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77章

明朝女人 第77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徐允恭被安慰了,是啊,陛下有问,他有什么办法,遂安心下来。嘴上却推辞道:“不用妹妹替我背黑锅,我根本不怕!”

  得了个儿子,被皇帝笑称有福,与他有缘,还赐了名字,徐达自然是高兴的,可这高兴中又透着一点事情超出预料的惊讶。

  吃过晚饭,徐达例行考校儿女功课。徐达与一般男人不同,对女儿的教育同样重视,加之柳娘天赋卓绝,徐达对她更为看重。

  徐允恭英姿勃发,先练了一套刀法,又背了兵书和近日先生教的功课,徐达颔首,难得露出笑意,说了句:“不错。”

  徐允恭兴奋得朝柳娘挤眉弄眼,亏他自己以为隐蔽。

  柳娘也出列打了一套拳法,在这乱世中,柳娘十分主意锻炼身体、勤练武艺。

  考校过两人之后,徐达点评道:“允恭浮躁,根基不稳,需再夯实基础,在园中蹲马步八个时辰再去睡觉。柳娘与我来,去书房考校你文章。”

  徐允恭非但没有被罚的哀怨,反而一脸逃出生天的喜庆。生为武将的孩子,徐允恭血脉好似天生就带着好武的基因,十分不喜文事。徐允恭一脸同情的送走柳娘,乖乖站起马步来。

  进了书房,徐达端坐在位子上,脸色晦涩难明,半响,叹道:“你是故意的?”

  柳娘亲自煮了浓茶给徐达解救,轻轻把茶盏放在他手边,道:“爹爹指的是让大哥给陛下报喜吗?女儿是故意的。”柳娘直言不讳。

  “你可知陛下乃多疑之人,不一定会信你。”徐达在绝对安全之处,有时候也会说几句不敬之语。

  “在这大喜之日,锦上添花而已,陛下虽多疑,可也有帝王心胸。爹爹不必担心。”

  “如何不愁,你这是拿命在赌啊!”徐达叹息。

  “不会的,爹爹素日谨言慎行、谨小慎微,陛下不会看不到,他对您是放心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日后不要这样做了。”徐达点到为止。他的女儿太聪明,比他这个乱世求生、杀场挣命的人更聪明,可徐达太了解他昔日兄弟、今日君主了,那是个多情又无情,好猜忌又喜放权的君主。无人能摸透他的心思,徐达素日恭敬,正是对他这份炉火纯青手段的佩服。

  “我听爹爹的。”柳娘微笑,给徐达捧好茶杯,端茶赔罪。徐达拿厚脸皮的女儿没办法,接过一饮而尽,算是原谅她了。

  柳娘又接着倒了第二杯,徐达嗔道:“你的茶可不好喝,又想要什么?”

  柳娘嘿嘿一笑,绕到徐达后面给他按摩肩膀,常年使用兵器,徐达肩颈硬得堪比石头。“爹爹,女儿求您个事儿呗!”柳娘拖着调子撒娇。

  “少灌**汤,先说事儿!”徐达已经“被答应”过很多事情了,坚决补上这个当。

  “爹爹,大哥想上战场,你这次北伐能带着他吗?”柳娘愉快把事情说了,分析道:“大哥几年虚岁十四啦,在外也算半个大人了。您当年十四岁也出来讨生活了吧?大哥有心为父分忧,您就带上他吧~~~”柳娘把调子脱出了三个波浪线的甜度。

  “那小子让你来求的。”

  “大哥让我敲敲边鼓,不过我自己也是愿意的。眼前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等到中原一统。陛下肯定要封公封侯,大哥就是世子,日后大哥袭爵,自己有本事才能不降等啊。”

  徐达出身农家,一生经历都用在战场上,平日里还能记得对上恭谨、对下仁慈,已经是武将中的顶级人物了。受出身限制,他对爵位承袭之类的复杂礼制并不清楚。“具体说说。”

  “朝廷袭爵自有规矩,现在虽还没定出来,但听说陛下应吩咐名家大儒们起草,将定为祖宗家法,万世遵循。袭爵自古以来的规矩,由嫡长子作为继承人,若袭爵人有功,自然能平级传承,若是继承人无能,一下再降几等,甚至另选他子继承也是有可能的。大哥是原配嫡长子,日后父亲的一切大头自然该他继承,现在锻炼着,日后父亲就能把事情放心交给他了。”

