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八十三章 不善用钱的皇帝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八十三章 不善用钱的皇帝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狄仁杰笑道:“岑中丞的脚步,挺快的。”

李治重新坐下来,目光看向远处的正在修建的曲江里,“说来这曲江池修建得确实太慢了。”

岑文本刚走不久,张柬之就来了,他走到眼前拿起酒碗就喝了一大口,“陛下让马周去陇右清查田亩。”

狄仁杰冷哼道:“陇右门阀那些人的手上多半都是脏的。”

张柬之叹息一声,“看来有不少人的头要落地了。”

李治漫不经心喝着酒水,气馁一声叹息。

骊山,有一个个道士从远方而来,他们是从中原各地来的,这些道士将手中的书卷交给袁天罡。

这是中原各地从去年的年底到开春的气候变化。

袁天罡问道:“县侯当真能从这些书卷上看出今年的冷暖?”

张阳看着书卷上的记录,眼前这一份是岭南气候的变化,看完一卷又拿起一卷,“去年的时候南方各地偏暖,但到了冬季,却时而大暖时而大冷。”

“我的方法与袁道长看日月星辰的推测之法不同,我比较相信能够看到的。”

袁天罡抚须道:“这些事不过是举手之劳,老道很愿意让道门中人给骊山做事,你给道门好处时,我等也能心安理得。”

张阳换了一个坐姿,抬眼一看是岑文本策马而来,到了眼前翻身下马。

见他站在一旁也不讲话。

张阳继续道:“今年吹向岭南的台风不多,但每一个都是大强风,甚至席卷了整个江南东道,有五个大强风。”

袁天罡问道:“这说明了什么?”

“大唐的气候偏暖,在我任职太府寺卿这些年发现,不仅仅是中原,关外诸地包括辽东与天山,气候反常地大暖大寒。”

“而西南地方去年夏天干旱两月,秋季又是偏暖。”

“台风能够说明海洋的情况,因大强风多且滞留内陆时间长,说明海水偏暖,有足够的力量积蓄起台风,而去年的秋季异常地温暖,可到了冬季又是一场大寒。”

这些话袁天罡已经听不懂了,他询问道:“所以今年会很暖?”

张阳摇头道:“这世界的气候是一个整体,每一次的异样都能够看出端倪,气候的变化要从多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今年会是一个大寒加大暖的趋势。”

“防备今年夏天的河北与江南水涝,关中要注意今年北方的寒潮。”

袁天罡颔首道:“能知道往后几天的天气如何吗?”

“不能。”

“不能?”

张阳解释道:“要预知往后几天的气候形势,需要更庞大,更精细的观测,目前来说做不到。”

“我只能通过中原各地气候的变化,来预防可能会到来的灾害,中原的农业是孱弱的,不!应该说现在中原的农业是很孱弱的。”

袁天罡叹道:“在老道看来,你不过是想要将这些变化收集起来,至于有没有用处,要以观后效,总会有用的。”

“若将来有后人能够从这些端倪中找到变化原因,也是值得,老道会让人去继续观察各地的气候变化。”

张阳将这些卷宗收入竹篓中,看向一旁的岑文本,“文本兄所来何事?”

岑文本板着脸道:“县侯写的信,县侯自己不知道吗?”

“嗷。”张阳一拍脑门恍然醒悟过来,“唉,我差点忘了,最近事太多了。”

知道这两人有要事要谈,袁天罡自觉没趣便离开了。

“陛下说了,县侯不该开价。”

“那陛下觉得价格多少合适?”

岑文本被这么一问有些不耐烦了,“县侯,朝中与骊山交易有很多种方式,不必一定要谈钱。”

张阳招手道:“小慧!小武!”

两个姑娘快步走来,“师父有什么吩咐。”

关中大地刚从寒冬中走出来,阳光温暖宜人,嗮久了就不想动了。

张阳躺在竹椅上,淡淡道:“朝中与骊山要交易造纸坊,可陛下又不愿意拿出十万贯,让文本兄来谈谈,你们两个与他谈。”

“好。”

看了眼小武与小慧,岑文本欲言又止,“这……”

“她们现在是骊山生产的主心骨,有些事连我都要听她们的安排,按照我们骊山的结构上来说,她们是骊山的执行ceo。”

“什么?”

