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六十章 谁才是真理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六十章 谁才是真理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红烧帮的办事效率一如既往地高,很快查到了诋毁骊山学说的人是谁。

本来不过是一个公主写的文章而已,想让陛下得知她的学习成果。

有人推波助澜,想将这件事闹大。

经过两天的调查,就查到了最先在崇德坊念了这篇文章的是个叫做孙礼的人。

次日,这个孙礼不知道以什么原因就辞去了弘文馆主事一职。

以现在骊山的势力,想要处理一两个人很简单。

有些话,有些事不用多说,在长安城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就会抢着将事情办好。

张阳打算等媳妇将孩子生下来,再将精力放在铁路上,就剩下这半月了。

自从来了骊山,全村上下的孩子都是两位婶婶帮忙接生的。

关中八月就要入秋,骊山上弟弟妹妹都聚在门前,等着孩子出生。

屋内,两位婶婶相继进出忙碌着。

张阳站在屋外皱眉等着,再看一旁的李渊,神色也很紧张。

孙神医倒是镇定许多,他就坐在华清池边,如有情况不对,他会第一时间出手帮忙。

屋内传来了惊呼声,众人的心都被揪了起来。

又等了半个时辰,屋内终于传来了孩子的啼哭声,婶婶快步走出来,“县侯,又是个小侯爷。”

“玥儿还好吗?”

“母子平安,很顺利。”

张阳这才快步走入屋内,见到了抱着孩子的李玥。

“又是个儿子,还以为能再有个女儿给清清作伴。”

李玥看着小儿子用力的鼻息,低声道:“给他取个名字。”

张阳颔首道:“家里的老三,就叫张三。”

言罢,就注意到了媳妇不悦的名字。

张阳清了清嗓子道:“简单好记,多好的名字。”

“不行!换一个。”

“出生在正入秋的时节,现在是处暑的最后几天,马上就是秋分了,就叫他张三秋。”

李玥气馁道:“怎么听着像是某个道士的称呼。”

见夫君还很满意,李玥无奈道:“三秋?”

不多时孙思邈与李渊也一起走入屋中。

李渊抱了抱这个刚出生的婴儿,试了试分量笑道:“多么壮实的孩子,我们骊山的孩子都这般健壮。”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李渊也将自己当作了骊山人。

孙思邈诊脉良久,抚须道:“公主殿下此次生产气血亏损有些大了。”

他从自己的药箱几个布包,每拿出一个他都仔细闻了闻,确认了是哪一包之后,便放在桌案上,叮嘱道:“这五日内不能服药,乃五日之后,公主殿下的气色有所好转,再服用此药补充气血。”

王婶记下孙神医的话语。

张阳送着孙神医走出屋,一直走到山腰处。

脚步停下孙思邈又道:“县侯,袁道长近日参悟颇多。”

“对,他现在还在闭关。”

孙思邈抚须道:“老夫近日专研人体,也看过县侯的人体剖析图,老道愿将酒精推广出去首先是军中。”

张阳拱手道:“孙神医深明大义。”

孙思邈又道:“医术一道很难,你若有医术能够惠及世人,贫道替天下人谢过。”

“只要道长所需,在下定全力相助。”

孙思邈的神色带着笑容,扶着花白的胡须笑道:“早年前,公主殿下先天气血亏损,是你一手调养的,食补方面贫道也有所涉猎,不过还有些不确定,若县侯能够补正,那就更好了。”

“在下得空会将食补相关写好。”

“嗯。”

孙思邈点着头离开。

骊山又多了孩子,骊山的村民纷纷拿出自己孩子的旧衣服相送,一时间山上堆满了各类衣服。

都是刚出生不久婴儿要穿的衣服。

公主殿下与县侯是骊山最尊贵的两位,受所有骊山乡民的敬重。

有了公主殿下与骊山县侯,这里才能富裕。

而且公主殿下与县侯从来不会干预村民的生活。

与其他地方的权贵相比,当真是如仙人一般,给世人送去财富也温饱。

以前的骊山很贫苦,家家户户的衣服都攒起来,孩子长大之后衣服留下来,给邻家孩子穿。

就这样大孩子穿过的衣服再给小孩子穿。

现在县侯与公主殿下又有了孩子,全村人送来了小孩衣服。

李渊看着这些衣服,感慨道:“骊山主人的孩子受所有人爱戴。”

李泰笑道:“那是因为姐夫与皇姐是好人,好人自然是受到爱戴的。”

弟弟妹妹准备着碗筷,姐夫与皇姐又有了孩子,该要庆贺的。

书房内,张阳独自一人坐着,在纸上画了一个三角。

小清清问道:“爹,这是何意?”

