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三百零九章 益都细作与岭南风雨

益都府衙。

已是上半夜了,天色昏暗,可大厅中盏盏灯烛明亮。

大批八旗军官汇聚于厅堂。

谭泰此刻身着便服,靠坐在上首,单手轻轻把玩着杯盏,脸上似笑非笑。

今天秦朗终于抵到了城外,叫外头的秦军士气大涨,自然的城内守军士气就多有低迷、动摇,甚至谭泰都能想得到,就是今天晚上,那就有可能会有沉不住的家伙与外头通风报信。

“姓秦的来了又如何?想要攻下我益都,就算是秦朗本人亲自指挥,也照样崩掉他俩大牙。”益都城池本就厚实,几经加固之后虽然仍扛不住对手的重炮,但是秦军的重炮也没办法越过城墙,再精准的落到城内的一系列防御工事上啊。

在益都城内,谭泰早就修筑了一道道内墙、堡垒,益都城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可不是单单外壳硬朗,内里才更要见真功夫呢。

秦朗如果以为益都会是第二个济宁,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有了济宁之败的例子在前,他谭泰还会笨到不知道吸取教训吗?

哼,从济宁之战结束到现在,都一个多月时间了,益都城内的设置早就今非昔比了。

别说现在城墙还没有被轰塌,说真的,谭泰他还真有点盼着城墙破碎的那一天早点到来呢。

这样才好考验他城内的布置不是?

谭泰双眼微眯,满脸的玩味儿。

他不是小看了秦朗,齐国公的威名在清军里可是如雷贯耳,谭泰他只是更加自信自己于益都城中的布置。

还有就是今夜里究竟能抓出几个蛀虫呢?

情势如此,所以城内的蛀虫是很难彻底抓干净的,但是能抓到一个是一个啊。

他谭泰没抓到一个就要活剐了一个!

对叛徒的痛恨,古往今来那感情都是一样的。

“固山额真说的是,咱们在益都下了多少劲儿,那么多工事不是白修的。除非粮草不足,不然即便是有内应,也甭想一举而竟全功。”一个汉军旗甲喇章京说着。

此人也姓谭,单名松。

当然谭泰可不是姓谭,他的姓氏是舒穆禄。

谭松降清亦有十年,多次参与南略攻势,血债累累。如他这般的人,投降秦朗都不会饶了他。故而谭松就只能是我鞑清的铁杆忠臣。

谭松话音落下,引得厅堂中在座的八旗军将们一致认可。就是这个道理。

益都城内街垒遍布,壁垒森严,就是外头的秦兵有内应,都不可能一举拿下全城。

众人的称赞让谭泰好不开心。

城内厮杀么,就要节节抵抗,寸土必争。如果一切都能按照他的设想进行,他敢叫秦朗在益都流干鲜血,可惜城内大部分兵将都是汉兵,这些人不可能跟着他一条道走到死。

但只要能起到一半的效果,谭泰就心满意足。

突地外头一阵嘈杂声响飞快传来。

“嗯?这是有结果了么?”谭泰身子勐地坐直,“外面何事喧哗?”

“报!”一亲兵从外面飞奔进来。

“主子明见,城内果然有人要通贼,被奴才们当场抓了两人。但不了城中另有内应,趁着天黑散了不少劝降信,很多街道都落了不少份,有些兵丁捡拾隐匿都被捉了起来。”

却是值夜的军官刚一发现劝降书就立马喝令所有人交出来,胆敢藏匿者杀无赦。

“什么?”听到这样禀报,谭泰脸色一变站起来。

“可抓到可疑之人?”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益都城内人心本就不稳,这种劝降书一旦发酵了,效果可不是一般的显着。

“未曾抓到。”黑夜真的遮掩去了太多的痕迹。

哪怕用屁股都能想到内应能如此大范围的散布劝降书,还能人不知鬼不觉的印刷这么多纸张,并且送入各个不同的区域,那身份肯定不简单。但依旧没能找出半点有用的线索。

“查。继续查!”

区区两个出头鸟根本就不能让谭泰满意,他要抓住这条真正的大蛇。

甚至他都认为那两个不值一晒的出头鸟根本就是昨夜里的点缀,那一夜真正的收获是让他明白了城内真的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啃噬着他的命!

