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第238章 飞来的买卖(五)

赤色黎明 第238章 飞来的买卖(五)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1921年1月6日,蒲观水面对德国秘密委员会的委员们大声说道:“诸位委员,中德两国相距遥远。如果想让我们之间的普通交易有利可图,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造出更巨大的货轮在两国之间通商航行。当然,关于诸位质疑我们造船能力的问题,我也承认,你们的质疑的确没错。现在我们不要说战列舰,就连巡洋舰都造不出来。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就对此甘于现状,也不等于我们就只能依靠进口来解决问题。”

会谈的气氛已经陷入一种很不愉快的地步,德国委员们希望的是能够从中国大捞一笔,不管德国人合作的愿望是如何急迫,真正让德国人摆脱对中国的轻视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蒲观水受够了德国佬的胡话后,终于忍不住起身表明态度。

“我们中国有将近六亿人口,而且就现在看,未来十年内,中国人口或许就达到了德国的十倍之多。我们的政府砸锅卖铁也要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这意味着,未来十年我们的小学毕业生将是德国的十倍,初中毕业生将是德国的十倍。未来二十年中,我们的高中生,大学生也将是德国的十倍。时间越久,中国的优势也将越大。在这点上,时间是站在中国这边的。有这样充裕的受过教育的人力,我们推动科技进步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我们中国人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的这个国家就是四千多年前那个国家的延续,所以我们从来不缺乏耐心,从来不缺乏自信,既然我们已经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这个大趋势就无可逆转……”

“……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诚意与心情,更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我们承认我们当下的落后,所以我们要得不是一飞冲天的面子活儿,而是像小学生一样,从最基础的课程一门一门的学起,对此我们绝不感到羞耻……”

“……大型军舰项目我们的确很需要,不过没有整套技术的转让,特别是各种生产加工技术的转让,仅仅是造那么几艘船出来,我认为这恰恰是最没有效率的方式……”

德国的秘密委员会成员比前几天增加了好几位,这还只是委员会成员。中国人试图购买德国技术的消息传的很快,尽管美国人直接投资德国的消息也传的很快,甚至更有吸引力。但是德**方好歹是有足够号召力的,美国与德国兵戎相见,在德国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之前,硬是把德**队挡在巴黎之外,与之相比,中国就显得更有合作价值。

听完了蒲观水这番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为主题的发言,不少德国人还是觉得相当不爽。如果中国果然如蒲观水所说的这样,自己完全掌握了各项技术,那中国还有什么与德国合作的必要呢?不少委员们在看到合作的未来前景之前,先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有可能带来的威胁。

会议休会之后,蒲观水很有些郁闷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突然觉得自己真的不是搞外交的材料。外交就该是妥协,是各种尽力说服别人改变自己想法的努力。而蒲观水在人民党十几年,学会的则是依靠自己,艰苦奋斗的这套。而且这套深深的烙刻在蒲观水的所有行动以及思想之上,让他礼貌客气一些,蒲观水当然能办到。然而面对刁难的时候,蒲观水的这股子倔强劲头就忍不住的往外冒。

当然,德**人们倒是相当欣赏中**队的这种态度,军人们性格更加直率一些。而且“骨气”这种东西,对军队有着极大正面作用的态度。所以与会的军队代表倒是饶有兴趣的与蒲观水谈起了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略冲突问题。

“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有强有力的政府,我们的军队深知要为国家而战。英国人现在已经不太敢采用陆军进攻的方式对付我国。但是我们的确是缺乏海军力量,英国可以使用他们在海上的优势对我们进行威胁,实施包围。”蒲观水对战略局势也并不讳疾忌医。中国解放的每一步都是打出来的,谈判仅仅是在战争真正后对现状的一个总结讨论。既是上一场战争的重点,也是下一场战争的起点。

“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全面的国力,有了这样的国力才能与英国这样的国家进行全面很战争。”说完这话,蒲观水又忍不住强调了一句,“是真正的全面战争。”

德**队的复仇派代表们都忍不住微微点头,这次战争的失败,就是因为战争远不够全面。即便在陆地上获得了很多胜利,但是德国海军全面被英国压制,如果德国的大洋舰队能够突破英国的封锁,这场战争的结局就将完全不同。

“工农革命军需要教官么?”一位前军人出身的委员问。

“参加过日德兰海战的海军教官,德国炮兵教官,有炮群实际指挥经验的炮兵教官最好。还有诸多低级、中级、高级战斗指挥的指挥员。我们愿意请他们到中国与我们进行军事方面的交流。”蒲观水对那帮资本家们不切实际的生意项目坚决反对,对德**方提出的这种非常适合中国情况的军事技术交流则极为欢迎。

基于不同的立场,委员会里面呈现出两种态度。资本家集团对人民党的小气十分不满,蒲观水则是油盐不进,凡是不能得到技术转让的项目,凡是对解决人民党眼前技术需求毫无帮助的大型项目,蒲观水立场坚定的给否决了。

德国退役军人们则觉得收获颇丰,人民党愿意支付相当程度的报酬,邀请德国退役军人到中国交流讲学。德国战后的军舰、大炮、后勤设备被英法给掳掠一空,这些有专业技术的军人都失业了。如果能在中国进行各种实验性的研讨训练,由中国人出钱来让德国陆军对战争进行一次战后演戏大总结,这对德**队来说是一件相当划算的事情。

