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铁血兵戈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历史的决断(2)

铁血兵戈 第三百四十五章 历史的决断(2)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6:28 来源:58小说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李儒沛想到了很多,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才能够顺利登上皇位,明朝的永乐大帝朱棣,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文,为明朝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他也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了。/顶/点/小说 3w.C

八年时间的打拼,将南方建设成为如今的样子,李儒沛可谓是殚精竭虑,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是吸取了历史上很多的经验,将这些经验全部都用到了治理国家的方面,同时他有着特殊的身份,这让身边的文臣武将都能够心服口服,当然更加重要的是他的自律和远见卓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点,在治理南方的过程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

历史上很多的教训,李儒沛都是清楚的,所以他能够巧妙的规避诸多的麻烦,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这是兴旺的关键,以民为本是执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作为穿越之人,李儒沛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骨子里面的自律,让他能够面对巨大权力的时候,不至于忘乎所以。

八年的时间,历史中不过是弹指一挥,不过已经被他斩杀的黄巢,造反七年的时间,攻占了京城长安,建立了所谓的大齐王朝,这样看起来,用去八年的时间,借着特殊的身份,打造一个兴盛祥和的南方道,也不算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了。

八年的积淀,终于到了最为关键的一步了,接下来李儒沛就要率领铁血军,朝着北方进攻了,这一次的进攻,会不会特别的顺利,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他不知道,也不可能完全掌控,不过他会尽最大的气力保持大唐局势之稳定。

光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南方道大行台府,大堂。

这里是用来商议重大事情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是很少使用的。

崔安潜领着众人,站在大堂之下,众人表情肃穆,看着站在台上的李儒沛。

其实来到大行台府,看见了聚集在大堂之中的众人,谁都明白今日来这里的意思了。不过谁也不会主动开口说话,这让大堂的气氛显得庄重严肃。

李儒沛看着众人,竭力控制自身的情绪,马上就要做出重大的决定,他不可能无动于衷。

“今日商议的就是一件事情,定鼎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李儒沛干脆的话语,让大堂之中更加的安静,尽管早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可是李儒沛亲口说出来。对众人还是巨大的震撼。

“南方的局势已经稳定,百姓基本富足,各项赋税能够满足所有开销,铁血军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将士士气高涨,可谓是蓄势待发,如此情况之下,某认为北进的时机成熟了。”

“北进可谓是南方道大行台府面临最为重大之事情。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需要做好充足准备的,某做事情向来都是稳扎稳打。可这一次的情形不一样了,陇右道的收复,西藏划归大唐治下之后,情况出现了改变。”

“前两日京城长安的左神策军中尉、左枢密使杨复恭派来使者,带来了亲笔信函,信函之中其他的内容某不想多说,可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说,杨复恭希望某能够保持大唐之祖制,也就是说继续让宦官掌控禁军,继续担任枢密使的职务。”

“某对宦官之态度,以及为什么会对宦官深恶痛绝,诸位已经知晓,故而杨复恭的要求,在某看来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想着掌控权力,置大唐江山于不顾,某是绝不会答应此等之无理要求的,某给杨复恭的回函就是四个字,好自为之,想必杨复恭收到信函之后,会明白一切的。”

“杨复恭不可能坐以待毙,他岂能容忍到手的权势瞬间烟消云散,所谓困兽犹斗,狗急跳墙,依照杨复恭的脾气,不闹出个天翻地覆,岂会善罢甘休,他杨复恭瞎胡闹是小事情,可是大唐之百姓遭遇痛楚是大事情,某可不愿意看见满目疮痍之长安和洛阳。”

“昨日某认真思索了,做出如下决定。”

“第一,十二月初一,铁血军朱温部、钱谬部、杨行密部、卢胜安部,以及秦二黑麾下回到襄阳的一万大军,共计九万大军,随同某进军京城长安,铁血军大将军高驰邦为行军副帅,大军务必在十二月三十日之前,平定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第二,铁血军驻扎之地方做出相应调整,黄彪驻扎襄阳,宋虎驻扎益州之成都,赵来宝驻扎广州府,崔彦冲驻扎扬州,加上谢玉鑫驻扎陇右道,秦二黑驻扎西藏,这六路大军共计十二万人护卫南方之安定局面,襄阳、成都、广州和扬州之驻军,不得干涉地方事务,此军令任何时候都不得违背。”

