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811章 网络文学第一枪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811章 网络文学第一枪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英雄》所取得的空前成功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包括林为民。

后世这部电影在商业上也算是非常成功的,全球票房1.77亿米刀,光是北米票房就多达5000多万米刀。

但相比这个时空的成绩,还是相形见绌了。

2.86亿米刀。

如此巨大的成功不仅再次让电影的主创们扬名国际,也把文华影视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一举抬高到一个同行们只能仰望的高度。

民营影视公司孱弱,国营电影制片厂老迈,进口大片肆虐市场……在中国电影如此艰难的时刻,《英雄》的出现如同一束突破层层乌云的阳光,光耀中国电影市场,让无数电影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潜力与希望。

如今数个月时间过去了,再辉煌的成就也将成为过去,但《英雄》带起来的这股风却没有刮完。

程凯歌突然召开了记者发布会,宣布他的最新作品《三国传说:吕布与貂蝉》正式开机,电影投资1.3个亿,将在沪上车墩造一座三国城。

林为民早前就听说了程凯歌在鼓捣这个题材的事,也记得程凯歌后世确实拍过这么一部电视剧,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标题并未觉得惊讶。

可很快他就察觉出不对劲了,《三国传说:吕布与貂蝉》是电影?

林为民一时没反应过来,但很快就醒悟了。

后世这个时间段,程凯歌应该是在鼓捣《荆轲刺秦王》才对。

可现在章艺谋先拍了《英雄》,以程凯歌的性格,他是决计不会再拍一部与章艺谋撞题材的电影的。

所以,原本的电视剧《三国群英会之吕布与貂蝉》就变成了《三国传说:吕布与貂蝉》?

尽管林为民改变了很多的历史细节,但这次的改变属实让他有点绷不住了。

带牛鼻子的黄厨子,兄弟们,谁懂啊!

程大导建城狂魔的基因终于觉醒了,但愿程大导不会坚持他那奇特的审美。

实际上,不仅仅是程凯歌,《英雄》火了之后,全国各地的电影制片厂和民营影视公司们都看到了古装大片的市场号召力,纷纷投身其中。

几个月时间以来,已经有陆续三四部号称投资过亿人民币以上的国产古装大片立项,其他几千万投资的古装电影就更多了,一时之间蔚然成风。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水分,但真金白银的投资同样少不了。

不用想也知道,估计到最后85%的电影裤衩都得赔掉,10%的电影勉强保本,能够赚钱的撑死了5%。

恐怕用不上两年时间,“国产古装大片”这个名词就将引起电影观众们的生理不适。

林为民可以预见未来,但无法干预。

拍吧,赔吧。

哪个成熟的市场不是从一片混沌中厮杀出来的?

九月中旬,国文社官方网站上线,同时在“读者论坛”发出了一封公告,第一届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就此诞生。

借着互联网创作大赛的宣传风潮,国文社官方网站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国内大量互联网用户的关注,用户注册量节节攀升。

仅一个月时间,国文社官网注册人数便超过了2万人,读者论坛也因为互联网创作大赛而变得热闹非凡,热闹程度不输很多bbs。

一个月时间里,互联网创作大赛的投稿量超过3000份,其中包含了、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题材。

互联网创作大赛并未对投稿作品的题材进行限制,第一届的规定也比较粗糙,只评出20个优秀奖,这20个获奖作品将会获得2000元的奖金,还会以专号的形式刊登在《当代》上,稿费另算,其中的优秀作品还将获得出版机会。

互联网创作大赛到十月中旬结束,评委会又花了近一周多时间评选,最后赶在11月之前,第一届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的获奖名单公布到了国文社官方网站上,立刻便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

国文社的互联网创作大赛是中文互联网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有奖征文活动,大家都关注热情极为高涨。

这些作品都发在国文社官方网站的读者论坛上,名单出炉后,围观的网友迅速将这些获奖作品找了出来,并以最快的速度转发到了其他中文互联网网站上。

短短几天时间,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的众多获奖作品不仅收获了官网网友们的关注,也受到了来自大江南北网友的瞩目。

这些获奖作品在中文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也助推了国文社官网和互联网创作大赛的名气,双方相辅相成,引起了更多网友的注意,国文社官网的注册人数再次迎来了一个注册高峰。

于东回国后的两天,国文社内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这群人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

他们正是第一届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的获奖者,此次来国文社是为了领奖的。

上午九点多,国文社大会议室内。

除了墙上“第一届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颁奖仪式”的横幅以及桌上每个参与者的身份铭牌之外,并没有什么隆重的装饰和气氛,可在场的众多年轻人们却紧张的心脏乱跳,激动万分。

这可是国文社啊,国内文学界的圣殿。

现在,他们就坐在这里等待着这个圣殿对于他们的认可,这如何能不让人激动呢?

