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穿越养娃日常 > 第424章 总督

穿越养娃日常 第424章 总督

作者:臻善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1-01 17:01:00 来源:88小说

徐二郎和瑾娘随三郎一道去了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附近有一处颇负盛名的私塾,虽是私人办学,但名声也就仅次于国子监和四大书院。当时瑾娘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着孩子们若有疑难问题,可过来这里寻找私塾的先生们指教。若是为了增进学问,在这边住上一些时日也是可以的,这样方便他们学习。

可惜宅子买了不久,长安长平就被徐二郎安排到应天书院求学去了。书院中有可以和他们辩论的同窗好友,又有为他们答疑的先生,他们有了疑惑在应天书院就可以得到满意解答,自然用不着再跑到帽儿胡同来求教。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宅子就空置下来。

当时翩翩帮着瑾娘理家时,还琢磨过将这宅子租出去。毕竟来帽儿胡同求学的学子非常多,有些人家心疼孩子还要过来陪读,选择一个好的住宅自然必不可少。这宅子若是租出去,一年下来也有几百两银子,这些银子看着数目不大,可总归是收益,总比让宅子空置着,每年还要帖银子维护修缮好啊。

瑾娘知道翩翩的话有道理,但最终却没同意。在她看来,府里留一幢空置的宅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别的且不说,就说徐二郎在朔州结识的几个好友,他们天分不如徐二郎,科举时在秋闱或春闱折戟。可科举是他们鱼跃龙门、脱胎换骨的唯一一条路,所以他们绝不会放弃。

那些人指定要进京复考,届时她与徐二郎去了外地,那些人肯定也不好意思住进徐府。那安排他们在外边的宅子落脚就很合适了。一来清净,没人打扰;二来也省得他们不自在。

别说,这宅子空下后,还真被好几人借住过。像是王轲,像是郑顺明,再有曾在平阳时指教过徐二郎的明先生的自家侄子。

王轲和郑顺明是徐二郎的知己好友,两人考了几年,都有所得。两人比青儿早一届科考,王轲侥幸中榜,但却是同进士。当时徐二郎远在河州,宿迁已经升到了吏部,也就是宿迁使了法子,王轲才没有一直坐冷板凳,而是外放到偏远地区做一个小县令。

郑顺明顺利过了秋闱,却在春闱时落榜。他落榜后在京城游学一年时间。在收到家祖母病危的消息后,立马打道回了平阳。

除了这两人外,徐二郎另一个知己好友乃是辛魏。他家原本就在朔州城,乃是朔州的名门望族。辛家家子弟都是武将,偏他因为身子孱弱,改走科举一道。

辛魏倒是三人中运道最好的那个,他不仅中了进士,且在二甲之中。原本辛魏有意参加进入翰林院的补官考试,辛家人却不同意。担心他太过用功,届时再病上一月两月的过分伤元气;还担心他进了官场没自家人护着,会出事。

最后辛魏到底是对家人妥协,被他们安排回朔州任职。如今好歹也是个六品官,算是很出息了。

说这些就扯远了,话继续说回来。也幸亏是一直空置着这所宅子,不然陈佳玉搬出去还不好安置呢。

原本这处宅子叫“徐府”,可如今门楣上却挂了“陈府”的匾额。

这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么,不外乎是徐翀亲自开口问他二哥要了这个宅子。自家兄弟,难得张口,徐二郎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徐翀倒也不是想白占这宅子,他还提议用他在锦州的庄子换。那庄子虽然不比这宅子值钱,可价值也相差不大。然而就和瑾娘说的那样,做兄弟的难得开一次口,徐二郎没有不应的道理。他也知晓三郎要这宅子是什么打算,和瑾娘商量过后,到底是将宅子给了他。

而这宅子,显然被徐翀当做表达心意的“道具”,所以才会换了门头上的匾额。瑾娘毫不怀疑,徐翀今天的聘礼中,就有这宅子的地契。

她对这兄弟还是有几分了解的,绝对不会看错他。

瑾娘就悄悄的靠近徐二郎问了两句,徐二郎没应声,唇角却微翘起来,显然她的猜测没出错。

瑾娘翻个白眼,懒得说什么,恰好这时候陈家旭和孙氏迎出了门,瑾娘赶紧摆正脸色,一脸笑意的走了过去。

陈家旭果然就像长安几人说的那样,面相白皙纤弱,看起来当真不像个武夫,倒真和那读书人似得秀丽腼腆。而且他容貌非常年轻,看起来绝对不是二十七八的人,反而像是刚加冠……这该称一句“天生丽质”么?

