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二百六十六章 新人来投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二百六十六章 新人来投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16 来源:88小说

九月里,海州的气温已经变凉了很多,活跃在辽海的秦朗军水师纷纷折转回渤海区域。

秦朗也带着自己的水陆大军返回了来。

而至于他老丈人落实下来的封赏爵位,说真的,秦朗并不怎么看重。

虽然齐国公这个名号已经很重了。

在汉家体系中,“秦、晋、齐、楚”这四个称号,那可是第一等的封号。

只不过后世穿越来的秦朗更能透过表面看穿本质,

什么齐国公不齐国公的?这年月里,拳头大的才是爷。

但这消息传到海州传到郁洲山岛后,秦德等人可就是一片欢愉了。

等秦朗带着人马从金陵离开,人回到郁洲山岛上的时候,府邸早就更换了匾额,就连码头上都多出了一个齐字大旗。

所以这秦朗军日后也多会被人在私下里称之为‘齐军’了。至于明面上,

那当然还是明军!

秦朗回到郁洲山岛,顾不得跟府内的莺莺燕燕们欢戏,

先就举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公祭,

之后抚慰烈士遗属,走访退伍的伤残军士,然后还有选拔新兵,巡视学堂讲习班等,一系列的事务做完的时候,时间都已经是十月了。

崇祯十八年的冬天似乎是特别的冷,大前日起天便阴沉了下,乌压压的云彩厚得透不过一丝儿日光,天气又潮又冷。到昨日,一场大雪扯絮一般洋洋洒洒落下,直到今日午后还未停下。

入夜了,秦德府上的后院中仍隐隐地传出咳嗽的声音。程姑姑带着提着食盒的小丫头正顺着游廊进来,听到了压抑的咳嗽声,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掀开厚厚的棉毡帘子,里边一股暖气扑面而来。几个小丫头、姑姑都在外间儿候着,一丝儿声音也没有。

但没人来拦程姑姑。

后者也不说话,

只接过小丫头手里的食盒,

走进了里间。

秦张氏正斜倚在地炕上,身上盖着轻便暖和的绒被,身边的丫头帮她掖着被角,秦露一脸憔悴的在一旁剪着灯花儿。见程姑姑进来了,忙上前接过了她手里的食盒。

刚进十月里江淮之地就下起了大雪,天气骤然变冷,秦张氏一个吹风人就病倒了。

虽然她一直说自己不碍事,说是这两年过惯了富贵日子,这是得了富贵病了,连个小小风吹都经不住了。

但是这国公府内谁还不知道秦张氏的地位?

就连长平这位长公主都要对秦张氏礼让三分的。

听到秦张氏染病的消息,长平若不是怀着身孕,都要亲自登门探望了。

和声和气的与程姑姑絮叨了几句,秦露把程姑姑恭恭敬敬的送走,回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母亲脸色正在不停的变化着。

“露儿,你说为娘要不要应了公主?”

秦张氏拉着秦露的手说起了事儿来,却是长平这不怀孕了么,之前她经手的一些事儿那就不好再去打理了。

至少是不可能频频出府的去亲力亲为了。

可这些事儿长平却不愿意教给魏清慧、温岚等人,而是想把府外的这些事儿教给秦张氏代管。

这可真把秦张氏给难住了。

她在长平上岛之后就痛快的退出了秦朗后宅,那就是为了不跟长平起什么矛盾,同时也是为了及早抽身。

因为秦朗府中可不是只有长平一个人,

那是明眼看的俩集团,而秦朗即便再看重长平,这嘴唇和牙齿难道还能不磕着碰着吗?

早晚都是有麻烦的,多多少少大大小小都是会有麻烦的。

秦张氏何苦去受啊?

她男人她儿子,甚至她女儿,全都身负要职,秦张氏觉得自己家的份量已经很重很重了,不需要她再增添筹码了。

心里头是早就决定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老太君。

也因此,这小一年时间里,秦张氏秦露母女与长平一班人处的很好,双方彼此间没什么利益上的冲突,秦德一家也就显得相当的‘与世独立’。

秦张氏脑子有病了才会再度掺和进国公府后宅纷争。

那位长公主殿下不把手中的东西分润给自己的那些个小姐妹,你能说她没有私心吗?

