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六十四章 平静的解散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六十四章 平静的解散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樊洪咧嘴笑了笑,又扫了一眼众人,“某家知道尔等心里都有怨气,非是某家不愿意告诉你们,如果知道有领头人后又被朝中查问了,我等皆会被打成反贼。”

众人的眼神都有迷茫之色,樊洪道:“我等皆是为乡民做事,仅此而已,长安也没有让你们为谁卖命,不是吗?”

大家是信服樊洪的,但一听要散了人手,众人心中坚持多年的事就此没得做了,有些失落有些气愤。

那消瘦的领头人又道:“长安从来没有给我们好处,我们为此卖命这么多年,现在就让我们撒手,我们连长安是谁在号令都不知晓,让我们说走就走!樊洪,你也是一介好汉,这世上有这样的道理吗?”

樊洪面色缓和不少,他看向一旁的瘦子道:“二牛,你家里有个病重的老父亲,你娘已年迈了,你该回去照顾了。”

说起这件事,二牛顿时没了力气,扑通一声坐了下来。

樊洪递给他一块银饼,低声道:“拿了回乡,照顾爹娘好好找个营生。”

二牛看了看身边的众人,缓缓伸手接过了银饼,又头也不回快步跑出了这处宅院。

樊洪继续道:“老瞿,你家里的田地都荒了,你家三代人都守着那片田地,你就这么丢了不要了吗?且不说你留在这里铲奸除恶,你身为人子,你连家底都抛了,你要对不起你家祖上吗?”

老瞿闻言拿过了银饼也快步离开。

樊洪站起身看着众人,拱手道:“诸位都不是平白来到这个世道的,你们也不是要落草为寇,天下已太平,世家也已经倒了,余下的事交给朝堂!”

“朝中的人信得过吗?”有人问道。

“信不信得过且看他们如何做,若朝中做不好事,朝堂失去了公义,我等再站出来又有何妨,非是帮中弃了尔等,而是这世道已不是当年,还请诸位回归乡里,去耕种去营生。”

樊洪朗声道:“长安会记得我等,诸位,留下姓名籍贯,某家会带去长安,此后如有必要便会来寻诸位!”

“喏!”

宅院内的众人齐声道。

樊洪打开了布袋,一块块银饼散落在桌上,“这里的银饼大小分量都相同,各自另一块,就此写下姓名籍贯所在,某家不送了!”

壮士好汉的分别没有拖泥带水,他们一个个拿了银饼,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留下姓名。

众人聚在一起,做了这么多事,拿下了这么多的狗官与恶霸。

意气风发的时候,大家都是肝胆相照。

可这天下已不乱了,这么多年了也该结束了,事情总要有个结果,众人的结果就是归乡,谁能不念家?

在这里有归心的人也不在少数。

樊洪做完这里的事情,站在利州城外,等着自己的手下相继回来,也完成了各自的事情。

离开利州之后,便去了下一个地方。

红烧肉帮的解散是平静的,他们将犯人都交给了官府,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散去了。

消息传到了长安城,卖红烧肉的人还有。

又好像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皇帝闲来无事就会来骊山,今年来骊山的次数很少,看来皇帝还是挺忙的。

在红烧肉帮的事上,对骊山来说能够用钱来解决,便是最好的,也是最小的代价。

在上官仪的安排下,长安城分出了不少人马,让各地的人自行解散,这些人会回归家庭,回归乡里。

和李世民下棋又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因为皇帝下棋很慢,总是要思量很久,张阳发现杯中的茶水都已经凉了,让女儿再去倒了一杯。

接过茶杯,张阳喝下一口茶水,问道:“陛下想好了吗?”

李世民皱眉看着棋盘,神色凝重的动了一只炮。

张阳用车吃了皇帝的马。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沉声道:“你什么时候动的车?”

