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五十九章 钨矿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五十九章 钨矿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蒸汽机车支离破碎满地,官道附近的人都看了过来,因有官兵在他们也不敢凑得太近,只能远远看着。

裴行俭让一旁的小吏做着记录,又道:“骊山造物还真是神奇。”

李泰一脸遗憾道:“还是失败了,让长安令见笑。”

裴行俭颔首道:“说什么见笑,往后还有这等奇物要拿出来用还望事先告知某家。”

“长安令说的是。”

李泰又是行礼,让人收拾完离开。

这一次的蒸汽机走了十里路,比预想的要好,但炉子内部的负荷还是一个问题。

不然蒸汽机的炉子随时要面对超了负荷就爆炸的风险。

李泰一边想着带着人回骊山。

裴行俭让人散了围观的路人,做了记录。

牛进达的儿子牛朝,他来京兆府任职这才小半年,刚到京兆府就任职了少尹。

“就让魏王这么离开了吗?”牛朝好奇问道。

“嗯,你还想问什么?”

都说裴行俭拜入了骊山,外界传闻裴行俭是骊山的弟子,这位年轻人能治西域,平天山,征波斯。

后来才知道他是骊山弟子,人们一下子也都想通了,只有骊山才能教出这等出类拔萃的人物。

牛朝满腹的疑问,又不知话该从何问起。

只有裴行俭自己知晓,从未真正地拜入骊山的山门,只见过骊山县侯一次。

裴行俭不觉得自己入长安这般高调之后有什么不好的,反倒是对立足官场有了许多的好处。

从京兆府官衙拿出奏章之后,他整了整官服离开这里前往朱雀门。

刚入长安城时候裴行俭才十四岁,现在的他已十八岁了。

穿着一身官服,看着模样像是个意气风发的文人。

走入朱雀门后,这里的官兵可不敢把此人当作寻常的文人来看。

这个少年人在波斯打了好几场胜战。

归长安城后,任职长安令没说几句话又杀了一个大食人,这年轻人任长安令总领长安城周边十二县,没人敢得罪他也没人敢招惹他。

裴行俭走到门下省就有小吏匆匆走来,“不知长安令此来可是要递交奏章?”

“嗯。”他将奏章递上。

苏定方刚从门下省出来,见到来人笑道:“原来是裴都护。”

裴行俭将手中的奏章给小吏,叮嘱道:“这是关于骊山今日行状的记录。”

“喏。”

等小吏离开,裴行俭才回道:“在下如今是长安令,任职京兆府。”

苏定方上下打量着裴行俭,又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不错,便问道:“可有空闲?”

“回长安城之后有的是空闲。”

苏定方抚须一笑,“寻个酒肆,喝口酒水?”

裴行俭点头,“喏。”

苏定方如今是左骁卫大将军,也是尉迟恭大将军的左右手,从军功上来说,苏定方跟随李靖的大将军拿下颉利可汗,立功之后便是左武卫的中郎将了。

又平定吐蕃之乱,一直在左骁卫任职将军,是三品官阶。

裴行俭跟上脚步问道:“苏将军也时常要递交奏章吗?”

苏定方笑道:“辞官。”

“辞官?”裴行俭又看了看苏定方,上下打量道:“苏将军正值壮年。”

苏定方叹道:“闲着无事就来辞官,今年辞了十余次。”

“是……是吗?”

“也不知道陛下会不会答应。”

今天有些热,裴行俭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又问道:“一年辞官这么多次?”

苏定方笑着,见怪不怪地解释道:“朝中要辞官的人太多了,立功了就辞一下官也都习惯了。”

“啊……”

裴行俭默然。

觉得这个朝堂挺有意思的,大家都是性情中人。

不承想,朝堂还有辞官风气。

苏定方一路走着又道:“你看赵国公辞官都多少次,前些天还想辞了中书令一职。”

“是吗?”

“是的。”

“某领教了。”

俩人走入一家酒馆,要了一些饭食,一边吃着。

裴行俭此时抱着学习经验的心态,小心翼翼问道:“苏将军辞官这么多次,陛下就没有恼怒?”