“第三,大行台府吏部侍郎郑允谟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户部侍郎卢光启出任岭南节度使,所空缺之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大行台府特使崔安潜酌情选任。”

“第四,原岭南节度使崔慎由、原山南西道节度使刘允章,以及王审知、郑延昌等人,随大军一同前往京城长安。”

“第五,南方道大行台府事宜,由特使崔安潜全权负责,崔安潜具有临机专断之权,副使郑从谠协助,你们切记,南方一定要稳定。”

李儒沛有条不紊的做出安排,这看似平常简单的安排,透露出来的含义是深刻的。

李儒沛首先平衡了名门望族之间的力量,崔氏家族因为身份不一样,占据的位置是最为重要的,其次就是郑氏家族了,郑从谠成为仅次于崔安潜的人物,郑允谟成为了山南西道节度使,这都是非常显赫的位置,再次就是卢氏家族,卢光启出任岭南节度使,可谓是卢氏家族的代表,最后就是王氏家族,从现实情况来看,王氏家族的人才的确是缺乏的,不过王审知能够代表王氏家族,跟随李儒沛进入京城长安,这可不是一般的信号。

李儒沛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这是任何一个政治人物都需要考虑的事情。

当然,李儒沛的安排透露出来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铁血军进入京城之后,有关丞相的人选,也基本确定下来了,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掌控之人,基本都明确,崔安潜肯定是掌控权力最为重要的尚书省,郑从谠掌控中书省,至于刘允章则是掌控门下省。

当然,掌控大唐之天下后,李儒沛身边需要更多的人才。

部署完毕,大行台府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开始忙碌起来了。

时间的确是非常紧张的,距离大军开拔只有十日的时间,九万大军的粮草准备,节度使人选的调整,铁血军将士驻防地方的调整,这些都需要一件一件的落实。

李儒沛做出安排之后,就不会管具体落实的事情,这些都需要崔安全和郑从谠等人来落实,一时间,大行台府变得热闹起来,川流不息的官吏,来回奔波,诸多机密的文书发往各地,崔慎由和刘允章等人,在新任节度使到位之后,火速赶赴襄阳。

所有这些动作,被敏锐的商贾首先捕捉到。

尽管说大行台府做事情是特别保密的,但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和调整,想要没有一丝的风声透露出去,也是不大可能的,普通百姓可能不大关心这些事情,商贾就不一样了。

崔安潜专门召集了襄阳商会的邹仕鸣与何玉贵,要求他们做好粮草运送事宜。

邹仕鸣与何玉贵在接到了任务之后,马上明白即将发生什么事情了,当初陇右道的粮草运输,襄阳商会专门组织,西藏因为地域过于的偏僻,商会无能为力,不过在西藏归属大唐节制之后,商会没有错过商机,费劲千辛万苦,开辟通往西藏的商贸之路。

邹仕鸣与何玉贵等商贾在做出具体安排的同时,开始调整各自商铺的组成,他们当然期望能够第一时间将商铺延伸到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各地节度使都收到了大行台府发出的密函,密函之中说及了福王李儒沛的安排,提醒诸多节度使,一定要严密注意当地的情形,若是有意外情况,随时禀报大行台府。

襄阳的氛围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到了十一月底,诸多的传闻开始在暗地里流传,当然福王李儒沛登上皇位的事情,很多人内心都是有有数的,更何况皇上曾经亲口说出来,将皇位禅让给李儒沛,南方的官吏、士绅富户,都是愿意李儒沛成为大唐之皇帝的,毕竟在李儒沛的治理之下,南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铁血军收回了陇右道,将西藏纳入到大唐的统治之下,灭掉了多年造反的黄巢,这些事情,可不是京城里面的那个皇上可以做到的。

所谓牵一发动全身,李儒沛此次的决定,必将引发大唐更大的震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