  徐达叹道,“其他儿子呢。”道理他是明白了,就是农家,大头财产也要供养老人,传袭香火的长子长孙。可他担心,聪明人往往失之宽厚,他怕柳娘走上歧途。

  “其他儿子自然要令谋出路。今日我催着大哥给陛下报喜,也是在为弟弟找出路,有陛下金口玉言的有福,又赐了名字,就像给弟弟加了一层金丝铠甲。我也知道,今日的事情传出去,您或者陛下再对弟弟表现得偏爱些,难免有小人背后议论,甚至拐带大哥,让他误会母亲和我。不如让大哥跟随父亲出征,学东西的同时也开阔眼界。爹爹可也告诉世人,您看中的继承人是大哥。请兄弟明算账,说清楚了,日在才快活。”

  “你就不动心,待扫平天下后,至少是个侯爵。”徐达笑问。徐达说聪明人失之宽厚,不是玩笑话。聪明人总能一眼看透本质,聪明人略施小计就能得到老实人求之不得的好东西,长此以往如何能不骄傲?

  “女儿说了,眼下正是立功之时。若弟弟长大了没有本事开创自己的事业,怎么配做父亲的儿子。”柳娘管一叹,“我若生做男儿,定追随爹爹战场杀敌!”

  第135章 燕王妃

  徐达欣慰一笑, 未置一词。子女和睦, 他就放心了。

  最终徐达还是没有答应带徐允恭上战场, 只叮嘱他:“在家勤练武艺,日后再随为父上战场。”

  “是,爹,儿一定勤习弓马, 等你凯旋!”徐允恭抱拳应下,听话听音儿,这明显就是说下一回要带他的意思啊。柳娘也在一旁送别,祝徐达旗开得胜。柳娘很有信心,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他光辉灿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一同送别的还有孙姨娘, 她规矩的站在一旁, 也不说话, 等徐达的眼光扫过来,只低头福礼。

  谢夫人还在月子里, 徐添福太小,正月的风雪不适合他们这样的“老弱病残”出房门。

  还没过完正月, 徐达就挂帅出兵山东,年前他们本在山东与大元战将多尔济大战。多尔济投降,又恰逢登基盛世, 徐达这才忙里偷闲回了一趟京城。此时定都应天府,也是日后所称南京。

  徐达走了,日子又恢复了平静。居住在应天府, 安全无虞。朱元璋一直秉持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称帝建国的时候,他依然保持谦卑,不争风头。既然如今敢名正言顺的称帝,一定做好了万全准备。

  北伐军队打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的口号,一路向北推进,路上受到了无数汉人的拥护,大元朝政腐朽,军队废弛,底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如今得到发泄渠道,随着大军到来,一起揭竿反元。而元顺帝还沉浸在天魔舞与喇嘛的诵经声中,下旨给各地官员将领,让他们出兵山东,然而根本无人听从号令。

  柳娘的任务是照顾家里人,顺便的等待接连不断的好消息。

  这次出征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两家又挨得近,柳娘经常到常府与诸人交流信息。

  常遇春府上人口更是简单,只一位妻子,妾室全无,所有子女均是正妻蓝氏所出。柳娘常来,门口的丫鬟的熟悉她了,轻轻禀告一声,不待屋里主子答话,就掀起门帘让她进去了。

  “常婶婶,我又来看您了。”柳娘笑着进来。

  蓝夫人端坐上首,手里还拿着一纸书信,笑道:“可真是掐着点儿来的,哪里是来看我,是来看信的吧。”

  “哎,常婶婶就不要打趣我了,一家子在屋里等的火急火燎,偏偏我那个爹古板,说什么事涉军机,半点儿也不肯说话。我大哥每日等在大都督府外,就盼着里面传出消息来,也好让我们知道爹爹是否安康。我仗着婶婶疼我,只能厚着脸皮来蹭一蹭啦~”柳娘蹦蹦跳跳都过去,蓝夫人顺手把书信给了她。

  蓝夫人的弟弟乃是名将蓝玉,此次北伐也在军中,这就是他写来的信。柳娘一目十行扫完,虽然知道徐达日后还有光辉前景,可也怕自己这只蝴蝶扇飞了“第一功臣”。

  “小刁嘴,还敢编排你爹呢!”蓝夫人笑骂。

  待看过信,柳娘长吁一口气,把信还给蓝夫人。一旁常沁儿跑过来揪她的脸道,“我倒要看看你这脸皮呢!”