见张阳一副懒散的模样,眼前这两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就能够决定骊山这么多的大事?

岑文本心中迟疑了片刻,还是与这两个姑娘说起了来由。

小慧回道:“依岑中丞所言,朝中与骊山交易确实没必要谈钱,这句话其实是没错的。”

岑文本抚须点头,心说她们比张阳开明多了。

小武又道:“但骊山也不能亏钱,朝中需要拿出价值相等的代价。”

“嗯,不知骊山的条件如何?”

小慧思量了片刻,低声道:“想要朝中给骊山一个特权。”

“但说无妨。”

小慧与小武对视了一眼,“骊山有不少货物需要从西南与江南运来,但中原各地的关隘都要盘查,给骊山造成了很多麻烦,往后骊山的货物途经各地州府时,可以查验但不得扣留。”

小武也补充道:“骊山打算在江南与登州附近建设海港,希望朝中能够给骊山准许,让骊山能够用海路运送货物。”

“海路?骊山要出海?去何处?”

小慧抱着账册又道:“只是为了运送货物而已,等南诏打通了交趾诸地的关隘,往后南诏的货物也可以从海路运往中原,如此一来就不用走西南蜀道了。”

岑文本看了一眼张阳,再看眼前两个姑娘,她们的眼光很好,一眼就看到了海路对西南的局势影响,他不禁问道:“南诏真的能打通交趾各地?”

小武笑道:“这就不用岑中丞担忧了。”

“既然骊山要开辟海路,能够去西南,也一定能够去倭岛与新罗。”

“岑中丞能否给予方便?”

接下来岑文本与这两姑娘谈着造纸术与海路特权的交易。

张阳将斗笠盖在脸上,遮住了阳光,听着这场谈判。

谈判很顺利,小武与小慧在骊山的利益上毫不让步。

等岑文本走过的时候,张阳侧目看去,这人的脸色不太好,“文本兄谈好了?”

岑文本双手作揖道:“在下这就去朝中,骊山等中书省批复吧。”

“那多谢了。”

买下骊山的造纸术不用付分文钱,只需要给骊山一些特权就可以了。

事情远比想象的顺利,岑文本翻身上马便匆匆离开了。

张阳又看了一眼,“这人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小慧走上前,欣喜笑道:“我们骊山的家业越来越大了,现在都要开辟海路了。”

小武又道:“嗯,家业会越来越大了。”

翌日,陛下很爽快地给了骊山批复,不仅仅允许骊山开辟海路,还允许骊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调用各地的折冲府兵马来护送,为骊山的运输保驾护航。

商业离不开运输,运输问题就一直在张阳与李玥的心头萦绕。

运输是个大难题,中原的土地地势复杂,南北山川起伏,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像关中拥有八百里的秦川平原。

夫妻俩商量了许久,在张阳的劝说下,李玥打消了要建设一条贯穿南诏与关中的铁路。

因要越过蜀地,还要经过西南的十万大山,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玥低声道:“所以还是要借道海路。”

张阳的目光也看着地图,点头道:“我们有蒸汽机,往后可以放在海船上,这是我们借道海运的一大助力,当然还要顾及安全,在海船要配备火器。”

“朝中会允许吗?”

“这是南诏的火器与朝中无关。”

“也对,夫君是南诏王,南诏的船是何模样,那是南诏的事情。”

李玥这么说着,心里还是担忧的。

夫君的这个做法很大胆,若是朝中知晓了难免会有冲突,这都是以后的事,可以早做安排。

这些天,张阳总是将自己关在了车间中。

小清清看着爹爹将一把粗糙铁片放在夹具上,固定在车床,而后用一块铜料放在另一个夹具上。

爹爹脚踩着踏板,车床便开始运作,那块圆柱体的铜料开始转动起来,铜料触碰到铁片,一些铜丝被刮了下来。

爹爹当即停下车床,再往铜料上涂了一些桐油,继续做切割。

就这么往复。

良久,取下了刀片,张阳感慨道:“动力不够,转速也不够。”

“爹爹是又失败了吗?”

