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五十五章 河间郡王的征服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五十五章 河间郡王的征服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书房内,油灯的火光还算明亮,照亮着彼此脸上的表情。

高卢女人自然不能来骊山,说不定高卢女人还没走到关中就会莫名死在野外。

话语说出口了,李玥还是没有去拿南诏王印,而是依旧端坐着。

张阳从一堆奏章中找到了一封书信,颔首道:“原来玄奘和尚还会给天可汗送信。”

“咦?”

李玥也坐了过来,挨着想看书信。

书信的内容中写着的是玄奘近日对经书的感悟,还有对将来的担忧。

吐蕃的路走偏了,这不符合他对经书的理解,他希望天可汗能够出手干预。

还有大食人对先知神明的概念太过偏执,这样迟早会走弯路。

一封书信写尽了玄奘慈悲为怀的心。

他对世人都是仁慈的,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天可汗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好像只有他玄奘举世独清。

小心安快步走来,李玥皱眉道:“这么晚你还不睡吗?”

他激动道:“爹!娘!孩儿要给刚出生的小熊取名。”

李玥将油灯往桌案的中心放了放,担心儿子毛毛躁躁撞倒了油灯,问道:“这么晚了,你就在想这些事?”

他回道:“孩儿打算将它们取名,关羽,张飞,赵云。”

张阳气馁道:“当初就不该与你说三国的故事。”

这孩子又心满意足地去睡了。

将眼前的这些奏章收拾好,张阳又写了一封回复的奏章,奏章内容是对皇帝工作表示肯定。

李玥将一叠奏章整理好,笑道:“谁会写奏章去夸赞父皇?倒是罕见。”

“给你父皇一些正面肯定。”

这些收拾好的奏章还要交还给朝中,张阳穿好外衣走到屋外,一边洗漱着,看了眼熊窝内的情形。

小熊刚出生,孩子惦记得紧。

月光洒落,可以见到熊窝内的情形,熊大护在熊三身边,刚出生的小熊也正在酣睡。

张阳吐了漱口水这才回屋。

骊山的早朝是很热闹的,有孩子的嬉笑声,也有大人的喝骂声。

张阳每每晨跑结束都会站在山腰上,看着这个风景,欣赏许久。

与往日一样,张阳去看看田地里的作物情况,蒸汽机车就放在村子里的主干道上。

早晨还有些冷,它的身上挂着早晨的露水。

技术问题依旧还在,目前没有解决。

李泰一大早吃着茶叶蛋站在蒸汽机旁发呆。

“魏王殿下发现症结所在了吗?”

李泰一口咽下嘴里的茶叶蛋,又道:“想了很久,表面上来看只是一处两处的破损,可仔细一想又没这么简单。”

“此话怎讲?”

李泰纠结道:“当初造蒸汽机时就有这种感觉,那时候觉得气压不够,并不是火力与结构的问题,而是气压做工所在的环境的问题,想通这一点便成功了。”

要不怎么说李泰是个南北通透的孩子,一点就通。

刚刚接触动力应用方面,他就想着是不是忽略了一些理论。

张阳又道:“阎大匠送来的图纸我看到了,这两日我会帮着调整。”

李泰看向远处,抬了抬下巴示意。

张阳也寻着方向看去,不远处就是河间郡王漫不经心走在田埂上,正期盼着胡瓜什么时候长出来。

李泰小声道:“姐夫觉得皇叔如何?”

张阳揣手道:“还是老样子吗?怎么……今日的他有什么特别吗?”