“这只车在侧面已停留许久。”

棋盘上的厮杀还没结束,要放在以前皇帝的棋路差是因为没有将象棋的规则与技巧融会贯通。

现在皇帝已经熟悉了象棋,棋艺自然是突飞猛进。

李世民抚须道:“有人说棋盘如战场,现在看来这棋盘又不是战场,战场上可以寻人短处,可棋盘是一样的棋,棋盘也很小,便无趣许多。”

皇帝放下棋子,没了下棋的兴致。

棋局下到一半,皇帝就不玩了,张阳气馁一叹,“陛下可是有心事?”

“嗯,你看出来了?”

“您下棋的时候就心不在焉,若是能够专注下棋,岂会没注意到了我的车?”

李世民看向山下,秋日里的骊山景色很好看,“朕允许了今年的秋猎,本想打猎顺利来骊山看看朕的孩子们。”

一群孩子在山下玩耍着,公主皇子们有村子里的同龄人做玩伴也开朗许多。

“朕还是喜欢骊山的孩子,就说承乾的孩子象儿,循规蹈矩惯了,那孩子行事很沉闷,这样的孩子很懂事,可也让朕心疼。”

张阳笑道:“孩子总是需要童年的。”

“童年?嗯,是该要有童年,朕让李象去国子监读书。”李世民闭上眼,放松着身体,又道:“裴行俭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他将事办好了,你的眼光很好。”

张阳自信一笑,“我的眼光一向很好。”

“朕想要将狄知逊迁回来,可思来想去又不知道该用何人替上。”

问话后安静良久,又道:“你是朝中的尚书左丞,怎么?朕问你话,你不答?”

“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就让狄知逊留在河西走廊。”

“近来怎么不写奏章了?嗯……朕此来就是想问你这件事。”

与张阳谈话有一种感觉,往往会忘记了重要的事情,李世民刚想起来到骊山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张阳啧舌道:“怪了?”

“什么怪了?”

“不是陛下的旨意吗?让我不要再写奏章的。”

“朕有说过吗?”

张阳颔首道:“王公公带来的口谕。”

李世民心里再一想,回道:“朕当初不让你写奏章,是因你总是说要拆了长安城的城墙。”

“对呀,是陛下不让我写的。”

闻言,李世民当即坐正语调高了几分,“朕不让你写这件事,你就真的不写了?”

小清清刚端着母亲做好的包子而来,见皇帝与爹爹谈话的语调高几分,又见皇帝面色有怒意,退了回去。

生了孩子之后,李玥如释重负,近来想吃点口味重的,她正吃着肉包子,见女儿端着包子回来了,疑惑道:“不合你爹爹的胃口吗?”

小清清踮起脚尖将一盘包子放在桌案上,环手于胸一脸愤愤不平,“皇帝又和爹爹在吵架了。”

李玥轻笑道:“就知道今天父皇和你爹要吵架的。”

小清清看了一眼吃着包子一嘴油的弟弟,越发不高兴了,她也拿起包子凶横地咬下一口,“熊大怎么还在睡!”

小心安回道:“姐,熊大越来越贪睡了,怎么喊都喊不醒,除非它饿了。”

山道边上,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你难道就不会写点别的吗?”

“陛下想看我写什么?”

“你!你是除了拆城墙,就不会写点别的?”

张阳苦笑道:“陛下答应拆了城墙不就好了。”

“答应?你今日要朕拆了城墙,明日就会让朕拆了太极殿,朕能答应吗?”

“城墙不利于长安城发展,把人关在城中除了导致拥堵和交通闭塞,没有任何的好处。”

“大言不惭!”

张阳也甩脸道:“爱信不信。”

“放眼朝堂,没人与朕这般说话。”

“因为在下说的是实话。”

“朕不打算拆了城墙。”

“您随意,我只是建议。”

李世民忍受着就要爆发的怒火,沉声道:“你心里就没有别的治国良策?”

“没有。”

“你!”李世民忽拍案而起。

“陛下为何觉得我就一定有治国良策?”

