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八十九章 太子见晋王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八十九章 太子见晋王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殿下,卑职也不懂呀。”

李泰盘腿坐着,看着眼前这个木匣子中的装置,又道:“你们接着给本王去摇。”

“喏。”

关中正是夏季,侍卫们听了魏王吩咐,轮换着不停地摇着这个线圈。

不多时,就见到了一头熊正在逮着一只鸡,熊背上还坐着一个丫头。

见到魏王舅舅,小清清抓着熊大的耳朵,让它不再逮鸡,朝着这边走来。

“你今天不用听课?”

“爹娘要给姨姨和舅舅们讲课,我就能出来玩了。”小清清拍了拍熊大脑袋。

它便蹲坐好。

小清清才能从熊背上下来。

“你看得懂这个?”李泰皱眉看着磁铁与线圈。

“看不懂。”

听到回话,也不意外,她不过是个七岁大的孩子。

小清清再定睛一看,疑惑道:“咦?好像不太一样。”

李泰又一次扭头看向她,“哪里不一样了。”

小清清皱眉走了两步,“其实我在爹爹的书房中看到过一张图纸,那张图纸原本是用来做车床的,后来不知道怎么了,爹爹又放弃了。”

“那张图纸有何不同。”

听到魏王舅舅追问,小清清忽然不说话,满脸乖巧的笑容,就这么站在原地。

李泰苦着脸道:“舅舅给你做一只烤鸭吃。”

见她还不说话,又瞪了眼自己的侍卫,吩咐道:“你们都没有听到吗?”

“喏。”

侍卫们赶忙离开。

过了片刻一只拔了毛,清洗好的鸭子就被提了过来。

李泰用铁纤将鸭子扎起来放在架子上炙烤着,目光又看向自己的侄女。

她这才开口道:“其实魏王舅舅的方式错了,我在爹爹那儿看到的图纸是磁石绕着铜线转。”

“嗯?磁石绕着铜线转?”

“嗯,而且空间没有这么大。”小清清拿着木棒在地上画着,画了一个圆画了几个方块。

小孩子画画没有多么的好,她也只能依照自己的记忆,又道:“大致是这样的。”

李泰身边的几个侍卫也围了上前,皱眉地看着,想要从这个凌乱的画中找到一些顿悟的可能。

小清清又道:“而且内部的空间很小,磁石与线圈贴合得很近,大概有三寸的距离。”

李泰考虑着,“原来是这样。”

小清清的目光已经放在了烤架上正在滋滋冒烟的烤鸭上。

李泰拿过棍子也在地上画着,思量着小清清描述的样子。

“嗯,这像是一个滚筒,那要用手摇吗?”

看小清清满是期待,等待着烤鸭成熟,一脸无暇他顾的模样。

等烤鸭熟了,小清清将其装入食盒中。

李泰问道:“你不吃吗?”

她拎起食盒挂在熊大的脖子上,“要给弟弟吃,不然他会向爹娘告状。”

“你们姐弟真是……”

“其实弟弟很聪明。”

山上这对姐弟俩都不简单,再一想又觉得姐夫与皇姐教出来的孩子又有哪个简单了。

关中的天空云卷云舒。

到了夏季,这里的一切都是懒散的,就连家里的熊躲在屋檐下不愿意走动。

小清清将食盒打开,“吃吧。”

小心安欣喜道;“姐,这是哪里来的烤鸭?”

“魏王舅舅给的。”

“哦,魏王舅舅真好。”

小清清无奈道:“本来,不是给你吃的。”

小心安又道:“姐姐对弟弟也很好。”

她的目光看向院内,华清池怎么都不看腻,还是喜欢冬天的时候。

冬天时华清池不会结冰,池水会在寒冬中冒着白烟,如同仙境一般。

到了夏天的时候,它没有波澜,也没有白烟,看着很一般,就像是外面的渭水一样。

长安城,皇宫中,李世民正把玩着一根螺丝,反复将螺母从螺丝中滑进去,再滑出来。

“袁天罡与李淳风去骊山多久了?”

“回陛下,两位道长冬季就去了骊山,至今未归。”

李世民颔首,目光落在这个铜制的螺丝上,再问道:“他们在做什么?”

