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一十八章 新罗使者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一十八章 新罗使者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小清清在外面站了片刻就觉得脸颊痛得受不了,她搓着脸走回屋内,“爹爹是如何在这天气下,还能劳作的?”

李玥坐在纺车边手脚也在忙碌,孩子的个子天天都在长,去年的衣服还尽量往宽大去做。

可是到了今年还是穿不下了。

“你去看着弟弟”

“哦。”小清清不情愿地应了声。

小心安总是喜欢拿起一样东西就往嘴里送,两岁大的弟弟还在牙牙学语的年纪。

小清清也懒得照顾,就将他交给了熊大,而后她去找兕子小姨玩去了。

熊大叼着小心安的衣领,将他放入摇篮中,而后伏在摇篮边打着哈欠。

小心安不喜欢睡在摇篮中,他用自己的莲藕般的手脚吃力爬出摇篮,又落在了熊大身上。

干脆睡在了熊大的背上。

张阳规划在这片坑洼地上多建两间屋子,孩子长大了就要有她自己的房间,总不能整天和小武,小慧睡在一起,要不她就是和两位婶婶睡在一起。

这孩子不能太依赖大人,别人家的孩子的房子可能就是小小一间。

骊山的土地够用,张阳打算给女儿建一个小宅院。

将土挖出来翻了一遍之后,接下来就要夯实了。

张阳拿下斗笠,抬头看了看这漫天的乌云,接下来的地基工作还要等天气晴朗后,将地面嗮几天才能动工。

王婶带着小武和李丽质回来,她们今天去长安城附近的村县做调查,选了几个人口较多的村县,为往后的劳务分发做准备。

李玥带着三个弟子在藏书阁内,开始规划接下来的事宜。

生活总是带着一些忙碌,张阳泡了一杯热茶,享受着自己提前到来的退休生活。

张阳打开一张地图,打算等以后家业稳定了,交给孩子打理,以后有空出去走走,可以去海边,也可以去戈壁。

又或者是去江南看看。

朝中休沐还没结束,朝中也还没正式开朝。

皇帝又去了一趟泰山,有人说皇帝这一次肯定会去泰山封禅的。

但长安城到了二月,皇帝去泰山一个月就回来了。

这一次皇帝只是在泰山附近看了看,住了三两日之后,便回了长安城。

令人失望的是这一次皇帝依旧没有在泰山封禅。

倒是最近长安城出了一件新鲜事,在高句丽的南面有一个小国,这个小国叫新罗,温挺拿下了百济之后便没了音讯,这些天一直都在厉兵秣马,看来是要攻打新罗了。

新罗有一个女王叫作真德女王,这位女王用隶书撰写了国书,并且派了一个叫做金春秋的使者来使大唐。

许敬宗拿到新罗的国书时很是难堪,因新罗女王给天可汗写的国书很是露骨。

国书中写明了她对天可汗的仰慕之情,甚至还邀请天可汗去新罗,愿意从此服侍天可汗。

甚至这位新罗女王愿意来长安城成为天可汗的一位妃子。

当朝长孙皇后是何等人物,更不要说皇帝的后宫妃子一个个都是狠角色,要是这位新罗女王真的进了皇帝的后宫,怕不是会被后宫的妃子给丢进井中,或者是不明原因暴亡。

许敬宗光是想着就觉得脊背发凉,此时看着国书愁眉不展,这哪里是国书,这分明是情书。

还有眼前这个新罗使者金春秋,表现得极尽谄媚,还有他笑起来的模样,真是不堪入目。

许敬宗推开狄仁杰凑上来的那张小胖脸,这种情书不是他这种孩子能够看的。

将国书放下,许敬宗言道:“贵使的国书老夫会呈给陛下,不知贵使有何请求。”

“女王愿奉大唐为正朔,并愿让新罗所有臣民行大唐礼仪,大唐文字,以大唐官服为我新罗官服,以大唐州县规制向大唐缴纳赋税,遵用大唐年号,只要天可汗开口,女王愿亲赴长安,服侍……”

“行了!”

