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44章

明朝女人 第44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姨妈问话,我岂有虚言。”柳娘走到莫小姐身边扶她过来,让她的侍女放开,一边走一边静静给她摸脉,笑道:“姨妈见妹妹在家中孤寂,送她来与我作伴,我感激姨妈,心里也就有话直说了,你别怪我。”

  莫夫人笑道:“自家人说话不必讲究。”

  “妹妹身上也没病,就是弱了些。我知您怕她不重视,送她来就说是治病的,这可不好,妹妹年纪小,别吓着了。其实就是来游玩赏景、结伴游乐,只是妹妹身子比常人弱,别家您也不放心,才托给我。”柳娘睁着眼睛说了一通瞎话,见莫小姐如同等着命运宣判的紧张感放下之后,才道:“姨妈放心,妹妹就包在我身上了,保证让她玩儿的开心!”

  第79章 最快活

  几人寒暄之后, 柳娘安排红莲请莫小姐下去休息。

  等人走了, 柳娘才致歉道:“姨妈原谅侄女儿妄言。只因见妹妹紧张惧怕的看着侄女儿,刚开始以为是初见陌生人紧张, 后来姨妈让妹妹走过来的时候, 妹妹的表情简直如临大敌、如赴死地。侄女并非面目可憎之人, 妹妹如何这样害怕?侄女怕她想不开, 才妄言几句安慰她,姨妈见谅。只是不知姨妈怎么和妹妹说的?”

  莫夫人吃惊, 她都没这么观察女儿的神情, 可能是太熟悉太亲密的原因, 莫夫人现在都想不起来女儿刚才的样子。“只告诉她要住在道观一段时日, 为她治病, 并无其他。”

  “可有说什么时候来接她?”

  “身子好了自然来接她。”这还用说?

  “姨妈可有明确告诉她?”

  “自然是没有的。”莫夫人疑惑, 接人是他们大人的事情, 小姑娘等着就好了。

  柳娘抚掌,叹道:“这就对了!若侄女儿没猜错, 妹妹大约以为姨妈姨丈不要她了。”

  “怎么会!”莫夫人紧张得提高音调道:“这些年为了她的身子,我们辗转多方,吃了多少苦, 怎会不要她!”

  “姨妈的慈心侄女儿旁观者清自然明白, 可怜妹妹当局者迷, 一时想岔了也是有的。不瞒姨妈, 我刚到道观的时候,也疑心父母兄长不要我了, 哭了一整夜呢,还是丫鬟们劝导着才想明白。这也是侄女儿做大夫的疑心小细节,还请姨妈和妹妹说,自在观风水好,这次就是送她来调养身体的,并不是什么大病。心情好,治病也事半功倍。平常人身上压着担子都走不远,更何况妹妹是心上压着担子。姨妈也可拿侄女儿举例,侄女儿当初比她还严重,不也好了吗?”

  “果然心细如尘,妹妹养了个好女儿啊!”莫夫人连连夸赞柳娘想得周到,又拉着齐太太的手叹她养得好女儿,齐太太却有一时的脸色僵硬。

  “小孩子最明白小孩子,姨妈过誉了。”柳娘笑着谦虚道。

  一番解释下来,莫夫人终于领会柳娘的意图。莫夫人陪着丈夫宦游各地,见识也多,知道很多时候病人只要放下心里的包袱,总能慢慢调理好的,看来柳娘做的就是让女儿保持信心。

  这么一想,莫夫人的信心也更足了,含笑应下。

  “还请姨妈吩咐妹妹的两个丫鬟,我要派人问她们一些妹妹起居的注意事项,请她们不吝告知。”接下来就要正式进入治病的环节了。

  “只管去,你妹妹还小,这些丫头自然由你帮忙管教。”莫夫人笑道,女儿的贴身丫鬟专门照顾女儿的身体,对莫家的事情基本什么也不知道,并不怕意外泄密。

  “姨妈玩笑呢,妹妹的丫鬟自有妹妹管教,我问一问妹妹的习惯,也好照顾她。”

  双方又秉持这外交辞令说了些可有可无的闲话,莫夫人带着人去检查莫小姐的暂住地。早在得到她们要来的消息之前,柳娘就让人把东厢收拾出来了。客人不好鸠占鹊巢住正屋,东厢恰是表达亲近最好的地方。道观中自然不像家里那么舒服,但柳娘早已备好大家具,只等莫家人过来安插器具,布置小玩意儿。

  一行人忙碌着,齐太太抽空把柳娘拉道一边,道:“当初你也是这么害怕吗?”