李君羡回道:“袁道长近日一直在查寻天地奥秘,在中原各地都有不少道门中人,看天象,看水土,每每有记录就会被送到骊山。”

“他们要做什么?”

“末将去骊山查问。”

李世民放下手中这根螺丝,“不用了,那是袁道长的毕生追求,张阳能给指点,也好。”

“呵呵。”他轻笑了一声,又道:“朕知道张阳想要告诉世人这大地是圆的,可依旧还有许多人不信。”

“陛下,末将听说过那些登上泰山的人,他们站在泰山的山巅,看大地之时确实与平日里不同。”

武德殿内安静了,见陛下不再说话,李君羡躬身行礼,“末将失言了。”

李世民摆手道:“无妨,你也是无意的。”

“末将愿领罚。”

去年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进谏是否要泰山封禅,今年这些声音都消失不见了,甚至朝野上下都不愿意再提起泰山。

殿外的太监小步走来,躬身道:“陛下,阎立德来了。”

李世民在装有葡萄酿的酒碗中放入冰块,点头道:“让他进来。”

阎立德是阎立本的胞弟。

阎家出自河南阎氏,家学传承便是工匠与画艺。

世代相传至今,阎立本专心于匠作一道,阎立德更希望能够诗书传家。

阎立德的长相与他兄长很像,看起来更消瘦。

李世民递上一碗葡萄酿。

他双手接过躬身道:“谢陛下。”

“朕知道,你醉心诗书画艺,让你顶替阎立本的位置,委屈你了。”

“家兄沉迷匠学,臣本就告诫过他,如今又去了骊山不愿领工部,臣替家兄羞愧。”

李世民笑道:“你看看这个。”

螺丝与螺母放在阎立德面前。

他端详良久道:“此物乍看之下倒没什么。”

李世民喝下一口葡萄酿,笑道:“近来关中收获了不少葡萄,回去之后,西域也进贡不少,你走时带些回去。”

“谢陛下。”

“此物,你可有看出一二?”

阎立德盯着螺纹看了许久,回道:“陛下,此物是出自骊山?”

李世民点头。

“若是工部来铸造,断不能做到这般技艺,这些凹槽做得很整齐。”

阎立德倒吸一口凉气,“此物是如何打磨出来的?”

李世民又笑了,“骊山县侯说是造出了此物,就进献给朕,说此物能够骊山的铸造术再上一层楼,不过朕还未看明白它的用途。”

阎立德试了试螺丝与螺母,低声道:“榫卯……嗯?煞是奇怪,为什么这样造。”

看他一时间也不明白,李世民的神色多了几分失望,“你拿回去好好端详。”

阎立德目光还在螺丝上,躬身行礼,“臣告退。”

此人一路走出武德殿,还在喃喃自语,李世民气馁地喝下一口酒水,工部至今无法造出弹簧。

现在骊山又多了一件工部造不出的东西。

等李君羡也离开了,李世民怒得一拍桌案,“张阳,张阳!这小子到底要做什么?”

陛下又无来由地发脾气了,公主皇子们离开之后,这陛下的脾气也变差了。

这一次又因骊山县侯恼怒。

若是张阳真发财了,也就算了。

现在的骊山敞开了大门,就在眼皮底下。

李世民错愕一笑,“朕竟然看不明白,他究竟是要做什么?”

帝心难测,陛下这愤怒的模样,也是这么的高深莫测,令人看不明白,看不穿。

殿外的一排太监各自拿着一盆冰块都冒出了同一个念头。

以前陛下的心魔可能是玄武门,现在陛下的心魔已是骊山了。

用饭之时常常因骊山没有胃口。

酣睡之时,也会因为骊山从梦中惊醒。

骊山每每有了进展,而工部原地踏步多年。

这才是陛下恼怒的原因吧。

东宫,李承乾听着一个太监的禀报,低声道:“陛下,果然又因骊山恼怒了。”

太监又道:“说是骊山造出了一个叫螺丝的物件,也不知是做什么用的。”

“即便骊山全身心的摆放在人前,父皇依旧是忌惮的。”

李承乾穿着宽松的衣衫,站起身道:“如若是孤,孤不会这般猜忌骊山,只要骊山一心为社稷,张阳想要什么,孤都会成全他。”

太监低着头面色带着笑容,长安城的人或许都喜欢晋王。

如今魏王已离开了长安城,太子的储君之位如此稳固。

晋王还不过是个没有及冠的孩子罢了。

自然是先要巴结太子殿下。

李承乾沉声道:“你就继续留在父皇身边,别让父皇太过劳累了。”

“喏,殿下但有吩咐,老奴莫敢不从,若太子殿下早登太极殿,老奴……”

“啪!”

