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71章

明朝女人 第71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柳娘也参加了宫宴。知道自己身份不同,怕吓着这些人,柳娘出席之时,特意舍弃了凤冠霞帔,一系衣裙亮相,衣裙乃是仿照汉时曲裾的裙子,以淡雅朴素为尚,柳娘并不愿抢了这些人的风头。

  参加宫宴的诸位命妇、闺秀,只见一位身着淡绿衣裙的高挑女子缓步进入正厅,也不见她如何张扬,如何华丽,却能感觉周身淡淡威严。柳娘受礼之后安静坐在一旁,并不随意发表意见。

  旁边就有闺女和母亲小声嘀咕:“镇国公主殿下也不像外面说的那样,美丽又高贵,当真令人羡慕。”

  “闭嘴,不要议论贵人。”命妇就要有见识的多,真以为坤仪公主不说话就是和善了吗?那是没见她发火的时候,天津卫海边的土地都是红的,谁敢小瞧这位掌政公主。

  因特意下令不让命妇闺秀们穿诰命服,院中一水儿的花红柳绿,留仙裙、襦裙、袄裙、褙子、比甲,色色争辉,各式衣裳首饰,配着各位美人,柳娘看的赏心悦目。

  等到宴会正式开始,周皇后便令各家闺秀展示才艺,柳娘兴致缺缺的看着,并未出现什么惊才绝艳之人。有柳娘在,也没有哗众取宠,故意引人注意的。至于什么不小心泼水陷害之类的,开玩笑,在国宴上出岔子,活腻味了吗?

  一场宴会,并不能看出什么,只看闺女们在众位贵人的高压下,能不能从容平淡、冷静自持。

  柳娘端坐右上首,不一会儿,高启潜就过来了。

  “爵爷,可是太子殿下有吩咐。”沉水站得稍远,见他过来赶紧招呼道。

  “沉水姑娘也拿杂家打趣,殿下恩典,杂家岂敢骄狂。沉水姑娘如旧唤一声高公公就是,若能得一声高老哥,咱家再欢喜不过。”高启潜如今身居高位,倒把以前的轻狂浮躁都改了。以前是没有保障,今朝有酒今朝醉。现在已经爵位加身,过继儿女,若无差错,百年之后可寿终正寝。这样大好的形势,高启潜如何不为身后名着想,再谨慎、忠直不过。

  “这才好呢。”柳娘听到他们说话,唤高启潜近前来,道:“朝上也有加官进爵的官员,谁没事儿叫人爵位啊,都是称呼某某大人,在内宫也是一样,称呼如旧。”

  高启潜快走两步,躬身行礼,“殿下说的是,老奴受教了。”

  “你素来是个好的,我也不过白嘱咐一句,只盼你日后一如既往的好。”柳娘淡淡提点他,问道:“怎么过来了?”

  高启潜再走进一点,以手遮口,小声道:“太子殿下请殿下帮忙留意孙家小姐,余者请皇后娘娘和殿下做主。”

  “知道了,当真是上心,都说多少遍了,还用得着你特意来一趟。”柳娘微笑应下,挥手让高启潜退下了。

  高启潜出现的瞬间,园中命妇贵女的心都提起来了,高启潜可不是以往的内宦,正经封爵的爵爷,又是太子、公主心腹,如何不引人注目。

  “演到哪儿了?继续!”柳娘回过神来,发现场中已经停下了。

  “看你这不专心的模样,早就演完了。”周皇后笑道。

  “是我的不是,先前是哪位闺秀献艺,我错过了,该赔罪才是。”

  以为穿着粉红绣杏花的姑娘出列,行礼道:“臣女中书舍人温佶之女温柔拜见镇国公主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臣女惶恐,陋盐有污尊听。”

  哦~次辅温体仁的孙女,他三子的长女,这次加封温体仁也封了伯爵,太子妃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不必多礼,杏眼桃腮,好一位美人。取我金玉镂空香囊给温姑娘,算我漏听她才艺的赔罪。”柳娘言笑晏晏,温和慈善,再看不出“铁血公主”的痕迹。