几十门重炮一字排开,调整角度之后,目标直指一处城墙。

“放!”

沉应明已经很兴趣去留心炮轰的效果了,因为他坚信益都城便是再坚固再厚实,也总有被轰塌的一天。

不过成为的秦兵却一个个欢呼雀跃,几如山崩海啸一样。他们就喜欢这种碾压局!

就跟之前的战争一样,原本很难打的堑壕碉堡,随着一批批大炮的送到,什么胸墙土堡石垒,全都变得不堪一击。

再配合着火箭洗地,轻轻松松的,他们就杀到了益都城外了。

数十发铁弹划破天空,只瞬间后,一段城墙上就已经连连发出‘轰轰’的巨响,大片的沙尘碎石飞溅。

远处的士兵可以清晰的看到城墙上就多了数十个巨大的坑印。

重炮轰击的威力非常巨大,但它们的射速也相对迟缓不少。尤其在联系几发之后,每一次复装弹药之前,重炮都需要里里外外的被擦拭,然后进行充分散热。

但射击速度相对缓慢又怎样?秦朗有的是时间、

只要有效果就行,只要不断的向一处发射,就算城再厚,也可以轰开。

益都城破这都是早晚的事儿。

而就在益都硝烟正急的时候,数千里之外的天南名郡广州城内,宛如长龙一样的郑家船队已然驶入了零丁洋。

金陵朝廷顾不得岭南了,把事情推给了郑芝龙。

崇祯帝的这一决定在朝野之间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可皇帝一意孤行,又能如何?

闽地的郑芝龙那是一个标准的守家之犬,可现在有机会去别家吃肥肉了,那也高兴的很。

得信儿之后立刻就叫郑彩引大军为先锋前往广州。

而后自己在闽地挑拣兵将,筹备物资钱响,好做后续。

现在郑彩领着先头船队就已经到了广州门口了。

附近一座酒楼上,数名相貌不俗之人正在把酒言欢。

内中一人年约三十上下,身份当为众人之首,这人正是张家玉。

崇祯十六年张家玉中进士,选馆翰林院庶吉士。

这可是前途远大的代表,因为谁都知道翰林院为政府储材之地。明英宗后更是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例如大名鼎鼎的杨廷和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

如果大明依旧能安安稳稳的延续下去,张家玉未尝不能是一介名臣呢。可是他中进士的次年,老李就进京了。

有传言说张家玉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大顺效力。

这事儿没个准。

但张家玉的确是李自成事败后才跑回金陵的,结果很遗憾,因为政治不清楚,被崇祯帝直接打发掉了。

张家玉索性就回到了广州老家。嗯,他是东莞人。

回到老家的张家玉与周遭名士唱和,比如有牡丹状元之称的黎遂球,小日子过得到也不错。

但到底年轻,刚三十出头,岂甘愿就此埋没?

那在外名士风流是一回事,等只剩亲近人了,诉说时事,点评江山,那才是他真心所想的。

就比如眼下,几人姿态闲散,杯盏竹箸中,却说的都是眼下紧贴的时事。

黎遂球是工部尚书陈子壮的学生,为岭南名士。崇祯十三年游历江南时候,正值江左名流郑元勋于扬州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比赛,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钱谦益担任裁判,黎即席咏诗十首,力压群英而独夺魁首,被众人共推为“牡丹状元”,并连续三天在扬州的街道上披红戴花骑马巡游,接受士民欢呼庆贺。

虽然这很士林佳话,可放在崇祯十三年这个时间点上,真是有点扯澹的感觉。

黎遂球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对张家玉说道:“元子贤弟由北至南而还,当见过郑家之兵伍,且以为何?可能抵挡的住李逆?”

旁边另一个中年人,身着直缀饮尽杯中酒水,转着手中小小的白瓷酒杯也说道:“李逆现在甚有困龙升天之势,虽然争锋岭南非取天下之正道,可李逆自打失了京城,便再无天命可言。如今于岭南另辟蹊径,倒也不是一条生路。”

这辈子李自成都不可能再当真皇帝了。

所以人家很有可能就破罐子破摔——我走一步看一步,别的都不求,只先活着就成。

实则却是为王前驱,把湖广岭南都扫荡了一遍,那真龙杀到的时候可不就更轻快了?

