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五百三十九章 承平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五百三十九章 承平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1 04:37:54 来源:88小说

松江口那一船船的银子,消息放出来的时候,实际上早已有了轩然大波。

事实上,自开始大肆修建铁路开始,钢铁、煤炭等作坊的生产便已开始火热起来。

只不过,虽是火热,商贾们还是带着谨慎的。

虽然现下的买卖好做,而且市面上的需求也很大,可铁路司那边,为了严防材料居高不下,甚至出现囤货居奇的情况,还是采取了几个措施。

一方面,是栖霞商行所辖的钢铁作坊,大规模的自产。

另一方面,则是所有的采购,限定了一个最高价,也就是利润肯定是有,而且还不少,可也有一个限度。

正因如此,不少牵涉其中的矿场、伐木作坊、机械制造作坊、钢铁作坊,虽是见有利可图,也趁此机会挣了个盆满钵满,却不敢大肆地扩产。

毕竟这些玩意的投入都是天量的真金白银,今年的买卖好,可谁能确保明年呢?

尤其是朝廷每年数千万两纹银的开销,在许多人看来,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等你扩建了新的作坊,一切完备之后,也已过去了一年半载,到了那时,说不定热度一旦过去,反而可能要血本无归。

可现在,消息传出之后,许多的作坊已开始进行了扩产的准备了。

皇帝有的是银子,这样看来,这铁路必能继续年年修下去,现在是谁先扩产,谁挣的便更多。

于是乎,这栖霞之内,几乎人人都在谈及钢铁和冶炼之事,可谓热闹非凡。

张安世坐镇京城,却几乎每日都要过问关于江西布政使司的情况。

随着铁路工程的不断推进,眼下产生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一般情况,张安世是不进行特别处理的,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好。

接下来,则看朱瞻基如何处置,以及处置之后的后效了。

张安世只管一件事,那便是借铁道部,搭建起几个关于铁路的大学堂来。

随着铁路的扩张,人才才是最紧要的,无论是修路的匠人,还是勘探和设计铁路的人员,甚至包括了蒸汽机车改进的人才,更有围绕于铁路周遭的算、医、文、武等等人员。

而招募的人员,大致则分三类,一种学术精深的,通过严苛的考试,深造学习。

另一种则是向各省招募生员,条件较为宽松,学制两年。

还有一种,则是下头的匠人以及劳力,举荐上来,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

现在这铁道部不缺银子,唯独缺的还是人。

此时,饶州站。

江西铁路司已搬迁走了。

随着饶州站的开通,铁路司的驻地,也随之迁往了南昌府。

而留在此地的,依旧还只是一个饶州站。

几乎每日,都有轰隆隆的蒸汽机车自这里穿梭而过。

尤其是向江西深入运输铁轨、枕木以及其他各种原材料的蒸汽机车,可谓是源源不绝。

饶州站既要负责铁路沿线的保卫和维修,确保能够随时贯通。

与此同时,还负责站点周遭的市集、学堂、医院等等措施。

在这里,一个市集已经渐渐地形成了。

许多的商户跟着蒸汽机车涌入这里,因此,慢慢的一个铺面也开了起来。

从栖霞来的货物,摆在了各种的货架上琳琅满目。

操着各种口音的商贾们,以及渐渐涌入铁路司辖地的百姓商谈着货物的价格。

当然,这些商贾,只是小商贾而已。

一些大商行,其实早已在此进行布局。

他们在沿线修建起了不少的货栈,除此之外,还盯上了这饶州府不少廉价的资源。

如生丝、生麻,还有各种矿石。

有一些觉得可以就地兜售的货物,便利用这些廉价的原料,直接就地修建几个作坊,进行一些简单的棉纺。其他的,则通过蒸汽机车,运输往直隶。

自然,紧俏的还有各种山货,江西本就多山,人杰地灵,来此收购了大量山货的商贾,则将山货贩运往直隶去。

而对于此时的胡穆而言,他所头痛的,则是大量百姓的涌入了。

在担任了司吏不到四个月功夫,因为饶州站典吏的空缺,最终,他升任为了典吏。

此时,他已算是有了正儿八经的官身了,至少若是在其他衙门,典吏确实属于官的行列,只是……有些不太入流而已。

当然,他的职权,却比一般的典吏要大的多。

他更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都需沾着一点边。

而现在,站里上下,都在为百姓的事而犯愁。

起初的时候,车站与附近的州县士民,可以说是彼此秋毫无犯的状态。

虽也招过工,可毕竟应募者寥寥,当地的百姓,还需照顾那一亩三分的地,在他们看来,募工形同徭役,谁敢来?