  温柔赶紧下跪接了,也是吓得不行,突然行这样的大礼。在场却没有人笑话她,只有羡慕。只见坤仪公主从裙摆上取下一个香囊,那是用整块玉雕刻成的镂空玉佩,顶端又以赤金装饰,香料塞入其中,行走时自有香风拂面。不看玉香囊的价值,只说它是从坤仪公主身上摘下来的,就足以让众人羡慕,大家都以为这是今日拔得头筹第一人呢。

  柳娘不过找个由头插口才艺展示,表达亲和态度,接着问道,“下面该谁了?”

  一位身着水蓝色褙子的少女出列,道:“户部给事中孙镐之女孙妙云见过镇国公主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哦,定阳公(孙承宗)的孙女啊,起吧。”孙承宗子嗣繁茂,孙镐是他的第七子,而眼前的孙妙云是孙镐的幼女。“要献什么才艺啊?”

  “臣女鲁钝,只有书法一道可堪一观。”

  “嗯,去写来瞧瞧。”柳娘颔首。

  孙妙云莲步轻移走到书桌旁,挥手写下了“慈德昭彰”四字。待墨迹干,由內侍呈给皇后、柳娘观看。

  周皇后也知道儿子坚持立为正妃的应该就是这个姑娘了,“慈德昭彰”周皇后理解成对她的赞美,柳娘理解成她对自己身份的准确定位,两位都没说什么,照例赏了。

  习作照例传阅各方,有闺秀“小声”道:“这是在讽刺公主吗?”

  “什么?刚刚好像听到有人在说本宫?”柳娘玩笑道,刚刚所在人群中说话的人也没了动静,不敢应话。

  “沉水,刚刚是谁在说话?”柳娘好整以暇的问道,真是,刚说没人敢出幺蛾子,就被跳出来打脸。

  “回禀公主,是丁列丑行着蓝衣女子。”沉水一双耳朵耳听八方,还有周遭这么多宫人看着,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

  丁、丑,都在天干地支前列,想必家中父兄也有些地位。说来也是,若不是家中娇惯,又自视甚高,怎么敢在宫宴上乱说话。

  那个蓝衣女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叩首,“殿下恕罪,殿下恕罪,家父……”

  “住嘴,别把父兄牵扯进来了,本宫不是迁怒株连之人。”一句轻描淡写的住嘴,吓得那姑娘瑟瑟发抖,不用宫人堵嘴,自己就不敢说话,怕连累家人。不用柳娘吩咐,沉水一税收,自有宫人把那女子请下去,她的女眷长辈吓得瑟瑟发抖不知如何是好。

  “孙氏,你来解释。”柳娘冷声道。

  刚刚还说镇国坤仪公主慈和的人都吓傻了,世上真有气势这么一说。也没见坤仪公主怎么怒发冲冠、厉声呵斥,只淡淡一句,诸人就觉火盆边上也阵阵冷风直往领口里灌。

  孙妙云这个直面镇国公主气势的人更甚,脸色刷得变白,唇色都苍白一片,努力镇定道:“回……回禀公主殿下,臣女不知这位姑娘何以这么说。”

  “哦,我倒是能猜到,你写慈德昭彰,她认为是在讽刺我,不就是说本宫不慈无德吗?你为何这样写,你也这样认为吗?”上位者可能都有看旁人为她一句话战战兢兢、冷汗直流的恶趣味。

  “臣女不敢。”孙妙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只觉得嘴上皮肤都黏在一起,不知道说什么好。“臣女不敢,公主殿下杀一恶人就天下万千好人,德昭千古,万世流芳,些许小人谗言诋毁,不足为虑。请公主殿下明鉴。”

