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败家子 > 第八百零七章:长生无极

明朝败家子 第八百零七章:长生无极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35:02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 !

待所有人坐定。

太皇太后才冷不防发现,这几案上,竟有一张印刷的极精美的纸片。

上书曲目: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

这是戏曲吗?

太皇太后疑惑的看了一旁的张皇后。

张皇后也是有一点懵,沉吟片刻:“四郎是谁,探什么母?”

回头,便看朱秀荣。

朱秀荣红彤彤着脸道:“母后,儿臣也不知。”

张皇后便回头:“你该好好的管着继藩,既是夫妻,却是什么都不知,倒是让祖母心焦。”

另一边,弘治皇帝与诸臣已坐定了。

弘治皇帝对于这唱戏,没多少兴趣,虽也听过,却觉得,这东西,有些丧人心志,却是四顾左右,怎么还不见方继藩和朱厚照,心便沉下去,拉着个脸。

张懋等人,一见弘治皇帝如此,顿时个个低着头,不敢做声。

骤然间,咚咚咚锵!

开场锣鼓骤然而起。

一听这锣鼓起,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这……戏,有些稀罕。

不过……竟有几分别样的滋味。

在太皇太后怀里的朱载墨一听这咚咚咚锵,顿时激动了,像吃了枪药一般,口里咿咿呀呀着什么,露出**牙。

只是这锣鼓声如雷,他说什么,谁也不曾关注。

此时,却先有宫婢、杨家四郎和公主登场。

公主乃是个名角,这些日子,努力的改换唱腔,却也有模有样。

朱厚照演着小生,自是这杨家四郎,他迈着步,在台上踱步之后,高唱:“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

而后,回身,坐下,长吁短叹一声,继续开唱。

这唱腔,自是和后世无法相比。

可杨家四郎身上的戏服,雍容华贵,极引人夺目。却后台的曲调,亦是幽长。

这第一句,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便立即将人镇住了。

这便是四郎。

四郎探母的四郎,怕不是鼎鼎有名的杨家将,这杨家四郎吧。

弘治皇帝皱眉,似乎也开始感受到了,戏台上,那杨家四郎的惆怅。

李东阳却是暗暗颔首点头,目不转睛。

而后,公主款款而上,这杨家四郎,开始表达了自己思母之意。

里头的唱词,无一不精,既俗却又带着雅,素雅共赏,哪怕是没怎么读过书的宦官,竟也听得明白,竟忘了伺候,似乎开始沉浸在了故事之中。

朱厚照站在台上,起初有些小小紧张,随后,反而放开了。

他本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乐于表现自己,脑海里,所有唱词都清晰,他一字字唱着:“统领貔貅战沙滩,失落番邦十五年。高堂老母难叩问,怎不叫人泪涟涟。”

这四郎探母,出自北宋年间杨家将的故事,却是说杨家将兵败,杨四郎被生擒,杨四郎人在曹营心在汉,虽已娶了番邦公主,却是日思夜想,念着母亲,于是才有了四郎探母。

这故事曲折,却又浅显易懂。

且这戏融合了许多戏曲,但凡是听过戏的人,都能看的明白。

随着那音乐的节奏,所有人开始沉浸在了剧中。

其中有一段故事,却是杨四郎向公主道出自己真实身份,几乎所有人,都揪着心,只恐杨四郎有难。

戏台上的青衣、小生,他们一举一动,竟都牵动人心。

太皇太后看的痴了。

竟顾不得朱载墨在那激动的张牙舞爪,咿咿呀呀的大叫:“要打了,要打了,打死他。”

那锣鼓声很响,将朱载墨嗷嗷叫的声音淹没。

…………

弘治皇帝凝视着戏台,竟也开始愈发的认真起来,这个故事里,既有番邦公主与杨四郎的夫妻之情,且还有人在曹营心在汉,心忧家国的忠孝。

说句实在话,一幕戏,能从话本而后摆上台,最后延续至明清两个时代,它的价值观,绝对是最符合当下的观念的。

这部戏,本就讲的是忠孝二字。

弘治皇帝早听腻歪了才子佳人,此时竟是动容,心里好像被抓着一般,赶紧去见佘太君啊,赶紧哪,却不知这母子,何时相见。

这就如一样东西勾着一般,在音乐的渲染,老生、小生、青衣的不断分分合合之中,在他们的唱腔之中,整个人,竟是沉浸其中,拔不出来。

杨四郎开始探营,却是让人揪心起来……

弘治皇帝见杨四郎遭遇了危险,忍不住,豁然而起,额上青筋曝出,便恨不得说,这杨四郎若是死了,这戏台上的人,统统治罪。

…………

太皇太后端坐,却是凝视着戏台上的杨四郎,这杨四郎的唱腔越发的圆润,听着极舒服,她面上动容,既被这故事所感染,可与此同时,却又不免,想到自己的儿孙们,对自己的孝顺,他们,可不就是杨四郎,自己乃是佘太君吗?

