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73章

明朝女人 第73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李卿一心为公,本宫知晓了,让本宫想一想,再答复你。”柳娘长叹一声,皇帝终究还是得到了李标这样老臣的忠心,不然李标不会来找自己。可惜这忠心来得太迟,李标已经要致仕了,也失去得太早,皇帝成长的速度达不到重臣的希望,最中正的李标都放弃了。

  “老臣明白,一切就托付给公主殿下了!”李标拱手离开,有时候他后恨不得皇帝和公主打个颠倒,要是皇帝有这样的心机手腕,他们就不愁了。

  送走了李标,柳娘暗暗思索这件事对自己的好处,若是皇后能合自己的心意,日后在许多事情上能得到支持。可皇帝对自己已经明显有了防范,只是他从内心深处深深的忌惮自己,相信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判断都是正确的,所以才不敢反抗。

  插手夫妻之间,最容易里外不是人。情义这种东西,不是天道酬勤,付出就有收获。也许掏出一颗心来,依旧被人弃如敝屣。

  她该如何在这件事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才是柳娘思考的重点。

  李标刚走,沉水又来报:“孙姑娘求见。”

  “孙氏?准太子妃?”柳娘好奇,她来干什么。

  “是,只孙姑娘一人,主子是否见见。”

  柳娘来了兴致,她每次遇到的有趣之人,男人居多,没想到一个面临退婚窘境的小姑娘居然有赐勇气胆魄。

  “去请她进来吧。”柳娘颔首同意。

  孙氏一身正红色衣衫走了进来,见礼后开门见闪道:“臣女求公主殿下谏言陛下,尽早完婚。”

  柳娘笑着摇头,“本宫为什么要做?”

  “臣女此请,并非贪恋富贵权势,乃为陛下名声着想。出尔反尔,为君子不耻。”孙氏正气凛然道。

  柳娘还是摇头,“不够。”

  “臣女知道陛下娶臣女的目的,而今祖父虽逝,孙家仍旧盼为陛下效忠。反之,若陛下不娶臣女,损失的不仅仅是将心,还民心!”孙氏咬得下唇一片苍白,才终于下定决心说出这份露骨的话。

  柳娘依旧摇头,“还是不够。你以为这些满殿朝臣不知道吗?”

  见镇国公主连着三次摇头,孙氏眼泪直接滚了下来,绝望道:“既然朝臣知、陛下知,为何要令臣女陷于此等尴尬境地呢?”

  “哭是不解决问题的,你若是想哭,就回去吧。”柳娘指了指大门口,慵懒的躺下来,不再看孙氏。

  孙氏却敏锐的反应过来,镇国公主是在指点她,若是不想她做皇后,何必这么多废话,直接不见就完了。

  孙氏跪在地上,叩首道:“请公主殿下教我。”

  “你说的朝臣们都知到,陛下也未尝不知。可陛下依旧在犹豫,你要找到原因才好对症下药啊。”

  “可……可……”孙氏无语,他们家就是典型的武将,内宫全无人脉,她上哪儿去打听皇帝的心事?孙氏虽没直说,但圆睁的杏眼已经把意思表露无遗。

  “嘘……不用兴师动众打听什么,用你聪明的脑袋想一想,回去多翻翻史书,多思、多想,就能知晓答案。钦天监测了三个适宜娶妻立后的日子,一个三月后,刚好在众属国朝见之前。一个是六月后,秋高气爽,万物收获之时。一个是明年二月,春天。你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成亲,若是都赶不上,就是天意了。你与皇后位无缘。”

  柳娘云里雾里的说了这些玄之又玄的话,随即打发的孙氏。

  第129章 公主命

  孙妙云进了家门, 就被祖母、父兄等人围着问, “如何, 殿下怎么说?”

  孙氏本想把镇国公主的话阖盘托出, 可看着眼前焦急的脸庞, 又变了心思。他们一家都是实干之人, 长于战场杀敌,对揣摩人心并不精通,说了又有什么用, 白让他们担心。更何况, 她坚持一人去见镇国公主就是为了展示个人能力, 若是孙家的能量让皇帝瞧不上, 那能够加分的就只有她本人。

  “殿下口气已经缓和, 还说钦天监测了三个大婚的日子让我选, 只是礼部正在顺被改元庆贺的大典,到时各位宗室藩王、外藩属国、天下臣民都要进京,礼部实在忙不过来,因此消息暂时没往外透。”孙妙云顿了顿, 此时不仅她的父母兄弟, 还有伯父们、从伯父们都在,人多口杂,不免说变了意思。“殿下金口玉言, 再不至于哄骗臣下。再者,我为祖父守孝乃是孝行,携此品行登位, 名正言顺。先前皇家不说,也有考校孙家品行的意思,还请诸位叔伯约束家人,静待消息就是。”

