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门青云路 > 第89章

农门青云路 第89章

作者:梅无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55 来源:免费小说

  小圆舟车劳顿,冬青让她歇息去了,歇足了精神,才好帮她打理生意上的事。

  再来与瑾瑜说另外一件事,“过几日胡姓内阁学士的小儿子满月酒,我备礼物你去送送。”

  瑾瑜一讶,“你整日忙着生意上的事,怎么还知道这事?”

  冬青眉目如画,看着瑾瑜笑,“我自然是要对瑾郎的事上心,这些大学士,虽然拿固定俸银,也无处可贪,但时不时的办喜事宴找个由头,于他有求或是想结善缘的人自会上门送礼,这是不成定制的规矩。”

  “还有这等事?”瑾瑜觉得自己还有得学,他并不知道,别人办事是暗示你若想找我办事,就可以光明正大上门送礼贿赂了。

  虽然目前没有什么事需要贿赂别人,但广结善缘总是没有错,到了日子,带上冬青准备的礼物,送给胡姓大学士。

  冬青有了小圆加持,花一千二百两银在晋安最繁华的地段买下一座两层的木制小楼。

  着手把里面的格局改建得适合开饭馆卖吃的。

  前后花了一个月时间改建完成,花费数百两,再去打造一块牌匾,找几个跑堂的伙计,择日开张。

  酒楼的名字冬青没有费劲,直接取了与翠枝她们点心铺子相同的名字,为长宁酒楼。

  长宁酒楼开张很是低调,只燃了爆竹,扯下红绸,就开门做营生,没人知道这是今年新晋状元郎家的产业。

  小圆是长宁酒楼名义上的老板,实则冬青在酒楼掌勺,小圆负责挑花刺绣的生意。

  冬青厨艺出众,酒楼开张没多久,到用饭时总是人满为患,仅凭冬青一人掌勺有些难以应付。

  思来想去,瑾瑜给她出主意,让她对外招几个打荷工。

  冬青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对外招了几个有意当大厨又聪慧灵活的男子做学徒,帮忙在厨房打下手,顺便学习如何炒菜。

  招来的学徒都经过筛选,学东西很快,冬青手把手的教学,没用多少时间,不足半年,手底下三个学徒已经学得有模有样,得了冬青九分真传,冬青完全可以甩手。

  冬青从此与小圆一起,只负责食材采购和账面,再时不时调整菜色,以保证新鲜感。

  长宁酒楼每天有数百两的收入,除去店里掌柜和伙计大厨的工钱,还能剩下二三百两,最少的那个月有六千三百两收入。

  挑花刺绣因为成本比在山河县高一些,除了点制新花色的举人们分成,每月只剩下近两千收入。

  但好在这两千收入没人参与抽成,尽数被冬青存入钱庄收好了银票。

  两个生意加起来,冬青每个月入账近万两银子。

  到了年底,瑾瑜看冬青的账面,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居然是存银好几万两的人了。

  “这下,我们总该算是有钱人了吧?”

  正在算账的冬青抬眼,十分好笑,“你对有钱人的误解太深了,因你一直往大地方走,我拼命赚钱也达不到当地有钱人的标准。”

  瑾瑜一摊手,“晋安什么水平才叫有钱人?我当年可是每个月挣十两就被村里人夸赞得天上有地下无的,要是让他们知道,我家娘子一个月挣一万两,他们得作何感想?”

  冬青笑道:“可惜了,他们不会知道,至于在晋安什么样才算有钱人,可以参考各个财阀世家和烨王。”

  说着,手上顿了顿,“我想起来,今日收到家里李林写来的书信,嫂子生了个大胖小子,李林还说那胖小子贼胖,长得飞快,才一个月,我做的那些小衣裳已经穿不上了。”

  瑾瑜沉默片刻,“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没见到爹娘和大哥大嫂了,李林可有说爹娘身体如何?”