张阳低声道:“这是最坚固的图案,不论是哪方受力,它都能保持稳定。”

“骊山也会像这个三角一样稳定的。”

自东阳公主写了一篇辩证论之后,骊山县侯画了一个三角,宣称这是世上最坚固的图形。

骊山用三角形向世人挑战学识,也有人说这三角形不是最坚固的,他们做实物来验证。

自骊山学术派的山门建立,至今已有八年。

以前骊山的学术不足道哉,即便是张阳做了几件骇人听闻的实验。

那时人们也没将骊山当一回事。

可这么多年来骊山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中原便有了一些追随者,他们坚持认为骊山的学识是对的。

大地不是平坦的,大地是有弧度的,是有经纬度的。

张阳不认识这些追随者是谁,也不在乎世人的非议。

现在骊山又拿出了一个说法,这世上最坚固最稳定的形状是三角。

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在长安城的崇德坊掀起了轩然大波。

骊山一次次用事实来冲击着如今人们现有的认知。

三角是最稳固的,大地不是平坦的,这世上是存在气压的。

或有别的山门藏有学识不轻易显于人前。

唯有骊山学识,愿意拿出来给世人看。

你若不承认骊山学识,也可以不认,你可以认可骊山学识,并且自发地加以专研,成为骊山的追随者。

崇德坊,有人站在高台上大喊,“经纬天地之大,铸造社稷之利器,改地利逆天时,造祥瑞为造福世人,仙人恩泽尔等视若无睹乎!”

当即就有学子朝着喊话这人叫骂。

崇德坊的学子有人叫骂着,有人殴打着。

大家都在为了真理打架。

三角真是世间最稳定的形状?

有人用木头,有人用石头,也有人用泥土纷纷做实验。

此刻崇德坊的一处钟楼上,李承乾神色平静地看着崇德坊。

因为骊山的一句话,这些人喋喋不休地开始争吵。

当即就有官兵来平定此处的乱象。

岑文本站在太子身后,低声道:“太子殿下,当年百家争鸣可有此盛况?”

李承乾神色凝重,他缓缓道:“三角确实是这个世间最稳固形状,骊山不是向这些学子宣战,而是在陈述一件事实,有此一说的骊山不是第一个。”

岑文本又道:“现在追随骊山的人越来越多。”

李承乾坐下来,喝着茶水,低声道:“就让他们追随,张阳并无实权,父皇说过他既然要当个县侯,他就一辈子只能是个县侯,父皇不在乎,他张阳也不在乎,孤又有何可担忧的。”

现在的太子殿下看起来比以往深邃了许多。

这种变化让岑文本忐忑不安。

“崇德坊内不得再有斗殴,你且安排下去。”

“喏。”

李承乾又对一旁的侍从道:“听闻骊山又有了一个孩子,将去岁交趾送来的明珠送去,代孤祝贺。”

“喏。”

“张三秋?”李承乾忽然笑了,“这名字听着还真是张阳的风范。”

骊山,孩子出生之后一家子的担子也松了很多。

宗室各家纷纷派人来祝贺,张阳对李孝恭道:“还请河间郡王帮忙接待他们。”

李孝恭皱眉道:“某家在家里挂一根绳子,听闻前日陛下也在承天门挂了一根绳子。”

“陛下是有什么深意吗?”

“陛下的心意不好猜。”

眼看一群宗室人家就到了村口,张阳又道:“我还有事要忙,麻烦河间郡王了。”

“为何是某家?”