  “那咱们就不联系御史了?”孙家二伯道,他们都已经和几位御史约好了,准备皇帝一旦想反悔,就上书。

  “不必,镇国公主的话再不会错。”孙妙云斩钉截铁道。

  众人信服点头,镇国公主这样的人物判断自然不会有错。于是各自散了,孙妙云慢慢踱步回了闺房,思索和镇国公主见面的每一个细节,怕自己有遗漏,还专门写在了纸上,反复揣摩。

  情况很明白,皇帝娶她能树立守信的美名,能表示对武将的重视,现在出了波澜,是皇帝没有意识到反悔对他名声的伤害,以及除了孙妙云,他娶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其他边关大将没有祖父的威望和资历,即便他死了。树的影人的名,只要一说孙承宗,现世武将都会给两分薄面。

  但是皇帝没有意识到,而朝臣们没有人愿意冒险提醒皇帝,他们不明白皇帝是一叶障目,还是另有谋算。孙妙云感激镇国公主的提醒,皇帝只是一时转不过弯儿来,不是对孙家有了恶感,而镇国公主给她的考验,就是把这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给皇帝讲明白。

  孙妙云等着家中有听出她言外之意的人来找她,若倒是没人找来,那她对家人的倚重就要大大减少了。

  孙妙云如负重担,宫中已有三位宫妃有孕,若是再耽搁,她的处境就更危险了。

  定安元年二月,皇帝下旨令礼部准备帝后大婚仪。柳娘斜躺在贵妃榻上,看着底下报上来的密折,孙妙云步步为营,精准把握时机,一击即中,为自己赢回了该有的地位。

  孙妙云再来京郊别院拜谢,柳娘笑着提点她:“进宫别忙着生孩子,先把身子养好,给你的孩子准备一个健康的环境,再召唤他来。你是国母,只要你站的端正,无人能动摇你和你孩子的地位。”

  孙妙云稽首大礼拜谢,“长公主的话,臣女铭记在心,不敢一日或忘。”健康的环境不仅仅是她的身体,还有内宫净土。她的父母都在告诫她,进宫最重要的事情是生孩子。只要有了嫡子,无人可越过她。可如今长公主的话点醒了她,若不先掌控后宫,她不一定能怀上孩子,怀上了不一定能平安生下,生下了不一定能顺利长成。只有健康、聪慧的嫡子才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孙妙云拜谢。

  柳娘亲自扶她起身,“这是最后一次,日后你当称本宫,我也该向你行礼才是。”

  “不敢,不敢。”孙妙云连连推辞,胀得脸都红了。镇国长公主位比储君,又有长公主的身份,在仪制上和她这个皇后原本是平级。但现在皇帝都要对这位大姐姐拱手做礼,更别说她这个根基不稳的皇后。

  剩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柳娘能提点孙妙云两次,是看在孙承宗的面子上,是自己尊奉嫡正的移情,是自己对孙妙云能力的看重,再多就没有了。宫中贤妃、德妃等人,待柳娘素来恭敬,有什么吃的穿的,都不忘给她一份,平日里见面也是亲热有加。一个是血缘上的表妹,一个是人如其名的温柔才女,柳娘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单单亲近皇后呢?

  立场啊!真是个怪东西。柳娘曾经自负尊嫡崇正,可做妃妾的时候依然僭越中宫。如今做了长公主,弟弟的后宫与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她便可以放任孙妙云受到不公正对待,立场啊!

  孙妙云进宫当日,后妃跪迎,贤妃、德妃、康嫔三个孕妇挺着大肚子,凤冠霞帔全套大礼服跪在太阳下,等着凤辇走过。还有无数宫妃跪在一旁,恭迎主母,这就是妻妾的区别。待凤辇过后,康嫔的宫女吃力得扶起她,看她脸色惨败,有气无力的模样,十分担忧。

  “娘娘,您还好吗?要不和皇后娘娘告假一声吧。”宫女实在担忧。

  “住口,大喜之日,不许扫了陛下和娘娘的兴。”康嫔哆嗦着说出这句话,可她苍白的脸色实在没有说服力。

  正在着急之时,皇后身边女官前来传旨:“奉皇后娘娘懿旨,令贤妃、德妃、康嫔回宫修养,勿伤龙嗣。”