  冬青道:“说了,目前都还挺好的,就是爹爹寒天时腿疼,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老毛病,没法治,好在如今家里情况好,爹娘不用下地,嫂子给爹娘抓了药,每晚熬水泡脚,已经有些好转。”

  冬青抬手指了指另一张书桌,“信就在那边桌子上,拿去看吧。”

  瑾瑜依言拿起看了看,李林絮絮叨叨写了数页纸张,都是些日常琐事。

  除了冬青说的那些,李林说他是翠枝儿子的干爹,李言卿和陈君然今年可能不会回家,说李老汉夫妇非要让他在信里问瑾瑜和冬青有没有怀了孩子。

  瑾瑜偏头看了看冬青,他一直记着冬青的生理期,看冬青在事业上正火热朝天,他也没过够二人世界。

  左右都还年轻,再过个四五年,等冬青二十四五再计较这事也不迟。

  除此之外,李林还说三狼跟城里的母狗搭上了关系。

  看到这里,瑾瑜脸色变得有点微妙,三狼娶了个母狗?

  “我给家里回信一封吧。”

  瑾瑜就着书桌,提笔将他与冬青的近况写给家里。

  年末,朝中事情也多,忙着发放俸禄饷银,各种典礼祭文。

  值得一提的是,华元帝与徐千章从八月就慢慢推行瑾瑜殿试文章的政策,各地商工业在慢慢步上繁荣的正轨。

  华元帝下令,将地方军队的装备训练提升到与禁军相同的档次,争取尽快富国强民,让戎人望而生畏不敢染指。

  就算染指,也能将其驱赶出去。

  瑾瑜这日无意间看到一纸旧文书,是廊州知府的奏章,有关几年前湘廊治下县镇闹蝗灾,拨了十万赈灾银。

  瑾瑜心中生疑,如果他没记错,他来到清水沟时,刚好蝗灾过后第二年。

  蝗灾根本没有奏章里说的那般严重,清水沟或是附近遭了灾荒的村子,也没有人收到任何赈灾银,不少人家卖儿卖女才撑过那两年。

  但是跟奏章放在一起归档的,还有皇帝御批的文书,同意拨款十万白银赈灾。

  如此的话,那本该用来赈灾的十万两白银去了何处?

  贪污一事瑾瑜已不想多说,他无法改变现状,但一次贪了十万两,不是一个小数目。

  廊州的军政民政不仅是知府一人负责,还有湘王,谁都不可能瞒着另一人的耳目独自吞下这十万两。

  而且廊州知府柳振宁的二女儿,现在是湘王妃。

  这样说来,湘王肯定有参与其中。

  第76章 厚礼

  瑾瑜心中生了疑窦,便对开始留心此事,将廊州这些年所归档的文书奏章尽数找来看上一看。

  张士谦见瑾瑜对这些陈年旧事上心,随口一问:“不知李修撰为何花费心思去看已经归档的文书?”

  翰林院除了必要的正职,平日里翰林官都在学习,了解政治知识,静待朝廷重用,并不会去翻已经归档的文书。

  瑾瑜笑道:“张编修不必见怪,我学习政务较晚,想看看以往遇事是如何处理,以便从中汲取经验,廊州是我家乡,便由此看起,你自去忙吧,不用管我。”

  张士谦不疑有他,点头离开,觉得瑾瑜说得甚有道理,多看看本朝以往的文书与奏章,从中汲取可取之处,用到日后的事上。

  瑾瑜抽出些空闲时间,大略看了廊州近二十年的奏章。

  廊州也只有这二十年的奏章,因为南阳王事件之前,两个异姓王在自己的封地里各自为政,无需事事向朝廷报备申请。

  廊州前面十余年的奏章文书没有什么不妥,历任知府与湘王都只是点头之交,相互牵制的关系。

  自六年前柳振宁升迁为廊州知府,就经常出现让户部给廊州拨款的奏章,都不是小数目。

  据冬青所说,当初她被柳飘云捡进柳家宅子时,柳振宁还不是知府,但那时便与老湘王走动得很勤。

  后来前任知府升迁走人,柳振宁顺理成章顶上知府这个位置,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些拨款的由头有理有据,或是修缮寓馆或是兴修水利,有各层官员的印章,还有湘王亲笔审核,毫无漏洞。

