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竞技 > 方宅十余亩[系统]. > 第159章

方宅十余亩[系统]. 第159章

作者:宁雁奴 分类:竞技 更新时间:2023-12-30 10:35:19 来源:书海阁

如果看不到正文, 是因为你没买够一半的v章哦~ 几人遂拿着铁锹挖起了坑。

方方正正的一个坑,近一尺深,扔进去一挂短爆竹, 炸完了后, 填上一层碎石头,紧紧实实地压板、压平, 浇上一层石灰、沙子和黏土“三合土”的泥浆,其上又铺了一层碎石。

至此,旻国版“开工仪式”就完成了。

“开工仪式”结束, 就是小孩子们最期待的“喜酒”了。

郁容没亲戚朋友,光请匠工要不了三桌, 考虑到新人落户,邻里关系也需打点,就在客栈门口的棚子里,添了几桌流水席。

新房开工是大喜事, 来吃酒的人是多是少, 也关系着主人家的颜面。

青帘百几十户的人家, 绝大多数与郁容没直接往来。出乎意料的是,超过半数的人家,都来了人吃酒。他们也不白吃, 来时会带上一份贺礼。没什么份子钱的说法,送的全是“土特产”。

富裕的人家送上十几二十个鸡蛋, 一小袋子芝麻, 或是河西传来的比较稀罕的花脸豆;条件差的, 或比较小气点的,多是送些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刚从水里网到的两尾鱼,干笋小菜什么的……够办晚上一顿饭了,兴许还能剩余不少。

热热闹闹吃了这一顿,酒足饭饱的匠工们,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吆喝着干起活来。

郁容跟他们一起去了现场。

倒没打算做苦力活啦——现在不是农忙季节,零工有的是,不缺他一个搬石头的——只是在边上看着,兼职一下监工而已。

虽不懂建造方面的问题,到底是以后的家,郁容免不了有一些自己的构想,需要与匠工们沟通。

好在,当初在农村里体验生活时,曾见过农家自建房的过程,还是有些常识与概念的。

房子所在的地方,严格来说不算是在村子上。

青帘的庄户,其实是沿河而居的。

不过“河”太窄了,勉强够两条农用小木船并行,村民呼其为小横沟。

小横沟北面,是好一片菜园子,菜园子再往前,成条形状散布的便是各家各户的房屋。以南,阡陌交通,横平纵直的水沟和田埂,将齐整的土地切割成大大小小的“田”……足有成百上千亩。每隔不到百米的地方,有小木桥连接着小横沟的北与南。村民们下田干活,回家吃饭,都挺方便的。

郁容的屋子就建在了小横沟的南边,远离了其他住户,差不多是在青帘与邻村隔界的地方了。

小横沟在此转了个弯,流入一条更宽的、被唤大横沟的小河。两条沟中间,形成了一片水湾,岸上的地势很高,十分不规整。

据说,以前这里长了一片绿竹,又因靠南在与整片农田连接的地方凹下了一个小水凼,当初便没算在良田里。后来竹子被砍了,这里被辟成了菜地,由于离村子有些远,不如菜园子方便,老里长就把它租出去了。

正在上一户租这片地的人家搬离青帘之际,郁容来了,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清净,地盘大。从水湾,包括水凼,共有五亩的地……不管是建房子,圈院子,开辟一块地种东西,绰绰有余了。可对“不差地”的老里长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乐意做个人情,以租的名义、实际上卖给小郁大夫。

房屋就建在这一片地的正中央,恰好是地势最高的地方。

哪怕前有水湾,后有水凼,在四五月的汛期里,也不担心会被淹掉。

布局则照着郁容熟悉的那种农家小院来规划的。

具体实施,是以行老的意见为主……他才是行家。

这一天,郁容一直待在现场。

说是“监工”,实际上根本就没他什么事。二三十个汉子,都是熟练工,手艺精湛,力气又大,干起活来又快又好,没得挑剔。

照这个势头,说一个月定能建好房子,那绝对没问题。

郁容彻底放下疑虑,心里安稳了。想要什么样的房子,已经跟匠工们沟通好了,该提醒的也都提醒了,自己根本没必要从早到晚在现场看着,弄得好像不放心人家一样,每天过来看一两眼就差不多了。

