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农门青云路 > 第88章

农门青云路 第88章

作者:梅无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55 来源:免费小说

  冬青在永安街买了一座院子,不大,只是比山河县那座大些许,与瑾瑜搬进去,算正式在晋安落脚。

  到了四月初,瑾瑜已经学完所有礼仪制度,去到翰林苑出任修撰一职,过上了朝九晚五时不时双休的生活。

  看冬青带了十来个举人过来,让他教授点画技巧,瑾瑜只能感叹冬青的能耐,与众举人一起作画。

  冬青已经准备了所有要用的东西,他只需要休沐时教授一下。

  这些举人见着瑾瑜,算是一个意外惊喜,竟然能跟今年的新科状元一起作画。

  而且这新科状元没有任何架子,他们一行人一边作画,一边提出些问题共同探讨,实在受益匪浅,十分庆幸自己当初答应冬青来试试。

  趁此时间,冬青带了几套挑花刺绣去晋安治下的县城走访,先找到愿意销售挑花刺绣的商家。

  瑾瑜经常数天见不着冬青,心里生出些许愧疚。

  旁的女子,丈夫做了官就在家挑花秀朵,安心在家当官太太,只有他的妻子,在他做了官之后更加忙碌。

  不禁想,若是自己加官进爵,被赐了田宅,冬青就不用如此拼命了。

  四月十二,李言卿和陈君然参加朝考,没有被选上入翰林做庶吉士,而是分派到各地做知县。

  所有被分派到知县职位的进士,通过掣签,决定分往何处。

  瑾瑜无可奈何,这只能看运气,黎国一千左右的县城,缺了知县的地方遍布全国七个州,掣签又全靠瞎摸,不知道二人会被分到什么地方。

  四月十八这日,陈君然和李言卿掣签回来,去找瑾瑜和冬青告别。

  他们拿了吏部签发的上任文书,有一个半月时间处理家事,而后走马上任。

  见二人造访,瑾瑜问道:“掣签结果如何?离家远么?”

  陈君然叹气,“反正不近,我抽到幽州林城原平县。”

  黎国七个州,除了国都所在地雍州,分别是廊州、幽州、冀州、平州、滇州、青州。

  雍州不用说也知道,占地宽广人口众多。

  廊州与幽州曾是湘王和南阳王的封地,占地也不小,算是黎国比较大的两个州府。

  滇州与平州最为偏远,接壤蛮夷之地,非汉民族最多的两个州府。

  陈君然抽到的幽州,与廊州相邻,应该不算太远,就是不知道那座县城在幽州哪个位置,毕竟幽州地界不小。

  瑾瑜又看向李言卿。

  李言卿会意,更是一脸郁色,“我抽到的很远,滇州曲城会安县,我怀疑多走几步都能走到黎国之外去。”

  所以他考进士有何用?当初就留在明山镇做个混吃等死的秀才,也比去那传闻中毒虫瘴气满布的大山里当个七品县令好太多。

  瑾瑜拍拍李言卿的肩,“不必沮丧,其实也没传言那般夸张,只是山大了些,植被茂密,蚊虫种类多,你在县城当官,不去深山老林没事的。”

  李言卿满脸苦相,“我会不会就死在那什么会安县,回不来了?”

  陈君然道:“不会,在你之前,多少人都去那里当过官,而且当地那么多居民,也没听说谁死在那里。”

  冬青心里有些不舍,他们一路从明山镇走到晋安,如今却要各奔东西,相隔万里。

  “你们俩一定要做个清正廉明的好官,地方官容易出政绩,待过几年,瑾瑜位置高一些,把你们的政绩报给上头,尽力让你们升迁快一些。”

