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带着警花闯三国 > 第45章

带着警花闯三国 第45章

作者:乱石兰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5:40:39 来源:免费小说

  刘欣朝典韦使了个眼色,典韦将那人丢在地上,转身退了出去,将侧门重新带上。刘欣转头对徐晃说道:“公明,你可认识此人?”

  徐晃走上前去,将那人嘴里的破布拿开,瞧了两眼,摇摇头,说道:“大哥,我从来不曾见过此人。”

  却听那人说道:“你是徐大人!徐大人快快救我!”

  徐晃闻言一惊,说道:“你认识我?”

  那人连连点头,有如小鸡啄米一般,说道:“认识,认识,您在河间的时候我就认识了。”

  张宁突然两眼冒火,娇叱道:“唐周!”

  原来此人便是进京自首,从而导致黄巾起义提前爆发的张角第二大弟子唐周。唐周猛然听到有人喊出自己的名字,先是一愣,等看清了说话的人是张宁,又是一惊,旋即大喊道:“徐大人,快抓住她!她是张角的女儿,抓住她可是大功一件!”

  刚才张宁喊出他名字时,徐晃就什么都明白了,因为张宁早就坦诚地将一切都告诉了他,就连自己与两个师兄之间的感情都没有丝毫隐瞒。

  徐晃一把抓住唐周的衣领,将他从地上拎了起来,冷笑道:“原来你就是唐周,难怪会认识我,是不是还想着帮朱清报仇?”

  刘欣笑着说道:“公明,还把他交给你夫人处理吧。”

  徐晃听了刘欣的话,将唐周狠狠地掼到张宁的脚下,说道:“宁儿,你说吧,想怎么处置他。”

  唐周顿时呆住了,木然地问道:“你们是……”

  张宁“噌”的一声,拔出剑来,指着唐周的咽喉,咬牙切齿地说道:“你听清楚了,我和他现在是一家人!”

  唐周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子,不由慌了神,声嘶力竭地喊道:“小师妹,求求你饶了我吧!你就念在当年我们青梅竹马……”

  他一扭头,恰巧瞥见徐晃眼里的怒火,赶紧改口说道:“噢,不不不,是当初我们两小无猜,噢,不不不,啊……”

  唐周说得语无伦次,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张宁手起剑落,已经砍掉了他的一只胳膊。这剑便是徐晃在河间赠给她的那把,端的锋利异常。张宁虽然也习过几年武艺,但真正用剑伤人还是第一次。若不是刚才被唐周的话气急了,张宁还有些下不去手,直到现在她握着剑的手仍忍不住颤抖个不停。

  徐晃上前一步,按住她的手,轻声说道:“宁儿,不管他说什么,我只信你!”

  张宁感激地朝徐晃望了一眼,咬咬牙,一剑刺穿了唐周的前胸。

  唐周的哀号戛然而止,嘴角慢慢渗出丝丝鲜血,他双目圆睁,真正死不瞑目,自己与徐晃同是朝廷命官,他为什么要帮着反贼的女儿来杀我,这是为什么,想不通啊!现在没关系了,他再也不用想了,因为他已经彻底解脱了。

  “当啷”一声,张宁手中的剑掉在了地上,她“扑通”一声面朝北方跪倒在地,已经是泪流满面,撕心裂肺地哭喊道:“爹,女儿今天终于新手帮你报仇了!”