  柳娘知道她在说什么,面上却做疑惑状,又突然恍然大悟道:“娘,我那是哄莫夫人和莫小姐呢。莫小姐是真害怕,哄莫夫人是为了安她的心。至于女儿,您瞧我是那种伤春悲秋的人不是,不过随口一说罢了!”

  齐太太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见柳娘不承认也不逼她,只暗下决心,要待女儿更好些。

  忙碌着安顿好之后,一行人在道观用了晚饭,又各自匆忙离开了。

  柳娘一晚上的功夫都等不得,直接给莫小姐重新诊脉,又温言软语安慰她许久,在她卧房点上助眠的熏香,又叮嘱好丫鬟才出来。

  柳娘则回到小书房,拨亮蜡烛,拿出早先拟好的针对病弱女童的滋补方案,根据莫小姐的脉象,再细细调整起来。

  第二天早上,柳娘出去运动回来,莫小姐才起身。

  “妹妹起来啦!”刚运动过的柳娘脸上红扑扑的,额头还有汗珠,一副生机勃勃的模样。

  “还请姐姐恕罪……”

  “嗯……是有罪!”柳娘假装拉下脸来,道:“都说了你是来游玩赏景的,怎么舒服怎么来,如今又自责起晚了,岂不是没把我昨晚的话当真?”

  “不是,不是,我……”

  “噗嗤……”柳娘忍不住笑了出来,为自己刚才脑中的微妙联想而兴奋。这暂居道观的莫小姐,真的很像寄居贾府的林妹妹,尤其是这“不愿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恐叫人耻笑了去”的小心翼翼劲儿!

  莫小姐也明白过来柳娘是在开玩笑,被柳娘的笑容感染,莫小姐也忍不住弯起嘴角。

  柳娘大步走过去拉了她的手道,“我是家中最小的,早就想有个娇娇软软的妹妹了,能陪我玩儿、陪我做功课,可巧妹妹来了,我且不知如何欢喜呢。妹妹日后再怎么生疏客气,我是要伤心的。”

  莫小姐也说不出什么有趣儿的话来,只认真道:“日后不会了。”

  “哈哈,那妹妹闻得惯我这一身臭汗味儿不?”柳娘拿袖子在她眼前晃动,一副不熏到她不罢休的架势。

  平常什么刺激性味道都闻不得的莫小姐,却没躲闪,握着柳娘的手更紧了。

  柳娘牵着她去偏厅摆饭,一边走一边道:“日后妹妹跟着我饮食起居,我也问了你的忌讳,保证让妹妹舒舒服服。若是有什么不周到的,妹妹可千万别忍着,直接和我说,自家姐妹,不要虚客气。不然姨妈来向我问罪可怎么好?”

  一说到这么,莫小姐就黯淡了,“娘亲还会来看我吗?”

  柳娘做出夸张的表情道:“真么叫要来看?姨妈那架势,恨不得住在观里,可布政使府上哪儿离得开姨妈啊!悄悄告诉你,当初我娘也是恨不得天天来见我,让观里的道长给辇了。在道观里住着,就是为了清净散心,这么天天来,还不打搅着啊。最后约定初一十五来,才算找着平衡了。”

  早饭用的是好克化的稀饭和面食小点,也照顾莫小姐的口味,做了些松软甜点。

  人容易被热情的笑容感染,也容易被同桌人的好胃口感染,莫小姐破天荒的吃了大半碗稀粥,两个小面点,身后的丫鬟喜笑颜开。

  看着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柳娘也开心。

  吃过早饭,柳娘带着莫小姐散步助消化。当然,明面上的理由是带她去看自己种的玫瑰花田。早上的阳光和煦温暖,微风拂面,空气中全是草木清香,在这样优美自然的环境之下走动,身心舒畅。

  见莫小姐一脸羡慕,柳娘道:“妹妹若想玩乐,可以先种一盆在土里,等练好了手艺,我给妹妹划一块儿花田。不拘玫瑰,什么百合、牡丹、芍药,妹妹喜欢什么种什么。”

  至于身后丫鬟不赞同的脸色,柳娘就当没看到了。莫小姐如今经历的一切,都是她曾经经历过的。

  柳娘精心安排莫小姐的饮食起居,也不给她喝什么苦药汁。都说药补不如食补,更何况这么小小的人,吃了药就没胃口吃饭了。

  每日吃的山药粥、菊花粥、红枣粥、薏米粥,各类五谷杂粮、药食同源的东西一一摆上桌,配合着合理作息和适当运动,莫小姐的身体正慢慢好转。

  这些日日相处的人看不到,每半个月来一次的莫夫人最清楚。她也得了医嘱,并不额外多说什么,只当女儿真是来游玩散心的,每次来就送些当季的衣服食材,说几句贴心话,而后就走了。