  不错哦~柳娘挑眉,能在自己这不掩盖的气势下说话,也是个心智坚定的。

  “嗯,说得不错,起来吧。”柳娘给孙妙云身边宫女一个扶的手势,那宫女马上站到一旁,待孙妙云起来的时候,顺势扶着她到了座位上,没让她出丑。

  有了孙妙云的先例,献艺的诸人对自己事先准备的内容有细细检查了一遍,务必没有歧义,不引起误会。再有小心思的人也不敢做小动作,一句简短低声的挑拨都让镇国公主抓个正着,宫里没什么是她不知道的。

  献艺顺利进行,完事儿之后,周皇后问道:“坤仪,你不喜欢那孙家姑娘就不让她进宫,万没有为一个没影儿的太子妃委屈你的道理。”

  “母后想哪儿去了,今日一见,太子眼光果然不错,满殿闺秀,只她一人稍稍入儿的眼。太子既然有意立她为正妃,我乐见其成。”柳娘笑到,若不是至关重要,柳娘干嘛屈尊降贵去试验她。

  周皇后失望,还以为能趁机推出周芷、周蕴呢。

  柳娘只需要对正妃人选发表意见,剩下的侧妃不再她的关心范围内。周皇后和太子商议过后,决定立孙承宗孙女孙妙云为正妃,温体仁孙女温柔为侧妃,国丈周奎的孙女周蕴也为侧妃,刚好,武将、文官、外戚都有了。剩下的就没从高官子女里面选,人家把女儿培养出来,也不是送给太子做妾的。周皇后还从自己的宫人里面拨了几个美貌温顺的给太子做选侍。

  柳娘倒是趁机提醒太子,“长子嫡出,中正之道。等正妃进宫半年后再纳侧妃,至于那些选侍,服下避子汤才好。”

  “大姐姐放心,弟弟如何不知,父皇便是再宠爱田贵妃,也是等我和三弟出生后,再有小四、小五。”太子娶孙妙云娶的是孙承宗的公爵位,娶的是武将的忠心,但他对正妻也是绝对的尊重,毕竟他就是嫡出长子,如何会不维护这一制度。

  说起田贵妃,早两年就病死了,小四朱慈焕、小五朱慈灿都被送入京中宗学读书,一向隐形。再想想当初柳娘小时候,除了操心朝政大事,担心国家灭亡之外,还要抽空帮周皇后和田贵妃斗智斗勇,而今却是物是人非,时光真是匆匆催人老啊。

  太子见柳娘一瞬间怔忪,不知她怎么了,连忙询问。

  “没什么,想起小时候和田贵妃的事情,父皇也有色令智昏的时候。”柳娘调侃自己的父皇,太子心里赞同,嘴上却不说话啊,笑哈哈扯开话题。

  以周皇后对名义明发懿旨,礼部正式走流程。

  原本进行的好好的,突然太医院来报,崇祯病危。

  太医院已经报过好几次病危了,说实在的,崇祯倒下能坚持这么多年柳娘都意外。皇帝一向没有存在感,突然病危,倒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回来了。太医们坚持了这么久,这次终于坚持不住了,来年二月,雪未化、春未至,崇祯皇帝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崇祯的前半生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后半生躺在病床,可有一双出色儿女为他刷分,大明江山安稳,百姓渐渐恢复生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礼部为其定了谥号哲,乃是美谥,不再是历史上的“思”字。

  哲宗下葬之后,太子登基,奉周皇后为太后,居慈宁宫颐养天年。奉柳娘为镇国坤仪长公主,依旧监理朝政。封朱慈炯、朱慈焕、朱慈灿为郡王,三位新封郡王依照先前宗室改革条例,并未直接封国,而是留在京师,等待宗室大比后,授官为朝廷出力。再视其功过,升降爵位。

  太子突然拔高成了皇帝,倒把先前封的几位后宫撂在了尴尬的局面上。当然,皇帝要做什么事不怕尴尬的,只是现在皇帝犹豫了而已。

  定阳公孙承宗老将军在为先帝哭灵的时候感染风寒,缠绵病榻,待先帝葬入陵寝之后,老将军也薨逝了。准太子妃孙妙云是他的亲孙女,当时的太子现在的皇帝娶她,不就是娶这位军神、军中定海神针吗?现在孙承宗去世,太子有点儿反悔,下旨准太子妃守孝。

  瞎扯淡吧!先帝山陵崩,什么时候影响后继之君立后纳妃了?