  柳娘笑着躲闪,她已经掌握了对常沁儿一击即中的法宝:“稳重,稳重,您可是要做太子妃的贵人啊,仪态,仪态!”

  常沁儿像突然被按的休止符,顿时脸都羞红了。今年朱元璋登基,顺势册封了后宫前朝,包括自己的儿子。朱标在陛下称吴王的时候就被立为王世子,现在更是顺理成章被册封为太子,宫中已下旨,指定常沁儿作为朱标正妃。柳娘与常沁儿自□□好,在外两家父亲联手征战,对内家眷也联系频繁,柳娘笑着恭喜常沁儿,他日后可是要做国母的人啊。

  “好啊!在我的地盘还想打趣我,这么嚣张!”常沁儿不服,在软榻上和柳娘闹做一团。

  蓝夫人坐在上首看得直笑,对旁边老仆道:“真是两个欢喜冤家,见不得离不得,去把蜜水端来,待会儿又要吵着渴了。”

  老嬷嬷笑着应是,柳娘和常沁儿却越闹越开心,相约往演武场去了。准备好的蜜水和整妆用的梳子没用上,蓝夫人无奈叹道:“两个疯丫头!”言语无奈,眼中却透着宠溺,他们武将家的女儿没那么多讲究,欢喜快活才好呢!

  柳娘选了最装逼的长剑,常沁儿反手抓了一把大刀,两人在演武场来来往往打了几个回合,武功不错,比寻常军中将领还强些,不愧将门虎女的称号。

  打累了常沁儿拉着柳娘坐在演武场边的花台上,也不要人伺候,就这么默默的坐着。

  “沁姐有什么事儿吗?”

  “平常都叫我沁儿,现在怎么啦,一听你叫沁姐准没好事儿。”常沁儿笑道。

  “不识好人心,我这是可怜你一肚子烦恼愁绪,你还倒打一耙!”

  常沁儿这才收了强装的笑脸,叹道:“我就要嫁去东宫啦,听说太子天性仁慈,喜好儒学,我这么个粗苯丫头,哪里配得上呢!”

  原来是婚前恐惧症啊!柳娘笑道:“怕什么,你又不是不通文墨,长得漂亮,还有常叔叔这本能干的父亲,嫁人做正妻,是个明白人都会尊重着你。你要是实在不放心,不如我们溜去东宫瞧一瞧,也不一定去东宫,等哪天太子出门,我陪你去看看就是。说不定一门一见钟情……”

  “死丫头,说什么呢!”常沁儿刚刚因运动泛红的脸庞,又红出了新高度。“真该让徐伯母好好管教你!”

  “成了吧,我娘现在一心扑在添福身上,家里杂事而都是我在管。”柳娘一副我最大的模样。

  “你大哥呢?”

  “不是说了吗,每天在大都督府等消息,平日里要不在家练武,就是出去找朋友切磋。咱们这些武将家的孩子,日后都是要战场的,现在就和日后同僚熟悉起来,也不是坏事。”也就是说徐允恭也经常不着家。

  “唉……”常沁儿长叹一声,“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愁什么,就是莫名的怕,怕离开爹娘,怕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怕太子不喜欢我,真是怕啊……”

  “放心吧,朝野上下对太子评价那么好,太子殿下肯定是真君子。再不济还有陛下呢,以前你也不称她为朱伯伯,小时候他还抱过你呢,咱们家一路追随陛下,说一声同好之家不为过吧。”

  常沁儿看了柳娘这么信心十足,嘀咕道:“若论身份地位,本该你嫁给太子才对。”就像挂帅出征,都是徐达做主将,常遇春为副将,若非柳娘年纪不够,说不得皇家就这么定了。

  “禁声!”柳娘赶紧瞟了一眼四周,压低声音道:“你才是真作死,这话也能胡说。让外人听见了,还不以为我觊觎太子妃位,或者你嫌弃太子!你日后可是要入宫的人,宫里面情况复杂,还以为是在家呢!”

  “好了,好了,我错了。”常沁儿举手投降,复又一叹,“要说嫁给太子还有什么烦恼的,就是陛下的后宫了。如今宫中皇子有七人,公主有四人,定妃娘娘还怀着身孕,等我及笄嫁过去,还不知道新出生多少孩子,日后走礼都是一桩难事。”

  “瞎操心,后宫有皇后娘娘呢,你安心做你的太子妃,在日为太子诞下皇孙才是。你又不是一个人嫁过去,婶婶会给你配好帮手的,你放心。”明太/祖二十六子、十六女这才哪儿到哪儿呢!