会议室内的气氛一片安静,但却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压抑的躁动。

年轻作者们刚坐了几分钟,一众人涌进了会议室。

今天的颁奖仪式由程早春主持,他简单发了几句言,然后介绍起了今天到场的评委和嘉宾们。

程早春、颜文景、覃朝阳、屠岸、牛瀚、绿原、贺启智、章仲锷、谟言、于华、佟钟贵……

在中国出版界和文学界,再没有比国文社更加璀璨的编辑阵容了,其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仅是编辑,同样也是文学界鼎鼎大名的作家、诗人。

群星璀璨!

程早春每念到一个名字,底下的年轻人们便一阵骚动。

以往只在书上见到的名字,如今一个个就活生生站在他们的面前,并且同在一间会议室里近在咫尺。

今天的颁奖仪式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程早春讲完话后便开始了颁奖。

一份奖状,上书着“第一届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优秀奖”的字样以及获奖者和作品的名字,下方是总编辑程早春的签名,以及国文社的落款印章,十分正式。

一份奖金,一小摞第三版人民币100元面值的钞票。很俗,但却很实际,每个拿到它的作者脸上的笑容都更盛了几分,抵几个月工资呢。

还有一份稿费单,那是《当代——第一届互联网创作大赛专号》的用稿稿费。一周之后,刊登所有获奖作品的《当代——第一届互联网创作大赛专号》就将会上市。

颁奖仪式结束后,众多年轻作者仍沉浸在亢奋的情绪之中,在场的文坛前辈们看着他们青涩的表现不由得露出会心的笑容。

年轻真好啊!

颁奖仪式结束是林为民的讲话,他没有一本正经的发言,而是坦率的与在场的年轻作者们聊了起来。

林为民指着一个三角眼年轻人身前桌上的铭牌,上面印着“李寻欢”三个字。

“这个笔名有意思,看来这位同志很喜欢古龙的。”

被点到名字的路金波有些激动,又有些紧张,“是,我特别喜欢古龙最喜欢李寻欢这个人物,所以才用这个名字当作了笔名。”

林为民又指着另一个铭牌,“那这个‘邢育森’有什么说法没有?”

面容白净,有一股书卷气的年轻人起身说道:“林老师,这就是我的本名。”

林为民笑道:“拿本名当笔名,跟我一样,小伙子有个性。”

在场众人发出一阵笑声,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轻松下来。

跟众人聊了十多分钟后林为民见时间差不多了,说了几句寄语,结束了今天的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结束后众人出了会议室,来到国文社院中留影纪念。

三十多人分成了两排站立,一声“茄子”后,第一届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的所有参与者都被记录在了胶卷上,成为时代的印记。

集体合影留念后,在场的众多老前辈又被年轻人们拉住不放合了几张影,林为民是被当吉祥物最多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合照到了。

翌日,《光明日报》第03版发表了一篇标题为《第一届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落下帷幕,颁奖仪式昨日在京举行》的通讯稿。

“作者:记者韩晓慧,《光明日报》(1997年11月17日星期一03版)

本报燕京11月17日讯(记者韩晓慧)9月15日国民文学出版社举行第一届互联网创作大赛,大赛为期一个月时间,于10月15日落下帷幕,经过评委会严格评选,本届互联网创作大赛共诞生了20篇获得优秀奖的作品。这些作品多以都市青年为主角,以时下新兴事物为主题,获得了评委会诸多专家的一致好评。

昨日上午9时,第一届互联网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在国文社举办,20位获奖作家集体亮相。通过国文社举办的创作大赛,这群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业余作者走向了文坛,为中国文学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

《光明日报》上的通讯稿并不起眼,但却让20位获奖作家欣喜不已,因为在通讯稿的最后还附上了他们的笔名和获奖作品名称。

再加上几日后要正式上市发行的《当代——第一届互联网创作大赛专号》,正如文章所说的,这群原本只能寄情于互联网的业余作者们,透过国文社的渠道走上了他们的文学道路。

也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了中国网络文学未来的走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