“那倒没有。”

裴行俭感慨道:“陛下仁德呀。”

说罢,苏定方朝着长安城方向作揖。

见状,裴行俭也是行了一礼。

酒菜上桌,俩人便大快朵颐,听到一旁还有人在议论今天城外发生的事,不愧是骊山,以前只道骊山造火器,现在都开始造吐黑烟的怪物了。

开了眼界的事情回味无穷,当时见到的人并不多,在长安城议论这件事的人不少。

“你是骊山的弟子?”

裴行俭点头,“外门弟子,受骊山县侯的指点,不过县侯从未说过在下是弟子。”

苏定方点头道:“原来是假的。”

“假的也可以是真的。”

“倒也是,张阳不会计较这种事。”

裴行俭又道:“若是有人想要假借骊山之名牟利,下官绝不放过他们。”

苏定方喝下一口酒水,皱眉道:“你去西域是张阳安排的?”

“正是。”

“你去波斯也是……”

“对,都是县侯的安排。”

苏定方了然点头,“当年老夫也受过骊山的指点,这张阳是个很古怪的人。”

“下官听闻当初苏将军平定吐蕃之乱后与县侯翻脸了?”

苏定方摆手道:“那都是外面谣传。”

裴行俭了然点头。

少年将军与中年将军坐在一起聊得痛快,几个路过官兵走过时还多看了一眼。

苏定方又问道:“你说你不在军中任职,怎么去了京兆府?”

裴行俭放下手中的筷子,低声道:“是陛下的意思,也是县侯的意思。”

“多半是陛下与县侯商议过你的前程。”

裴行俭忽然明白了,释然一笑又是行礼道:“多谢苏将军指点,在下受教了。”

苏定方又道:“仔细想想也是,骊山近来在修路,还联合长安城周边几个村县,历来京兆府就是遥领长安十二县的官衙,蓝田,高陵,泾阳,龙首原等地都在你的管辖,往后骊山办事恐怕还要多依仗你。”

裴行俭一点就明白其中关系,便低声道:“自在下回长安以来,从未见过骊山县侯,更没有书信往来。”

“自然不会与你有书信往来的。”

“苏将军的意思是……”

苏定方放低自己的声音,“老夫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往后你做事要小心也要谨慎切莫被人抓到把柄。”

“可陛下明知道县侯有意安排,为何还要将下官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苏定方颔首道:“陛下与县侯的关系很复杂,县侯立志要建设关中,要让关中富强,陛下难道不想吗?陛下不过是想要借县侯的手来建设长安城十二县。”

“至于你在不在长安令这个位置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给骊山多少方便,陛下能够得到多少益处。”

裴行俭擦了擦额头汗水,又道:“这天真热呀。”

用罢饭食,苏定方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往后若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找老夫,你本是个将才不要被文官耽误了。”

苏将军说完就走了,裴行俭这才意识到酒食还没付,这才拿出银钱与小厮结了钱。

“我本是个将才,莫要被文官耽误了。”裴行俭心中暗暗念着这句话。

薛大哥与他妻子回了长安城之后,便一直晚出早归的。

现在薛大哥的妻子柳氏已有了身孕,裴行俭也不好去打扰人家,便走到千牛卫。

千牛卫的卫府并不大,说是有五千余人,其实留在卫府的只有一百余人。

裴行俭与门前的守卫说明了身份,对方便放行了。

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屋檐下的王玄策。

这家伙行事还是一样地不着调,此刻竟然捧着一卷聊斋看着。

“这是骊山的聊斋?”

听到问话,王玄策这才起声道:“裴都护。”

“我现在已经不是裴都护了。”

“这聊斋很是有趣,你拿去看看。”

裴行俭接过书卷,坐下来也没什么精神,“以前在波斯的时候知道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回了长安城反而不知要做什么?”

王玄策摇头道:“某家就不同,再也不想去西面吃沙子了,这长安城不好吗?”