像三郎,这几年在江浙水师任雨打风吹,整个人肉眼可见的变糙了。之前青儿吐槽他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是三郎着实变黑不少,再加上他身上那股子放荡不羁的气势,衬得他更糙。反观陈家旭,不管是皮肤还是骨相,处处透着一股子秀丽。看见他就好似看见了那些,在江南烟雨中长大的姑娘小子,真真钟灵毓秀,让人慨叹。

孙氏也如长平说的那样,身量非常高挑,容貌也只是平平。但这妇人不管是走路说话都透着一股子爽利,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是个心里敞亮的。和这样的人接触,不用藏着掖着,也不用担心会被她背后捅刀子,倒是很轻易就能和周围人打成一团。

瑾娘不动声色的观察这对夫妻的时候,陈家旭和孙氏也若有似无的观察着面前几人。

徐翀……这人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任是陈家旭想破头,也想不明白,徐翀是如何看上他妹妹的。

佳玉是长相不错,但因为身子单薄,性子闷,不爱说话,人也显得木讷呆板,所以连八分的容颜都只剩下三四分。她比之江浙一带随处可见的灵秀姑娘时逊色许多,也因此婚事才被耽搁下来。

也是因为他这做兄长的不争气,不能给妹妹撑腰,导致城里那些鳏夫都敢上门提亲。那些人被他打出去后,还到处败坏妹妹的名声,为此佳玉更不好说亲了。

谁知道,他只是偶然伤腿,被徐翀以及近前的几个袍泽送回家,妹妹突然就有人要了……虽然这话不恰当,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陈家若真和徐家结亲,明显是他们高攀。先不说徐翀本身的能力本事,就只说他上边还有个大权在握的二哥,就多的是千金小姐嫁给他。这样的如意佳婿,又如何会看上婚事艰难的佳玉?

陈家旭自从徐翀带着佳玉上京后,就一直提着心。他惶恐妹妹会被错待,却不想有朝一日能接到徐翀的亲笔书信。徐翀安排人给他治腿,还安排他们在某一日上京,作为娘家人送佳玉出嫁。

陈家旭至今脑袋都有些懵,尤其是看到眼前威仪凛然,冷淡卓雅,和徐翀有几分相像的男子时,诚惶诚恐的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也就在他忐忑的想要行礼时,孙氏满口惊艳的已经和瑾娘叙上话了。

孙氏看人都是大大方方的,不过也算是克制守礼的一个妇人,很快视线就从瑾娘那张让人失神的容颜上挪开。

她心里直念叨“我的乖乖”,只知道是贵人住的地方,没想到还是神仙住的地方。看面前这对夫妻,这容貌,这气质,简直绝配。

不过孙氏到底只是个底层妇人,对上瑾娘心里还是有些发虚,连说话都不那么利索了。也好在瑾娘亲切和善,孙氏很快就没那么紧张了。

一行人入了府,陈佳玉出来拜见过后就又回了后宅。孙氏和陈家旭的三个子女也出来认了人,被瑾娘给了见面礼后,就欢欢喜喜的出门玩耍去了。

聘礼都被一台台的抬进来,动静太大,将府里其余跟着上京的客人也惊动了。

瑾娘和徐二郎自然一一见过,众人一道说了话,那些人便诚惶诚恐的离去。

这天瑾娘几人在陈府用了午膳才离去。

聘礼已经下过,再有三礼陈佳玉就会进门,为此徐翀晕乎乎的,感觉人在天上飘。

瑾娘见不得他那美滋滋的模样,就刺了徐翀一句,“佳玉今天都没和你说话,你是不是又做错什么了?”