  刘欣站起身来,走到徐晃身边,小声说道:“好好安慰安慰她吧!”说完,便出了房间,把他们两个人留在了里面。

  卫家势力庞大,洛阳几级衙门都为卫仲道的死犯了愁,醉红尘的妈妈、姑娘、丫头、龟公被折腾了半个月,还没问出个所以然来。这时,朝廷突然发现,主动首告,为剿灭黄巾立下大功的唐周失踪了。

  唐周虽然被朝廷任命为黄门侍郎,其实只是让他挂个虚衔,每个月拿拿俸禄,并没有什么实际职责需要他去履行。唐周一直担心遭到黄巾的报复,平时行踪诡异,几天不归家是常事,而且从来不告诉别人自己去了哪里。朝廷对他也已经起了疑心。

  这次因为忙着处理卫仲道的案子,直到半个月以后才有人发现唐周失踪了。洛阳几个衙门都忙碌起来,查找他的下落,还找人用布帛画了唐周的影像,四处缉访。

  这一天,又轮到醉红尘的一干人等过堂。先受了一夜寒,又被关到牢里,早就被折腾得半死不活的小红,灵光一闪,看见了堂上唐周的画像,赶紧叫嚷了起来。那几个审案子的都是人精,问明了情由,按照小红的说法,唐周抢劫醉红尘的案子里却有许多疑点。不过,对他们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唐周抢劫小红与卫仲道的死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为,这样一来,两件案子就都可以结了。至于醉红尘,由于卫家的施压,最终只得关门大吉。

  于是,官府出了公告,唐周降而复叛,勾结黄巾余党,潜伏醉红尘杀害卫仲道,又故布抢劫娼妇小红的疑阵,现在画影图形,发往各州,令各地方官吏严加缉拿。他们将卫仲道的死全部推到了唐周的身上,如此一来卫家也就不好再闹了,却哪里知道早在十天前,唐周就被刘欣挫骨扬灰,连一根毛都没有剩下。

  这是幻影秘谍的一次完美出击,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在盯着唐周,这到这次才找到了下手机会,为了混淆视听,他们还布置了一个拙劣的疑阵,结果却因为卫仲道的死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欣看了朝廷送来的公告,对唐周和卫仲道都没有放在心上,随手丢给沮授,说道:“公与,这份公告转发给各郡县,叫他们抓紧缉拿,你这就去办吧。”

  沮授应诺一声,转身刚欲离开,却差点撞到正匆匆走进来的蒯良身上。

  第104章火灾

  蒯良一向沉着稳重,刘欣还没见过他如此慌张,心头一紧,问道:“子柔,出了什么事?”

  刚刚要出门的沮授也停下脚步,担忧地看着蒯良。

  蒯良刚才是一路小跑过来的,现在已经是满头大汗,喘着粗气说道:“主公,北门一带走水了。”

  刘欣大惊,他很清楚,这个年代的建筑大量使用木料,北门一带又是老城区,房屋密度非常大,发生火灾,往往一烧就是一大片。

  沮授执掌幻影秘谍,敏感地问道:“不对啊,现在是白天,怎么会走水?”

  蒯良擦了把汗,说道:“具体情况还不太清楚,但火势蔓延得很快,现在已经快要烧到州牧府了。地方军和差役已经全部调派过去,仍然不能控制火势,还请主公抽调兵力增援。”

  刘欣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什么!已经快要烧到这里了!”

  蒯良慌忙摆手道:“不不不,属下没说清楚,是快要烧到原先的州牧府了。”

  刘欣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对沮授说道:“快,通知徐晃,从第一军团抽调三千名士兵参加救火。大白天的,这火来得蹊跷,你再派人查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完,又转向蒯良,说道:“走,带我去火场看看。”

  蒯良口中的州牧府便是原先的刺史府,本来位于襄阳老城区的中心,随着襄阳城整体向东向南扩展,这座大宅院的位置已经偏在了城市的西北边。刺史府的西北面原来有一大片空地,但由于刺史长期空缺,无人管束,许多人便将这些土地据为己有,盖起了房子。这片房屋盖得杂乱无章,拥挤不堪,许多巷道甚至仅能容一人通过。

  火便是在这里烧起来的,蒯良虽然安排了不少人赶去救火,但到了刺史府以后便过不去了。这天刮的恰巧是西北风,火仗风势,眼睁睁地看着火苗已经快要窜到刺史府来了。而刺史府的东南一带,住的都是些士族乡绅人家,蒯良心急如焚,这才匆匆向刘欣求援。

  刘欣刚刚到了刺史府,徐晃带着大队人马也已经赶来,人虽然多了,奈何道路狭窄,却施展不开,就是再多上三万人马也是无济于事。刘欣看了看火势,手冲着刺史府一指,当机立断道:“来人,快把这些房子全部拆掉!”