“不知道从何时起,皇叔将全村的狗都……都收服了。”李泰三缄其口,又换了一个说法道:“嗯,应该是征服。”

河间郡王征服了全村的狗,现在他走路时这些狗都跟在后头簇拥着。

再一看又有点像是个十分有气势的大将军。

“他的退休生活多么地有趣,有朝一日我也退休,整天带着家里的一窝熊来揍村子里的狗。”

正说着话,张阳回头一看,不知道这个胖子什么时候已走远了。

绕着这辆蒸汽机车走了一圈,张阳这才回到山上,看着图纸想着关键问题所在。

这是村子里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左看右看,又觉得这车的结构有问题,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爹,姐姐又把小长安给炸了。”

小长安就是女儿搭建的长安城模型,她好不容易将模型修好了,现在又给炸了。

只要她不去炸一些奇怪的东西,也都由着她去玩闹了。

张阳拿着尺子与炭笔修改图纸,蒸汽机车的内部结构还是要调整。

李泰与阎立本设计的这个机车太过复杂了。

记忆里煤炭动力的火车结构应该是简单的。

“嗯。”张阳点头,抛却一些不必要的结构之后再看图纸,“这样看起来就清晰多了。”

骊山为了生产建设在忙碌,朝中也在为了社稷也在忙碌。

王公公让人抬着一箱子的奏章入殿,“陛下这是骊山批复的奏章。”

李世民颔首点头,示意放在一旁。

王公公还很贴心地拿起其中一卷,小声道:“陛下,这是县侯亲自所写的。”

“让他写一回奏章真是难得。”

李世民嘴上说着,打开这卷奏章便看了起来,这一看便眉头紧锁,神色剧变。

王公公低头站在一旁,余光看着陛下的神色,难道说县侯在奏章上写了一些不好的事?

平时奏章多有劝谏,也有义正辞严的话语。

李世民抚须又是一想,这小子嘴里从来没有说过好话,这一次为何如此反常?

“君临天下,九五之尊,龙袍在身,万国来朝。”

这些话确实挺受用的,看着也舒心,这反倒让李世民心里越发不踏实。

又是仔细看了好几遍,总觉得他话里有话,又找不到头绪。

多看几遍便不看了,也是因为这些话的缘故,皇帝今日的心情特别好,就连午时的饭菜都多吃了几口。

“陛下,许侍郎又来问高卢人的事了。”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筷子,想起了早晨看到的奏章,沉声道:“就按照礼部的主张去办。”

“喏。”

王公公去通报之后,他又走了回来,“陛下,赵国公与房相来了。”

“嗯,让他们入殿。”

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李世民还在吃着饭食,早春时节的菜色很不错。

李世民让内侍安排座位,“辅机,玄龄你们也入座用饭。”

俩人相看一眼,没有当即拒绝,先是坐下。

李世民饮下一口肉汤又道:“宫里的厨子是骊山学艺而来的,本想人是骊山教出来的,现在宫里的吃食果蔬也都交给了骊山供应,每日都会有新鲜的果蔬送来。”

“张阳此人多钱善贾,骊山的人也都多钱善贾。”李世民擦了擦嘴又道:“玥儿手下有个弟子叫徐慧,她向皇后提起,往后骊山的果蔬可以多给朝中的重臣供应。”

房玄龄和赵国公的神色也凝重了几分。

李世民释然一笑,“不过观音婢向来不过问政事,这些事也没有答应。”

说罢,李世民又问道:“骊山要修路的事筹备如何?”

房相回道:“岑文本去查问过,骊山有派人去各地乡县问过,多地村子都和骊山有来往,这两年经营下来很得地方人心,要建设道路自然也顺利。”

长孙无忌低声道:“骊山不过两百人,既生产还要兼顾修路哪里来的人手?”

李世民喝着茶水没有讲话,饭后的茶水是陛下的生活习惯。

房玄龄摇头,颔首道:“赵国公多虑,放眼关中谁都会缺人手,就连朝中也缺少人手,唯独骊山永远不会缺,他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人。”

究其原因无非人力资源,骊山统筹调度的人力资源太庞大了。

“据说调度人手的都是当年骊山书舍教出来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十五六岁,不想着入仕反倒继续留在骊山做事。”

自古以来修建道路向来颇费人力的,尤其是庞大的工事需要的徭役劳力更多。

李世民想到宫里修建太液池用了三千人,他张阳要修如此长的两条路,至少也需要上万人手。

如此庞大的工事,既要面对非议,还要付出这么多的本钱,很想看到他犯难的模样。

李世民站起身道:“骊山想要睥睨天下,手握关中人力自然要做一番大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可知当年郑国修渠有多难,杨广修运河又遭多少非议,他张阳修路还要顶着多少的骂名?”