秦张氏作为这个接锅的,甭管她想不想,当她接下了这些差事之后那就已经把她人给得罪了。

可她要是不接,那何尝不是得罪了长平?

秦露也一下子无语了,怪不得母亲这么的为难,因为她们母女俩全都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日后。

日后的储位!

秦朗别看现在只是一个大明国公,但在秦张氏等亲近老人眼中,秦朗的将来远大着呢。

这区区一个国公府的爵位争夺算屁啊,日后正儿八经的皇位争夺才更要命呢。

哪怕他们家底子很厚,可从秦德到秦安再到秦张氏和秦露,就没人想把自己搅合进去的。

跟长平交好了,不就也跟她身后的皇子交好了?真到了关键时刻,这可是能要命的事儿。

齐国公府后院,暖意如春的内房中,大床上三具红果的男女肉身交错搂抱着。

秦朗素了这么久,即便给长平体面,回到郁洲山岛后一连半个多月都歇在正院里,但时间走到十月,事务都忙活了差不多了,你还想要他素着吗?

就是秦朗还能忍,长平也会把他往外推的。

这种自己怀着身孕还一直霸着男人不放手的行径,长平可做不出来,她还要脸呢。

然后秦朗就开始了自己连日的大被而眠了。

反正是在后院,消息也穿不出去。

要怜香惜玉么。

一个有些不够用的。

大床垂着纹绣青嫚,一般人是不允许靠近的。

可一旦在秦朗行荒唐之举后有人靠近,那就必然是有要事发生。

女婢无声无息的进了里屋,轻轻的在床边跪了下,小声的唤道。

秦朗悄悄的从胭脂粉臂中脱出身来,昨夜里被鞭挞甚久的二女根本没有醒来,下的床榻,先就去隔壁水房里冲了个澡。

然后才一身便装的用起了早点,看看时间已经八点半了。

这从濠镜搞来的钟表,他已经使人去用心的仿制了,不过还没见到成果。

“这事儿倒也真有些麻烦。”

一边在豆腐脑上放下辣油,秦朗一边琢磨着刚才报上来的事儿。

长平现在于外的事物,无论是提点学堂,还是总理善堂,亦或是走访军属安抚遗属等等,这事儿说起来可都非小事。

她短短时间里就能把自己于岛上的形象和声望都拔高来,与这些事务关系极大。

所以长平可以把府里的管家权分给温岚、魏清慧这些人,却严防她们接触到外头的事务,秦朗还是能理解的。

如果长平硬把着不撒手,他是绝不会多说一句。

但是长平要把事情推到了张姑姑身上,一下子与秦德秦安他们挂上了钩,这就有点闹大了。

秦露把事儿报上来,那边是什么态度也显而易见,可这事儿难得就是‘和和气气’。

自己该怎么着才能不在两边生置隔阂呢?

秦朗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想不出好法子。

毕竟张姑姑那里便是做的再委婉,不还是拒绝吗?

还好就是张姑姑尚在病中,暂时的还不用立马做事。

秦朗翻身上马,踏着积雪往西港区附近的军营走了一趟,而后又在海州见过了新任海州知府张同敞。

刘源则已经官升登莱巡抚了,空出的位置就有新人补替。

秦朗必然是要给这个面子的。

哪怕这海州城内,只需要秦朗一个示意,张同敞就能被结结实实的给架到半空中,屁事也干不了,甚至人都能叫他不出海州府衙门。

“下官拜见国公。”

“府尊客气了。早就听闻府尊大名,海州能得府尊,实乃百姓之幸事也。”

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官场上名声挺不错的。不过士林中流传起他的名头,似乎更多还是张同敞的的诗赋和书法。这果然很文人。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直到天启二年,朝廷才给张居正平反。到了崇祯十三年,崇祯皇帝方才下诏追复张敬修(张居正长子)的官职时,授张同敞为中书舍人。

张同敞借此步入官场。

短短五年时间,张同敞就走到一府知府的位置,那可比沈廷扬顺畅的多了。

不过这也更多是因为金陵百官和江南士林,皆视海州为畏途,故而让张同敞捡了个便宜。

新官上任,接风洗尘摆酒设宴,这是少不了的。

秦朗也不觉得海州换了个明面上的知府,就能变天还是怎滴。对张同敞并没怎么上心。

这家伙是朝廷专门选派的官员,还能是刘源第二不成?

