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全球战国 > 第十二章 孤的元从班底(四)

全球战国 第十二章 孤的元从班底(四)

作者:混吃等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35:52 来源:88小说

一秒记住【】,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臣等拜见太孙殿下。”

“诸位先生免礼。”

万历三十三年(1605)正月初五,在短暂的春节假期结束后,经过多方势力反复协商、妥协,最后得到认可的八位侍讲,来到慈庆宫拜见朱由栋。

由于已经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孙,所以,朱由栋是君。因此,八位侍讲得先对他行君臣之礼,然后,朱由栋再对他们行师生之礼。至于那三位陪读?要不是太孙,你们能捞到这么牛的老师给你讲课?这师生关系以后是不是能确立,看你们的表现咯。

双方见礼已毕,沈鲤对着吕坤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这位在家里休息了七年多的道德大家慨然踏出一步:“太孙殿下,这是臣等商定的授课日程,还请殿下过目。”

八位老师轮流授课,说实在的,多少还是有些压力的。

朱由栋虽然现在才四岁多,但他每天的日程安排还是很多的。

明朝由于朱元璋是个劳模,所以在洪武年间,大明的公务人员从皇帝到最底层的从九品,全年只有三天假期。

老朱死了之后,历代皇帝都受不了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所以慢慢的增加各类假期。到了万历一朝,公务人员一年的假期是十八天。

虽然万历皇帝很多年都不上朝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万历不办公。而只要万历办公,朱由栋一般情况下是要去跟着学习如何处理政务的。

一个人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不一样。作为穿越者,朱由栋的见识肯定胜过整个大明。但在实际政务的处理上,当他从皇极殿到养心殿,处处接受万历的耳提面命后,其处理政务的能力每一天都在提高。

所以,他的时间很紧。能够给这八位老师的,也只有下午。

“臣等商议之后,建议每天下午开两堂课。臣先为太孙讲论语,沈阁老讲孟子,君一(张以诚)教授书画,飞白(熊廷弼)讲大明律,稚绳(孙承宗)教太孙做八股文,长卿(温体仁)教导太孙礼仪,子先(徐光启)和利先生教授天文、算学、历法、农学。每授课四天后,太孙可以休息一日,复习学习所得。如此,每五天一个循环。遇到朝廷休沐日,则自动顺延。”

“吕师安排得周详,学生无异议。”

“如此,臣等就将课程定下了。明日未时两刻起,由臣先来为太孙授课。”

“学生必定准时在慈庆宫恭候。”

八位先生退下后,先前虽然很正式,但多少有些凝重的气氛一下子就舒缓了不少,因为,剩下的人,都是朱由栋真正的手下了。

“奴婢李进忠,拜见小爷。”

按照《酌中志》的作者刘若愚的记述,明代宫廷里,宦官因为是皇帝的家奴,所以在对皇帝的称呼上,除了有朝臣在的场合也称皇上、陛下外。在私底下,一般管死了的皇帝叫庙号,比如宣庙爷爷,世庙爷爷等。管现在的皇帝叫万岁爷、皇爷,若是关系比较亲近,则直接叫爷爷。管太子叫千岁爷,亲切一点的叫小爷。至于太孙……好吧,总不能叫百岁爷吧?所以,现在宫内的宦官们慢慢的约定俗成:以后把太子的别称拆分了。只叫太子千岁爷,管太孙叫小爷。

“嗯,李进忠,吾听说你以前不姓李?”

“小爷圣明,奴婢本姓魏,为了进宫,所以改了名姓。”

“嗯,你现在在吾的身边做事,若是还不敢以真实姓名做人,倒是显得吾这里是家黑店了。从今日起,你恢复原姓吧!待会吾写个条子,叫内官监给你把名字改回来。”

“多谢小爷为奴婢恢复原姓,奴婢厚颜无耻的再求小爷一件事。能不能请小爷为奴婢新赐名字?”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你就叫魏忠贤吧!”

“呜呜呜~~奴婢得小爷赐下姓名,真如重获新生也!奴婢对天发誓,定为小爷誓死尽忠。”

“很好,魏忠贤啊。”

“奴婢在。”

“皇爷爷赐给吾的庄子,吾就交给你去打理了。若是干得好,少不了你的赏赐。若是干得让吾不满意,呵呵,吾现在正式开蒙,若是在汉代的话,那就叫开府、竖旗了。所以,若是你干得不好,吾这里正好少一颗脑袋祭旗!”

“请小爷放心!奴婢一定把万岁爷赐给小爷的庄子打理得一片清白,呃,不是,就是,反正就是打理得很清楚。”

“那个是叫井井有条!吾知道你少年时没有正规就学,不怎么识字。以后有机会,可得好好学习。曹化淳。”

“小爷,奴婢在。”

“以后有空的时候,就教魏忠贤多念书,吾不求他能做得什么好文章,至少,能识字,能读奏章,能算数。”

“是,奴婢遵命。”

“魏忠贤,关于那个庄子呢,吾要的是绝对掌控,吾以后需要在这个庄子里做很多东西,你要绝对服从并坚定不移的执行吾的任何命令!”

“是!奴婢明白了。奴婢一定把那个庄子上的账目尽快弄清楚。”

大明在朱元璋的时候,对宗室待遇做了明确的规定。亲王、郡王、各类国公、将军什么的,一套一套的。而且虽然阶层分得那么多,但是各个阶层的待遇都非常丰厚。

以亲王为例:朱元璋规定,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两,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缎匹岁给匠料,拨王府自造。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明代中期太平时节,米价很便宜的时候。大约是七八石米折银一两。亲王岁支米五万石这一项,就是七千多两白银。若是社会稍有动荡,米价上涨的话。这笔钱就不是几千两白银能打住的了。(隆庆开关后,大量白银涌入,银价贬值,所以万历时期的米价在0.3~0.5两白银/石的范围内波动)

大明的宝钞是在不断贬值的,两万五千贯宝钞到了万历年间,跟废纸也差不多了。所以,这个可以忽略不算。

至于其他的丝绸布匹啥的,在明代白银购买力很强的时候,大约能值两三千两白银。

总之,一个亲王,朝廷每年发出去的东西,大约在一万两白银上下。

听上去好像不多?

但是,你得知道的是,老朱家的人很能生啊!到了万历年间,各类宗室只算男丁,就已经达到了十三万人以上。如果严格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给所有的宗室足额发放俸禄的话。大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需要再乘以1.4到1.5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所以,明代的皇帝对于宗室,那是极为头疼的。皇帝们通过不断的打折、延迟发放、不给宗室家的新生儿取名(皇帝是朱家家主,家主不给新生儿起名,这个新生儿就不能在宗人府登记,自然就没有相应的俸禄)等各种无赖手段减少对宗室的支出。但即便如此,到了万历时期,中央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40%以上,都会被庞大的宗室给消耗掉。

所以,虽然皇太孙是储君,可以类比亲王。虽然朱由栋深得万历喜爱。但是万历还是只给了朱由栋一所方圆两千多亩的皇庄,然后一次性给了五千两白银。

不过对于穿越者而言,这么大一笔启动资金,已经是足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