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零二章 天凉好个秋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零二章 天凉好个秋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雨水哗哗而下,雨势又大了许久,李玥坐在屋檐下,炉子上正在炖着一锅粥,一旁放着盘酱牛肉。

她淡淡道:“你师父不喜酒水,就不用备酒了。”

小慧闻言点头,将碗筷放好,等着师父回来用饭。

皇子公主们正在午睡,此刻家中静谧,只有雨声作响。

大雨洋洋洒洒而下,整座骊山被朦胧的水汽笼罩。

此刻骊山村口,程处默闻言好奇道:“如此说来卢家完了?”

张阳正了正自己的斗笠摇头道:“不好说,要看陛下怎么办?”

说来也有些气馁,对世家的生杀予夺一直都在皇帝手里。

“虬髯客有消息了吗?”

听这么一问,程处默也有些恼,“中原这么大要查一个人太难了,我们的人手有限。”

张阳点头道:“还有什么其他的情报吗?”

“还真有,是南诏的情报。”程处默低声道:“朝中看似对南诏不在意了,陛下也有些放任,可据我们所知长孙无忌派出了一队兵马前往剑南道,带兵的是一个叫李德武的人。”

“这李德武当年娶了裴矩的女儿,只是其一直没有功绩,这一次受长孙无忌所托,前往剑南道查探,此事多半是陛下授意的。”

张阳再问,“你如何看出是陛下授意的?”

“李德武之前还是个小小的县丞,手中有十来个兵丁,后来经弘文馆的孙礼引荐,其人投效了长孙无忌。”

“再后来陛下召见了长孙无忌,李德武便去了剑南道,任职益州长史。”

听着程处默的分析,看似说得很多,实则漏下了许多细节,比如说李德武去了剑南道带了多少兵马,随行可有文吏?又或者说事后长孙无忌又做了什么。

消息不全也就算了,程处默本就是个五大三粗的人,也不指望他能将事情做得全面。

李靖牵着马匹与李孝恭走在雨中,俩人都注意到了远处另外俩人。

“张阳这是在与谁商谈?”

见那俩人一直站在雨中,低声说着话,李靖好奇问道。

李孝恭解释道:“那是程咬金家的小子,药师有所不知这青雀与程家小儿,还有张阳,三人乃是过命的交情,他们时常会聚在一起商量。”

李靖好奇地多看了一眼。

雨中,张阳忽然一笑,又道:“看来陛下表面看起来对这件事不在意,可暗地里依旧盯着南诏。”

程处默重重点头,也赞同了这个说法。

说来也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郑公都是何等人物。

更不要说岑文本,刘洎,张行成他们。

煮熟鸭子飞了就要追回来,这就是李世民的意思。

张阳气馁一叹,又道:“最近还缺酱油吗?”

程处默摇头道:“还有两大缸备着,这东西本就用得不多,眼下够用。”

张阳低声道:“何大哥他们多半已经启程来关中的路上了。”

何必是个可靠的人,他这人重承诺,当年他帮忙照顾袍泽的妻小,直到孩子的袍泽长大成人。

完成了诺言之后,这才离开关中。

答应的事情说到做到,这样的人信得过。

程处默见人要走,又问道:“不如魏王殿下一起喝个酒。”

张阳摆手道:“不了,家里还有事。”

“嗯?都已入秋了你还有什么事。”

说到这里,张阳背对着他惆怅道:“媳妇让我练字。”

程处默憨憨一笑,也作罢走回自己的酒肆。

就算是戴着斗笠,衣衫也已经湿透,张阳走到家中,拿下了斗笠道:“都交代好了。”

李玥走上前,伸手捏了捏夫君的衣衫,叹道:“准备了热水,洗一洗。”

“嗯。”

在家里洗了澡,张阳换了干净的衣衫,在屋檐下坐着。

李玥盛了一碗粥,低声道:“夫君整日为了这些事忙前忙后,连安安静静吃个饭食的空闲都没有,这粥都煮了很久,糊了。”

“还是挺香的,这是家里剩余的稻米煮的吧。”

“嗯,家里就剩这些稻米了,等今年秋后收了村子里的稻米,才能再吃了。”

李玥说着话,目光看着狼吞虎咽的夫君。

一顿饭吃罢,张阳来到书房中准备写字。

李玥一边帮着磨墨,又道:“写字可以令人心绪平静。”

“写好了,这个天字写得如何?”