  瑾瑜住在一个只有一条小河的深山沟里,廊州的水利如何他没有了解过,暂不得而知。

  但廊州的寓馆他见过,规模与奏章所写的出入很大,当初他去廊州应试都是住的客店,并没有借住寓馆。

  林林总总细算下来,湘王和柳振宁这些年至少克扣了朝廷拨下去的数十万两白银。

  瑾瑜百思不得其解,湘王虽然名存实亡,但还是拥有不少实权。

  再者湘王田宅颇多,应该是能十分富足的过活,为何还要以身犯险,克扣公银?

  这么多银子,吃穿用度肯定用不了,那贪来的银子用在了何处?

  脑中电光火石闪过一瞬,瑾瑜反过来想,什么事能用掉这么多银子?

  如此一来,华元帝首先要操心的,可能暂时不是西北的戎人,而是内乱。

  不过,目前没有实质证据,全都是猜想与假设。

  若湘王与柳振宁只是狼狈为奸贪些银钱,揭发后至多罚俸贬官,没有重罚。

  他就会树敌不少,加之湘王经营的人脉,他在官场上的路只怕举步维艰。

  反之,湘王若是果真有他所猜想的心思,定会备有后招以防东窗事发,反咬一口或是揭竿而起都没有定数。

  总而言之,现在贸然将此事上报,不是上策。

  瑾瑜决定先观望一阵,最好有机会调查清楚再来计较,如今他人微言轻,不适合当出头鸟。

  这事情是说什么就来什么,瑾瑜刚翻了廊州的文书没几日,就收到湘王送来的礼物。

  看样子是收到他授官翰林的消息,观望一段时间觉得他在翰林混得还不错,所以起心拉拢来了。

  冬青看着眼前湘王府送来的东西,心中百感交集。

  想当初她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婢女,随时可以玩弄或是丢弃,无人在意。

  如今却能收到湘王府送来的礼物,亲手打开湘王的亲笔信。

  湘王送的东西很贵重,各种低调却奢华的摆件,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冬青打开湘王写的书信一看,上面的招揽之意比上次鹿鸣宴明显太多,许诺若是时不时的开方便之门,像眼前这样贵重的东西不会少。

  看向瑾瑜,道:“如何?要接湘王抛来的橄榄枝么?”

  瑾瑜心里计较一番,道:“接,我会回信一封,让他相信我已经被他这些东西收买。”

  这样,才能方便揪住湘王的小尾巴。

  冬青知道瑾瑜不会无的放矢,就转身去处理那堆贵重的东西去了。

  并没有摆在她们显得空旷的家里,而是将这些东西收入库房,时不时选一件适合的当做礼物,让瑾瑜送给其他高官。

  湘王送的东西,冬青没有留下任何一件,而是尽数送出去做瑾瑜的人情,遍布在晋安大小官员家中,让人无迹可寻。

  十二月初,番邦那使者学了半年,将所有想学的技术学在手里,准备回国。

  礼部不负所望,按照文书诰令所写,以礼相待,离开时还给使者准备了高头大马,一路吹吹打打欢送出城。

  使者的大马从长宁酒楼门前走过,冬青趁机趴在二楼窗户上看了一眼。

  回家后与瑾瑜说着番邦使者长得是如何奇特。

  瑾瑜并不觉得那人的外貌有何奇特,毕竟不出三日,再奇特的外貌也要变成一具骷髅。

  却耐心听着冬青说话,直到冬青说尽兴了为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