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一十七章 隋钱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一十七章 隋钱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李治又道:“我现在还小,以后还有很多机会的,姐夫做一件事可以做很多年坚持不懈,我也可以的。”

见狄仁杰听得心不在焉,李治接着道:“骊山为了造出火器用了五六年之久。”

这一次又见不到这位县侯了,狄仁杰兴致不高。

骊山的南面官道上,张阳此刻当然不在山上,而是带着李孝恭与李泰,在这里摆摊。

官道边很热闹,来往的商旅很多。

东阳抱着账本坐在后方,本来她是不愿意来的,皇姐与小武姐姐,小慧姐姐都很忙。

清河和高阳连算术题都做不好;

东阳只好委屈地跟着来了,这都一个时辰了一样东西都没卖出去。

张阳用斗笠盖着脸,躺在竹椅上一副愿者上钩的样子。

这里摆放的都是名贵的笔墨与字画。

因为世家的遗产铜钱价值并不高,其价值根本不到三十万贯,家里盘算了一番将旧铜钱折旧能有个六成就算不错了。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亏损,只能拿出这些字画笔墨来卖。

李孝恭对买卖这种事情没什么兴致,他坐在一旁数落道:“你都这么有钱了,还要出来卖字画,某家的脸都给你丢尽了。”

张阳叹道:“河间郡王是不知柴米油盐贵,朝中的脚步大了就处处要用钱。”

李泰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连忙道:“思文!”

那身影闻言先是回头一眼,而后见到是李泰呼唤,这人当即换上一脸欣喜的笑容。

迈着轻快的脚步跑来,行礼道:“见过魏王殿下。”

李泰笑道:“思文兄弟,可否买一些字画?”

李思文瞅了好一会儿,又道:“某家是将门不懂字画的。”

张阳稍稍抬起斗笠,用余光看到了这个与李泰年纪相仿的人,穿着华贵,腰间还有一个玉佩,还穿着官靴。

李孝恭也躺在一侧,解释道:“这是李绩家的娃。”

张阳又用斗笠重新盖住自己的脸。

李泰是晚辈,可以胡闹可以不要脸,李孝恭还是要脸的,他忽然觉得张阳做的做法很高明,随后也躺下来用一顶斗笠盖住自己的脸。

“思文,你这是出来游玩?”

李思文笑道:“这冬日过去,关中风光正好,与几个好友出来走走。”

李泰又道:“好友有几个?”

李思文摆手道:“三五好友不足道哉。”

李泰拉着他小声道:“思文,英国公是当今大将军,可大将军家也要附庸风雅,对否?”

闻言,李思文眨了眨眼,“魏王言之有理,家父时常告诫我等要多读书。”

“那就对了。”李泰拿出一副笔墨,放在案上,“不如买一副笔墨再走?”

说罢,李思文在怀里掏了掏,从中掏出几枚铜钱。

看李泰的神情呆滞又有些纠结。

李思文又掏了掏,愣是将钱包翻了过来,掉出了十几枚铜钱。

惹得李泰神色犯苦,又道:“思文兄弟出来游玩就带这些银钱吗?”

李思文解释道:“不过出来游玩而已,再者说这笔墨用不了太多银钱。”

“思文兄所言差异,此笔乃是上好的湖笔一年也就百余支,此砚台乃是贺兰砚,质地细腻,刚柔相宜,深受书法大家喜爱。”

见李思文还在犹豫,李泰注意到了他腰间的玉佩,“思文兄,你这玉佩不错。”

“咳咳……”

李思文忙咳了咳嗓子,又道:“此乃在下始孩之年,家父所赠,自小就……”

“不如用此玉佩来换砚台?”

“可……”

李泰笑道:“思文兄,你可知我骊山最值钱是何物?”

“何物?”

“义气!”