许敬宗打断他的话,接下来的话……他不愿意听下去。

狄仁杰听得很有兴致,这个新罗使者金春秋与许敬宗的年龄相仿,这个使者表现得很谦卑。

见许敬宗神色有所不愿,金春秋拿出一块银饼,双手捧着奉上,他带着笑容道:“这是下臣的一些薄礼,还望许尚书不要见怪下臣失礼之处。”

许敬宗淡淡道:“你们新罗富裕吗?”

金春秋又道:“下臣忘了说了,这银饼是从海东得来的,用关中话说是从倭人手里得来。”

终于听到了一句想听的话。

新罗在高句丽的南面,而且距离倭奴很近,当年县侯就说过那里有很多的银饼。

金春秋又道:“不知道许尚书什么时候可以带下臣去见骊山县侯?”

许敬宗颔首道:“你见骊山县侯做什么?”

金春秋躬身行礼道:“下臣听说诸国使者见过许尚书之后,都要去见过骊山县侯的,而且诸国使者见过了骊山县侯之后,都能够让各自小国壮大起来,如现在的吐蕃和高昌。”

“这话你是听谁说的?”

金春秋回道:“那人叫张柬之。”

“咳咳咳……”

一旁的狄仁杰剧烈咳嗽起来。

许敬宗瞅了他一眼,神情恢复严肃,对新罗使者缓缓道:“你且先去驿馆休息。”

等这个新罗使者离开之后,许敬宗又道:“仁杰,你那位叫张柬之的朋友在何处?”

“许尚书想要对他做什么?是不是要棍棒用刑?”

“怎么?你很愿意看着自己的朋友受刑吗?”

狄仁杰闻言拍案大笑,“小子听他说,他一直想试试大唐刑具的厉害。”

这小子是个混账小子,他的朋友张柬之也一样混账。

长安城的娃娃一个比一个另类。

见许敬宗没说要怎么处置张柬之,却拿着国书要离开,狄仁杰上前追问道:“许尚书现在要去做什么?”

许敬宗叹道:“老夫自然是去递交国书。”

“小子可以跟着吗?”

“不能!”

丢下狄仁杰,许敬宗快步走入了朱雀门,而后脚步更快一些,走入承天门之后,见到了刚从泰山回来不久的陛下。

李世民拿过新罗的国书仔细看着,笑道:“这新罗女王如此坦诚,倒是少见。”

许敬宗低声道:“陛下,据礼部的情报所知,当初渊盖苏文在高句丽掌权,并且几次攻打新罗,新罗不少臣民被俘,自那时起新罗便几次想遣使大唐,只不过来往大唐的重要路径被高句丽拿着。”

“如今高句丽已被拿下,受安东都护府的官吏治理,新罗女王这才愿向大唐示好。”

“那使者现在何处?”

“回陛下,使者正在驿馆歇息。”

李世民收起国书笑着,新罗愿意臣服大唐,用大唐年号,用大唐文字和州县制。

这些话都说到了天可汗的心里,这种白送的功绩功业皇帝是要的。

现在许敬宗满脑子都是新罗女王写在国书上的情话,要不怎么说天可汗个人魅力大。

能够让远在东海的新罗女王心动。

许敬宗躬身道:“陛下,这位使者还说了,想要见一面骊山县侯。”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板着脸沉声问道:“他去见张阳做什么?”

许敬宗回道:“陛下,其实当年县侯任职礼部尚书之时就说起过倭奴的银矿山。”

李世民手中的茶碗缓缓放下,低声道:“他当年就在谋划了?”

