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天汉之国 > 第426章 仁、义与道

天汉之国 第426章 仁、义与道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5:21:14 来源:88小说

讲到这里,王宵猎道:“前面讲的内容,你们一时不知道讲的什么没有关系。记下来,回去慢慢地理解。这不是说哪个聪明哪个不聪明,你们是刚被招进学校,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不理解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学习, 随着工作,你们慢慢会明白我讲的是什么意思。这些内容不讲,就说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制度,要选这样的人当官。讲清楚了,大家才能够明白,一切不是没有来由。”

说完,王宵猎让大家休息一刻钟。

站起身来,汪若海按着腰,对王宵猎道:“今天之前, 还不知道镇抚如此能说。”

王宵猎无奈地道:“不是我能说,而是这些内容我想了很久,借今天的机会说出来而已。”

陈求道道:“说实话,镇抚讲的是什么,我云里雾里,连大致意思也没有听明白。看来我要借下面的人记下来的,以后慢慢看吧。虽然不明白镇抚讲的到底是什么,但知道非常重要。”

王宵猎点头:“不错,非常重要。以后做事情的时候,我会结合今天的讲的继续解释。时间长了你们自然明白。有的东西,我们觉得不重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避不开的。”

说了几句闲话,众人回来,纷纷落座。

王宵猎道:“前面讲的大多是普通人不考虑的问题,大家听起来闷。接下来讲的,应该就不会那么闷了。我们作为官员, 以圣人为师, 自然离不开仁、义这两个字。下面就讲这两个字。”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讲这句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知道的。后人的那些注疏,也是不相信的。今天我讲一讲自己的看法。你们不要误会,老是不是这样想,没有人知道。”

“道生一。道本来是我们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生出来的这个一,是我们能够认识的。一是我们认识的世界,而不是道的世界。我们认识这个一,发现不是处处一样。最起码的,里面有一个我,还有不是我的。最基本的这个, 我和非我, 就是二。我和非我能不能清楚地分开?前面我们说了, 有度无界。我们能够分清我和非我, 但找不到我和非我的边界。怎么办呢?就在边界的地方,另划出一部分来,这一部分作为边界。划出来作为边界的这一部分,就是三。而如果这个三,再像前面一样划边界,就会生出无数多来,分出万物来。其中的核心,依然是有度而无界。”

“大家必须理解有度无界这四个字。理解了这四个字,很多问题也就应丸而解了。什么是一,什么是二,什么是三,有许多说法。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说三是众。三个人叠在一起就是众字吗。这种事情不要非要争出个我对你错,只是不同的理解。而万物生于有,有类似于前面的一,但又不同于一。世间总是要有了,才能生出万物来吧。而有,只能生于无,不可能从其他地方来。”

道德经中的这两句话,用后世的话来说,有极高的哲学意义。不只是人文科学,对于自然科学也是高度概括。从哲学上,有只能生于无,没有其他答案。但是在自然科学中,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的宇宙确是从无中生有出来的。

“刚才讲的是分。因为要分我和非我,人一到二,到生出万物。如果我的角色跳出来,不是我来分这个世界,而是以世界的本来面止区分。道生一出来,在我的眼里,这个地方跟那个一方不同。人和猴子不同,男人和女人不同。这种不同,也是二。分开来是二,那么合起来呢?男人和女人,合起来组成了家庭。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加上家庭,这也是三。”

“为什么讲这些?因为前面我问过,作为个人来讲,我有我的意志,你有你的意志,那么许多人的集合,有没有意志?比如说一个家庭,有没有家庭的意志?一个宗族,有没有宗族意志?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的意志?这种意志,有哪些与个人的意志相似的?有哪些又是不同的?”

“儒家学说里,虽然前人不是这样讲的,但是认为有集体意志的。特别是国家和民族,他们认为自己的意志。仁、义两字,要放到国家和人的关系上来说。”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是他对自己思想的总结。别人总结孔子的思想,总是加上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当局者迷这回事,但我觉得,怎么总结,也没有孔子自己说的明白。忠恕两个字,就是孔子认为的自己的思想。”

“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什么是忠,什么是恕,应该都明白,但又不那么明白。毫无疑问,这两个字是讲人和人关系的。最简单的,君和臣的关系。臣对君要忠,君对臣要恕。是不是这样?我觉得这样是不全面的。有的时候,君要不要对臣忠?臣要不要对君恕?忠恕二字,讲的是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两个人需要有的态度。你为我做事,你要忠于我。你为我做事,我要知道你做事的艰难。互相理解,这才是与恕。两个字合一起的,不能够分开。一旦分开,没有恕也就没有忠。没有忠,又哪来的恕?”

“孔子的道就是忠与恕,是讲两个人,或者两个集体,或者是人与集体的关系。总而言之,孔子的道不涉及集体意志。哪怕涉及到集体,也是集体与个人,类比于两个人。后来的人多讲忠,恕不知道忘哪去了。我再强调一遍,忠与恕是联在一起的,不能够分开来说。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仁了。既然孔子自己是这样讲的,没有必要自己发挥,对仁做过多解释。”

“仁是讲两个人的关系,不涉及集体。义不同,讲的是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样是人与集体,讲仁的时候,类比于两个人,必须忠恕并存。而讲义则不一样,没有忠恕,只有义这一个字。我不想讲太多各种各样的义,只讲一种义,即国家的大义。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义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说实话,我也说不清。把义的内涵丰富起来,需要大家一起做。但可以肯定一点,更多的是要求个人为国家奉献自己。国家不需要为你做什么,需要的是为包括你在内的全部国民来做什么。也就是说,义里面,有忠,而没有恕。国家的恕,不是对个人的,而是对国民的。”

“《礼记》的《大学》篇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顺序,我不同意。或许在写《礼记?的年代,是这样的。但到了我们今天,就没有必要了。求治国者,设立学校,选拔人才,有比较明确的标准,不需要去那么复杂。”

“总而言之,仁是指两个人的关系。哪怕是人与国家之间,也类比于两个人,忠恕并存,缺一而不可。义指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只有忠而没有恕。或者说集体的恕,不是针对于你一个人,而是对于全部个体的。了解了仁、义,官员做官,许多事情也就有标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