李思文看了看李泰,又看了看砚台,一咬牙又道:“就用玉佩换此砚台。”

一场交易就这么达成了。

张阳没有去看李泰是怎么忽悠李思文的,从话语来说李泰用义气买李思文一个一副笔墨是很划算的。

李思文得了李泰的人情。

李泰得到了一个砚台。

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只不过这件事很快在英国公家闹了起来。

李绩家的娃的败家行为在武将之间传递着。

直到这件事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听着长孙皇后的讲述,还是李泰撺掇的,就气不打一处来。

王公公小声道:“陛下,英国公正在戍边,眼下怕是回不来长安城。”

李世民叹道:“让青雀将玉佩交还给李思文,此事就此揭过了,往后再有这等事,朕决不轻饶。”

“喏。”

“慢着。”李世民又沉声道:“告诉张阳,不许再摆摊了,他一个堂堂的县侯,尚书省中丞,竟要带着朕的儿子女儿摆摊谋生,岂有此理。”

“喏。”王公公急匆匆去传话。

皇帝气得直拍桌案,都已经是成家的人,还这般玩闹。

翌日,李思文委屈地来到骊山。

其实昨夜皇帝就让人来传话了,但张阳依旧带着李孝恭与李泰出来摆摊。

昨天在这里坐了半日才卖出一副笔墨,生意凄惨。

看李思文委屈得要哭出来的模样,李泰安慰道:“思文兄弟,我们卖你的笔墨是不是上等成色?”

李思文点头道:“家母让人看了,确实是值上千贯钱的笔墨,只是……”

他委屈得有些哽咽,“只是能否将玉佩还给在下?”

李泰又道:“思文,不如这样,你拿钱来赎如何?”

“啊……啊?”

“若拿不出银钱,思文兄不是还有好友吗?让你的好友来买笔墨,如此一来价钱抵货,就可以将玉佩交还。”

“在下这就去叫人。”

等人走远,李孝恭嗮着太阳懒散道:“青雀,你明知道这小子拿不出这些银钱,就是为了今日?”

李泰手里拿着昨日李思文用来交换的玉佩,笑道:“英国公为大唐戍守河西走廊,送他们一副上好笔墨又如何?皇叔误会了,我并没有欺凌他,只是为了解决这银钱的亏损。”

不多时,李思文就带了一大帮权贵子弟,他们有的是宗室子弟,有的是朝中权贵人家的孩子,长安城最不缺的都是权贵家的娃娃,在皇帝的鼓励下,各家都卯足了劲生孩子,为大唐人口提振做贡献。

不得不说李绩在朝中人脉好,他的儿子一样人脉很好。

数十人便一齐涌来要买笔墨字画。

张阳又是稍稍抬起斗笠看了一眼,这些人有三十岁左右的,也有二十岁出头的。

他们纷纷拿出一袋袋的钱,这些人是真是为了买笔墨吗?

他们是为了来买魏王殿下的人情。

李泰看起来十分的从容,本就是银货两讫,这人情他可以认也可以不认。

也有人是为了见一面魏王殿下,对有些人来说花银钱来见皇子一面,甚至可以说上一两句话,花个上千贯钱,实在是太划算了。

张阳叹息一声,心中暗想这浮华的富贵,自己还是更喜欢当初的质朴。

晌午时分,带出来的笔墨都已卖空了。

李泰将玉佩交还给李思文,又道:“银钱就不用了,那副笔墨就当是送给英国公的,银钱也不用付了。”

李思文接过玉佩连连道谢。

如此,李泰只是送了一副笔墨,就得到了英国公家的一份巨大人情。

至于那些来买笔墨字画的人是谁,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泰想要得到英国公李绩的人情。

张阳将一袋袋铜钱放在车上,让东阳坐在马车上,便拉着回去了。

魏王殿下摆摊卖字画的事情传遍了长安城。

东宫,李承乾听赵节说了此事,也是思量许久,“青雀他……他未免太过不晓事。”

赵节穿着一身侍卫服,小声道:“殿下,陛下又在甘露殿恼怒了。”

李承乾叹道:“摆摊?张阳和青雀?”

“确实如此。”

“为何要摆摊?”

“卑职不知,只是听说这一次魏王殿下为骊山赚了三万贯银钱。”

“三万贯?”李承乾迟疑片刻又是不住摇头,“骊山不像是缺这点银钱的。”

骊山当然不缺这点钱,此刻骊山山下,一车车的旧钱从库房中拉出来。

小慧对皇后派来的宫女解释道:“这是当初范阳送来的铜钱,其中有许多的旧钱,共计八万贯旧钱。”

“还请我等先去察看一番。”

三两个宫女打开一个个钱袋子,仔细看着铜钱的成色,好一会儿之后道:“这些铜钱的成色不好,折价四万贯如何?”