“确实谋划过,县侯一直都在等待时机。”说着话,许敬宗递上一块银饼,又道:“陛下,那使者金春秋所言,此银饼是从倭奴手中所得,他并没有明说对倭奴的态度,可据下官所知,新罗人口只有寥寥三五万,而且近两年常有大风天,海水倒灌。”

“新罗人口几近凋零,产粮不够,其民多靠捕捞鱼类为生,是个贫瘠小国,使者说明了银饼的来路,那必有进取之意。”

皇帝犹豫了许久没有说话,又喝了一口茶水。

长安与新罗相隔太远,从国书来看这对大唐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下臣之国,而这个新罗使者金春秋看起来也不简单。

对方是带着来意的,看来图谋不小。

以现在大唐的国力,李世民根本没把新罗放在眼中,一个小国而已。

“你带他去见张阳。”

“喏。”

“事后,你要将使者与张阳的对话一五一十告诉朕。”

“臣明白。”

许敬宗走出承天门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也不知道长孙皇后得知东海边陲有个新罗女王如此仰慕着陛下,皇后心里会怎么想。

天可汗肯定是看不上新罗女王的,至于新罗要如何利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来一个小国的使者来长安城,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第二天,许敬宗准备去骊山的时候,狄仁杰吃着早上的饭食,正旁若无人地翻看礼部卷宗。

“许尚书,你知道吗?那新罗女王是个绝世美人。”

“当真?”

“那新罗使者金春秋拿着自家女王的画像与别人说了。”

狄仁杰用筷子将面汤不停往嘴里扒拉。

自任职礼部尚书以来,许敬宗哪里见过这么热情的使者,还不遗余力地想要将自家女王进献给天可汗。

这长安城的娃娃一个比一个另类。

这新罗的女王也是一个另类,许敬宗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情深意切”的国书。

当这位新罗使者金春秋再来礼部的时候,许敬宗带着他前往骊山,身后还跟着狄仁杰。

“仁杰,使者与县侯谈话之时你不能听。”

“小子省的,届时会站得很远,绝对不听片言只语。”

“嗯。”许敬宗捻须点头,转头看向走在一侧的使者金春秋,便问道:“使者为何一心想要将新罗女王进献给天可汗?”

金春秋骑着高大的马匹,他骑得很别扭,非常地不适应,他双手紧紧抓着缰绳,回道:“我们新罗贫瘠,如果女王可以来大唐她就能过得很好。”

许敬宗又不解问道:“女王若走了,那新罗要如何?”

“其实下臣乃新罗真智王之后,下臣的生母乃是真平王之女。”

狄仁杰忽然问道:“你是新罗的王侯?”

金春秋笑着点头,又道:“下臣愿奉大唐天可汗命登基为新罗王,统领新罗臣民。”

许敬宗心头冷笑,这家伙还真是不简单,还是新罗人的道德就是这样诡异。

有种卖自家女王后,自己篡位的意思。

还有这个金春秋的言语谈吐,说这件事时是多么地理所当然。

金春秋看着关中风光,又道:“新罗太贫瘠了,今年又饿死了很多人,女王若不来大唐,她也会饿死的。”

狄仁杰又向这个使者问起了新罗的风土人情。

言语中,许敬宗也知道了其中缘由,新罗的臣民活得并不好,在东海边陲最好的海岸掌握在百济人手中,早年前新罗还要受高句丽的盘剥。

之后高句丽被大唐拿下了,百济也被温挺杀得人口凋零,新罗女王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这才派使者前来。

在金春秋的言语中,新罗人活得很惨,唯独他们的新罗女王活得还算像个人。

新罗缺少治理,就连文字都不齐全,不少新罗人的穿着也都是野蛮人的模样。

许敬宗问道:“使者以前来过中原?”

金春秋解释道:“下臣第一次来中原,第一次见到如此辽阔的大地,如此繁华的长安城,如此大的城,如此多的人。”

“你的关中话不错。”

“下臣以前出使高句丽,便从高句丽人口中习得了些许中原话,过了潼关之后用了三两日便学会了关中话。”

许敬宗心中暗想人才呀,能够学得这么快,当真少见。

此刻骊山,张阳刚给了岑文本三万贯钱,用来支撑支教事业的用度。

本来这笔钱是朝中出的,只不过世家的遗产还在骊山,朝中便可以名正言顺地问骊山要钱了。

送着岑文本走到村口,张阳又道:“清河崔氏的银钱什么时候可以送到。”

岑文本回道:“就这几天了。”

“文本兄慢走。”

走出村口的时候,岑文本多看了一眼带着使者前来的许敬宗。

张阳的目光也落在了许敬宗和金春秋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