可慢慢有人吃了螃蟹,得了薪俸,渐渐的,也开始有人专注了。

有大胆的人开始进来,再到后来,人们发现,在这儿,哪怕不是去修铁路,做苦力,即便是到这铁路司下辖的土地里头,去给作坊做工,亦或者是负责房屋的建设,亦是去商铺里给人看店,竟也有薪俸,这薪俸……竟能养家湖口。

养家湖口四字,可能对于远在直隶的贵人们而言,算不得什么。

可对于这寻常的百姓而言,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以往给人租种土地,一年到头,也吃不饱穿不暖,年末甚至还可能要欠着租子或者欠债来维系。

可在这,却是实打实,真可以吃饱饭的。

不只如此,饶州站开始大修宿舍,提供租赁,虽说都是小屋子,勉强遮风避雨。

可许多人一看,这竟是砖制的。

这可比那些用茅草为顶,用泥巴湖墙的茅屋要强得多了。

但凡只要肯卖气力,就有生路。

于是乎……许多人携家带口来了。

倘若说直隶繁华,可毕竟对于千里之外的百姓而言,确实还过于的陌生,既没有人愿意离乡背井,也不敢有人轻易去承担离乡千里的风险。

可这饶州站就在家门口,即便真有什么,大不了还可走一两日山路回乡,那么这等吸引力,就非寻常人可比了。

于是大量的人,开始入住。

站里的文吏,要对每一个进入的人登记造册,发放户册,以确保可以对人丁进行掌握。

除此之外,便是大量人携家带口而来,没有落脚之处,因而,又需有所措施,如若不然,便可能要滋生乱子。

因此,胡穆忙的脚不沾地,带着人,在靠近站西的区域,设置了一个临时的安置点,因为宿舍的建设赶不上人口流入的速度,便索性,请人建了不少安置之处,搭起一个个临时的大工棚,虽是教大家在此挤一挤,却总算有个落脚的地方。

可越是这种地方,就容易滋生混乱,甚至有口角和打斗发生,除此之外,便是卫生的问题,更有女卷的诸多不便。

若是放任不管,长此下去,就容易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部堂里头,早就下文,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发要竭力进行保障,确保万无一失。

因而,站里抽调了不少的巡检、大夫,甚至雇请了一些志愿的教师来。

有了这些保障,其实人心也就安定了,大家不用担心自己的包袱,会被人随意拿去,也不用担心女卷被人侵扰。

即便是无所事事的孩子,现在也都有了去处,一个个被拎了去,虽然条件较为简陋,其实所能教授的,也只是背诵一下千字文,可这种安稳人心的作用,却是其他任何事都无可替代的。

“殿下真令人钦佩啊!”

刚刚从临时安置处巡视过了医药所,此时正要打道回府的胡穆,正头带着斗笠,顶着炎炎烈阳,不知道是想到了,口里发出了这么一声感慨。

跟在后头的书左刘湛听不甚清楚,于是用手擦了把额头上的汗,便道:“什么?”

胡穆回头看了刘湛一眼,此时的刘湛有点狼狈,身上的衣服有点皱巴巴的,原是梳理得贴服的头发也垂落了几根下来。

胡穆不免想起了方才的情景。

方才医药所的几个大夫,发了一大通的牢骚,都是抱怨站里的医药不及时的,而且还要求增添人口,对这临时安置点的卫生状况必须要小心,虽说马上就要入秋了,却还是要防疫病的。

胡穆毕竟是典吏,他们自是不好抱怨,于是索性这个拉着那个扯着书左刘湛喋喋不休。

刘湛此时神色厌厌的,显得有几分沮丧。

胡穆便笑了笑道:“卫生的事,确实要紧,人肯定是抽调不出的,不如就靠山吃山,让站里拨发一点钱来,从安置点的军民百姓里头,挑选一些细心的,每日进行清扫,尤其是每日所发生的垃圾和粪便,尤其要处置妥当。”

刘湛幽幽地叹了口气,苦着脸道:“就怕站里不肯批。”

胡穆道:“你若说要清洁,肯定舍不得批的,可若说防瘟疫,再拿那几个大夫的话出来,就说大夫们说今岁可能要疫病横行,你看站里肯不肯。”

刘湛眼眸顿时一亮,惊喜地道:“我懂啦,还是胡典吏有办法。胡典吏,方才您说殿下……”

胡穆便道:“是啊,我说殿下真有办法!”

刘湛狐疑地道:“啊……殿下不是在千里之外吗?”

虽说刘湛作为官校学堂出身的文吏,自是对张安世推崇有加的,可他实在想不出,今日有什么事,能让胡穆发出这样的感慨。

胡穆道:“殿下说,各处临时安置百姓的地方,首要确保的是抽调教员们去,有了教书的先生,那么人心就稳住了。起初我还觉得有些不妥,这些时日,却深有感触,果然教书先生有了,那么一切就井井有条了。”

刘湛听罢,却笑起来道:“哈哈,这个我却知晓,这是殿下在河南、关中等地赈济百姓时学来的经验,此后,殿下下令推广,咱们官校学堂,还有一堂专门的课程,学的便是这个。”

胡穆眉一张,不由惊奇地道:“学这个?”