张阳点头道:“嗯。”

“爹爹是在做什么?”

“做螺丝。”张阳脱下皮革手套,无奈道:“工业技术要发展果然离不开动力。”

小清清嬉笑道:“娘总说爹爹追求的太多,想要办好的事也太多了。”

“嗯,我再好好想想。”

如果这个车床不能造出螺丝,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张阳坐下来喝着茶水,目光盯着车床。

小清清搬来了小板凳,也坐在爹爹身边,双手撑着下巴,目光看着这个车床。

自己想着如何升级车床,能够让它有更多的动力。

再看女儿也是若有所思的模样,好奇道:“你在想什么?”

小清清目光从车床移向墙面,“女儿看过文本伯伯送来的书卷,长安城的城墙很厚,很坚实,女儿在考虑,那十余尺厚的城墙该如何炸开。”

张阳喝着茶水眉头紧锁。

小清清又道:“女儿听丽质姨姨说过,在力学上来说需要找到城墙的着力点,但长安城的城墙砖石是埋在地下的,根本找不到着力点,就算用火炮也需要炸很多次。”

当初这个丫头与李渊朝着长安城开了一炮,也不过是炸开城墙上的几块砖石。

长安城又哪里是这么好炸的。

小清清侧目问道:“爹爹,有什么办法吗?”

张阳沉声道:“办法肯定是以后的,也不是太难。”

“爹爹快说。”

“只是这个办法教给你,你娘她又要发脾气了。”

“女儿不告诉娘。”

当娘的总是严格管着儿女,做爹的还要安抚孩子。

张阳铺开一张纸,开始画图。

小清清干脆爬上了桌案,看爹爹画出一面墙。

“城墙是用砖石砌成的,可砌城的砖石很大,但砖石与砖石之间是相互支撑的,当下方的砖石不牢固了,上方自然就塌了。”

小清清听得认真。

张阳又在砖石的夹缝之间画了几个圈,低声道:“你看这几个夹缝,如果将火药埋入这些夹缝中,为了提高容错可以多在这些夹缝中埋入火药,甚至是铺满整面墙。”

“女儿明白了,可以先在这些夹缝中打出一个个洞,在墙面中塞满火药,并且一起引爆,长安城的城墙必定会被炸塌。”

张阳发觉女儿在爆破上很有天赋,一点就通。

小清清的神色上满是憧憬,又道:“爹爹也想女儿炸了长安城?”

“长安城会越来越拥挤,聚集如此多的人口,而这些人口不能成为生产力,只会给关中增加负担,只有将这城墙推倒了,才能将这些人口释放出来。”

小清清嬉笑道:“女儿明白了。”

张阳喝着茶水又叮嘱道:“家里的火药我都丢了,只有在每年的除夕前后才能玩。”

“爹爹放心,女儿会好好读书识字的。”

“嗯,等你学好了才能更好地炸长安城。”

朝中与骊山的交易有很多步骤要走,李泰亲自安排将原本的造纸厂的器械搬出去,并且将纸浆的秘方也交给了阎立本的胞弟阎立德。

原本的造纸厂空下来可以做更多的安排,李泰打算把车床全部搬入,铸铁厂和车间要分开。

至于朝中想如何用造纸术,想要造纸术造出多少的纸张这都与骊山没有关系了。

张阳看到了岑文本带来的账册,皇帝手里有钱,在花钱这方面向来是大手大脚,一个不善于经营的天可汗,对骊山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商机。

“文本兄,朝中去年就用了三万贯钱,这三万贯都用在何处了?”

岑文本讶异道:“有这么多吗?”

张阳将账册递给他,“你看看,陛下光是给十二卫府置办军械就用了五千贯钱,这钱又是怎么花的?”

岑文本纠结道:“对呀,这钱是如何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