  刚开始的时候,莫小姐还眼巴巴的盼着娘亲来,等到后来,莫小姐都玩疯了,没有丫鬟提醒,她都记不得母亲什么时候来。

  等到莫小姐的身体调养至可以用药的程度,柳娘才开始正式开方抓药。这一步她小心谨慎,每一味药、每一张方子都实现请枯叶道长看过。道长点头了,她才敢用在病人身上,甚至煎药的细碎活计也是她亲力亲为。莫小姐是她的第一个病人,柳娘慎重万分。

  春去秋来,等到第二年玫瑰花开的时候,莫夫人正坐在房内含笑看着窗外放风筝的女孩儿。这次莫大奶奶奉婆母一块来了,莫大奶奶笑道:“妹妹真是好了,看她那红扑扑的脸蛋儿,多有精神啊!”

  “瞧这人来疯儿,一点儿稳重样子都没有。这老高的太阳,还放什么风筝啊!”窗外莫小姐拉着风筝从这头跑到那头,好不容易站定一个地方又偏和风较劲,死死拽着风筝线,用风筝和风搏斗呢!

  自此,柳娘一战成名,杭州城内都知道齐家姑娘有一手,很多闺阁女儿的病都来找她。柳娘还未正式出师,自觉还有待积累,若非旁的大夫不肯接手或者碍于父母情面的,都没有接。即便如此,接下的病人都治好了,又是如此年幼,名声大振。

  中国自古钟爱神童,在医道上有建树也是才华,加之大家闺秀的身份,在杭州城里风光正盛。

  柳娘却有新的烦恼:“怎么没有男性病人找我呢?”

  第80章 最快活

  打发了那些死皮赖脸求秘方的, 也没有病人要照顾, 柳娘偷得浮生半日闲。

  柳娘趴在桌子上,毫无仪态, 抱怨道:“怎么就不来个男人给我治呢!”

  “为何不来, 你心里没数儿?”枯叶道长翻白眼, 两人相识相处近十年, 已经不在对方面前装面子了。

  “难道真要出家做女冠?”柳娘叹道,她何尝不明白男女大妨之下, 未婚女子怎么可能接触男性病人。

  其实上辈子, 秀王封地和周王封地都有女子行医的先例, 她当时还十分欣赏, 屡加赏赐。也许是周王系世代喜好医学的原因, 开封府一向学医氛围浓郁。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儿柳娘也记不清了, 只能请教枯叶道长。

  “你倒消息灵通, 周王殿下自然是慈悲为怀,济世救人, 只他封地内愿意学医的女子,要么是已经嫁人的学一些接生、产育的法子,充作稳婆、医婆;要么是出家为僧为道, 再学高深医术。”

  “难道就没有不出家的女儿立志学医的吗?”

  枯叶道长笑了, “世上识字的男人都少, 更何况女儿家, 学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若真有,又岂会不知出家的好处。”

  柳娘沉默, 世情如此,她也没有办法。低头看着自己一身绫罗,自己在道观住了十年,未曾受戒,也不是大家闺秀该过的日子。柳娘清楚自己的心意,不必再尝试,她不愿嫁人。

  目标和条件已经如此清楚,柳娘还在犹豫什么呢?

  柳娘还在犹豫,她怕一旦改变,就再也回不到过去。父母兄长、侄儿侄女,那些血脉相连之人,一旦出家,就再也不是以前的模样。可若是继续这样不尴不尬下去,不说影响齐家的声誉,就是对自己又有何益处呢。

  还记得《红楼梦》中的妙玉吗?“槛外之人”是她的自称,寻常官宦女眷瞧不起她,说她不僧不道,披着佛道的皮一个不干净的心。又有难得的容貌,易受地痞流氓侵扰。

  唉,是该决断了!柳娘叹息。

  在此之前,齐家人接她回老宅过了一个隆重的及笄礼,柳娘此生已经十五岁,可以谈婚论嫁了。

  “爹娘,女儿不想嫁人。二老细听我说,女儿并非一时魔怔或突然兴起,这个念头从我六岁时就有了。女儿知道这世道,咱们钟鸣鼎食之家,无缘无故让女儿出家,对家族声誉是怎样巨大的损坏。女儿也只一旦踏上这条路,就无法回头。女儿更不人父母担忧,怕做了不孝之人,因此一直拖着,不敢表露心声。可女儿自生病起,就迷上了这玄妙的医术,一身苦痛皆由它缓解,这是何等神奇。女儿也试过自己种植药材,炮制药材,开方救人,看着那些病人因我的医术痊愈,心中又是何等快慰。”

  “反正女儿早有行医之名,如今坐实了也应了别人的猜想。对外就说是病中发下的大愿,旁人也说不得什么。女儿还有一幼稚想法,想为父母大人尽孝。我这身子,若非爹娘心疼不放弃,早就是那黄土下一把白骨。我若嫁人,对家人有何好处?嫁出去就是别家的,回来一趟都难,更何况承欢膝下,为父母尽孝。家中金银衣食不缺,女儿能做的,不就恰恰是这人力不可及的病症吗?”