  听闻冬青的话,李言卿与陈君然十分感激,怪不得旁人都想在翰林认识几个人。

  因为地方谏文条陈都是由翰林处理递交给皇帝,有什么事翰林院最先知道。

  在翰林有人就能尽快将自己的消息传达给上位者,方便行事。

  若是得罪了翰林官员,人揪住小尾巴参你一本,好日子就到头了。

  瑾瑜对冬青的提议没有异议,如果有机会,他确实会将二人的政绩上报给上头,让二人尽快迎来升迁的机会。

  前提是二人确实有政绩,大点小点都行,他可以适当加点修饰,但不会做歪曲事实的事。

  几人趁此聚了一次,陈君然李言卿收拾东西赶回家,尽快处理好家里的事。

  陈君然还惦记着,他说过考上进士就回去娶李湘棉为妻,如今得偿所愿,也是时候兑现承诺了。

  恨不得飞回去,把李湘棉娶回家,而后带着娇妻赶赴平原县上任,此生就圆满了大半。

  李言卿整日看着陈君然的神色,自然知道陈君然心里的想法,反观自己,忍不住又是一阵叹息。

  陈君然好歹还有个盼头,能跟自己喜欢的姑娘一起上任,无论身在何方都是家。

  而他,目前是孤家寡人,上任也是自己一人,想着就觉得寒凉直侵心头,怎一个惨字了得!

  瑾瑜与冬青携手,直直把李言卿陈君然送出晋安城外。

  “君然,代我向干爹问好。”

  “会的,你们回吧,来日再见。”

  扬鞭赶马,俞行俞远,在这晋安城,只剩下瑾瑜和冬青二人,心里添几分怅然。

  在见不到冬青的时日,瑾瑜只觉更加空虚。

  时至五月,冬青已经在六七个合适出售挑花刺绣的县城找了出售点,在城边上买了一个破败的院子,当做场地。

  再从晋安城外的农家找些大姑娘小媳妇,来城中复制挑花刺绣。

  这些大姑娘小媳妇家都不远,冬青给复制每套刺绣加了一点银钱,让她们回自家吃饭,早上进城复制,晚上回家睡觉,农忙时还能回家帮忙干活。

  赶制出来的挑花刺绣,冬青雇了个伙计,让他赶着之前瑾瑜买来赶考的马车,挨个县城的去送货。

  因不需要给工人做饭,也不提供食宿,冬青做账面采购材料,时不时去制作的院子查看一番。

  最开始打算卖吃的,冬青也在踩点,寻思用挑花刺绣赚来的钱,在晋安城开一座酒楼。

  成本可能需要一千两上下,倒是勉强能承担,只是什么都刚刚起步,忙得不可开交,冬青只能一点点慢慢来。

  左右现在都已经开始赚钱了,瑾瑜也开始拿俸禄,虽然一年只有六百两,但慢慢来也不用担心。

  瑾瑜看冬青忙着挣钱,他自己的事自己处理,不想再让冬青操心。

  冬青忙着挣钱,瑾瑜就忙着在官场经营人际关系。

  到了五月底,瑾瑜盼着快些收到家里的来信,看看他们做什么决定。

  等了数日,信件却毫无音讯。

  这日,瑾瑜从翰林院回来,走到门前听到屋里有女声交谈,瑾瑜觉得奇怪,冬青除了带几个举人在院子里点制挑花刺绣,好像并未带别人回来过。

  踏进堂屋,却看到小圆与冬青双手交握,正谈得火热。

  小圆看到瑾瑜,立马改口行礼叫老爷。

  瑾瑜干咳一声,他二十多岁被叫老爷,有些不习惯。

  “小圆你独身一人来晋安么?我爹娘和大哥大嫂呢?”

  第75章 荏苒

  瑾瑜左右看了看,确实只有小圆一人,翠枝大狗与李老汉夫妇都不见人影。

  小圆将跟冬青说了的事又说给瑾瑜听。

  “我是独自一人请了路引来晋安的,老爷的哥嫂和爹娘不准备来晋安,还让奴婢给您和姑娘捎个话,让您在晋安好生做官,不用惦记他们。”