  蒯良慌忙拦住他,说道:“主公,使不得啊,这里可是官产啊。”

  刘欣大手一挥,坚定地说道:“拆!”

  徐晃手下的士兵一拥而上,“噼哩叭啦”的便拆起房子来。刘欣这才对蒯良说道:“子柔,没什么好担心的,这房子不拆,马上也会被烧个干干净净。何况,房子拆完了,这里不还是官产吗?只要把这里全拆了,火就不会蔓延过来,往南的一大片房子就安全了。”

  刺史府刚刚拆了一半,火便烧了过来。但这样一来,火场前面便多了一大块空地,人手已经可以施展开来,顿时挑担的,提桶的,大家手忙脚乱地扑起火来。这时候,终于显示出人多力量大的好处来,明火渐渐被扑来了下去。

  刘欣松了一口气,吩咐蒯良道:“子柔,安排人手仔细巡查,防止死灰复燃,另外清点下受灾情况,妥善安置好灾民的生活。”

  这些本来就是蒯良的份内之事,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

  刘欣回到府里,仍然觉得嗓子眼里往外冒烟,现在想想,还真有些后怕,如果不是已经搬到了这座新府邸,现在真是不堪设想。刘欣暗自庆幸自己的决策有多英明,一面盘算着是不是该对老城区进行改造了。

  正在这时,小刘蕊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一下子便扑到他怀里,喊道:“爹,你已经有两天没有给我讲故事了。”

  这些日子,刘欣一边要处理政务,一边又要坚持去书院授课,晚上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还需要向马芸求教,进行一番恶补,着实是忙得不可开交。今天这场大火,更是令他心烦气躁,看到刘蕊又缠着他讲故事,忍不住冲她吼道:“行了,没看爹在忙吗?明天再讲!”

  现在不光刘蕊天天等着听他的故事,刘蕊这小姑娘的屁股后面还跟着一堆人呢,卞玉、蔡琰、巧儿、莺儿现在都是她的忠实听众,就连马芸似乎也是听得津津有味。每次她从刘欣这里带回去新的内容,身边立刻就会围上一群人,每到这个时刻,小姑娘总会觉得自己像一个公主,她已经有些乐此不疲了。听到刘欣冲她吼起来,小姑娘突然就感到十分的委屈,愣在那里半天没动,然后就“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刘欣也愣住了,一拍脑袋,自己这个浑球,再忙也不能朝小孩子发火啊,才遇到一点点事就沉不住气了,将来能有什么成就?想到这里,刘欣慌忙将小姑娘抱起来,哄了半天,临了答应现在就给她讲故事,刘蕊这才破涕为笑。

  等今天的故事讲完了,刘欣强调道:“蕊儿,爹现在确实很忙,以后改为两天一更,好不好?”

  刘蕊的脸上还挂着泪痕,却已经露出了笑容,歪着小脑袋,不解地问道:“爹,什么是两天一更?”

  刘欣笑着说道:“就是两天讲一回故事。”

  刘蕊眨巴眨巴眼睛,说道:“那么三天一更就是三天讲一回故事了?”