这一折就折损一半,徐慧神色不悦道:“且不说公主殿下的身份,我们交易向来都是讲诚信的,每一次都是货物价值也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就说我们这里的旧钱要折价一半,未免太过了,就算是在长安城的坊市,隋钱折价也就是两成,怎么到了这里就要折价一半了?”

几个宫女小声低语两句,别看眼前这个姑娘只有十五六岁的模样,谈吐间的气势倒是不简单。

徐慧看她们几个宫女开始商谈起来,又道:“你们是皇后安排来的人,还是宫里别的妃子安排在皇后身边的人?余下的银钱是不是要进了尔等真正的主人囊中?”

“这位小娘子莫要胡言,我们当然是皇后安排来收钱的。”

言语间这几个宫女已经慌了神。

徐慧又道:“那就给个公道的价格,天家与骊山来往之多尔等可清楚?”

说罢,那领头的宫女低头满是歉意地回道:“这位小娘子,不论给多少旧钱,都按照隋钱的三成折价,如何?”

“只折价三成?”

“不知这位小娘子可否满意?”

徐慧这才点头,又道:“骊山要银饼。”

“这就去安排。”

不多时那宫女就拿着一大袋银饼而来,小慧仔细看了银饼的成色,又试了试分量,这才让她们带走了旧钱。

这些旧钱离开了骊山,徐慧长出一口气,终于又抹平了一笔负担。

回到山上,她讲述着这件事的前后。

李玥听了对这个弟子越发满意,也没有想到宫里的人会为难骊山,低声道:“旧钱折价对宫里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骊山每每给的铜钱都是最多的,朝中获利也是最大的,要银饼没错,往后的价钱该更好才是。”

徐慧躬身道:“弟子明白。”

李玥拨着算盘,算上之前变卖的字画加上这次的折价,三十万贯钱的亏损还差两万贯左右。

她抬眼看向书房,夫君正在书房练字。

王羲之的真迹当然没有卖了,而是挂在书房中。

只是不知夫君看着字帖能够领悟几分。

好一会儿,张阳搁下笔,问道:“媳妇看看,你夫君我的书法是否有精进了?”

李玥皱眉一看又是不住摇头,“还是这般潦草。”

又是自己的看了看,张阳皱眉道:“有吗?”

说罢,又唤道:“丫头!”

小清清快步跑来,“爹爹,怎么了?”

“来看看爹爹的书法是否有精进。”

小清清苦着脸道:“没有半点精进。”

张阳气馁一叹,“练了大半年毫无寸进,人各有所长,看来为父不擅书法所长。”

早春的长安城依旧寒冷,这天又下起冻雨。

李思文的事情过去半月之后,李绩的书信从河西走廊送来了,书信中没有半分责难魏王与骊山的意思。

而是希望将家里的所有田产都交给太府寺打理。

张阳一边用自己做的刮刀刮去下巴的胡子,听着媳妇念着信中的内容。

“英国公不仅不计较这件事,还愿意将田产交给太府寺打理?”

张阳放下刮刀,擦了擦自己的下巴,女儿不喜欢下巴的胡渣,要刮干净才好,回道:“太府寺让关中如此的田地增收,应国公想来也是看得明白。”

“不过现在太府寺已不缺田亩了。”

冰粒子从屋顶跳落,落在地上。

天地间都是沙沙声。

张阳带着斗笠走出家门,这里是骊山上的一片坑洼地,闲置很久了。

用脚踩了踩地面,土壤还算结实。

再从腰间拿出一卷图纸,皱眉打量着,这里原本是骊山行宫的道观所在。

原来的骊山行宫占地面积不小,建设自己家时也不过是用了华清池边上的一部分,还有好大一片没开发。

张阳拿起锄头,挖开一块土,看着土壤的质地,低语道:“土质还算不错。”

冻雨下来的时候风也很大,雨水带着雪粒子洋洋洒洒而过,落在人的皮肤上更是生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