闻言,她皱眉道:“与夫君谈这些就像是牛嚼牡丹,可知为何近来夫君觉得诸事不顺,处处被朝堂针对?”

见媳妇说着话,又将她自己写的字帖挂上,张阳喝下一口茶水道:“时运不济?”

李玥摇头,又道:“夫君身在局中不自知,难道夫君没有察觉吗?近来越发急功近利了。”

“有吗?”

张阳还是一脸的疑惑。

李玥叹道:“这个家还要靠女主人。”

“我觉得写挺好的。”张阳看着自己的字欣赏了起来。

“还请夫君静下心神。”李玥说罢,拿起了一旁的杯子又道:“练一个时辰,而且不能喝茶。”

说罢,她拿着茶杯大步走出了书房。

张阳见状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脑海中努力清空思绪,执笔而起。

先是看了一眼李玥的字迹,她的楷书很漂亮,而且还带着她自己的一些风格,娟秀的字在尾迹上还有些凌厉。

她的字算不上名家字迹,也有些书法大家风范了。

张阳随即将她的字迹从脑海中抹去,寻找自己的字迹,舞动手臂开始书写。

字迹有些潦草,张阳定睛一看,又觉得不满意。

窗边传来了嬉笑声,女儿正骑在熊背上与熊大玩着拍手手。

再一看,注意到媳妇的目光瞪来,张阳只好重新回神,继续练字。

“夫君,练字是其次,重要的是锻炼心境,都快三十的人还这么急功近利。”

听到媳妇的数落声,张阳再次想要搁下笔出门对她使用家法。

一拉书房的门发现被锁上了。

作罢,只好重新坐下来,百无聊赖地写着一个接着一个字的。

正写着又感觉到一股凉意,张阳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

良久,书房的门才被打开,李玥抱着书卷走来,看了一眼字迹便皱眉,“观夫君字迹,心中思绪依旧很乱。”

“是吗?”

“嗯,看得出来。”李玥将一卷书放在桌案上,重重点头道。

“先休息,明天再练。”

翌日,昨天淋了雨之后,又是练字,张阳发现自己着凉了,坐在屋檐下身上披着外衣,一边擤着鼻涕。

身边是媳妇对女儿的话语。

“你爹爹就是这些天太忙碌了,才会着凉了。”李玥给她穿着外衣一边说着话。

“爹爹也该休息休息了。”

李玥的目光看来,放走了女儿,又道:“女儿都这么说了,这些天就什么都不要做了,好好调养身体,家里就算是再亏钱,也亏不到哪儿去。”

“是吗?”

见夫君不解,李玥又道:“嗯,小慧她们算过,我们一年最多亏几十贯钱,而且今年棉布产得多了,我们今年多半还能盈利一些。”

张阳收回目光,只觉得喉咙发痒,想要咳嗽,又往嘴里灌下热水。

儿子蹒跚跑来要抱抱,张阳将他拎起,丢给了熊大。

熊大瞧了一眼,只好将这个孩子叼起来,将小娃娃放入怀中。

一人一熊就这么坐在屋檐下,沉默不语,天地间依旧是阴雨绵绵。

张阳又打了一个喷嚏,低声道:“你怎么长这么大了。”

熊大张了张嘴,也是坐着没有言语。

张阳发现自己坐在小板凳上的高度比不上蹲坐在地上的熊大。

伸手拍了拍它,感受着厚实的手感,张阳又道:“最近耕地累坏你了。”