这样想着,便和行老招呼了一声,看天色渐晚,又去客栈准备晚上的酒席……

等酒席散了,善后处理完毕,已至亥时。

回了义庄,郁容直接躺到了床上,别说洗漱了,一时间连手指头都懒得动一下……

不是说有多累,就是精神疲倦。

从昨晚一直忙着今天的酒席,零零碎碎的杂事让人烦不胜烦,到现在,眼皮子都没合上几回。

当家不易啊!

可惜,郁容没能躺上几分钟,就起身了……胡思乱想时,赤炎将军无声无息地跳上了床,硕大的屁.股扎扎实实地坐了他一脸。

有气无力地将大猫从脸上“扒”下来,不得不去洗漱——谁让他不小心,吸了一口的猫毛呢?

打点妥当了,少年大夫坐到书桌前,彻底静了心。

第一件事,召唤系统,直接打开系统商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直瞎忙活着,没怎么认真利用系统。

之前从雁洲采购回来,随手挑了两件瓷器,设置了拍卖模式,哪料不仅卖出去了,还卖了十分好的价格……

听到系统的提示,郁容不免有点小惊喜,没想过“进货价”不算昂贵的瓷器,在系统商城的销路竟如此之好,以后急用贡献度,倒可以继续“倒卖”瓷器了。

唯一的问题,得注意倒卖的数量,多了就打眼了。

除了瓷器,同样设置拍卖模式的土陶制品,就没那么受欢迎了。

想了想,郁容将摆卖的土陶制品改为一口价,按照旻国货币与贡献度的兑换比率,在买来价的基础上加了五成的利润。

还有一些随手卖的手工艺品,只留一二样自己把玩,其他的管他有没有人需要,全放商城了。

这头,才清点完可以出售的东西,那边,改了价不到一刻钟的土陶器具,一下子都被买走了。

郁容忍不住在心里感叹一声“土豪”——可是差不多一千的贡献度哎——他手头上总共只有不到三千贡献度,其中两千二百还是之前的瓷器拍卖得来的。

怀着好奇之心,郁容从销售记录中,翻出“土豪”的编号,在商城上搜索,发现对方卖的都是各种植物、野果和种子,以及一些矿物,与不知名的肉类。

通过对这些商品的分析,郁容推断,“土豪”可能是在一个比较原始的位面。翻着“土豪”寄售的商品,不由得生出几分羡慕,看那琳琅满目的草药,就知道对方所在的地方,自然资源有多丰富了。

可惜,买不起。

郁容默默叹了口气。尽管想要珍贵的药材,可当务之急,还是提升自己的医术。现在积攒的贡献度还不够,能不用就不用吧,留着买虚拟空间的使用时间与学习资料。

想是这样想,还是舍不得关掉商城的界面,挨个浏览“土豪”兜售的商品信息。

这时,某种乳黄泪滴状的树脂颗粒,以全息、立体的方式,堆积入小山般,出现在了少年大夫的眼前。

心跳顿时一百八。

居然只要十个贡献度就可以买一斤!

捡大漏了!

郁容按捺着一口气花光贡献度的冲动,冷静、镇定,先买了一颗树脂颗粒。

这一回不再吝啬,先让系统鉴定其真伪与品质。

林三哥却是客气得很,不点大鱼大肉,只要了容易饱肚子的主食,一大碗白羹,两个蒸米饼子,配上一碟腌芥根,便说够了。

郁容知道,对于一日两餐的旻国人来说,早餐特别重要,不仅吃得饱,还尽量要吃好。

于是让店家加了几样,签鸡和煎鹌子,尽管不珍贵,到底算大菜,给林三哥的。

又为自己点了份热汤元子,芥辣咸瓜片作小菜,嚼一个煎夹子,特别餍足。

“小郁大夫你……会不会点得太多了?”