很多时候,李世民总觉得张阳喜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某些看似无关紧要,往往被忽视的所在,总能发挥一些作用。

就像是骊山的技术院,起先那里教出来的学子谁会在意,现在呢?

众人为求一个名额可以大打出手。

到底还是张阳太过正气了,换作别人掌握这个技术院,多半会高价将名额卖出去。

骊山还是讲究公平的,凡是与骊山有合作的乡县都有固定的名额,每年都可以挑选十数人入学。

长孙无忌小声道:“听闻陛下将河西走廊两百年的赋税都输给了骊山?”

“咳咳咳……”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道:“朕与他一时玩闹。”

“玩闹也不可输了赋税。”

再看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都板着脸,李世民叹道:“朕用银钱去赎回来就是,可每每想着要给骊山银钱,朕心里很不服气。”

房玄龄劝道:“陛下,往后莫要这般儿戏了。”

“玄龄,朕会注意的。”

李世民说完不停往嘴里灌着茶水。

再怎么说也是两百年的赋税,河西走廊的互市依旧繁忙,来往商客众多。

如今来看河套新开辟的互市也无法与河西走廊相比。

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突厥人宁可去河西走廊交易,也不愿意在河套买羊。

房玄龄也因此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突厥的羊在河套卖的话价格能够便宜不少。

可要是远道去河西走廊价格反而更高了,多走一段路还能卖个更好的价格。

突厥人的羊自然都往河西走廊跑。

河套的互市依旧冷冷清清。

加之地理位置上来看,河西走廊连接着西域,其位置得天独厚。

房玄龄将这件事的缘由放在了狄知逊的治理上,只是朝中只有一个狄知逊,找不到第二个了。

互市的情况与皇帝说明之后,岑文本与太子也入殿说了河套互市的看法。

君臣几人一直商量到了下午。

直到走出甘露殿的时候,李承乾忽然停下脚步,“岑中丞。”

岑文本回首道:“太子殿下可还有疑惑?”

“孤明白了那日张阳下棋的用意,不论朝中想要怎么制衡,想要如何限制骊山,骊山岿然不动。”

“太子殿下此言何意?”

李承乾继续走着解释道:“那日孤与张阳下棋,输了数招,每一次孤想要攻杀都被他化解,可孤想诱敌深入,他又岿然不动,孤便这样输了。”

说着话,李承乾的神色上多有挫败,“朝中开辟河套互市就要投入人力物力,可建设之后却没有达到效果,如此付出的还未收回来,却无法动摇骊山。”

“张阳的用意便是在说朝中不要想着对付骊山了,朝中一直想限制骊山,便会一步步自误,而耽误了其他事。”

岑文本笑道:“骊山县侯就是这么一个人,对他来说浅显的道理不想解释,多说一句话好似会折损几年寿命一般,此人脾性匪夷所思。”

走到承天门前,太子与岑文本互相行礼告别,各自走了一个方向。

高卢人走了,他们走得很伤心,因为大唐不愿意和亲,更不愿意和高卢联手。

天可汗不在乎他们的死活,这让他们感到很失落。

大唐是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国度,他们拥有能够横扫大食人的神器。

此神器能平山川破城池,如此强大的天可汗,却不将高卢放在眼里。

强大的国度,应该有更大的包容,就像是他们的旧约中所写的神应该拯救世上所有人。

天可汗就是这般的人物,他会拯救世间,但不愿意拯救高卢王室。

作为使者,大唐也给了该给的面子,给了大唐的诗篇与书籍,还有很多粮食。

李义府站在长安城前,“陛下就像是应付未开化的野人,将他们赶走了。”

袁公瑜看着还没走远的高卢人,点头道:“看他们的衣着像野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