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凤舞隋末 > 第五百五九章 侧目哗然

凤舞隋末 第五百五九章 侧目哗然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7:47:38 来源:书海阁

虽然本次的童生试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在规格和形制上还是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就比如说最终判卷这等重要的工作,黄小刚就没有让什么不三不四的人来参与,而是直接让东华时报的众多编辑和抄书先生直接负责,并且在一人一份标准答案进行判卷的同时,也让他们把感觉有争议的试卷另选出来,由黄小刚自己亲自来评判。

此外,这次的童生试在分制上也是做了很大改动,原来的分制是三科各一百分,后来则根据各方反馈改为“2 N”评分模式,也即是国文、数术两科的总分和综合卷的评分各为五十分,而只有三科总成绩达到并超过九十分者,才算是通过了童生试。

最终,经过足足三日的评判,最终的结果倒是不尽人意:此次国考仅在高密一地,参考者计有三千二百七十三人,其中满分者仅仅十八人,九十五分以上者一百一十九人、九十分以上三百零七人,过六十分者不足半数。

而按照考试办法,只有九十分以上的这三百零七人才算是通过了童生试获得了童生资格,其余就只能算是落榜了。

对于这个结果,可以说既在黄小刚的意料之中,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在判卷的过程中,他认为会成为拦路虎的数学部分,整体表现反倒还算差强人意,虽然这个时代的人古人的确不注重数学的学习,但针对简单的加减乘除还有以加减乘除为基础的小奥数体却是并没有难到太多的人,基本上三千多人里面差不多超过半数都考了满分。

而在这场考试中很多人栽跟头的地方,则大多集中在了综合卷上,一些在后世看看来答案非常常识化的行测题上,而且根据事后的统计来看,让古代人栽跟头的题目大多集中在了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题上,细究起来倒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只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人从来没遇见过类似的问题罢了。

须得知道,这次的考试命题可是由黄娜全权负责,而一个后世拥有双学士学位的国考备考生专门给出的“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你敢当成是开玩笑的么?

反正不管怎样,黄小刚对这场春闱第一考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便于三月初八这日命人放出了红榜,将首批获得童生资格的三百零七人的大名都贴了出来,并且宣布下一场的秀才试,将会在三月十二日举行。

只是叫人没有想到的是发榜之后,这三百零七人的名单却是在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三百余人当中,竟然没有一个是所谓的“大儒”,大部分都是高密附近还有黄县、芦山、文登和胶州等地,最近几年才刚刚进学的学童和学子,而各地慕名而来赶考的成年人和一些头花胡子都花白的老儒,却是无有一人考过。

这一下,很多人顿时傻了眼,尤其是一些之前跟着去到文庙搞“庙议”的各地儒生,他们之前是单纯对天凤军搞得这种新式的科举制度感到费解和不满,直到在庙议上听闻了有关新朝将在未来施行的乡县议会和自治制度,并且想要参选两级一员需要至少得有童生的功名要求之后,也才在糊里糊涂之间发现这童生资格居然还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门槛。

然而,也就在高密这边的民间儒生对考试结果纷纷哗然的同时,从历城、聊城、临沂还有曲阜等分考点传回的喜报却是更进一步打击了众人。尤其是很多名声在外的老儒还有所谓的学界翘楚,在这场本是专门针对孩童学子的童生试上纷纷折戟败北,还真是叫天下人侧目哗然。

比较起来,这些分考点的参考人数都没有高密人多,其中人数较多的聊城也不过一千三百二十二人参考,历城则不足一千,临沂也仅有八百,而曲阜因为有孔家的人带头,倒也勉勉强强凑了个一千人出来考试,然后这些地方考过童生试的人数却是寥寥无几。

相比起高密这边三千多人的总数还考出了三百多人,出线率有个十分之一不算太难看,这些地方就低得可怜了,其中最少的临沂仅仅有五十四人过线,满分者只有四人,而曲阜这边过线者也是不足百人,满分者仅十余人而已。

不过,还有比这更打击人的消息,却因为时间的关系错开了这风口浪尖,前面不是说过高密这边曾发了三万份试卷去黎阳军中,实际上三月初三这日,黄娜也同时在黎阳军中进行了考试,并且是一场黎阳全军参与的考试,最终收回的两万九千八百份有效试卷里,过线者多达一万四千五百五十名,而满分者更是有足足两千四百人之多。

当然这个结果肯定是真实有效的,绝对不可能作弊,毕竟天凤军本身在建立之初就是一支学习型的军队,文化课可是一天都没停过,加上学习的方式和教材又是黄娜亲自操作,考出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没什么意外了。

不过,黎阳这边的考试也就止步于童生试,不会再安排什么秀才试了,毕竟军队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地,黄娜在军队里推行的仅仅是普及型的教育,能够让士兵们能够算得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能够简单的读书识字写家书也就勉强够用了。

所以最终这个考试结果,也仅是内部通报了一下,并没有让黄小刚去昭告天下。

而三月十二的秀才试在如期开考之后,得到的结果也不出人所料:第二轮参加考试的三百零七人中,仅有四十二人过线获得秀才资格,满分者仅有一人。

然后在三月二十一开考的第三轮举人试上,这四十二人中又仅有十七人过线获得举人资格,至四月初一的第四轮进士试过后,最终胜出者便仅剩下区区的三人而已。

而这三名获得进士功名之人,年岁最大者刚二十出头,姓梁名苍,乃是济北肥城人士,出身乃是肥城梁氏,然梁氏以家传农学而闻名于世,却不想竟然叫他拔得头筹。

而最幼者仅仅十五岁,姓房名斌正是房玄龄的内侄,而众人皆知房氏家学主要以商学为主,没想到竟也能培养出一个新科进士。

至于中间不长不幼这人,是年正好十八岁,姓曹名放正是豹山曹氏族人,其父是最早一批跟随黄家舅侄的曹氏族人,这孩子自幼便跟在军中自学成才,想不到竟然是个学霸。

结果就是三个新科进士,竟然无一人是自幼修习儒术的儒生,如此结果委实叫人大感意外。

喜欢凤舞隋末请大家收藏:(wuxia.one)凤舞隋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