郁容不在意道:“我看别的桌上,每一碗的分量都少得很,点多些好能吃得饱。”

林三哥也不好再说什么。

五更天正是早市开始的时辰,愈来愈多的食客涌进了酒楼,得等一会儿才能上饭菜。

这时一个中年汉子,从另一边的桌位间穿行走来,目标直指衣着齐整、看起来清贵十足的年轻大夫:“贵人可要来点酒水?”

郁容一愣,旋即摇首拒绝了。以现代人的标准,还没成年的他,一直都是“乖乖男”,烟酒绝不沾惹。

中年汉子兜售不成,又劝了几句,才恋恋不舍地走了。下一刻,又一个二十左右的小伙子跑到桌边,问郁容可要煎点汤茶药……比起前面的“酒保”,这一位“茶博士”口才好多了,说得天花乱坠,一盏茶简直能包治百病了……

可再怎么“天花乱坠”,郁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拒绝。不提他本身不爱喝茶,稍微了解到这里的茶是什么样子,绝大多数现代人怕是都难以忍受。

搁糖、搁盐,搁果汁都是小问题……基本的成分除了茶叶,加绿豆与麝香是常态,煎茶时,薄荷、二陈、缩砂之类的药材可劲儿地放……这到底是喝茶呢,还是吃药?好吧,确实算药。在旻国,“茶为药者”确实是普遍的观念,“汤茶药”之名由此而来。

郁容是大夫,可不代表愿意自己没事就吃点药。

茶博士遗憾地走了,耳根子还是不能清净。又一人,看着有些谄媚,一脸的讨好,说:“贵人有什么需要跑腿的,就招呼小的,小的保准随叫随到。”

郁容:“……”

他就想在酒楼里吃个早饭,怎的就这么多人凑着过来?还是林三哥给他解释了,才知道是什么回事。

跟乡下人不一样,城里人各有营生,许多时候就不想自己做饭,常去吃外食,自然而然,酒楼、食肆,还有无以计数的小吃铺子遍地开花。而大一点的酒楼,由于食客大多比较富裕,甚至不乏“贵人”,就引来了诸多“外来托卖”,比如茶酒博士,最为常见。

另有专门给客人煮酒换汤的“焌糟”;或是像刚才那个专门给人跑腿的“闲汉”。如果是夜晚,酒楼更热闹,“厮波”啊,什么“打酒坐”,都会来酒楼挣些打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林三哥正说着,来了个一手提兜一手挎篮的,挨个散着干果,散到了郁容跟前,也不管他要不要,直接搁上桌子。

正是人们所谓的“撒暂”。

郁容无言以对,扫视了一圈,默默地学着其他食客,扔了几枚文钱到“撒暂”的篮子里。

“撒暂”是个年龄不大的少年,笑盈盈地冲他作了揖在,嘴巴特甜,说了一通吉利话。

“小郁大夫真心善,”林三哥感慨道,“这一把果子可值不到一个钱。”

郁容摇了摇头……总不好说,观念一时扭转不过来,看这一文一文的铜钱,潜意识总当成一毛钱使了,又不是在金钱上特别爱计算的性子,有时候就挺大手大脚的。

“撒暂”也走了,这一回终于没什么人来打扰了。不过酒楼是喧闹的地,可别指望什么清净的。

堂倌终于送来两人的饭菜。

到底可以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了。

郁容让林三哥不要客气,尽管吃那几道荤菜,自己却是对一大早吃太油腻的没什么兴致。不得不承认,城里的酒楼跟乡下的客栈不一般,倒不一定说食物多好吃,但菜色非常漂亮,光是摆盘看着就精美,给人十分可口的感觉。

煎夹子也算酒楼的特色之一,吃在嘴里,没什么好挑剔的,汤元子的味道却让郁容有点纠结——这家的汤元子,不是平常旻国人熟悉的汤圆,一颗一颗的做得跟薏米差不多大小,挺像现代的小圆子——竟是咸的,还放了茴香、姜末,简直不能忍!