而四郎探母的戏,却在佘太君和杨四郎相见之后,戛然而止。

留下了万千悬念。

事实上,后头本还有故事,可方继藩可不敢让杨四郎又回到番邦,做他的驸马。

这是立场问题,我方继藩……他杨四郎,都已归了宋营,怎么还能回到番邦,与大宋刀兵相见呢。

只是……当这杨四郎与佘太君相见时,不少命妇,却都已哭的稀里哗啦。

太皇太后也是喜极,被这母子之情所感动,眼角的泪水滴滴落下。

随着那锣鼓又响。

终于,一台戏,已至尾声。

“好孩子啊,真是好孩子,这四郎,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周氏眼里婆娑,看向张皇后和朱秀荣。

张皇后眼眶也红了,唏嘘不已:“是啊,此等至孝之人,理当奖赏。”

太皇太后巍巍颤颤低头,见朱载墨已是睡了,这么响的铜锣,他也呼噜声依旧,趴在太皇太后膝上。

太皇太后感慨万千,忙道:“快,不要让孩子着凉了,抱去殿里。”

宦官抱了朱载墨走。

太皇太后才站起,道:“好。”

她说一声好,早已哭的稀里哗啦的命妇们,才反应过来,纷纷叫好。

另一边,弘治皇帝已起身,踱步,忍不住道:“这个杨四郎,实是至孝,大明以孝治天下,此戏,看的朕真是捏了一把汗,他们唱起来,竟出奇的有意思,此前,可有这等戏吗?演杨四郎的人,真是极好,想来,太皇太后也一定高兴的很,赏他五万金。”

随来的众臣,也都沉浸在这戏中,有些走不出来。

那李东阳不禁道:“臣想起来了,那方继藩,上一次哼的铡美案,便是这腔调。”

“铡美案?”

弘治皇帝诧异的看着李东阳。

李东阳道:“狗头铡,铡驸马啊。”

“……”弘治皇帝脸有点黑。

李东阳一时解释不清,这铡驸马,出自《包公百家公案》,可陛下,未必看过此等世情话本,又怕继续说下去,会有所歧义。

“也是一幕戏吧。”弘治皇帝道。

“对。”李东阳颇有激动。

这戏有意思啊,李东阳一直跟着节奏走,竟有一种浑然忘我的感觉,听那唱词之中,既有凄凄切切,却也有豪言壮语,既有忠孝,又有人情。总而言之,痛快。

他眉飞色舞,脑子里还是杨四郎探母的情节,竟还想再听一段,可脑海里,那方继藩所唱的‘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的词儿依旧还是挥之不去。

倘若这《铡美案》也听一听,该有多好。

李东阳心里觉得百爪挠心。

就在所有人都叫好的时刻。

却见那台上的杨四郎竟是跳下了戏台,径直朝着太皇太后奔了去。

有宦官反应过来,忍不住轻呼。

众人也都才反应了过来。

那杨四郎步履轻快,等人们要阻止时,已是迟了。

弘治皇帝看了个真切,吓的脸都绿了。

太皇太后若是受了惊吓,可就糟了。

他忙是大叫:“那杨四郎,要做什么?”

接着,便匆匆带着诸臣,也顾不得规矩了,掀开了和命妇们相隔的帷幔。冒冒失失的冲过去。

太皇太后也是微楞,却显得镇定,其他命妇竟有人道:“杨四郎,杨四郎……”

和男人们吓的一身汗相比,命妇们非但没有害怕,竟许多人恨不得这杨四郎到自己跟前来,好好端详一番,这重情重义,孝敬母亲的杨四郎,到底什么样子。

杨四郎却已至太皇太后跟前。

这家伙,咧着嘴乐。

弘治皇帝距离还远,见了,头皮发麻,显要昏死过去。

许多宦官,已是从四面八方涌来。

此时……杨四郎却突然在太皇太后面前拜倒在地,恢复了他以往的声音:“孙臣朱厚照,拜见曾祖母,恭祝曾祖母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身后的戏台子上,一行老生、青衣、花旦等十数人,站在戏台上,列成一排,也纷纷福身的福身,拜下的拜下,齐声道:“祝太皇太后凤体金案!”

而后,这戏台幕后之人,便纷纷而出,人们取了爆竹,在戏台上,顿时噼啪作响。戏台两侧,两卷红布哗啦啦的卷下,这帘子上,左边写着:‘福禄双喜’,右边则书:‘长生无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