至于这个过程中中国从中学到与战争有关的技术,提高中国的战争水平。这根本不在德**人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德国人讨论过此事,中国即便得到了德国最先进的军事指挥技术,在现在的局面下根本对德国没有任何威胁。中国陆军兵锋所指的必然是俄国与英国。

对这个协议,蒲观水非常满意。德国人的小九九蒲观水当然看的清楚,德国等于是把一个小型军队模型送去中国,利用中**队进行战争复盘。这对于没有机会参加一战实战的工农革命军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而且约定完成之后,另一个消息也传到了蒲观水这里。法国人从德国掠夺了大量的火炮,但是这些火炮不能吃不能喝,维护还需要钱。法国人与中国商量之后,用废钢铁的价格卖了一部分火炮给中国。在法国的中国人员想联系更便宜的运输船只,要知道这批火炮不贵,可是运费比火炮都要贵。

于是蒲观水立刻向这个委员会提出了能否以优惠价格提供运输服务的询问,这下委员会中的资本家总算是高兴了一些。现在的德国运输公司没有什么买卖,这批生意真的是天上飞来的馅饼。

经过诸多关节,诸多麻烦,1921年3月,近千门各式火炮总算是装船起航,德**事专家们则在更早的时候已经陆续启程前往中国。失业的德**工企业技术人员中,与军方关系密切的一些人干脆为了更高的薪水也启程前往中国。

1921年4月的时候,蒲观水经过半年的折腾,总算是坐上了回国的轮船。看着欧洲海岸线渐渐消失在视野中,蒲观水心中暗自发誓,如果还有下一会,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来欧洲搞这些具体工作的任务。这半年的时间,让蒲观水觉得比打十次仗都更费心。

船队运载着火炮以及零件,千辛万苦回到中国就已经是6月。提前回国的蒲观水已经负责让中国陆军学院与德**事专家进行全面合作。

搞起纯军事上的工作,即便再繁琐,蒲观水也干的毫无怨言。只要不与那些讨厌的外国官员们打交道,蒲观水干什么都行。

然而中国政府则不得不与“讨厌的外国官员”们打交道。日本得知法国卖了很多大炮给中国,而且火炮已经运抵中国,日本外交部门立刻提出了强烈抗议。

法国人早已经没了靠陆军入侵中国的打算,与德国人愿意和中国进行全面军事指挥技术交流的出发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国人也觉得大炮卖给中国,对法国是利益,对英国人是麻烦。而英国的麻烦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法国人的利益,法国没有理由拒绝双重利益。

日本方面抗议后,法国方面很快就更清楚的看到,中国明显不可能与英国发生全面冲突,这批火炮最大威胁的是日本。当然,因为英日同盟的存在,日本感到威胁后,自然要拉英国人充场面。英国人在西太平洋压力变大,就出现对法国更依赖的可能。怎么看,万里之遥的西太平洋局势的紧张,对法国人都没什么坏影响。对日本政府气急败坏的抗议,法国方面跟听放屁一样。

至于得到大炮的中国,也同样无视日本的叫嚣。对于工农革命军来说,这批大炮的作用是训练。随着电炉炼钢,转炉炼钢以及氧气顶吹技术的不断完善,还有南方优质铁矿的的开发。共和国钢铁质量正在缓慢但是脚步扎实的不断前进。在共和国自己制造的大口径火炮进入编列前,有必要让工农革命军掌握大口径火炮的使用,以及体会一下高强度火力的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子。

对于日本公使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质询,中国方面很简单的答道:“中**队建设纯属中国内政,日本没有理由干涉中国内政。”

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就是“手长,管得宽”,日本对中国无可奈何,英国方面就不得不出面了。英国公使汉弗莱爵士好不容易和中国达成了关于赔款的协商问题,中国与英国就旧有的各种烂账来了一次总结。七扣八扣,除了英国交给袁世凯的那批白银之外,中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让步。

至于满清发行的债券,共和国公开表示根本不予承认。“你们可以去找满清政府索要,找我们人民党索要这是毫无道理的。”

在这个基础上,除了日本还一直不依不饶的吆喝“国际条约”问题之外,其他国家倒也保持了“列强一致”的原则,统统死了从中国捞一把的心思。

不仅如此,共和国尽管还没有就租界等问题与各国达成协议,但是以各个城市的市政建设为契机,中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对租界的收回。上海巡捕们还试图“保持点气节”,然后被不知哪里来的人一通暴打后,扒光后仍在上海街头无人问津。几个“特别有骨气”的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自那之后,外国巡捕们出现在街头,被中国人丢石头都不敢反抗。因为每一次反抗都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暴打。

外国人聚集区停水停电,无人收容垃圾。受够了污秽不堪与臭味熏天之后,洋鬼子们纷纷离开曾经风光无限的租界,以极低的价格抛售了房产之后,他们要么在新区重新购买合法房产,继续做自己的生意,要么就干脆卷铺盖卷回欧洲去了。

其他国家根本对中国毫无影响力。至于大英帝国,他们发现面对中国是一个有六亿人口,有军队,有工业,有市场的强大国度。因为这些小摩擦全面冲突,既不可能获得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也不可能承受商业上的重大损失。所以英国人非常聪明把这些旧账“记在心中”,以等着秋后算账的机会。同时英国人面向未来,与中国在当前的基础上开始寻求斗争与合作。

所以汉弗莱爵士很认真向人民党提出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的时候,陈克并没有敢轻视英国人的态度。如果英国人已经向前走,而中国还死拽着过去不放,那只会让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