“不能忍”的汤元子,最终被吃光了。

休息消化了好半天,郁容二人离开酒楼时,天才麻麻亮。太阳还没影子,街市上来来往往的,挺多人,商铺开了门,摊席也陆续准备开张了。

光线虽不明朗,路边有些商家门口的灯笼尚且没熄,郁容这一刻总算能大概看清楚雁洲城的面貌了。

第一感觉是……买吃食的还真多。

向左看,除了刚刚的酒楼,有四五家正店;向右看,更多二三家。别提,还有没能力独占一栋楼的小食店,卖包子的,卖炒货的,卖糖的,卖茶汤的,甚至还有从北方倒卖来的乳酪店……

堪称“美食街”了。

郁容不得不再一次感叹,旻国真的与大天.朝太相像了,说不准,这里与原本的世界是“平行时空”的关系呢!

刚吃饱了肚子还不饿的年轻大夫,没在“美食街”多停留,跟林三哥大概说了今天的计划,决定先去金行。

在路口停了一下,买了几个饧。

咳,不吃点甜的,压一压汤元子残余在口中的可怕味道,着实难受!

不耽误正事。

去金行是为了换钱,金子换银子,银子换铜钱。

为了建新屋,置办家什,郁容把那几贯光钱基本花完了,就留着点零用的,肯定不够今天用——除非特大的交易额,民间基本上用文钱进行买卖最方便。

林三哥是个牙侩,对银钱有关的,最熟悉不过,建议郁容去金行兑换,划算又保险。

金行虽不是官方的,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官方一两银子换一贯钱,可实际上金稀银贵,民间兑换,往往会把金银的价格抬得更高。比如在金行,一两足银一般能换一千二到一千四文钱……不是最高,但是信誉好,外面时常出现拿伪劣的破钱骗人的情况,这里基本杜绝。

对郁容来说,金行很方便。

十两的银子换到了一万三千六百万的铜钱,比官兑多了近四贯,着实不错,如果……

如果这十三贯铜钱,加上零散的六百,没那么重就好了。不仅重,拎着这么多钱也不安全呀!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分外怀念一下现代了,纸币、银.行.卡算什么,出门一部手机,一毛钱不带也不担心。

可惜旻国还没有“官票”,“银钞”是有的,从南方传过来的,不过多是私人铺户印制的……郁容对这种纸钞不太放心。听说,新安府与沧平这一带,一些有名的商行,已经在商讨联合印制银钞了。

那是以后的事。现在,郁容只能提着一布包的铜钱,候在金行门口。

有一种“跑车”不是车,指代的是专门用板推车搬货、载人的人。

林三哥就是跟候在金行附近的“跑车”讨价还价去的。

郁容准备那么多现钱,就是要大采购,不找个“跑车”拉货,肯定很麻烦。

六十文请“跑车”先跑两个时辰,超过了半个时辰就再加十五文……是林三哥据理力争的价格。

要是郁容本人,大概不会为了十文钱争论半天,直接包车一天吧!

跟林三哥比,他还真不懂得精打细算。

车有了,钱也约莫足够了,就该去买东西了。

终点定在了东渡码头的南船北马,有林三哥这个行走的“地图”,只要按照着“物品清单”,顺着便捷的路线,挨个就能找到商铺。

第一个目的地,是成衣铺。

立冬将至,系统送的衣物,不适合这个节气了。再者,这两套深衣,不太方便一些日常劳作,所以增添新衣很有必要。

郁容习惯性的思维,是去店里直接买新衣。然后发现,在古代逛成衣铺,跟在现代逛商城,感觉十分相似。但凡看上眼的,都觉得贵。

哪怕是劳作服,他选的是舒适的棉布料,从上到下一套,也要六百文。不至于穿不起,毕竟千金一斤的麖肉他都买了……可花在难得一见的美味上的千钱,总觉得比普通一套衣服的六百钱划算。

郁容不是纠结的人,今天要去的地方多,不想在成衣铺浪费太久的时间。

喜欢方宅十余亩[系统].请大家收藏:(wuxia.one)方宅十余亩[系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