刘湛点着头道:“其实就是分析成因。”

“分析出来了吗?”胡穆追问道,显得兴趣浓厚。

提起从前学堂的事,刘湛的精神气也一下子好了起来,特别看胡穆感兴趣的样子,更是有了谈兴,于是道:“分析出来了,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天下四海,莫不以我大明军民百姓崇文重教,更是对于子孙的看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而,孩子们有了去处,可以读一些书,识一些字,那么百姓们也就有了盼头和希望,这教书先生去,既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宣教,又可教授一些孩子粗浅的学习一些识文断字的本领,还可安稳人心,因而,乃是诸多工作的重心。”

胡穆听罢,脸上掠出一抹向往之色,不由得感慨道:“若非是我年纪大了,还真想去官校学堂也读两年书。”

刘湛便笑道:“我听别人都说,胡典吏的家学渊源极深,也是有大学问的,何必如此呢?”

胡穆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不一样,以往倒是觉得从前读的书多,有一些墨水。可现在正有了阅历,却发现……那不是经世之学,说来也惭愧。殿下的学问……”

胡穆话还没说完,刘湛却是道:“可是殿下平日里没有教授什么学问。”

胡穆含笑道:“这才是这学问了不起的地方,真正的学问,本就不是靠几步经史能学的。我听闻,你们官校学堂经常张口说什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看来,这才是大学问。”

刘湛便笑了起来。

胡穆却突的话锋一转道:“回去之后,将新制的黄册送我桉头,这些时日,涌入的人太多,我要查阅一二,噢,对啦……”

他又认真起来,开始交代起许多事:“最近戏班子都唱那什么怪物,是怎么回事?”

刘湛道:“胡典吏,您是不爱听戏,却不晓得,现在时下最流行的,就是这些戏码,说是域外出现了海怪,于是便有好汉去斩妖除魔。”

刘湛一副喜闻乐见的样子,津津有味地跟胡穆道:“你瞧,有安南的山怪,有吕宋的水妖,有暹罗的……”

胡穆只觉得头痛,他年岁大,受不得这个,却突然起心动念,道:“有爪哇的什么怪吗?”

刘湛想了老半天,摇摇头:“这倒没有。”

胡穆便咳嗽一声,不吭声了。

回到了衙里。

胡穆落座,他轻皱起没有,有些出神,似乎在想着什么,总觉得自己的那个兄弟,有些越发的不像话,可这三弟早已成年,他这即便是做哥哥的,却也不好管教。

正在思索和烦恼的时候。

刘湛却已抱着户册以及最新的表格来了。

胡穆听到动静,这才抬起头来。

对刘湛点点头,当即开始翻阅,随即……他露出几分匪夷所思的样子,不确定地道:“数目……没错吧。”

刘湛则是一口笃定地道:“没有错。”

胡穆眉头皱得更深了,而后,才慢慢地舒展开来。

良久之后,胡穆才道:“这倒令人万万没有想到……这岂不是说……咱们站,所辖的军民百姓,不久之后,就要超过了饶州府?”

刘湛笑了笑道:“近一些日子,您是忙昏了,现在站里各段,人口都在暴增呢。周遭的几个县城,尤其是有的地方,已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前些日子,饶州府的人还派人来站里交涉,为的就是此事,说咱们引诱百姓,又说百姓们逃户,不过站长没理他们。”

胡穆不由道:“他们可能甘休?”

刘湛道:“肯定是不甘的,还想争吵呢,后来站里的主簿说,这事和他们没关系,要谈,让他们去找皇孙殿下谈,亦或者进京去,和宋王殿下谈。”

刘湛喜笑颜开的样子,带着几分得意道:“那些人一听,便转身就走了。”

胡穆却是认真地想了想道:“人越多便越容易滋生事端,各处的巡检,务必要加强戒备,要防止有宵小之徒,厮混进来滋事。”

他皱眉起来,开始起身踱步,脸上显出几分担忧,随即又道:“我看哪,会有人咽不下这口气的。”

刘湛下意识地道:“他们敢……”

胡穆却是道:“总要小心一些为好,有防备总比没有强。”

刘湛听罢,便合上了欲张口的嘴,看着胡穆脸上的忧色,点头称是。

胡穆重新落座,他现在似乎已与初来时,全然不同了,在短暂的沉吟之后,又道:“饶州府那边……想办法,找几个人……和那边的司吏、文吏,看看有没有人找到相熟的关系,那边的一举一动,都要关注。”

刘湛便挑眉认真地想了半响,而后眼眸微微一张,道:“还真有一个,是学生的同乡,不过不是为吏,却是在府城里开了一家医馆,因为与衙里的人相熟,经常出入去给人治病。”

胡穆便微笑道:“那就得劳烦你了。”

刘湛则是道:“真有这个必要吗?”

胡穆没有多做解释,只言辞简洁地道:“是该要为殿下分忧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