  柳娘自认说的有理有据,齐太太却一巴掌打在她的后背,哭道:“爹娘生养你,就是为了问你要好处吗?你想过自己没有,想过自己没有……”

  “娘,您别哭,是女儿不好,说错话了。女儿不孝,不愿嫁人,却用这等虚言哄骗爹娘。可女儿真的愿意用尽一生心力却追求医学大道,这世间除了血脉亲情,还有什么能羁绊女儿呢?”

  齐老爷摆不出往日正襟危坐的严肃模样,紧握双拳,竭力平静的问道:“日后年老怎么办?”

  “年老还有三十年,不能为了三十年之后的事情,就不过如今的日子。等到女儿医术大成,可以收徒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徒弟总不敢背叛师门。再说还有侄儿侄女呢,女儿厚颜,兄长嫂嫂对女儿如此疼爱,侄儿侄女总不会看着女儿年老潦倒不管吧?”

  “那你可知道,学医之人乃是下九流,世人根本瞧不起?”

  “女儿知道,所以女儿伏请爹娘同意,出家为道,拜枯叶仙姑为师。”

  “女子一生,最荣耀幸福的时刻只有两个,一是凤冠霞帔嫁得良人,二是十月怀胎诞下血脉相连之人,你都不要了吗?”

  “生人莫做女儿身,百年喜乐由他人。女儿做爹娘的女儿已有荣华富贵、安乐太平,嫁人又是一次投胎,谁能保证如这次一般运气好。就是侥幸撞了大运,不能钻研医术,已经违背了自己的本心,又何谈快活。至于儿女,天下皆兄弟姊妹,端看有缘无缘罢了。”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银子,我和你娘一旦不在,你以何为生?别说看诊,天下没有饿死的大夫吗?”

  “有这两样就够了。”

  柳娘从怀中取除两册薄薄的书简,一本写的是茯苓栽培技术,就是名贵中药白茯苓,“千年松木之下,有灵而生之”,可入药的根块深埋底下,不是经验老道的采药人无法找到。产量少,药用价值高,十分珍贵。柳娘发明了用松木培育白茯苓的方法,药性与野生茯苓并无差别。

  另一本是“焕颜坊”的商业计划书。柳娘第一次正式接触医学,枯叶道长传授给她的全是美容养颜的方子和医术,她这几年打交道的也只有内宅女眷,她太知道女人的钱是多么好赚了。

  “有种植名贵药材的办法,有拿它换金银的途径,女儿此生糊口不愁。”

  齐老爷接过这两本小册子,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叹道:“那就去做吧。”

  “老爷……”齐太太嚎啕大哭,“老爷……”

  柳娘也没料到居然一次就说通了,她已经做好的长期奋战的准备,甚至连被锁在家中,限制行为时候的后路都准备好了。

  齐老爷不顾老妻劝阻,拉起一直跪在地上的女儿道:“从小爹娘就心疼你,不忍心让你幼年早夭,不忍心让你缠足,不忍心让你见这世间的肮脏,既然都做了那么多,何必半途而废。你什么都打算好了,可见真不是一时冲动,爹娘盼你过的顺心如意。日子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已经找到快活的路了,爹娘就该放手了。”

  “爹爹……”柳娘忍不住扑进他怀里嚎啕大哭,一生三世,将近三百年的时光,她终于遇到了愿意包容她、理解她、肯定她的父亲!

  柳娘的事情自有父母做主,齐老爷和齐太太做了决定,兄长、嫂嫂们也只有遵循的份儿。如今齐家老大、老三在京城做官,老二外放蜀中,老四和老五还在为他们的科举事业忙碌。齐家从齐老爷开始已经是一门四进士了,看老四、老五的趋势,更有一门皆进士的可能。如此声望的家族,舍得女儿入道门,何等心胸气魄!

  及笄礼之后,柳娘又回到了自在观。及笄就是能说亲嫁人的信号,面对众多请说之人,齐家却对外宣称女儿要入道门,不日正式受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