一个响亮的巴掌打在这太监的脸上。

李承乾冷声道:“滚。”

“哎!老奴,这就滚,这就滚……”

近来太子殿下对东宫的人越发苛责,太子妃看着这一幕心中隐有担忧,如今的太子三十余岁了。

做了十四年的太子,这两年的心性改变了许多。

太子妃苏氏写了一封书信,对身边的人小声道:“送去骊山。”

那宫女将书信收入袖中,回道:“婢子这就去。”

不多时又有内侍来禀报,“太子殿下,晋王来了。”

李承乾当即换上了笑容。

东宫外,李治带着公孙小娘子与狄仁杰一起走着,还与一个神色慌乱的太监擦肩而过。

见到太子已站在了殿外,李治连忙行礼道:“皇兄。”

李承乾朗声笑道:“稚奴,快快入殿。”

李治介绍道:“这位是狄仁杰。”

见到太子的时候,狄仁杰只是瞧了一眼,感觉到那锐利的目光让他紧张得胖脸一抽,当即低下头,行礼道:“小子狄仁杰,见过太子殿下。”

“你就是稚奴的好友?”李承乾不住点头,“嗯,不错,入殿说话。”

“谢殿下。”

公孙小娘子抱着横刀站在殿外。

东宫殿内很清冷,原本李治额头上还有些汗水,此刻都收住,他与狄仁杰坐下。

李承乾命人倒上葡萄酿,笑道:“稚奴,近来都在做什么?”

李治回道:“狄仁杰与张柬之带弟弟去了一趟平康坊很是好玩。”

“啊?”

狄仁杰拿着酒碗呆愣在原地,机械般的扭头看向晋王,甚至还能听到脖子关节的咔咔声,心中叫苦不迭,暗道:“不是说好的,要保密吗?”

李治又道:“前些天,我们还去曲江池看了看,那些工匠修房子甚是有意思,他们竟然只知道堆砌,却不知道三角支架,真是笑死弟弟了。”

“稚奴,你平日里该少玩闹的。”

李承乾的目光观察着狄仁杰,看这个孩子端坐一动不动,有汗水从他的额头流下。

“皇兄,听闻碎叶城建好了,弟弟想去看看。”

“碎叶城远在西域。”李承乾叹道:“你还年少,又未赐字,怎可远游,父皇断不会答应的。”

李治嬉笑道:“那就请皇兄帮弟弟多言语几句。”

“你呀。”李承乾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从你离开骊山,到了长安城,这玩闹的心思越来越重。”

“弟弟愚钝,那些圣人教诲都听腻了,长安城多好玩呀,等今年入秋,弟弟还要去秋猎。”

“狄仁杰。”

听到话语,先是愣了一会儿,确认是在叫自己,狄仁杰这才低着头站起身,“殿下。”

李承乾颔首道:“稚奴玩闹也就算了,你身为他的好友也该多多规劝。”

李治连忙道:“皇兄莫要为难仁杰,以前在骊山的生活很是寡淡无味,好不容易来了骊山,当该好好看看,就像姐夫在诗中所言,一日看尽长安花。”

李承乾又笑了,“孤打算将官学的部分事宜交给你安排,你虽未行冠礼,但为父皇分忧之事,不分早晚。”

“弟弟还不知朝中章程,去了怕只会添乱。”

“无妨,多历练你也好。”

“那臣弟可否晚些时候再去官学署任职?”

“不行!”李承乾的神色严肃了几分,“明日就去。”

“弟弟领命。”李治气馁地坐下来,耷拉着脸也没了兴致。

又在东宫坐了好一会儿,晌午时分睡意袭来,李承乾早早就去休息了。

李治和狄仁杰得以离开东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