  被点名的几人谢恩不止,被宫女扶回各自寝宫。凤冠霞帔全套礼服在身上至少是二十斤,本身就挺着个大肚子,再有这样的负重,哪里是娇滴滴闺秀能承受的。众人再次感激皇后,看样子不是难相处的人,若真碰上个难缠的主母,她们做妃妾的只能硬着头皮忍了。

  康嫔怀孕时间最早,帝后这边正在举行仪式,她这里就发动了。宫人们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办,幸好镇国长公主在宫中,一下报到了她那里。

  柳娘正在慈宁宫陪周太后,周太后一听自己孙子要出世了,再也坐不住。

  “母后,您还等皇帝、皇后参拜呢,随行礼部官员唱礼,国之大典,不可马虎。”柳娘提醒道。

  皇后不仅仅是个名分,她是理论上与帝王比肩,管理天下女子的最高权威。册立皇后,礼部官员随行,参加这样的活动的不是位高显爵之人都没资格。

  “哀家还管什么皇后,孙儿……”

  “母后!”柳娘加重语气,“不过皇子皇女,贵不过中宫皇后!”

  周太后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她还是皇后的时候,田贵妃就以皇子为名,屡屡和她唱对台戏,当时她愤恨不已。如今做了太后,周太后就恨不得所有女人都给她的孙子让道。

  这是不可能的,礼部官员监督着,稍有行差踏错,明日就等着被御史喷一脸的唾沫吧。

  柳娘先让太医院和稳婆去照顾康嫔,耐心等皇帝皇后走完大婚议程。

  即便柳娘如何自嘲,她尊重嫡出正妻的性子依旧是没变的,差人秘密和皇后说了康嫔生产的事情。

  等帝后走完议程,坐在洞房独处的时候,宫人来报:“恭喜陛下,恭喜娘娘,康嫔娘娘诞下小皇子。”

  “什么?好!好啊!朕有儿子啦!”皇帝一听高兴得跳起来,他这是真情实感。

  孙皇后也惊讶欢喜道:“来人啊,赏!今日本宫大喜,我儿就早早为我报喜来了,重赏!”

  孙皇后一说话,皇帝才意识到自己喜形于色,且在陌生皇后面前,十分不合适。

  孙皇后笑道:“陛下,康嫔生孩子辛苦了,咱们一同去瞧瞧她,也瞧瞧咱们儿子,可好?”

  皇帝佯做为难道:“这可是咱们的大婚仪。”

  “大婚仪已经走了流程,官员们都退下了,证明国事已完。剩下的是家事,家事自然灵活应变,我也想看一看孩子呢。”孙皇后应事先得到消息,已经在心中打了几份腹稿,现在果真派上用场。

  皇帝也清楚后宫女人的小性子,轻笑道:“你就不吃醋?”

  “自然是吃醋的,可也不能迁怒到我儿子身上啊!”孙皇后巧笑嫣然,“还没进宫就知道宫中有三位宫妃有孕,宫妃产下的孩子也要叫我一声母后,都是我的儿子。陛下还不许我去看看自己的儿子吗?”

  皇帝感动得轻拍孙皇后的手,叹道:“得贤妻如此,朕之幸也。”

  孙皇后陪着皇帝去康嫔宫中亲自慰问,康嫔又惊又喜,手足无措,想好在产房内谁也看不见。孙皇后抱着孩子夸了一回,和皇帝说着哪儿像他、哪儿像周太后。等皇帝欢喜劲儿过了,孙皇后又一个劲儿加赏康嫔和她宫中伺候的宫人內侍,点明:“走我的私库,这是我对皇儿的关心。”

  这话说的好,刚进门的周太后听了这样贤惠大度的话,笑道:“这正是皇后该有的气度呢。”

  事先接到消息的孙皇后,比着急抱孙子的周太后来得还快。

  柳娘也走过来瞧了一回皇长子,笑着福礼道:“恭喜弟妹喜得麟儿。”

  “长公主折煞我了,都是一家人,万勿多礼。”周皇后和长公主装不熟悉,你推我让,倒很有一家和睦的风采。

  看过皇子、慰问过生产有功的康嫔,柳娘奉周太后回慈宁宫安歇。皇帝则携皇后回了坤宁宫,这是他们的大婚之夜,事情已经处置完了,自然“夫妻双双把家还”。皇帝对皇后十分满意,婚前就认为她睿智,还担心她像长姐的脾气,如今见识了她的贤惠温婉,更觉得自己喜欢的她都有,自己不喜欢的她都并没有,天生契合自己的。这样合心意的妻子,如何能不疼惜?

  皇帝拉着皇后回坤宁宫亲热,好一副帝后和睦的景象。

  原本惊喜的康嫔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贤妃、德妃也心有余悸,难道她们是为皇后生孩子的吗?