  第136章 燕王妃

  偷偷跑出去看太子什么的, 只是小女儿家心思, 过口不过心, 说过就算。常沁儿只是婚前恐惧,两人聊着聊着她就开心了。徐、常两家交好,柳娘便常常过来蹭消息,有些时候知道的比等在衙门外的徐允恭还快。

  “大哥, 你就别去衙门口等着了,有我去常婶婶那里打听就好。你可别荒废了武艺,爹爹答应过下次带出征,若是连我一个小姑娘都比不过,爹可找到借口啦。别忘了,今日比武, 你还小输我一招呢。”柳娘拦着准备出门的徐允恭。柳娘都打听过了, 这些日子徐允恭名为在外打探消息, 实际就是骑着马四处溜达,和一些武将家的孩子赛马、打马球, 根本没有用心在武艺上。

  “好妹妹,我知道了, 我回来就练。不过今日不成,我都与人约好了,得赶紧走, 你别和娘告状啊。”徐允恭一点儿没有大哥样儿,打躬作揖的求饶不成,绕过柳娘就想跑路。

  “不成, 爹来信嘱咐了,一定要你好好练武。娘也说了,再偷懒就罚你跪祠堂,还罚抄经书!”柳娘一个闪身挡在他面前。

  “哎呀,好妹妹,你就帮我求个情呗。真是约好了,你也不想大哥做个食言而肥的人吧,兄弟们都该笑话我啦,以后可怎么见人。”;

  “能和大哥说到一起的都是好兄弟,既然是兄弟就不会耽误你习武的正事。若是连正事都要阻拦你,那还算什么兄弟,不要也罢。”柳娘扭着他说大道理,就是不放。

  “小姑奶奶,你倒是放手啊!真要迟了!”徐允恭何尝不知道柳娘说的是正理,可十几岁的少年,正是要面子的时候,哪里能让妹妹辖制住了。

  “今天的武艺怎么办?”

  “回来就练,回来就练!”徐允恭求饶道。

  “什么时候回来?”

  “申时,申时回来,一回来就去演武场,练到酉时,这总成了吧?”

  “好吧,那大哥和我说说都是哪些人?若是你到时候不回来,我就找你去,一家一户挨着敲门!”

  “真是个活祖宗,一定回来!”徐允恭叹道,见她让开,赶紧往外跑。

  柳娘解下腰间的荷包扔给他,徐允恭习武之人反应灵敏,听到后面有方风声,回头一个反手就接住了。

  “在外浪荡这么久,月例银子都花完了吧?”

  “嘿嘿,多谢妹妹啦~”徐允恭摸着后脑勺傻笑,他就知道好妹妹不会这么残忍的。

  “哼,省的你出去玩儿付不起银子,丢咱家的脸!”柳娘教科书式傲娇,轻哼皱眉,转身走了。

  柳娘进了内院,谢夫人正和孙姨娘围着摇篮看添福呢。长开过后的小婴儿白白胖胖,胳膊大腿和藕节似的,一戳一个小肉坑,甭提多可爱了。两位女士母爱泛滥,小家伙砸砸嘴巴她们都激动得不行。

  柳娘也凑过去加入了逗孩子大军,可惜婴儿睡眠时间太多,即便有三双眼睛眼巴巴的看着他,小家伙儿还是砸吧砸吧小嘴,又睡了过去。

  孙姨娘当即就要告辞,柳娘挽留道:“孙姨,这都吃饭的点儿了,您留下来一起用呗,来来回回费那个劲儿做什么。”

  孙姨娘温婉一笑,道:“还要给菩萨上香呢。”孙姨娘笃信佛教,早中晚按着三餐给菩萨上香。从前拯救她的红巾军、白莲教什么的,都是脱胎自佛教,感情自然深厚。

  事涉信仰大事,柳娘也不拦她,只代谢夫人送她到门外,目送她远走才回屋,把孙姨娘当做正经长辈来服侍。

  谢夫人却是知子莫若母,笑道:“又闹什么幺蛾子呢?往常你也不在这个点儿过来的。”

  “什么都瞒不过娘,不过咱们还是先吃饭吧。我要说的这事儿有麻烦,怕说了娘就该吃不下了。”柳娘傻笑。

  自己这个女儿,平日里作怪多了。谢夫人也不把她故弄玄虚当回事儿,安静平和的用了午饭。

  等仆人撤下残羹剩菜,柳娘才道:“娘,您把张夫人留下的嫁妆给大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