“朝中要制定商税,此事中书省商议了两月,还未有个章程,你身居尚书左丞,不能坐视不管!你又是朕的女婿,你不去上朝也罢了,朕也忍了。”

“你不为朝中做半点事,就身居尚书左丞合适吗?你可知朝中如何议论你的,朕的脸都要给你丢尽了。”

王公公站着一动不动,如一座木雕。

这不是第一次了,陛下希望这位县侯能多一点上进心。

张阳思量着,半晌没说话。

“陛下可以将我的官给拿回去,我不做尚书左丞了。”

李世民刚坐下又是拍案而起,“竖子,你想了半天就想了这么一句话?”

“当初这个尚书左丞是陛下您封的,我可没要,咱们就不能讲理吗?”张阳忽悠一笑,“对了,您是皇帝,您可以不讲理。”

“朕……”

李世民呼吸沉重,指着他的手指在颤抖,“好!朕回去就拿走你的官身,你喜欢留在骊山,就给朕一直留在这里,往后都别走了。”

张阳笑道:“谢过陛下。”

皇帝走了,走得脚步匆匆,连他的儿女喊父皇都没搭理。

张阳心满意足地收拾棋盘,朝着屋里问道:“还有包子吗?”

小心安连忙端起盘子,小清清则是拿走了盘上的包子,抢先一步跑了出去,“爹爹,包子还是热的。”

小心安看着手中空荡荡的盘子,没想到姐姐会这么做,他委屈地回头道:“娘,孩儿失算了。”

李玥扶着腰,笑了好一会儿。

在骊山找了一肚子不痛快的李世民也没有搭理李孝恭,更没有过问阎立本的事,就坐上了回去的车驾。

王公公问道:“陛下,是回猎场吗?”

“回宫。”

听到车驾内的话语,王公公朗声道:“回宫。”

秋雨淅淅沥沥下着,皇帝回到了宫中就黑着一张脸,眼前后宫前朝都是一堆事在眼前。

李世民走出甘露殿,雨水淋在身上的凉意浇灭了心头的怒意。

冷静下来,想起今日在骊山话语,这才觉得上了那小子的当,朕给你官你就做,岂有收回来的道理。

真要是拿走了他的官身,才是上了他的当。

王公公低声道:“陛下,岑中丞来了。”

见陛下点头了,王公公让一旁的小太监将人请过来。

岑文本拿着奏章脚步匆匆,“陛下,朝中有人弹劾骊山县侯。”

“嗯,如何弹劾?”

“说是张阳位居尚书左丞,却有骊山如此庞大的家业,实在不妥。”

李世民轻笑道:“那都是朕女儿的家业,是汝南公主的家业。”

岑文本连忙道:“臣不敢自作主张,才来过问陛下,眼下倒是能给批复了。”

“慢着。”

岑文本刚转过身,又转了回来,“陛下可还有吩咐?”

李世民心觉古怪,又道:“谁弹劾的?”

岑文本打开奏章看了一眼,回道:“陛下,是……是鸿胪寺的少卿,李义府。”

“什么?”

又是确认了一眼,岑文本点头道:“是李义府。”

李世民忽然笑道:“这张阳知骊山之行不够让朕收回他的官身,现在又让李义府进谏,是想要火上浇油,这小子越发狡猾了,竟然让别人弹劾他自己。”

岑文本躬身道:“臣告退。”

“慢着。”李世民忽然道:“张阳言行不端,意图诱朕给他辞官,罚俸五年。”

见岑文本还站在原地,问道:“你还有什么事吗?”

“陛下,近来朝中辞官的人不少,此前就有苏烈大将军每年辞官十余次,又有京兆府的长安令裴行俭辞官,若被人得知陛下因张阳要辞官,而罚其俸禄五年……”

话语顿了顿,他又强调道:“这恐怕不合适,请陛下三思。”

这秋雨就像皇帝的心情,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烦恼也来个不停。

目光朝长安城的东面看去,以前觉得骊山挺好的,现在那地方很会给朕找麻烦。

有一些雨水随风落入此处亭中,眼前的太液池看着也没这么舒心了。

想着朝臣们能够争气一些,最好将张阳制得服服帖帖。

现在坊间称颂骊山县侯的话语亦不少。

“陛下,那臣还要批复吗?”

“罢了。”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