  刘欣捏了捏她的鼻子,说道:“恩,蕊儿真聪明。不过,你以后可要听爹的话,如果哪天你不听话,爹就断更了。断更懂不懂,那就是以后再也不讲了。”

  刘蕊紧张地说道:“爹,您造成不要断更,蕊儿会很乖的。”

  刘欣笑了起来,说道:“蕊儿真乖的话,就快点到娘那里去,让爹好好做事。”

  刘蕊这回非常听话地从他怀里下来,临走还不忘朝他挥挥小手,说了声:“爹爹再见。”

  沮授查访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次火灾并没有什么阴谋,是几个小孩子玩耍时放起来的。几个小孩子看到一堆竹子放在那里没人管,便想着放爆竹玩,结果引发了火灾。刘欣顿时无语,这时候的爆竹并不像后世里面添加了大量的火药,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竹子啊,竟然也能引发一场火灾,真叫他有点哭笑不得。

  旧城改造的任务很快下达给了蒯良,他是襄阳太守,自然责无旁贷。但具体怎么做,刘欣还是作了明确的要求。在新城区西南角划出一片土地,新建一批砖石结构的房屋,用来安置从老城区里搬迁出来的居民。至于仍然住在老城区的士族乡绅们,则由官府提供土地,由他们自行建造房屋,但要求是尽可能多的采用砖石材料。为了鼓励老城区的民众能够主动搬进新城区,刘欣还答应可以由官府给予适当补贴。

  襄阳新城区的发展很快,开春以来,大道两边都已经栽上整齐的行道树,每条大道选用的行道树各有特色,有选择桂树的,有选择青檀树,还有选择梧桐树的。大道中间都是青石铺就,坚实耐久,适于车辆通行。而两边供路人行走的小道则是用特制的青砖砌成,这些青砖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并且具有很强的吸水性。青砖的一面还建有排水涵洞,所有的涵洞都通向襄阳城东北方向的水门。除了襄阳书院等三院的所在地以及荆州官员集中居住的区域,其它区域的大道两旁都已经统一建起了一排商铺。新城区还组织了专门的清扫队,来保证城区环境的整洁卫生。

  刘欣实行商税减半的政策后,时间虽然不长,效果却十分明显。商税减半透露出一个信号,刘欣比较重视商业的发展,士族世家们可以放心加大在商业方面的投入。同时,商税的降低,经商成本也进一步下降,商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了下来,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百姓购买的**。对百姓来说,一些原先可买可不买的商品,现在可以买了。

  商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商铺的大量需求,官府第一批公开发卖的商铺日在春节前就已经全部售空,许多商贾们正拿着钱在等待第二批商铺的发售。

  其实,刘欣扩建襄阳城的原始想法就是为了捞钱。城池扩建了,原来属于城郊土地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城市土地,土地的价值自然大幅上升,这一里一外可以给他凭空带来大量的财富。可是事实的发展并不像他预想的那样,商铺卖得十分红火,但是并没有同时带动新城区土地的热卖,到目前为止,对那些用于修建住宅的土地,表示出购买**的人寥寥无几。

  刘欣看着面前的报表百思不得其解,这份报表是蒯良刚刚送过来的,是对整个二月份襄阳新城区发展情况的一个汇总。由于襄纸的使用,根据刘欣的建议,这类报表都已经采用了非常现代的表格样式,看上去一目了然,现在已经推广到了襄阳等荆襄五郡。

  刘欣将报表丢在一边,闭上眼睛想了片刻,说道:“子柔,已经卖出去的那些商铺生意如何?”

  第105章引狼入室

  蒯良不假思索地答道:“回主公,我家在那条大道上也开了一家商铺,生意十分红火。这里道路宽敞,交通便利,商铺内部环境舒适,有很多都是回头客。”

  刘欣迟疑道:“那为什么商铺后面的土地卖不掉呢?”