徐翀感觉心口一疼,心里滴血。他怎么就做错什么了?二嫂说的这是什么话?他是那样的人么?他做什么事情不是有礼有节,让人诟病不了一个字?

怎么就不能是陈佳玉在闹小性子,怎么就不能是她不对?二嫂这逮着由头就往他脑门上扣屎盆子,他怎么又让二嫂不顺眼了?

徐翀感觉可委屈了,眼神示意二哥,管管你媳妇啊,说的这叫什么话。

徐二郎佯作没看见,顾自拎着茶壶给两人都斟了一杯温茶。

徐翀被瑾娘看得头皮发麻,只能气恼的抹一把脸说,“二嫂你操心的也太多了吧。佳玉不和我说话,那是她矜持。二嫂你也不看看今天什么场合,今天可是咱们去下聘,她一个姑娘家,都快出门子了,可不得不好意思么。她不搭理我才是正确的,若是主动和我搭话,少不得要被人说她上赶着倒贴。京城的流言蜚语传够多了,那些人无风还要搅起三尺浪,佳玉肯定是出于这些考虑,才矜持的没有和我搭话。”

徐翀一肚子歪理,可恨瑾娘被他说服了,竟然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她赶紧甩掉脑子中的污水,可不能再被三郎蛊惑了,这人有毒吧,三言两语就把她说服了,她明明是去刺他的,怎么反倒被他说服了。见鬼了。

回去的路上瑾娘再没吭声,反倒是徐翀和徐二郎说起江浙水师的一些事情。

徐翀不想在江浙呆了,觉得没意思。可就这么撤回到京城,他又不甘心。那些水匪海盗是真膈应人,不把他们打服打趴下,徐翀吃了苍蝇一样膈应。看他有心打匪患,奈何上边的人不作为。那些人将寇匪当做刷绩点的小怪,准备刷一波又一波,能刷多久就多久,丝毫不顾及沿岸百姓的安慰与利益。徐翀对这些事情心知肚明,可他人微言浅,在这些事情上还说不上话。这把他憋的吐血,时常懊恼的要做点什么出气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气死。

这种时候,徐翀就特别怀念自家二哥的雷霆手段。他就和徐二郎说,“若是陛下把你派遣到江浙水师任职就好了。到时候咱们兄弟齐心,铁定能把那群匪寇打死打残,打的他们有生之年再不敢上岸。”

徐二郎悠悠然的接了一句,“我乃文官,文武殊途,陛下不会派我到水师任职。”

闻言徐翀更怨念了,“所以说还是咱爹的错。你说你当时怎么就不再坚持坚持?若是二哥你最后从军了,别说江浙的寇匪了,就是西北的匈奴,咱们兄弟也可以去打一打。”

徐二郎抬头看一眼一脸激愤的徐翀,眼神淡漠中带着几分讥嘲。瑾娘看懂那意思,分明是说,现在放马后炮不晚八百年了?当初父母以死相逼时你在哪里,你怎么不跳出来替他反抗?如今觉得他弃文从无没有帮衬不方便了,当初怎么没想到这茬呢?

徐翀:……

不说也罢。

三人回了府里,径直去了鹤延堂。

徐母关心着这事儿,听说进行的很圆满,就开心的念了几句佛。倒是徐父,至始至终没露面,可见心里还有个疙瘩。

若不是因为荣安公主,他不可能容易陈佳玉进门。可他一面念着陈佳玉是及时雨,一边又忍不住怀疑自己进了兄弟里设的套。

这就让徐父很纠结了,所以他对两个儿子自然没好脸色。两个儿子想见他?他是那等想见就见的人么?他老人家忙着呢,才不见那两个不孝子。

不孝子徐二郎翌日收到朝廷的吏部官员亲自送来的调函,他被委任为江浙总督。陛下隆恩,给他一个月时间规整收拾,一个月后启程前往江浙任职。

听闻这消息后,马不停蹄从茶楼跑来的徐父,他的表情从一开始就是懵的。

总督啊,正二品!

四品和二品就是官员的两个分界线。四品可以称为入流的官员,而二品就是一方大员。那是货真价实的一方大员,有些甚至可以在地方上当土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