  往远了追溯,明孝宗逝世,其子武宗朱厚照即位,次年改元正德。就在正德元年,册立夏氏为皇后,同时立沈德妃和吴贤妃。往近了说,他们的伯父也是,当年明神宗和明光宗先后驾崩,神宗之孙、光宗之子明熹宗即位,次年即举行婚礼,迎娶张氏为皇后,同时册立良妃王氏、纯妃段氏。

  先例摆在这儿,皇帝你给我说要准太子妃守孝?逗我玩儿呢!

  第126章 公主命

  听到新帝下旨让准皇后守孝的时候, 柳娘一口茶喷了出来, 这搞笑呢!

  “主子, 你看是不是劝劝陛下?”沉水担忧问答道, 就是她一个奴婢也知道这样做不好, 不知陛下怎么想的。他们这些年见得多了, 也不把陛下当神仙鬼怪,依旧愿意用人的思维去揣摩他。皇帝若想收拢武将忠心,就不该犹豫。

  “关我什么事儿?”柳娘大袖一摆, 皇帝要作死让他去。原本平定四方战乱、抵御外族南侵这样的天大的功勋就是皇帝和柳娘平分, 现在局势缓和, 天下欣欣向荣, 皇帝也希望能独尊一方。人之常情, 只是皇帝太过着急了。

  坤宁宫中, 周皇后见儿子有反悔的意向,自以为不着痕迹的叹道:“这孙氏的命格是不是有妨碍啊,刚定了她做太子妃,陛下就驾崩了, 连定阳公都去了, 你说这事儿闹得!”

  “母后慎言。若说命格不好,定了孙氏之后,蜀王之乱、浙江东林党之乱悉数平定, 弟弟身登大宝,都是喜事,也没见克着什么。父皇久病, 定阳公快八十的人了,儿知您不过随口一句,但让外面人听到了,还不知掀起什么波澜,孙家姑娘只能出家为家人、皇室祈福了。”柳娘看周皇后说得不像样,淡淡提了一句,总不能因为悔婚,让人家姑娘去死。柳娘已经做过许多昧良心的事情,但那都是为了朝政,在无关国计民生的事情上,还是讲点儿道理吧!

  周皇后笑了,不说这个话题:“孙氏要守孝一年,总不好让你弟弟空置后宫,不若先把周妃、温妃接进宫来。”

  周皇后这心思,浅的一望即知,柳娘摇头道:“听弟弟的,让他自己拿主意吧。”

  “好啊,我去问问他。”

  柳娘的“自己拿主意”是不掺和这趟浑水,周皇后的“自己拿主意”是极力影响皇帝,让自己侄女儿赶紧进宫,若能抢先生下皇长子,就最好了。

  后宫中之事暂且放在一遍,皇帝新登基,地方大员都要入京述职,太子已经做了多年有实无名,现在正了名分,与朝臣之间相处良久,并无需要磨合的地方,君臣之间颇为相得。来京述职的大员之中,需要柳娘特别留心的只有祖大寿、洪承畴和钱龙锡。

  封疆大吏进宫述职,见皇帝龙椅旁还摆着小一号的凤椅并不惊慌,先帝曾下旨让镇国公主辅政,后来皇帝也重申过公主的地位,现在皇帝登基亲政,似乎不需要辅政大臣了。可镇国公主的功绩之高绝、手段之狠辣都让朝臣们不敢出头说话。只要皇帝愿意就成,他们这些做臣下的不敢有意见。

  述职无甚可说,柳娘之所以要亲见这三人,是因为他们都功勋卓著,今日正式受赏封爵之时。三人均封伯爵,钱龙锡更是直接入内阁,调任吏部侍郎。至于洪承畴和祖大寿,柳娘有意让这两人调个位置。