  蒯良想了想,说道:“百姓们都喜欢扎堆居住,大概是因为新区人太少吧,要不就强制迁一些人口进来。”

  刘欣坚决地说道:“不行!绝对不能那样做,一切还是要本着自愿的原则,要遵循百姓的意愿。这样吧,你回去尽快开始第二批商铺的发售,争取将新城区的人气带动起来。”

  等蒯良告辞离去,刘欣走出书房,抬头四处看了看自己的州牧府,长叹一声道:“这么好的环境,怎么就没人肯住过来呢。”

  刘欣盘算着,离刘宏归天还有整整四年时间了,江夏等四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想要强行收回的话,只有动武一途。可是这样一来,会引起许多麻烦,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不说,还会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和野心。他没有别的选择,现在只能一心一意谋发展了。

  那两万多名黄巾战俘最近干活越来越卖力了,这个月他们第一次拿到了工钱,这笔钱比他们原先想像的要多许多,足够他们养家糊口。只要继续认真干下去,再有一年他们就能重获自由,到时候娶妻生子也不会只是梦想了。

  干劲一上来,工程的进度也随之加快。现在,这些人主要负责修建从襄阳通往宛城、章陵、江陵、江夏的四条道路。这些道路原来也是有的,只是长年累月,无人维护,有些地方已经残破不堪,影响通行了。从去年年底开始,这些道路已经修整了三个多月,比起过去来,已经好走了很多。道路的畅通,进一步促进了襄阳商业的发展。

  刘欣的日子就在这样的半喜半忧中一天天过去了。

  这一天,蔡邕像往常一样从书院里出来,不经意间抬起头,见到墙上贴了一张布告。这张布告已经微微有些发黄,显然贴在那里已经有些时日了,只是他一直没有注意而已。

  今天放学比较早,蔡邕不由得停住脚步,慢慢读了起来,当他读到卫仲道在醉红尘被黄巾大盗唐周杀害时,不由怔在那里。半晌以后,他才回过神来,进了自己家中,仍然面色难看,心中满不是滋味。

  蔡琰奇怪地问道:“爹,您这是怎么啦,碰上什么烦心的事了?”

  蔡邕叹了口气说道:“唉,卫仲道死了。”

  蔡琰脸儿一红,说道:“这个伪君子,爹同情他做什么。”

  蔡邕摇了摇头说道:“爹哪里是同情他啊,爹是想到了你的亲事。”

  蔡琰不好意思地说道:“爹,女儿又不是嫁不出去,那么着急干什么。”

  蔡夫人刚巧从后面出来,插话道:“琰儿,做爹娘的能不着急吗?你已经十六岁了,别人家的女儿像你这么大已经做娘了。”

  蔡琰娇嗔道:“娘,你别说了,我不嫁就是了。”

  蔡邕却郑重其事地说道:“琰儿,爹也知道你喜欢的是刘大人,但他已经有了好几房妻妾,你现在嫁过去算什么?听爹一句话,还是早点打消了这个念头,等爹帮你物色一户好人家。”

  蔡琰受了马芸的“毒害”,在自己的婚事上已经不愿意再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当下赌气说道:“爹,你挑来挑去,还不都是卫仲道一类的人物,那样的人,女儿不嫁!”

  蔡邕一时语塞,手指着蔡琰半天,说了一个“你”字,便再也说不下去了。当初,卫仲道确实是他中意,结果却令他如此难堪,自己的眼光还不如女儿,蔡琰可是在去年正月十五就提出反对的。

  蔡琰被父亲这一闹,有了深深的危机感,她现在心里只有刘欣一个人,如果父亲不答应,她能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她还不知道刘欣是怎么想的。另外,马芸对这件事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她也拿不准。

  怀着这些心思,蔡琰又来到了州牧府。随着刘欣讲故事的频率改为两天一回,她也不好意思仍然每天往州牧府跑,也变成了两天去一次。

  算起来,今天应该是可以听到新故事了,却见刘蕊正在院子里带着刘裕到处乱跑,马芸腆着大肚子,笑嘻嘻的看他们玩耍。

  蔡琰向马芸行过礼,便迫不及待地问道:“蕊儿,今天怎么还不讲故事?”

  刘蕊头也不抬,随口答道:“我爹说了,今天停更一天。”

  蔡琰诧异地说道:“停更又是什么?你爹哪里来那么多新词儿。”

  刘蕊停下来,瞄了她一眼说道:“原来是昭姬姐姐来了。停更就是今天不讲了,姐姐明天再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