熊大用爪子勾着小心安的后衣领,如此一来这熊孩子不论怎么爬都只能在原地。

一阵清冷的秋风吹过,张阳又紧了紧衣衫,拿起一旁的炉子上的小水壶,倒上了茶水。

温热的茶水入喉,这才感觉舒坦一些。

片刻后,媳妇与小慧,小武,李丽质从自己的面前走过,她们要接着去给弟弟妹妹上课。

张阳抱着茶缸,渐渐有了睡意,嘴上念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懒懒散散的声音语调拉得很长,只听得十分写意地又道:“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话音一顿,又道:“却道天凉好个秋。”

言罢,藏书阁传来了孩子们的读书声,张阳拿去了身下的板凳,背靠着熊大沉沉睡去。

李丽质站在藏书阁前,心中暗暗记下,低声道;“天凉好个秋,嗯!很好的句子。”

徐慧低声道:“师父文采斐然从不显露人前。”

小武无奈道:“老师常说师父哪里是文采斐然,不过是借用别人的诗句罢了。”

徐慧又道;“师父常这么说,又有何人能够作出此等词句。”

李丽质叹息一声。

……

长安城内,李世民翻看着剑南道各地的奏章,沉声道:“南诏的兵马已经吞并周边两诏,成了南边势力最大的一支?”

尉迟恭回道:“末将也没有想到,战事会结束的这么快,想来南诏一统不远了。”

“一支从岭南出发的兵马,在南诏打下了大片土地,还让老南诏王禅位了,甚至还在南诏深得民心?”

李世民自言自语着,冷冷发笑道:“真是有意思,那人究竟是何来路?”

尉迟恭又递上一份奏章,小声道:“陛下,此人拿下了漾濞,宾川,邓川三地,只用了两月时间。”

李世民将身体的重量放在身后的靠背上,一手揉着鼻梁闭眼沉声道:“那南诏使者在做什么?”

站在一旁的岑文本回道:“陛下,南诏使者独罗按照骊山县侯的指点,如今在四方馆念书,是诸国使者中最用功的一个,房相也采纳了县侯的意思,要在四方馆立德,立言,要让所有在四方馆求学的外族学子都忠心大唐。”

李世民不住点头,“张阳呢?”

这话轮到王公公来回答,在陛下身边躬身道:“陛下,骊山县侯得了风寒,正在养病。”

“养病?”

李世民喃喃自语,有时候想想自己也年过四十了,哪里有清闲养病,这人在骊山还真是养尊处优,他到底是想要长寿?

思量半晌,李世民不住地摇头,当初就该在承天门将他吊死。

如今看来,错失良机,悔不当初。

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又道:“接着说南诏那支兵马的来历,一五一十说来。”

“喏。”

尉迟恭回道:“岭南各州府的来往公文查明,当初确实有一个游侠拉拢了不少地痞与强人,这伙人看似匪寇,却又不行匪寇之事……”

听着尉迟恭徐徐道来缘由,李世民耐心听着

“只是知道那位游侠兵器古怪,从一开始到了岭南后的几十人,他又集结上百闲散人士,入南诏地界之后便打下了几个村寨,到了一个村寨之后,从不乱杀乱绑,末将以为他们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为了夺下南诏。”

李世民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岭南记录的种种奏报来看,他们每每攻陷城寨之后,便开始收拢兵马,让当地的壮汉一起去拿下南诏,只是不知他们用的是何种手段来招揽人手。”

岑文本低声道:“陛下,朝中已经派出了不少人手去打探消息。”

说罢,他又补充道:“此事没有经过礼部。”

李世民不住点头,“嗯,敬德准备辎重让河西走廊的人运送到安西都护府。”

“喏。”

大唐的强大,让河西走廊越加地繁华,强大的军队是最坚实的依仗,让更多人可以安心地在这里互市。

狄知逊不让这些官兵进入嘉峪关城内,河西走廊的最西面若是有了大军会让外族人有所忌惮。

除却运送辎重的队伍,任何将士都不能结伴进入嘉峪关。

今天有一批辎重被送往安西都护府,那是一车车的粮草,长龙一般的运粮队伍很壮观。

这些都是粮食,大唐有吃都吃不完的粮食。

这些粮食看着很是耀眼,令人不能直视。

西域土地贫瘠,哪里见过这么多的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