  这三人来得巧,刚好凑到一处了,皇帝庆三人功绩,专门准备了宴会。

  柳娘端坐皇帝右下首,看着廷中歌舞,百无聊赖。因是为武将庆功,歌舞还有兰陵王破阵曲之类的武曲,但见过了战场杀伐,这样的软绵之舞,又如何能让人满意。看众人都只看女子美好身段,摇头晃脑欣赏曲子,皇帝便明白武将们宴饮并不十分欢愉,笑道:“京中舞女,何曾讲过战场杀伐,好好的歌舞让她们毁了,都退下吧。今日众卿凯旋,朕高兴,朕为众卿奏一曲。”

  “臣不敢。”众人出列跪在一旁,谁敢让皇帝抚琴为乐。

  皇帝却有些喝多了,平定四方,让风雨飘摇的大明再次安稳下来,这样的功勋,值得骄傲!皇帝坚持,他要抒发自己激动的心情。

  “陛下说的是,本宫也一腔热血恨不能亲上战场,不如从陛下开始,咱们殿上诸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依次演一个,以庆欢愉,如何?”柳娘见皇帝坚持,赶紧给他打圆场。只有皇帝一人是拿皇帝取乐,若是众人都这么干,就是酒宴上的游戏,自得其乐。

  “取朕的焦尾琴来!”皇帝红着脸大喝一声,酒气冲天。

  柳娘一个眼神示意,高启潜马上让宫人內侍关闭大门、窗户,让乐工停下演奏,殿中顿时鸦雀无声。皇帝可能喝多了,忘了古琴声音小,这样宽阔的大殿,哪里听得到。又不可能让皇帝做到乐工的位置上,虽然那里有扩音工具。

  皇帝兴致高昂的弹一一首古曲,只有前头几位大臣听见了,后面的人听到前面的掌声和奉承声,才知道奏完了。

  皇帝演奏完了,门窗才从新打开,武将们提着的心才放下来。原来是为了收音啊,他们还以为是要“摔杯为号、一拥而上”呢。别怪他们紧张,历来武将回京述职被扣押的不在少数,直接被斩首的都有。

  “陛下大才,本宫狗尾续貂,愧煞,愧煞。”柳娘让人取了琵琶来,带着铁指甲,拨动琴弦。琵琶本就是“金戈之声”,清脆且穿透力强,不说这乐声中阵阵杀伐之气,至少让人都听见了。柳娘不放过任何一个把皇帝比下去的机会,她也需要“展示羽毛”。

  下面人心里就有数了,站在皇帝一边的朝臣心中哀叹:“陛下君子之风,奈何镇国手持刀兵啊!”

  偏柳娘的就放心了,皇帝这般文弱,构不成威胁。

  两个大头头演过了,接下来就是朝臣们了。李标双手同书,温体仁现场填了一阙贺词让乐工演奏,女乐高唱。到了祖大寿这里,祖大寿拱手笑道:“臣一介粗人,只会舞刀弄枪,愿为陛下、殿下献上一段剑舞。”

  “好,取宝剑来。”皇帝兴奋得一拍桌子。

  “陛下,君前禁利器。”李标起身,大明十分防范武将,只因为武将手中有刀兵,比文人造反容易百倍。这么多年历史,文人造反几人成了,成功的通通都是武将!所以别怪皇帝那般防范武将,还总炮制冤假错案,他们太危险了。

  皇帝一愣,他话已经说出去了,怎么能反悔。

  祖大寿马上跪下请罪,“臣酒后失仪,请陛下降罪。”

  柳娘笑道:“大宴之上,君臣同乐,无妨。复宇(祖大寿)快快请起,陛下何曾有怪罪之意,李卿更是老成持重,国之栋梁。文敢谏武敢战,本宫在一旁瞧了,也觉快慰呢!”

  柳娘三言两语安抚各方,高声道:“取本宫的宝刀来。”

  “复宇在战场是用刀的吧,这是兵部新制的百炼钢宝刀,复宇且瞧瞧,可还入得你眼?”柳娘大笑,朗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