方人、西南的、沿海的,大致分成几大块,互称贤兄弟、好乡邻。

  蓝生盘点了一下身上的银子,只够在会馆做最低消费和回乡的路费。蓝生拉着人打听了一下本地的古玩市场,趁着天色未大亮,匆匆去了。

  一身细棉布长衫,心思灵巧的的古玩市场商贩都知道,这是外地来府城赶考的举子了。蓝生从街头到街尾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然后停在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面前。

  “老爷,您要瞧点儿什么?别看小人的摊子不起眼,东西可不少,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看您就是有学问的人,给同窗乡邻带些古玩回去,也是雅趣不是!”摊主十分热情招呼。

  蓝生招手,让摊主附耳过来,小声道:“不买古玩,买仿品。”

  “老爷,小人可是正经生意人……”

  蓝生一个眼神制止了他,道:“我为何在这街上来回几趟,专挑你呢。”

  摊主这才明白是遇见懂行的了,可面子不能折啊,叫苦道:“老爷唉,您不知道这行的苦楚,辛辛苦苦淘点儿东西,多半只能赚个跑腿钱,还常让人坑,您说苦不苦?这些东西,可是老师傅做的,精巧得很,再放上个几十年,不也就是古玩了嘛!”

  “是啊,是啊。”蓝生不甚有诚意的附和道。

  “今日我与老爷有缘,您要挑点什么,我给您打对折,权当孝敬您嘞!”

  很好,就等这句了。摊主说的比唱得还好听,蓝生挑中他也是因为这摊子绝大多数是仿品,仅有几个真品估计摊主也不知。常来逛古玩市场的还要打趣,“瞧,又守株待兔等冤大头呢。”

  蓝生真品仿品混着挑了五件,摊主夸张得惊叹:“这位老爷真是好眼光,瞧瞧,瞧瞧,这可是上等的官窑瓷瓶,您真内行!”

  蓝生示意他小声些,指着落款道:“前朝官窑落款怎能不避讳天子。”

  摊主一看,可不是吗?这落款冲了前朝那位帝王的名讳,向来是要少写一笔的。心里暗骂那些做东西的人吃白饭,脸上一副我再也不弄鬼的表情,诚恳道:“你真内行!小人敢干欺瞒,再给打个对折抹了零头,这些东西统共作价五两,谢您口下留情,没宣扬开。”

  蓝生从袖子里掏出一两银子,道:“不客气。”

  摊主讪讪接过,知道最后一个陷阱也被看穿了。连赞了两次内行都是骗外行的,见着银子摊主一耸肩收了,交易就此心照不宣达成。

  蓝生拿了东西,出了古玩街,叫了辆马车往最繁华的行业街而去。当真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身子骨也太差了,逛街都要虚脱。蓝生一脸疲惫得进了当铺,看着更有穷途末路变卖传家宝的意思。把三个真品卖了,银子瞬间翻了几百倍。

  在附近吃了一碗薄皮大馅的混沌,转身往衙门去了。

  余蓝实只知道要把爱女许配给自己的是通判大人,可通判大人什么背景,爱女是嫡出庶出,通判和知府关系好不好等等一概不知。只听通判一句,“老夫和学政大人乃是同年。”就吓得魂飞魄散。

  等到傍晚回会馆的时候,蓝生已经把能打听的都打听清楚了,不能当场打听的也安排好了,最多三天必出结果。

  姚修在会馆大堂喝茶,见他回来了,迎上来道:“余兄,你可算回来了。”

  “贤弟等我可有事?”蓝生拱手问道。

  “没事,没事,就是找你吃饭没见人,没事,没事。”姚修家里比较宽裕,父亲是个老举人,靠开私塾为生。比蓝生强几倍,已经是乡宦阶层了。可在这偌大的府城,依旧是家世垫底的那种,姚修和余蓝实既是同乡,家境也“一样”不好,颇有话题可说。

  姚修的担心不便说出口,只转移话题道:“后日就是鹿鸣宴了,余兄可定好了回去的船?”

  “还没呢,前些日子埋头苦读,今日才去见识了一下府城繁华,险些忘了这事儿。多亏贤弟提醒我,你定了吗?”

  “也没,想着和余兄一起呢!”

  “好啊,你我结伴而来,双双中举,又结伴回乡,也是一桩佳话。”蓝生笑道,二十出头中举,已经是了不得的人才。

  姚修也笑弯了嘴角,可不是嘛!虽然他们不是一个县的,可在这府城,也是同乡不是,日后说不定还会成为同年,这可是要守望相助的啊!

  “明日我们一同去定回程船只吧,不知有多少同科一同回去。”蓝生记忆中,姚修是个长袖善舞之人。

  果然,消息灵通的姚修一一列举都要一起回去的人呢。大家一同到了州里,再分散到各个县、里。

  两人结伴和同乡、同科一起游赏府城繁华,蓝生得了几百两,一下子成了富户,可也崩得住。吃最便宜的素菜、住会馆的几人通铺。幸亏秋闱过后,许多没考中的考生都回去了,通铺变成单间,看在新鲜初露的举人身份上,会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加収钱。

  到了第三天,蓝生对姚修道:“今日就不和贤弟一起去了,为兄有些私事。”

  “嗯?”

  “去给家里父母祖辈选些特产,好不容易来府城一趟,总得带点儿什么回去孝敬。”蓝生害羞一笑。

  “应该的,应该的,余兄自去便是。”姚修一笑,余兄还是这般,他不过一时没接话,又不是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必解释的。不过也好,这才是端方君子。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故事是“封建大家长”的故事,一家之主不仅仅是权威,更是带领家族昌盛的领头羊。以往蓝生要么单打独斗,要么地位高,现在让他试试复杂的人情往来。责任二字是主题~

  第53章 一家之主2(倒v)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