  第130章 公主命

  孙皇后在后宫的日子很难, 真的。

  孙皇后早就预料到了日子艰难, 她不怕, 她只会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开始的时候, 她以为原因在妃妾身上。大婚仪当天, 康嫔产子, 多亏她应对合宜,才免了一场风波。大婚后三个月,贤妃、德妃分别产下二皇子、三皇子, 均身体康健, 常常引得慈父之心发作的皇帝关心, 以致皇帝流连后宫。

  所以孙皇后对着妃妾想办法, 一方面提拔了许多美貌宫女侍奉皇帝, 另一方面对高位妃嫔挑拨、防备, 暗中打压。一枝独秀不是春,只要妃妾多了,总能自己乱起来。她这个而皇后只需高坐后位,时不时打一把、拉一把, 坐看她们乱斗就是。孙皇后时时记着镇国公主给她的忠告, 绝不放低身段,和妃妾争宠。

  想得很好,可这样不行啊, 贤妃、德妃的确打压下去了,可别的妃妾多了,依然分薄了皇帝宠爱。没有宠爱, 哪儿来子嗣,对皇后并无多大益处。

  孙皇后发现“贤德”不能成为她的未有子嗣之前的依仗,又加倍孝敬周太后。周太后本就是原配元后,根正苗红,本该更理解儿媳。可偏偏她的侄女做了皇帝的贤妃,且天下婆婆都有这样的毛病,嫁女儿的时候巴不得女婿围着女儿转,娶媳妇儿的时候见不得儿子对媳妇亲热。

  “孝顺”也不能成为依仗,孙皇后又寄希望于“礼法”。自己是明媒正娶、祭拜祖宗的嫡妻皇后,祖宗家法保护着她。可祖宗家法只能作为威慑性武器,皇帝没有明目张胆的宠妾灭妻,或者想要废黜皇后,“礼法”永远都是看着好用。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足以消磨光任何深厚情义,用不到“礼法”做武器,孙皇后就要被气死了。

  孙皇后想了很多办法,但她从一开始就清醒的没有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从为祖父守孝的那一年开始,她就是知道皇帝靠不住。自古卑不动尊,孙皇后当时已经是明旨确定的太子妃,只差仪式。别说是祖父孙承宗死了,就是孙皇后亲爹嘎嘣了,她依旧该当太子妃当太子妃,就该如期嫁入皇室。

  皇帝一开始就毁了孙皇后的期盼,孙皇后只能加紧收拢后宫权利,为自己和将来的孩子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入宫三年还未有孕,宫中皇子排行已经到了第五,公主也有四位,孙家也送上了不少生子秘方,求神拜佛祈求孙皇后诞下龙子。孙皇后不为所动,她怕,她现在还没有养好孩子的能力,她的孩子注定比其他皇子更容易受到伤害。

  定安四年,孙皇后终于查出有孕。

  孙皇后在太医把消息宣布之前就知道了,抚摸着来之不易的肚子,孙皇后恭敬的请镇国公主入宫。

  这几年,皇帝大婚亲政,镇国公主依旧没有退出朝堂,反而权势越来越重。人们都用“天无二日,国有二主”来形容这双圣临朝的局面。以往插手国政的女主多是皇后或者太后,公主当政,少之又少。

  身在中枢的人反而更希望侍奉镇国公主这样的主子,心思坚定,不会因事情推进艰难、舆论影响而改变心意。为她办事十分放心,不用担心被扔出去当炮灰。

  孙皇后也时时刻刻关注着前朝,看到镇国公主一直在朝中,从未衰败,更坚定了跟着镇国公主走的决心。自己不知前路的时候,就跟着有本事的人走,什么人有本事,从未败过的人。镇国公主出生至今,从未败过!

  “大姐姐,劳烦您了,请上座。”孙皇后做了几年皇后,周身气度越发雍容,也和皇帝学着换柳娘“大姐姐”。这是帝后夫妻的特权,血缘亲密如贤妃周氏,唤一声“大姐姐”,镇国公主也是不认的。

  孙皇后恭敬请柳娘坐在右上首,在这宫中,皇帝、礼法、品行、美名都靠不住,若说宫中还有温情,大约就是镇国公主的“不近人情”了。坚定站在嫡妻嫡子一边,即便孙皇后三年未有身孕也不曾改变。

  “弟妹不必多礼,你也坐。”柳娘几世为人,还做过神医,只看孙皇后行走时不经意的动作就知道了她的来意。“你怀孕了?”

  孙皇后悚然而惊,温婉的笑容一时保持不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