甚至到时人家还能玩一手拱手而降,从而摇身一变成为新朝的开国元勋呢。

岭南的这些个士绅大户们最怕的就是李自成来这手。

这群流寇出身的大顺军,在想要活命的时候所发挥出的破坏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啊。

老李之前的政策可比秦朗还要凶的多。也就打下襄阳之后才开始改弦更张,然而不过一年的时间,一片石惨败就彻底的打断了这一进程。

及至老李跑到洞庭湖畔,那前期还没有露出这般凶恶的面相,可随着战事一天天的进行,李自成的本性似乎就一天天复发。

都不需要有人去故意的引导,他自己就想到了之前的老路了。

十几万闯军的钱粮物资所需宛如一座泰山一样压在李自成的肩膀上,大量的粮食布匹和金钱,这些可不是李自成单单攻略诸州县就能夺取的。

他想要维持着手中的力量,真就只能重新捡起老一套来。

白太河此前还觉得自己出的主意够凶恶的了,可跟老李之前的手段一比,那就是小白兔。

虽然这也真是老李的无奈之举。

不然呢?叫老李舍弃地主老财,转而对平民百姓下手么?

不说这会不会引起军中的动荡,只说实际‘效果’就差的十万八千里。

收拾一家地主老财,胜过抢劫千百家平民百姓。

或许李自成并不想重蹈覆辙,然而无奈的现实逼着他只能重走老路。

这些消息从桂西传到粤东后就太叫粤东的士绅地主们惊季了。

事实上,不管是秦朗还是鞑清,在粤东的传言都不是很好。

尤其是秦朗,他制定的那些政策对士绅大户和豪商尤其的不友好,但即便如此秦朗比起吃大户拷官追饷的李自成来也是天大的善人。

为什么粤东本地的力量并不排斥郑家人马的入驻?就因为老李的震慑力太大了啊。

粤东的士绅官僚们知道就自己的这点力量很难抵挡得住李自成,所以他们才会敞开怀抱接纳郑一官的。

只是李自成与郑芝龙间的角逐太‘小打小闹’了。

如果把岭南争锋放到整个天下大局中来看,那就会发现一个很叫粤东士绅所无法接受的事实。

那就是,老李打他们打的再狠,都不会得罪半点新朝的真龙。

不管那条新朝的真龙是姓秦还是姓爱新觉罗,人家肯定乐意看到李自成跟郑芝龙打死打生。

因为老李现在与郑家的厮杀,耗费的是忠诚于大明的力量。对于新朝来说,这不死了活该么?

从大局上讲,这对新朝是有功的!

而至于这个过程中被老李和战火祸害掉的士绅大户豪富地主,那不管是哪家坐天下,人家也肯定很乐意见到老财主去死的。

至于说为什么那条新朝的真龙只是姓秦亦或姓爱新觉罗,而不是姓朱,呵呵,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何况又是谁说的,金陵的那位朱皇帝看不得‘士绅豪富’的死啊?

大明之前是怎么被掏空根基的,在座的人谁不知道啊?还是说崇祯帝不知道?

真以为朱皇帝在位就爱惜‘士绅豪富’啦?

所有那李自成不管是变成谁手中的那把刀,亦或是不管他想不想如此的变,对粤东的士绅豪富们言都可怕的很。

但最悲催的却是,粤东不少明智之士已经看清楚了这些,却依旧无法做到丝毫的改变。

这就是岭南的局限性了。

他们只能祈祷郑家能顶得住李自成。

黎遂球看着沉思中的张家玉,说道:“李逆之所以能从清军的千里追击中活下来,多是靠阿济格大意疏忽,没及时去斩草除根。”

“可即便如此其手下也有不少能征善战之将,打清军打不过,但打岭南,还不轻而易举么?”

“之前的偏沅不是对手,现在的桂西也都已经快被扫平了。”

“而那郑家势头虽然盛大,但南安伯起家为海上。论大炮巨舰,恐怕郁洲山岛的那位也远不是郑家的对手,更勿论李自成了。但岭南争锋要论的是陆上的厮杀啊,南安伯会是李闯的对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