何况现下里,他手下并不缺一个知府。

自从朝廷封秦朗为齐国公的消息传到登莱之后,那里可是非同一般的热闹,至少齐鲁胶东本地的不少读书人是纷纷投效。

原因不外乎是不少人把崇祯帝的封公之举,视为秦朗正式‘开府建牙’的一个标记。

都眼下这个地步了,谁要还把秦朗视为金声桓这样的兵头,那就太没眼光了。

加上秦朗刚刚大败清军,阵斩不可一世的八旗鞑子三万许,还顺带着收拾了那么多左军降兵,势头正盛,这效果是一加一远大于二。

很多人都已然把秦朗视为一方势力了,而且是一方前途光明的势力。

秦朗一不缺钱二不缺粮,三还有一支犀利敢战的水陆军,如何就不能那啥了?

即使秦朗挖了读书人的肉又如何?

大家不还活着的么。

从龙的效益那么大,读书人如何肯放弃?反正一切都可以商量的么。

老大你嫌弃我方块难堪,那我给你变成圆圈怎么样?哦,圆圈也不行,还难看,那我给你变成三角的,这种看的顺眼了吧?

这就是如今大多数的读书人。

所以秦朗近来的‘人才储备’真心被提升了一个大档次。

这些个读书人只需要短期里突击培训,照着章法章程,那就能办事。哪怕他们不少人思想上还在反动着。

“国公此番力挽天倾,扶明皇江山于既倒,大名必垂于天下,响彻四海。”

“只可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势头太过也。”

“势过如月满,月满则亏水也。”

秦朗笑了,他本来以为张同敞是拿套话来于他寒暄的,谁知道这位竟是要吓唬他的。

倒是有趣了。

怎么着?

张同敞接下来是不是就要他‘解甲归田’啦?

“张府尊接着说。”

张同敞看着秦朗脸上似笑非笑的神情,心底里并无半点惧怕。

“国公立下如此大功,看似名满天下,实则只会叫陛下更为忌惮。今上非宽宏大度之人,既封了这国公之爵,怕心中已经容不下公国了。更兼国公清田亩行新制,士大夫之家,大户巨室之人,谁不恨国公入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天下多的是胆大包天之辈,更有诸多阴狠歹毒之人,他们或许成事不足,但败事有余。”

张同敞对秦朗非常的有好感,因为秦朗的那些作为让他想到了他的曾祖。

不过张同敞非常的聪明就是,他知道旧有的利益集团是不会看秦朗顺眼的,想想他曾祖的下场那就知道了。所以他结结实实的把自己对秦朗的好感给掩盖了下。反而时不时的会冒出对秦朗的嘲讽攻讦之语,然后他就成功的来到了海州了。

他也同样不怕秦朗把他宰了,说他挑拨离间。事实上现在局势都很明显了,从崇祯帝把曾化龙于登莱调回来的那一刻起,这两边的隔阂就再也无法化解了。

让刘源去当登莱巡抚,这皇帝不就是亲手把登莱交给秦朗么?

除非这今后的天下局势一直这么僵持下去,鞑子能始终占据中原,大明一直不能中兴,齐鲁与大明一直相隔甚远,不然这对翁婿间就只能有一个活下来的。

张同敞更愿意站到秦朗的这边,他甚至还希望着有朝一日秦朗改天换地坐稳这江山之后,他张同敞能尽自己曾祖的未能完成之业!

“国公手下水陆军兵恐已不下五万众。这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国公焉能尽知其心?”

“哪怕他们现在都还忠诚于国公,可一旦受到鞑清或朝廷的拉拢,一旦受到高官厚禄的诱惑,他们还能保持对将军的忠诚吗?这人心是最叵测的啊,人心是最易变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