“看在孩子叫您一声叔公的份上。”

李孝恭神色一软,道:“罢了,帮你这一次。”

“有劳了。”

李孝恭换上笑脸迎上了这些宗室,作为孩子的叔公来接待这些宗室中人。

他在村口摆了宴席,骊山的主人就不与他们相见。

以前的骊山与宗室疏远,那就继续保持。

李世民能够让骊山富裕,但不会让骊山在宗室中有太广的人脉。

张阳就这么怠慢了宗室中人。

宗室长辈前来祝贺,骊山的主人连见都不见,很不给情面。

因为这件事,骊山对长辈怠慢了,有人心生不满将这件事告到皇帝的面前。

李世民也只是让人代话,言语责骂了骊山三两句,此事就此揭过了。

张阳亲自与骊山招募的劳力一起修建铁路。

秋分时节的关中刚有了凉意,可做着体力活,又是晌午天,铁路边的劳力们依旧累得汗水浸透衣衫。

张阳的后背已被汗水湿了一大片,他与村民一起铺设铁路的路基。

阎立本一边依照图纸一边丈量,他从来没有修过这样的路,每天恶补着欠缺的知识,一边建设骊山。

他知道了在铁路上铺设石子可以防止积水,也可以用来分摊压力保持稳定,也能让路基稳定。

在修建时要铺上一层厚厚的石子,也能防止泥沙堆积。

这方面的知识阎立本能理解,官道修砌之时也会用到很多石子。

而现在铁轨之间的枕木,涉及了力学的压力方面,又有几何原理。

还要将力学方面的知识重新巩固一番。

这位总工程师还要一边学,一边安排建设,张阳加入铁路的修建之后,一切都顺利了许多。

阎立本一把年纪了,觉得不好意思。

众人一直忙到夕阳快落下之时才完工。

等劳力都离开了,阎立本还坐在路边手里拿着小册子做记录。

“魏王殿下,为何枕木之间要留有空隙。”

李泰给自家的岳丈画了一幅图,解释道:“首先土地底下的情况很复杂,我们需要根据土地的特性来判断枕木之间的距离,一来是为了保持稳定,分摊受力点,二来也是为了在受压力时,留下足够的空间。”

阎立本对这些知识的接受还是很快的,本就是工匠出身,就有很好的底子。

光是一个铁路就蕴涵着这么多的学识,令人咋舌不已。

正说着,见到岳丈痛苦地神情,李泰好奇道:“您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

阎立本摆手示意自己没事,长长一声叹息,“以前老夫懂得不比他人少,如今有了半辈子白活的感觉。”

李泰忽然笑了,“本王跟着姐夫才学到了这么多,这就是物理学的魅力。”

“物理学?”

“嗯,姐夫是这么说的,算是骊山学识的一种。”

蒸汽机车炸毁了,因为炉子温度太高,蒸汽机的内部管道承压有限。

骊山至少再用半年时间才能再造出一辆,不过下一次的蒸汽机车就要在铁路上试行了。

骊山的项目向来是上马快,安排得更快。

李玥安抚着小儿子睡下,自己才来用饭食。

小清清狐疑地看着发呆的爹爹,问道:“娘,爹爹又开始一动不动了。”

“你爹呀,心里一直在盼着一件事。”

“盼着西征的捷报吗?”

“除了这件事还有别的事。”

“难道真的是高卢的美人?”

小心安哼道:“爹才不会要高卢女人。”

其实爹爹是个诡计多端的人,当年师公爷爷就说过许多事,她的小脸带着几分忧愁,“难道是东面的事?”

李玥将一块肉夹入她的碗中,“骊山缺铜,太缺铜了,你爹爹不想因资源不够被朝中牵制,心里盼望着南诏的铜矿什么时候能到。”

“南诏是我们家的,皇帝不会来抢吧。”

“姐,皇帝若来抢我们就炸了长安城。”

“你不是要买下长安吗?”

“弟弟可以先买下,姐姐再去炸。”小心安一脸认真的讲着。

张阳一声叹息,喝下了一口茶水。

小清清又数落道:“你买了又去炸,买来还有什么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