  瑾瑜叹气一口,写信询问的时候就知道,李老汉夫妻和翠枝大狗有七成的几率不会来晋安,如今得了证实,还有些失落。

  此前让李老汉夫妻和大狗夫妇从清水沟搬出来,他们都舍不得家里那生不出多少银子的山地,还舍不得那座风一吹泥土掉得哗啦哗啦的土坯房。

  现今让他们放弃在山河县拥有的一切,自然更是不舍。

  毕竟挑花刺绣每个月至少能赚三四百两,点心铺子也可以赚三百出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冬青对此不觉得意外,山河县所有的一切,都是她一手承办的,无论什么决策都要经她之手。

  从某种角度来说,翠枝和大狗并未真正独立,

  现今晋安的一切也是经冬青一手承办,等翠枝与大狗赶来,又是与在山河县相同的境地。

  冬青和瑾瑜将在晋安安家,不可能再回山河县,山河县无论点心铺子或是挑花刺绣的生意,就全都归大狗和翠枝所有。

  按翠枝的性子,绝不会放下这些生意,再巴巴的赶来晋安。

  冬青惦记着李林,“现在已经五月底,今年院考应该已经考完了,如何?李林可有成功考上秀才?”

  小圆道:“就知道姑娘会问此事,小林哥已经是秀才了,但他被授了功名并未进学,而是留在咱家继续点制挑花刺绣,他说姑娘说过了,趁着还没饱和,多捞些钱再说。”

  “翠枝大嫂见他如此,就说挑花刺绣的收入除去李言卿那份,与小林哥平分。”

  冬青欣慰点头,“如此也好,有钱大伙赚,在山河县那地方,这样的收入已经十分可观了。”

  瑾瑜听着二人对话,面色有些微妙,问道:“小圆,为何你叫我的妻子叫姑娘,叫我就要叫老爷?硬生生把我们夫妻俩的辈分都错开了一辈。”

  小圆一愣,“可如今您算是与哥嫂分家,一家之主并且是官老爷,自然是叫老爷比较合适,而当初您说将小圆买回来是给姑娘做丫鬟,小圆理应以姑娘为主。”

  瑾瑜被小圆给绕了进去,总觉得哪里不对,又好像很有道理,他对这些称呼很是头疼。

  索性不再纠结于此,不过一个称呼,小圆爱如何就如何,又问小圆,“你一个年轻的女子,怎敢独自一人横穿两个州界来到晋安?路上可曾遇到什么事?”

  小圆摇头,道:“我在路上结识了一个彪形大汉,一同来晋安,我告诉他我身无分文要来晋安省亲,请他护送我来晋安,待到了晋安找到身为翰林老爷的亲戚,就给他报酬。”

  冬青心里窜过一袭凉意,“你这是兵行险招,虽然没有露出钱财,还搬出在都城的翰林亲戚,无形震慑,但若那大汉对你见色起意,胆子大上几分,只怕你很难完好走到晋安。”

  小圆笑道:“这世上,并没有太多人敢得罪翰林官,而且,就算他见色起意恶从胆生,半推半就从了他就是,还能比丢命可怕不成?”

  那大汉并非好色之徒,也不是大恶之人,一路与小圆同行到了晋安,看着小圆到官差跟前。

  一般人听小圆说有亲戚在翰林为官,便什么心思都淡了去。

  瑾瑜心里生出几许豪气,凭他的身份,竟能镇住这么多的人,护得身家周全,这感觉实在无法言说。

  日后便不会有人欺负冬青,怎么说都得看他几分薄面。

  听闻小圆的话,冬青暗自赞许,哪怕小圆出身青楼,能这般果敢也着实不易,日后将事情交代给小圆,都觉得放心不少。

  说到钱财,小圆从里衣内侧摸了片刻,掏出一沓银票递给冬青。

  “姑娘,这是你们离开山河县后,挑花刺绣与点心所挣,你们应当分得的那份,拢共四千八百五十七两,我将它们全都存入钱庄了,这是银票,姑娘收着。”

  为了这些银票不外露,小圆在里衣内侧紧挨着胸口那处缝一个口袋,将银票塞进去,就这样带了一路。

  冬青接过时,能感受到银票上迅速消散的体温,没有细数,直接拿去放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