大家在波斯共同患难这么多年,也都知晓各自的脾性。

王玄策就是这么一个人,裴行俭知道这个家伙的才能比自己还要强,如果这人多一点上进,说不定就位列凌烟阁了。

现在的王玄策只想在长安城岁月静好。

即便他表现得再懒散,裴行俭也不敢小看,他这种人就是不努力则已。

一努力,就连自己也会望尘莫及。

明明是个万中无一的奇才。

裴行俭追问道:“王大哥就没想过娶妻生子吗?”

王玄策皱眉道:“还没想过。”

“下官考虑过。”

“当初我征战天竺时发现有个人,他说他活了两百岁。”

“当真?”

“后来某家将他杀了。”王玄策面色平淡地说了这件事。

“为何?”

“妖言惑众。”

这朝堂不像史书中写得那般,这朝堂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今天就结识了苏定方将军,也得知了朝中官吏辞官也是常事了。

裴行俭一开始想过是不是黄老之学的缘故。

再一想又觉得不对,天可汗是不喜黄老之学的。

大唐的能人很多,就连骊山县侯这等人物都想着早早退隐,好像大家都在等着马放南山的那天。

大唐的朝堂并不内卷,自皇帝发兵西征以来,大唐越发尚武了。

而世家的倒台之后,越来越多的文人也加入了科举。

一边是要扩张,一边努力支教。

在天可汗的勤政之下,朝堂反倒不这么内卷,大家都是能歇就歇,除非旨意下来让谁谁谁去办一件大事。

这也怪大唐的能人太多,房玄龄,长孙无忌,岑文本等人能力出众。

底下的人根本竞争不过。

裴行俭其实挺为王玄策抱不平的,其人偏偏很满意陛下的安排。

这等人才却只想岁月静好,老天瞎了眼呐。

老天确实瞎了眼,就比如说骊山县侯,明明可以位极人臣,只要他向天可汗献出所有,位列凌烟阁,封国公也不在话下。

可现在的骊山上,张阳正在拿着放大镜观察着几块石头。

“爹,你看这些石头做什么?”

“这是矿石,不寻常的石头。”

“石头还有什么特别的。”

张阳拿起一块解释道:“当初修建嘉峪关时,狄知逊在祁连山的野马河一带发现了一种质地十分坚硬的矿石。”

“这叫做钨矿,此物开采极为困难,偶有露天能够取用,此物用来做钨钢,钨钢用来煅烧铸刀最好,是现在的大唐横刀所不能企及的钢材。”

小清清不理解这些道理,她只是觉得这东西很厉害,便在心里记下。

张阳放下手中的放大镜,又道:“锻造钨钢很困难的,若是能够烧出来,我便可以用这个制成刀片装在车床上。”

看爹爹愁眉不展的模样,小清清问道:“那就烧铸出来。”

“现在骊山铁厂的生产力都放在铁路上,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整个工事的进度,况且我们的炉子不一定有这个条件烧铸它。”

“哦。”小清清应了一声。

“爹!”小心安骑着熊二而来,他说话有些口齿不清,“东阳姨姨哭了。”

张阳沉声道:“怎么了?”

小心安摇头不知,回头看去丽质姨姨已经带着人来了。

东阳擦了擦泪眼,到了眼前也没说话。

李丽质低声道:“东阳写了一篇辩证法,论证了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文章一出骊山就送到了国子监,被崇德坊的学子得知之后,便被那些文人口诛笔伐。”

东阳点头道:“姐夫说得不错,唯物的自然才是真谛,他们却说……”

说着话,她又抽咽着。

骊山的学说一直都充满了非议,不过骊山向来都是不在乎的,真理只会越辩越清晰。

张阳低声道:“东阳,你是我们骊山最得意的门生,弟弟妹妹中你的理解能力是最好的。”

东阳这才收起了哭脸,得到鼓励之后又有了天真的笑容。

皇家的姐夫不好当,这么一大家子的弟弟妹妹,烦劳的事不少。

张阳走到书房中,写了一封书信,让婶婶交给了程处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